登陆注册
4041900000007

第7章 秦策(2)

泠向对秦王说:“我打算让齐国顺从秦国,怂恿它去攻打宋国。一旦攻破了宋国,晋国就岌岌可危了,离秦国的最近的安邑也就归大王所有了。燕、赵两国唯恐齐、秦的联手攻打,必定会割让土地来讨好大王。齐国畏惧秦国的强大势力,必定对大王会加倍尊重,而我主张攻打宋国的策略,必然将使齐国恐惧而更加尊重大王您。大王为什么还对我建议攻打宋国不满意呢?我认为以大王的聪明才智定会事先知晓这深层道理的,所以没有明说而已。”

张仪说秦王

[原文]

张仪说秦王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①固齐,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②不盈,囷仓③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走不能死,其百姓不能死也,其上不能杀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行,故民不死也。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④,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夫断死与断生也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也。一可以胜十,十可以胜百,百可以胜千,千可以胜万,万可以胜天下矣。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⑤未尝不破也。开地数千里,此甚大功也。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伯王⑥之名不成,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注释]

①荆:指楚国。②府库:古代用于储备财物者为府,储备兵器者为库。③囷仓:均是存粮之处,只是形状不一样,圆为困,方为仓。④顿足徒裼:停止步伐,脱下衣服。顿,停顿;裼,脱掉上衣。⑤当:通“挡”,指抵挡。⑥伯王:霸王。

[译文]

张仪游说秦王说:“我时常听人说:‘不知晓事情的缘由就信口开河那是不明智;明白事理、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却不开口,那是不忠贞。’作为人臣,对大王不忠贞那就该死;说话不谨慎也该死。尽管如此,但我仍然愿意把我所知道的所见所闻都讲给大王听,请大王裁决定罪。我听说四海之内,北方的燕国和南方的魏国又在联合荆楚,巩固与齐国的联盟,大肆收罗韩国的残余势力,形成合纵的联合阵势,将面向西方,与秦国抗衡。对此我私下不禁哑然失笑。天下有三种亡国的方式,而天下终会有人来收拾残局,大一统,这说的可能就是今天的世道!我听人说:‘以治理混乱的国家去攻打治理有序的国家必遭败亡,以邪恶的国家去攻打正义的国家必遭败亡,以背逆天道的国家去攻打顺应天道的国家必遭败亡。’现在各诸侯储存财物兵器的仓库并不充实,囤积粮食的仓库也很空虚,他们征召国内尽数的百姓,调动号称千百万计的军队,虽然白刃在前,利斧在后的督军作战,而兵卒们仍然临阵退缩,不肯拼死沙场。其实不是他们的人民不肯为国捐躯,而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不能赏罚分明。承诺奖赏,却不兑现,颁布惩罚,却不执行,所以人民才不能为国拼死沙场。

“现在秦国号令分明,实行严格的赏罚制度,按照具体的情况论功行赏。每个人在离开父母怀抱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敌人。一旦听说作战就顿足赤膊,勇敢面对着敌人的刀锋白刃,甘愿赴汤蹈火,几乎用全部决心为国拼死沙场的人,比比皆是。决定要拼死一战与临阵逃生是很不相同的,但秦国百姓仍然愿意为国赴死,这是把为国奋战至死看得很重的缘故。一人可以战胜十人,十人就可以战胜百人,百人就可以战胜千人,千人就可以战胜万人,万人就可以战胜整个天下。现在的秦国,如果把地形截长补短的话,土地方圆数千里,强大的军队就有几百万人。秦国号令赏罚分明,地形险峻有利,普天之下没有那个诸侯国能比得上的,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来争霸天下,即使是放眼整个天下,也不够秦国吞并的。由此可知,秦国定会每战必胜,每攻必破,所抵抗的敌人无不丢盔卸甲的。开拓疆域数千里,这将是很大的丰功功业。但是现在秦国军队疲惫,百姓困苦,积蓄亏空,田园荒废,粮仓空虚,周围的诸侯不肯臣服,霸主的威名也为之远扬,出现这种的状况的原因也不外乎是我们秦国的谋臣未能完全尽忠。

[原文]

“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①,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②浊足以为限,长城钜坊③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

“且臣闻之曰:‘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④,袭郢⑤,取洞庭五都⑥江南,荆王⑦亡奔走东伏于陈⑧。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⑨,引军而退,与荆人和。今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

[注释]

