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1900000090

第90章 燕策二(3)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任意把俸禄奖给亲近的人,只要功劳大的人,才能接受俸禄;也不把官职交给个人喜欢的人,只要有能力的,才让他担任职务。所以考查我的才能而授以适当的官职,这是有所作为的君主;考察朋友的行为端正才和他交往的,这才是建立功名的人。我根据自己学所学,注意到,先王的行为超出于世间一般人,所以在担任魏国使臣的时候,得到燕国方面的了解。先王过分抬举我,把我从宾客当中提拔起来,让我的地位比一般宾客尊贵,也不和同姓贵臣商量,就任命我做亚卿。我自认为接受先王的命令和教诲,可以免除罪过,所以接受任命而没有推辞。

[原文]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①于兵甲,习于战功。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②。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③,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④陈于元英,故鼎⑤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⑥。蓟丘之植,植于汶皇⑦。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⑧,以臣为不顿⑨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注释]

①闲:通“娴”,熟悉。②济上:济水之上。③齐王:指齐闵王。④大吕:齐国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⑤故鼎:指齐宣王伐燕时,齐国掠走的燕国鼎。历室:燕国宫殿名。⑥宁台:燕国台名。⑦蓟丘:燕国都城,在今北京市。皇:同“篁”,竹林。⑧惬(qiè切):满足。⑨顿:犹言坠,失去。

[译文]

“先王命令我说:‘我和齐国交恶,不管国力如何弱小,也要向齐国报仇。’我回答说:‘齐国有先代称霸的遗教,并且有几次大胜仗的功业。齐国精于用兵,熟习攻守。大王若想攻打齐国,就一定要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攻打它。如果要联合天下诸侯来对付齐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和赵国结交。再说,齐国占有的淮北和宋国故地,这些地方都是楚国和魏国想要得到的。赵国如果同意,再联合楚、魏和被齐占领的宋国共同发兵,四国联合攻齐,就一定可以大败齐国。’先王说:‘好。’于是亲口授命,准备好符节,让我出使到南边的赵国。只要我回国复命以后,各国随即起兵攻齐。凭借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精明,河北的土地全部被先王所占有。我们驻守在济水边上的兵马,奉命击打齐军,获得全胜。我们以轻便精锐的部队又长驱直入齐都,齐闵王仓皇逃到莒地,才得以活下来。齐国的珠玉财宝,车马铠甲、珍贵器物,全部被燕国收入自己的府库,齐国制定乐律的大钟被陈放在元英殿,燕国的大鼎又回到了历室宫,齐国的各种宝器被摆在宁台里,燕都蓟丘的植物移种在汶水的竹田里。从春秋五霸以来,没有一个人的功业能比得上先王。先王觉得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觉得我没有辜负使命,因此划分一块土地给我,使我的地位能够不比小国的诸侯差。我无能,但自认为奉守命令秉承教诲,就可以万幸了,所以接受了封赏,并没有推辞。

[原文]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①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于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②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注释]

①蚤知:蚤,通“早”。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发展结果的人,也就是有先见之明的人。②离:经历。

[译文]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功业建立就绝不半途而废,因此才能留名青史;有先见之明的士人,名声成就绝不毁弃,所以被后世所称道。像先王那样报仇雪耻,攻破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收取齐国八百年蓄积的珍宝,直到先王临死那天,还留下遗诏,向后代表明遗嘱,那些执政管事的大臣,能够按照先王的法令,端正嫡庶名分,对百姓施加恩惠,这些都可以教导后代。我听说善于做事,不一定能够成功;做事有好的开端,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从前伍子胥的说教被阖闾采纳,所以吴王的足迹能够远涉楚国的郢都。夫差不这样做,赐给伍子胥一个皮囊,让伍子胥的尸体浮在江上。因此吴王夫差不懂得贤人有预见的议论可以建立功业,所以沉掉伍子胥也不后悔。伍子胥不及早预见大王与自己不会同心,所以被沉入大江也不改变初衷。免除自己的灾祸,保全自己的功名声,来申明先王业绩的做法,是我的上策。遭受诽谤污辱的非议,毁坏先王的名誉,这是我最担心的事。面对不可测的罪名,把侥幸当作好处,按道理我是不敢超越这样的界线。我又听说古代君子,交情断绝也不恶语伤人,忠臣被放逐,也不只为了洗清罪名。我虽然无才,也多次承蒙有德行的人的教诲。只是担心事奉御驾的人听信身边大臣的话,却不体察我被疏远的真情。因此冒昧地用书信回复大王,只希望大王留意这些事。”

