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1900000085

第85章 燕策一(2)

张仪替秦国破坏合纵策略,推行连横政策,对燕王说:“大王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了。过去赵襄子把他的姐姐嫁给代君,打算以此吞并代国。赵襄子就和代君约好在句注的关塞见面。他让工匠制作了一个铁斗,把铁斗的柄做得很长,可以用来打人。赵襄子在和代君喝酒之前,私下里告诉厨夫说:‘等到酒喝得正酣畅的时候,就送上热汤,然后就找机会掉过铁斗的柄打死代君。’当时酒喝得正畅快,赵襄子要热汤,厨夫进来盛汤,趁机掉过铁斗打在代君的头上,代君的脑浆崩了一地。赵襄子的姐姐得知此事,就用磨尖的金簪自杀了。所以说到现在还有摩笄山,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

“赵王如狼一般贪婪,一点也不讲情义,这是大王所知道的事情。再说,您觉得赵王是可以亲近的吗?赵国曾发兵攻打燕国,有两次都围困了燕都,以此胁迫大王,大王只好割让十座城邑去向他赔罪,他才肯退兵。如今赵王已到渑池去朝拜秦王,献上河间土地去事奉秦国。如果大王不去事奉秦国,秦国向云中和九原派出军队,驱使赵军攻打燕国,那么易水和长城,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再说,如今赵国对秦国来说,就好比是郡县一样,它不敢妄自动兵讨伐诸侯。如果现在大王事奉秦国,秦王肯定很高兴,而且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这样一来,燕国西边有强秦的帮助,南边没有齐、赵的侵扰,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愿。”燕王说:“我身居野蛮僻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成年了,智慧也仅和小孩一般,他们不能说出正确的话,他们不能做出有谋略的决断。现在有幸得到您的教导,请允许我让国家到西面去事奉秦国,再献出常山之尾的五座城邑。”

宫他为燕使魏

[原文]

宫他为燕使魏,魏不听,留之数月。客谓魏王曰:“不听燕使何也?”曰:“以其乱也①。”对曰:“汤之伐桀,欲其乱也。故大乱者可得其地,小乱者可得其宝。今燕客之言曰:‘事苟可听,虽尽宝、地犹为之也。’王何为不见?”魏王说②,因见燕容而遣之。

[注释]

①乱:因燕相子之而引起的燕国内乱。②说:通“悦”。

[译文]

宫他替燕国出使到魏国,魏王没有采纳他的游说,并且把他扣留了几个月。有个客人对魏王说:“何不听信燕国使者的话呢?”魏王说:“因为燕国发生了内乱。”那个客人又对魏王说:“商汤攻打夏桀的时候,希望夏朝发生内讧。因此发生大乱的国家,别国可以得到它的土地;如果发生小乱的国家,别国可以得到它的珍宝。如今宫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所提出的事情如果魏王能够听从,即使耗尽珍宝、土地,仍愿意去干。’大王何不召见他呢?”魏王很高兴,于是召见宫他,并让他返回燕国。

苏秦北见燕昭王

[原文]

苏秦北见燕昭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王义甚高甚顺,鄙人不敏,窃释锄耨①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闻于邯郸者,又高于所闻东周。匿窃负其志,乃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王曰:“子之所谓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对曰;“臣闻之,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夫齐、赵者,王之仇也;楚、魏者,王之援国也,今王奉仇仇以伐援国,非所利燕也。王自虑此则计过,无以谏者,非忠臣也。”

王曰:“寡人之于齐、赵也,非所敢欲伐也。”曰:“夫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身自削甲札②,曰有大数矣③,妻自组甲④,曰有大数矣,有之乎?”

王曰:“子闻之,寡人不敢隐也。我有深怨积怒于齐而欲报之,二年矣。齐者,我仇国也,放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国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敢齐,则寡人奉国两委之于子矣。”

[注释]

①锄耨(nòu褥):指锄草的工具。耨,小手锄。②札:甲叶,由皮革所制。③大数:指天道法则,犹言上天会有报应。④(bēng崩):穿甲的绳子。

[译文]