①中使韩、魏之君:指齐涽王役使韩王与魏王作战讨伐楚与秦之事。②河:特指黄河。③长城钜坊:以长城为巨大的防守。④大破荆: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楚王逃亡陈地。⑤郢: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⑥五都:即五渚,长江、湘江、沅水、资水、澧水。⑦荆王:楚顷襄王,名横。⑧陈:在今河南淮阳。⑨不为;不干,不实行。

[译文]

“臣愿用历史史实加以说明:从前齐国往南击败了荆楚,往东打垮了宋国,往西征服了秦国,向北更攻破了燕国,在中原地带又号令韩、魏两国的君主。疆域广大,兵强马壮,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号令天下的诸侯,清澈的济水和混浊的黄河水都可以作为它的天然屏障,巨大的长城足可以作它的防护掩体。齐国是一连五次战胜的强大的国家,可是仅仅战败一次,齐国就消亡了。由此可见,用兵作战可以关系到万乘大国的生死存亡。

“我还听说:‘砍树一定要除根,做事不惹祸,灾祸就会避免了。’先前,秦国与楚国开战,击败了楚国,抢占了它的都城郢都,又占领了洞庭湖、五渚、江南等地,楚王被迫向东逃亡,躲藏在陈地。在那个时候,只要派兵继续讨伐楚国,那么就可以把楚国全部吞并。只要占领楚国,那里的人民可以尽数使用,那里土地上的物产可以满足物质需要。向东边可以削弱齐国和燕国,中部可以凌驾于韩、赵、魏三国之上。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策略,那么霸主的威名就可以树立起来,四邻诸侯也必定前来俯首称臣了。但当时的谋臣没有这么做,反而建议引兵退却,与楚人讲和。现在楚国已经收拾残破的江山,重新聚集四散的人民,再度建立起宗庙,又立起社稷之主,使他们得以率领天下诸侯从西面来与秦国为敌,这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

[原文]

“天下有比志①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②,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赵危而荆孤。东以弱齐燕,中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令魏氏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此固已无伯王之遭二矣。前者穰侯③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士民潞④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

“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上非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于长平⑤之下,以争韩之上党。大王以诈破之,拔武安。当是时,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然则是邯郸不守,拔邯郸,完河问,引军而去,西攻修武⑥,逾羊肠,降代、上党。代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⑦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代、上党不战而已为秦矣,东阳、河外⑧不战而已反为齐矣,中呼池以北不战而已为燕矣。然则是举赵则韩必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⑨魏、挟荆,以东弱齐、燕,决白马之口以流魏氏。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大王拱手以须,天下遍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赵氏为和。

[注释]

①比志:联合的想法。②梁郭:梁,大梁。郭,外城。③穰侯:姓魏名冉,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的弟弟。④潞:疲惫。⑤长平:地名,位于今山西高平以西。⑥修武:地名,位于今河南修武境内。⑦领:古时量词,件。⑧东阳、河外:东阳,赵国地名;河外,处于齐与赵交界之地。⑨蠹:原指虫子,这里是毁坏之意。

[译文]

“后来天下诸侯齐心协力驻军在华阳城下,幸而大王用诈计攻破了他们的大军,一直进逼到大梁城外,当时如果围困大梁几十天,那么大梁就可被占取。如果一旦攻破了大梁,那么魏国就可以全部唾手可得了。魏国一旦被攻占之后,楚、赵梁国的联盟就被破灭了。楚、赵的联合一旦被截断,赵国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只要赵国面临危境,楚国就孤立无援了。这样,秦国向东就可以削弱齐、燕,中间可以抑制韩、赵、魏三国,如果这样做了,霸主之名一举就可以远扬,使四方诸侯都来都来俯首称臣。然而谋臣们还是没有这样献策,反而率领兵士又退却了,与魏国讲了和。这样一来,使魏国得从重新收拾旧山河,重新聚集四散的人民,再度建立起宗庙,又立起社稷之主,这本来是秦国第二次取得霸主地位的机会。前不久穰侯担任相国,治理秦国,他用一国的军队,却想建立两国之力才能完成的功业。为此军队在边境外终身经受日晒雨淋,人民在国内困苦不堪,霸主的名声始终未能成就,这是秦国第三次失掉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赵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央位置,四面八方的人民来到赵国,并杂居在一起。赵国的人民轻浮而不好管理,以致使国家号令无法得以贯彻实施,赏罚制度也无信用可言。赵国的地理位置不利于防守,统治者又不能使人民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这一切迹象表明,赵国已是一种亡国的颓废之态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赵国不体恤人民疾苦,几乎用尽举国的百姓之力去长平战场作战,去跟韩国争上党。大王用计谋击败赵国,然后攻克武安。当时赵国君臣上下不一心,官民也互不信赖,这样邯郸就根本无法固守,如果秦军拿下邯郸,占领河间,然后再率领军队往西攻打修武,穿过羊肠险塞,降服代和上党。代有三十六县,上党有二十七县,不用一盔一甲,不费一兵一卒,它们就都成了秦国的土地。代和上党不用惊动武力就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赵国的东阳和河外等地也不经过战争归齐国所有,中呼池以北之地也不费一兵一卒属于燕国。既然如此,攻下赵国之后,韩国就必然名存实亡了,一旦韩国灭亡,楚、魏就孤立无援了;楚、魏既然没了靠山就可一举攻破韩国;韩国一破,就势必危及到魏国,然后再迫使楚国往东去打击齐、燕,掘开白马津的河口来水淹魏国。如此一举就可以灭三晋,而六国的合纵联盟也势必瓦解了,大王只要拱手以待,天下诸侯就接踵而至的来臣服秦国,霸王的威名从此建立。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假设,因为谋臣不但没有这样干,反而自动退兵跟赵国讲和了。