或献书燕王

[原文]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①,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善计。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比目之鱼②,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出东之知不如鱼也。又譬如车士之引车也,三人不能行,索二人,五人而车因行矣。今山东三国弱而不能敢秦,索二国,因能胜秦矣。然而山东不知相索,智固不如车士矣。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三物者③,人之所能为也,山东之主遂不悟,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愿大王之熟虑之也。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主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燕。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久伐韩,故中山亡;今久伐楚,燕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注释]

①王而不能:犹言大王如果不能。②比目之鱼:即比目鱼,眼睛在一侧。③三物:指以上三事。

[译文]

有人上书给燕王说:“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那就卑躬屈膝去事奉强国,假如事奉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安定,也是泽被万世的上策。如果事奉强国不能奠定万世基业,那就不如联合弱国。如果联合弱国不能团结一致,这是我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比目鱼,两眼不在一侧就不能游动,古人所以这样称呼它,是因为它能合二如一。现在山东弱国联合却不能团结一致,这就看出山东六国人的智慧比不上比目鱼。又还比车夫驾车,三个人各行其事不能团结一致,车就不能前进,绑上两个人,这样就是有五人乘车,车也会走的。现在山东任意三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对抗秦国,但随便联合两个国家,就都能打败秦国。然而山东各国却不知道互相联合起来,智慧当然还比不上车夫。胡人和越国人,互相之间言语不通,想法也不一致,一同乘船航行在波涛之上,也会互相帮助,协调一致的如同一个人。现在山东各国互相联合,正像同舟共济一样,秦兵一旦到来,就不能团结成一个整体,智慧又赶不上胡人、越国人。以上三件事,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山东各国的国君却不能领悟,这是我为山东各国感到遗憾的。希望大王慎重思考这件事。

“山东各国互相联合,做国君的不能辱没自己的名声,国家也可以长存。派兵戍守韩、魏两国的西部边境,这是燕国的上策。如果不抓紧行动,国家一定很危险,国君一定有大患。现在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了,秦国看到三国如此坚定如一,必定会向南攻打楚国。赵国看到秦国攻打楚国,一定会向北攻打燕国。事情本来就有形势不同而祸患相同的情况。秦国长期攻打韩国,所以中山国被赵国灭亡了;现在秦国如果长时间攻打楚国,燕国一定要被赵国灭亡。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订立戍守韩、魏两国西部边境的盟约。山东各国如有违背盟约的想法,这些国家一定会全部灭亡。”燕国果然把军队同南面的韩、魏、赵三国军队联合在一起。

客谓燕王

[原文]

客谓燕王曰①:“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王何不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②,弊其众,使世世无患。”燕王曰:“假寡人五年,寡人得其志矣。”苏子曰:“请假王十年。”燕王说,奉苏子车五十乘③,南使于齐。

谓齐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臣闻当世之王,必诛暴正乱,举无道,攻不义。今宋王射天笞地,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匽④,展其臂,弹其鼻,此天下之无道不义,而王不伐,王名终不成。且夫宋,中国膏腴⑤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名则义,实则利,王何为弗为?”齐王曰:“善。”遂兴兵伐宋,三覆宋,宋遂举⑥。

燕王闻之,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名。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⑦。

[注释]

①客:当指苏秦。②顿:困。③奉:备。④屏匽(yǎn):路旁的厕所。⑤膏腴:肥沃。⑥举:灭。⑦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利用它的强大而使它逞强,就可以折服它;利用它扩张的野心来增大它的贪欲,就可以残害它。

[译文]

苏秦对燕王说:“齐国向南制服了楚国,向西压制了秦国,操控韩、魏、燕、赵的兵马,好比用鞭子赶马一样。如果齐国到北面攻打燕国,即使有五个燕国也不能与之抗衡。大王何不私下里派遣使者,差遣游说之士前去各国,使齐兵陷入困境,让它的百姓疲惫不堪,这样就可使燕国高枕无忧了。”燕王说:“假如给我五年时间,我就能实现这个愿望了。”苏秦说:“让我给大王十年时间。”燕王十分高兴,送给苏秦五十辆车,让他出使到齐国。

苏秦到了齐国,对齐王说:“齐国在南边攻破了楚国,在西边压制了秦国,任意驱使韩、魏、燕、赵等国的兵马。我听说现在能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大王,一定要惩治暴乱,揭露无道昏君,指责不义的行为。现在宋王射天神,打地神,又铸造诸侯的肖像,并让这些肖像站立在路边的厕所里,又拉起这些肖像的双臂,用石子打肖像的鼻子,这就是天下最不讲道义的人。然而您不去攻打宋国,我看大王的威名很难确立。况且宋国是中原最肥沃的地区,又是您邻近的国家。对于您来说,与其在燕国得到一百里土地,还不如在宋国得到十里地。讨伐宋国,能得美名,获取实际的利益,大王何不这样干呢?”齐王说:“好。”于是派兵讨宋,在三败宋军之后,宋国灭亡了。