苏秦到北方拜见燕昭王说;“我是东周地位低下的人,暗地里听说大王的道德高尚、顺应人心,我没有什么才能,就私下里放下锄草工具来冒犯大王。到了邯郸,在邯郸所听到的,比在东周所听到的说得更好。我私下里抱定自己的志向,来到燕国的朝廷,在观察了大王的群臣官吏之后,更确信大王是天下的明君。”燕王说:“您所说的天下明君,是怎么样的呢?”苏秦回答说:“我听说,明君一定要虚心听取自己执政的过失,不想听自己执政的优点,我请求说一说大王的过失。齐、赵两国,是大王的仇敌;楚、魏两国,是大王的邦交之国,现在大王事奉仇敌讨伐援助之国,不会对燕国有利。大王自已考虑一下这种做法,就会知道计策的失误,没有对您劝谏的,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对齐、赵两国的态度,向来一直不敢去攻打它们。”苏秦说:“如果没有算计别人的想法,反而让人起疑心,也不是好事;如果有算计别人的心而让人知道了此事,这是笨拙啊;计划尚未实施就走漏了风声,这也是危险的。现在我听说大王寝食不安,食不甘味,一心打算报复齐国,亲自裁制铠甲上的甲片,说是有自己有定额,不得不亲自做;妻子自己搓编组甲片的绳子,也说是有定额吗?”

燕王说:“既然您知道了这事,我也就不再隐瞒了。如今我燕国和齐国有仇,这二年来,我国一直想报仇雪恨。齐国是我的敌国,我必将讨伐它,但我担心国家疲惫,力量不够啊。您如果能让燕国打败齐国,那么我就把燕国的大权托付给您了。”

[原文]

对曰:“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齐王长主也,而自用也①。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疲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而又以其余兵南面而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②。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犹取哉?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注释]

①自用;犹言自恃强大。②十二诸侯:指淮河、泗水之间的小国。

[译文]

苏秦回答说:“天下有战国七雄,而燕国是其中最弱的国家。如果燕国独自出战,肯定无法取胜,如果依附其他诸侯国,那个诸侯国就会受到重视。向南依附楚国,楚国就显得益发重要起来,向西依附秦国,秦国就显得益发重要起来,依附中间的韩、魏两国,韩、魏两国就显得益发重要起来。再说假如燕国所依附的国家受到重视了,这个国家一定会使大王得到尊重。现在齐王是年老了,自恃自己的强大。向南攻打楚国五年多了,财物储备消耗也多;向西围困秦国三年,百姓困乏无力,士卒也疲惫不堪;向北与燕国作战,覆灭燕国三军,擒获燕国二员大将;又用剩下的兵马向南攻打拥有五千乘的劲敌宋国,包围了淮河、泗水之间的小国。这些都是齐王所要实现的目标,但是他们军民的力量,已经枯竭了,怎么能实现这些愿望呢?而且我听说,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征战,那么老百姓就困苦,士兵也疲敝不堪。”

[原文]

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③,可以为固;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何足以为固?民力穷弊,虽有长城、巨防,何足以为塞?且异日也,济西不役④,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以役矣,封内弊矣。夫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王诚能毋爱宠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王矣!”曰:“内寇不与⑤,外敌不可距⑥。王自治其外,臣自报其内,此乃亡之之势也!”

[注释]

稸:通“蓄”。十二诸侯:指淮泗之间的小国。①清济、浊河:清澈的济水,浑浊的黄河。②不役:免于征发,养兵备敌。③内寇不与:内乱不和。④距:通“拒”。

[译文]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济水、黄河作为国家的天然屏障;又有长城、巨防作为国家的天然要塞。真的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没有天时的协助,虽然有济水、黄河,怎么能够做 屏障呢?人民生活贫困,士兵疲惫不堪,虽有长城、巨防,怎么能够做得了要塞?况且从前济西一带从不征召现役,在那里养兵是为了抵御赵国;河北地区不征召现役,在那里养兵是为了抵御燕国。如今济西、河北地区都已征召兵役,全国已经疲惫不堪了。骄傲自大的君主一定不喜欢听别人的计谋,亡国的大臣必然贪图蝇头小利。大王如果能够舍弃宠子、胞弟,把他们派去做人质,再拿宝珠、玉帛去巴结齐王身边的大臣,这样齐王就会感激燕国,而且会很情愿地出兵去灭掉宋国,那么,齐国就会变得更加疲惫不堪,只要一攻打就可以灭掉它了。”燕王说:“我还是采纳您的意见,接受上天的安排吧。”苏代说:“我国内部如果上下不齐心,就不能很好地抵御外敌。大王您领兵从外面攻打齐国,我到齐国作内应离间他们君臣。这样就形成了灭亡齐国的局势。”

燕王哙既立

[原文]

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①。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②。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③,听其所使。

鹿毛寿④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⑤,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属⑥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受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予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⑦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断子之。

[注释]