[原文]

“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伯王之业也,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不亡,秦当伯不伯,天下固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怒,战慄而却,天下固量秦力二矣。军乃引退,并于李下①,大王又并军而致②,与战,非能厚胜之也③,又交罢④却,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⑤。由是观之,臣以天下之从,岂其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外者天下比志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且臣闻之:‘战战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伤。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灌之,三年,城且拔矣。襄主错龟、数策⑥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⑦。于是潜行而出,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智伯之国,禽其身,以成襄子之功。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

[注释]

①并于李下:在李城之下集合军队。②致:向敌人挑战。③厚:大。④交,一齐;罢,同“疲”。⑤极吾兵力:尽知我军虚实。⑥错龟、数策:均为占卜之术。⑦张孟谈:襄主的臣子。⑧昧:冒死,冒,犯死罪。

[译文]

“凭大王的贤明以及秦兵的强盛,竟然建立不起霸王的基业,却屡次被弱小的各个诸侯国欺凌,这都是因为大王的谋臣拙劣无能啊!何况赵国濒临灭亡而始终存活,秦国拥有称霸的实力却始终未能实现,天下诸侯已经知道了秦国谋臣的本事高低,这是第一点。秦国曾经出兵攻打邯郸,不但没有攻克,反而丢盔弃甲,一败涂地,这让天下诸侯轻视了秦军的实力,这是第二点。军队撤离邯郸之后,曾聚集在李下整顿,督促将士再次奋力一搏,可是仍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最后无奈只能撤兵回国,这使得天下诸侯再次看轻了秦军实力,这是第三点。让别人对内看透了我们的谋臣的实力,在外摸清了我军的虚实。从这点看来,各诸侯国之间结成合纵联盟又有什么难的?秦国现在的现状是在内将士疲惫,人民极度困苦,府库积蓄所剩无多,田地荒芜,粮仓空虚;而在外,各国对秦,则是同仇敌忾,但愿大王能够慎重思考一下这些情况。

同类推荐
  • 关于没能上天堂这件事

    关于没能上天堂这件事

    飞来横祸,有为青年尹绍川不幸殒命,且看他如何揪出幕后黑手,拯救亿万生灵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极品皇帝

    极品皇帝

    明朝未年,崇祯皇帝偏信宦官魏忠贤,不思百姓安危,成天沉溺于万千女子之中,乐不思蜀,最后落得了个国破家亡,遭后人唾弃。在这段悲剧的历史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史呢?
  • 回到汉朝当诸侯

    回到汉朝当诸侯

    三万里山河,五千年华夏,又有哪一段光阴能有它这样丰富多彩?历史的长河,流到这里,忽然间变得跌拓起伏,波澜壮阔。生命的乐章,奏到这里,忽然间变得辉煌摇曳,灼目生辉。无数文人墨客,仰望而叹,恨生不逢时。无数豪侠壮士,仰望而叹,叹其生也晚。三国,一个群星汇萃的时代。三国,一个光华夺目的时代。三国,一个令无数男儿热血奔涌的时代。三国,一个让芸芸众生心醉神迷的时代。让我们再一次品位三国的韵味如何?
  • 刺客转型记

    刺客转型记

    这是钱小莫由刺客转型的记录史,书写的是钱小莫精彩的一生。江湖纷争、庙堂漩涡,美女、权力,这个世界充斥着诱惑,所以背叛同样的多。
热门推荐
  • 末世沉沦

    末世沉沦

    中国的生化事件,凭着超强的生存本领一步步求生,经历一件件生化事件,他捣毁一个个邪恶的势力,凭借着一个人类的热血,对抗被贪婪迷失自我的人。但是生化病毒的强大传播能力,还是没人能阻止,人类面临了真正的世界末日,当所有人类真正的联合起来后才慢慢的站住阵脚,但是人类突然发现一些被感染的人没出现异变,反而成功的进化为新人类,不过人类对于这新的人类还是有很大的抵触,将他们看成怪物,所以无法避免的战争不得不开始。新书《新浩天门》正式上传,希望朋友能取看下,这本精心准备的书。对本书有什么意见请加QQ群:168980537
  • 修仙红包群

    修仙红包群

    四个初一的学生,无意间加入了只有神仙才能进入的天庭红包群,抢最好的红包,装最炫的逼。利用天庭仙气,狂升等级攻击力;开展天庭小卖铺,随便摆几包辣条,几分钟成为百万富翁;购买技能点数,解锁升级各种吊炸天的技能。神仙就是我们后盾,千年牛逼技能就是我们的手段,大把的钞票随便挥霍是我们的性格,吊打所有不服!读者群:579977251推荐一本书:《神仙红包群》
  • 将军令娘子不要逃

    将军令娘子不要逃

    她是花家堡从小女扮男装的小公子他是少年将军,生性薄凉,不喜女色一朝算计,两人成了夫妻,从此她过上了逃离的生活“将军,夫人不见了。”婢女急匆匆的跑进书房某将军放下手中的兵书,咬牙道:“该死的女人,就这么想离开本将军?”薄唇轻启:“传军令,把夫人给本将军捉回来。”都已经成为他的女人了,还时常的想要逃离,不但招惹桃花朵朵,还四处惹事生非,等回来看他怎么收拾这个女人。一个逃,一个追一个誓死逃到天涯海角,一个拼命也要追到天荒地老传军令,娘子不要逃
  • 极速列车

    极速列车

    像一个寓言,一个对逐步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的寓言——在一辆不断加速的列车上,所有的专家都只知道如何提速,却没有人懂得如何减速,由此,自然、悠闲、童年往事、蓝天绿水……都在慢慢地远离记忆。在这个由速度所建构的世界里,枯燥乏味的游戏是惟一的人生乐趣。
  • 与凤行

    与凤行

    上古神殒,世间只余最后一个神君——行止。传言,这位行止神君数万年来独居天外天,无情无欲。仙魔大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此后更是杜门却扫,神踪难觅。数百年不过弹指间。身为魔界衔珠而生的女王爷,沈璃的一生是璀璨而夺目的。但在她千岁诞辰之际,政治联姻的魔爪劈头盖脸地挠过来。逃婚路上,沈璃被打回凤凰原形,负伤坠落人间。重伤昏迷之际,凡间小贩将她当作肥鸡,拔光了全身的毛,关在笼中待售。沈璃醒来后被此情形气了个仰倒,却又无计可施。正蔫头耷脑之际,一个青衣白裳的清秀男子路过,若有所思地盯了她许久,随即笑道:“我要这只。”……两人的命运被一场看似不经意的交易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
  • 封契纪

    封契纪

    因为迷镇,让他去寻找答案,真相的背后却是一个更大的迷团,他迷茫中进行了一场古代三日游,等待他的不是归零,而是一场巨大的改变,谁曾想一这场改变牵连出一次绝地的封神时代
  • 地球新人类

    地球新人类

    神秘陨石,神秘势力,是外星入侵,还是命运的开始.........
  • 复仇灵女

    复仇灵女

    三个女孩,不同的经历,看似相同的命运,殊不知,她不仅仅只是表面这些身份,冥冥之中,谁在召唤她,是从梦境里醒来,还是从此消逝于此,种种磨难,是信任亦或背叛,今后的路,又该何去何从,随着灵气漂浮,真相渐渐明朗,那是否应该揭开这层面纱呢……
  • 乐渺乾坤

    乐渺乾坤

    一个多才的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的书画通神,他的音乐入圣,天下人在他的才艺下或痴狂或疯癫或走向死亡。渴望成为一代贤哲,可他却成为了武状元。他精通医术,想救万民于生死,可的医术却成为了可怕的杀人技术;他忘情于音乐,音乐却把他带向一代武圣,然而这个令天下人惧怕的一代武尊,却不懂半点武功。以文成道,以心修性,他超然而来超然而去……
  • 科技创造生活

    科技创造生活

    伟大的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惊人的发现震撼整个世界,共同分享发明发现的智慧之光!计算机、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轮船……我们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是否想过它们是被什么样的人发明或发现的呢?发明家们又是如何想到并做到的?这些问题让人感到万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