①贵重:尊贵。主断:专断。②厚:重。③遗:送。④鹿毛寿:燕臣,子之的党羽。⑤许由:传说尧想把君位禅让给他,于是许由隐居玉箕山中。⑥属:通嘱。⑦石:音旦(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译文]

燕王哙即位之后,苏秦在齐国被杀了。苏秦在燕国的时候,曾与燕国的相国子之有姻亲关系,并且苏代与子之关系匪浅。等到苏秦死后,齐宣王又重用了苏代。燕王哙三年的时候,燕国同楚国及韩、赵、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可是没有取胜。当时子之担任燕国的相国,权力很重,专断国事。苏代替齐国到燕国出使,燕王问苏代说:“齐宣王怎么样?”苏代说:“一定不会成就霸业。”燕王说:“为什么?”苏代回答说:“他不信任自己的臣子。”苏代想以此激发燕王,让燕王重新重用子之。从此之后,燕王果然更加信任子之。子之于是送给苏代百金,听从苏代的调遣。

鹿毛寿对燕王说:“不如把国家大权让给子之。人们称尧为贤者,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这样尧就有了让位天下的美名,实际上并没有失掉天下。如今大王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样大王就有了如尧一样的品行。”燕王是把整个国家的权力都托付给子之,子之的权势于是更大了。又有人对燕王说:“禹传位给伯益,让启做伯益的官吏,禹年老的时候,认为启不能治理天下,就把国家的大权传给了伯益,启和他的党羽杀死了伯益,夺取了天下,这祥禹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伯益,而实际上是让启自己夺取天下。如今大王说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国家的官吏都是太子的人,这是名义上把国家托付给了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执政。”燕王于是收回三百石以上俸禄的官吏的大印,把这些大印都交给予之。子之面南称王,处理国家大事,而燕王哙因年老不能处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国家大事一概由子之决定。

[原文]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①:“因而仆之②,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③,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及百姓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④。将军市被死已殉⑤。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孟轲谓齐宣王曰⑥:“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⑦,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

[注释]

①市被:燕将。②储子:齐宣王之相。③仆:通“赴”。④私:指子之的篡位。公:指传统的子承父位的制度。⑤将军市被及:衍文。⑥殉:通“徇”。⑦孟轲:即孟子,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⑧章子:齐国人。

[译文]

子之执政三年之后,燕国国内大乱,各皇室宗族对子之非常痛恨。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谋划攻击子之。齐相国储子对齐宣王说:“如果趁此时机攻打它,肯定能攻下燕国。”于是齐王就派人向太子平说:“我听说太子十分仗义,预备废除私权,以便确立君臣之理,整饬君臣的大义,摆正子承父业的位份。我的国家实在太小,不能为您效劳。虽然这样说,也愿听从您的任何命令。”太子于是计数党徒,聚集兵众,将军市被围攻王宫攻打子之,没等攻下王宫,百姓却反过来攻打太子平。后来将军市被被斩首,国内战火接连数月,几万人为此死去,燕国人都怨恨这场内战,人心涣散。盂轲对齐宣王说:“如今讨伐燕国,这正是文武伐纣的大好时机啊,不要错失机会。”齐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座城邑的兵马,靠着齐国北部的民众去讨伐燕国。燕国士兵不愿进战场,连城门都不关,燕王也被杀死,齐国彻底打败燕国,子之逃亡在外。过了两年,燕人拥立公子平,也就是燕昭王。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

[原文]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厉,燕质子为谢,乃已,遂委质为臣。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持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伯也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封泾阳君,秦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不信齐王与苏子也。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而不信苏子矣。齐秦不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于是出苏代之宋,宋善待之。

[译文]

同类推荐
  • 霸天战王

    霸天战王

    阴差阳错,铸就无敌金身!踏足故都,开始复仇之路!纵身花丛,始建后宫之路!跨马执枪,开创盛世皇朝!且看一个私生子的废柴逆袭之路!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一具金刚不坏的肉体和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管你得道真仙还是无敌战神,板砖闷棍二挑一管你道教圣女还是帝国公主,乖乖入我后宫
  • 三国之我是刘璋

    三国之我是刘璋

    李文穿越了,无奈的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刘璋,他能在刘备的手里守住基业么?能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闯出一番名望么?一切的一切还不可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璋称霸巴蜀,精兵良将不可胜数,世家诚心归附,蛮王俯首,兼有陇右,此亦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为今之计,当连横孙刘,共抗曹操,伺机夺取天下以全将军之志。————诸葛亮《隆中对》
  • 万历之王侯

    万历之王侯

    "士农工商"最古老的四大阶级,但是在这个时代有卵用呢?笑贫不笑娼,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人们不会看见你做的有多龌蹉,只会羡慕你过的有多好。在任何时候阶级都是权力的产物,他们会用手里的权力来得到一切,他们会用权力得到江山、美人、财富、一切的一切,甚至生命...
  • 洞仙歌之天一书坊

    洞仙歌之天一书坊

    烟云赵宋,创千秋昌盛,文脉传承汉唐正。欲迁都,险峻输了德行,胡虏乱、征战徒劳少胜。汴梁街道阔,浩瀚书林,浓墨飘香引龙凤。走马造鳌山,歌舞升平,阑珊处、频添华梦。待酒醒、秋风扯衣寒,怕倾诉衷肠、恨千钧重。(词牌:洞仙歌,律按中华新韵)
  • 无限穿越者

    无限穿越者

    孤儿一枚,生活坎坷。一次偶遇,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身负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该何去何在乎。大喊一声;“我是代表中国来拯救世界的超人类。”
热门推荐
  • 气魂之巅

    气魂之巅

    真正对我好的人,不是只会在我辉煌时陪在身边!只有在低谷永远在我身边的,才是真正在乎我的!上天莫欺我少年!虽然我年少!少年!就应该就去奋斗、去拼搏!就算明知道会陨灭,可能还会那样做!因为,你我少年需要的,是一段无怨无悔的青春!至少在多年以后,我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说:我拼过!奋斗过!辉煌过!低落过!爱过!亦恨过!此生足矣~!
  • onlyyou兴鹿

    onlyyou兴鹿

    艺兴和鹿晗,安排好的相见,不意外的结局,有得必有失。。。。。
  • 洪荒之人祖

    洪荒之人祖

    护一族之传承,佑一族之繁盛是为祖。未知的混沌中有一茫茫大宇名曰洪荒,这是一个新创的族群的小部落出来的土著天才在先天神袛﹑混沌神魔甚至那不死不灭的圣人眼下不断奋斗,直至那洪荒绝顶,成为一族之祖
  • 锁在抽屉里的日记

    锁在抽屉里的日记

    本书以青春期少女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十几岁女生的成长历程,每篇日记附有专家的分析与建议,希望即将步入青春期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得到一点收获,调整好自己,度过愉快的青春时光。
  • 血战玄天

    血战玄天

    陆锐身遭变故,被众人唾弃,然而意外之中他因祸得福,两灵魂融合,开启了自己新的命运,武魂觉醒,燕都峰修炼大道,修为连续晋升,强者的道路由此展开,神魔无惧,皆斩脚下,踏着神魔尸体步入巅峰。
  • 真祖降临

    真祖降临

    因‘重启’计划,中子弹爆炸后所产生的辐射,使X病毒与Y病毒发生变异。行尸得到不腐之身,变异兽开始巨大化,人类世界逐渐走向消亡。百年之后,被人遗忘在地下基地的雷终于苏醒,开始踏上他的救世之旅。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新人类的真祖。
  • 重生之将门嫡妻

    重生之将门嫡妻

    上一世,她被白莲花妹妹和渣男联手迫害,临盆之夜,含恨而死!这一世,她不做善女,化身为魔,斗庶母,压恶妹,虐渣男,壮家族!守护至亲人,打造忠犬男,痛痛快快过一生!
  • 开胃下饭菜

    开胃下饭菜

    根据人们不同时候的不同胃口,精选了近百道家常开胃下饭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开胃开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开胃下饭菜》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极品祸水王妃

    极品祸水王妃

    穿越?阴谋?千年之迷?她,一个现代的小孤女,先从高楼掉下来,后是赤身裸体躺在雪地里,接着跳出个变态“皇弟”,不仅戏弄她,更把她献给她亲生的父皇,绑了送上她五哥的软榻,而这一切,只为了……有趣?还有仇恨!跟他有仇的可是龙氏一族!真当她是花瓶,逆来顺受,不会反击?!
  • 破道灭神传

    破道灭神传

    地球上青少年一代最为出色的习武之人,吴峰,因为判官一个蛋疼的失误,导致他阳寿未尽就英年早逝,但,一段生命的结束也是另一段传奇的开始。。。。九轮大陆上风平浪静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陷阱,就像灾难来临之前的平静,本来准备完全的邪恶势力却因为吴峰的出现而彻底打乱!究竟吴峰能在这异世掀起怎样一场风暴呢?大家拭目以待吧!豪杰新书《破道灭神传》已经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书号:7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