燕王听到这个消息,就马上与齐国绝交,率领天下诸侯的兵马去攻打齐国,经过一次大战,两次小战,就打败了齐国,建立了自己的威名。所以说:借着它力量的强大而让它去逞强,就可以挫伤它;借着它扩张的欲望而让它去扩展,就能使它衰微。

赵且伐燕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①:“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②,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③。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苏代:苏秦之兄,战国时纵横家,游说于楚、魏、燕、齐之间。此盖策士假托。②鹬:水鸟名,脚长嘴尖,吃小鱼、贝类、昆虫等。③禽:同“擒”。

[译文]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有一只河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它的肉,河蚌就合起两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成为一只死蚌。’河蚌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来,明天不拿出来,你就会成为一只死鹬。’两个谁也不肯放谁,一个渔翁走来就把它们一起都捉住了。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交战,相持不下,双方百姓都疲惫不堪,我恐怕强大的秦国会来做这个渔翁。因此希望大王认真考虑攻打燕国这件事。”赵惠文王听了后说:“好。”就停止攻打燕国的谋划了。

齐、魏争燕

[原文]

齐、魏争燕。齐谓燕王曰①:“吾得赵矣。”魏亦谓燕王曰:“吾得赵矣。”燕无以决之,而未有适予也。苏子谓燕相曰②;“臣闻辞卑而币重者,失天下者也;辞倨而币薄者③,得天下者也。今魏之辞倨而币薄。”燕因合于魏,得赵,齐遂北矣。

[注释]

①燕王:指燕昭王。②苏子:即苏秦。③倨:傲慢。

[译文]

齐、魏两国争着与燕国交好。齐王对燕王说:“我得到了赵国的支持。”魏王也对燕王说:“我也取得了赵国的支持。”燕国疑惑了,左右摇摆不定,不知道该跟随哪一方。苏秦对燕相国说:“我听说言辞卑贱礼物贵重的,是失去天下诸侯支持的;言辞傲慢礼物较轻的,是得到天下诸侯支持的。如今魏国的言辞傲慢礼物较轻。”燕国于是同魏国联合,得到了赵国的支持,齐国军队就失败了。

同类推荐
  •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很多驭人治国治军之策始终为有识之士所称道,甚至被后来的政治者奉为法宝。关于他的一些传说,至今在苏鲁豫皖川陕晋冀一带广为流传。本书通过对这些传说的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既生动又客观地塑造了刘邦作为历史上最伟大政治家的形象。(本作品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诸雄争霸

    诸雄争霸

    泱泱华夏——华胥始起,五帝三皇。夏禹传启,禅让始亡!浩浩神州——夏至商周,并称三王。周公设礼,五霸沦丧!涌涌诸子——百花齐放,学术繁昌。商鞅立法,嬴秦始皇!瀚瀚大汉——独尊儒术,百家之殇。传承鼎盛,世家登场!呜呼——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多少豪杰,只为万古流芳!状哉——诸雄争霸谁为王?青史几行名姓,留待后人传扬!希望诸位看管能够继续关注瀚汉的信作品《键盘争雄》!右边作者其它作品有连接!
  • 大宋高参

    大宋高参

    实习医生叶冲穿越到了北宋末年,打着弗格森、穆里尔奥、马拉多纳等人的旗号,忽悠北宋君臣。唱歌唱来李师师,买人买来潘金莲,搜罗搜罗水浒英雄,建立强军。和徽宗、高俅、童贯合伙做生意,在北宋实行“一国两制”。振兴大宋……
  • 天下龙图

    天下龙图

    十数年前,长安大火毁去无数人家,三月之际,地动山摇,一座水晶宫从废墟之下裂地而起。先帝自以上天表其文治武功,遂从开封迁都长安,凌驾水晶宫内,岂料天命不足,重病而薨。自此而始,变法之举中道崩阻,朝廷动乱,时相公安石避退朝堂。临退之际荐武侯之后诸葛传灯入相,朝纲一顿终免于大厦倾覆。庙堂风云已去,然江湖却任然动乱不止。尘封千年的天地奇物纷纷出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血雨腥风。天地动而神龙现。魔教秘传,妖族异动,这个世界将迎来怎样的变迁?且看天下龙图
  • 春秋七霸

    春秋七霸

    春秋是中国历史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也是一个开创的时代。是一个从天子到诸侯国君到卿大夫不断受到挑战受到打压的时代。由于割据造成不断的争斗,由于争斗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郑齐楚晋秦吴越,七个国家的崛起衰落共同组成了一个叫做春秋的时代。郑庄公敢偷割周天子的麦子,齐桓公会被饿死无人收尸,是什么造成了晋国的分裂,楚庄王做了什么给楚国留下后患,伍子胥是怎么回事。这部书都会一一道来。喜欢的可以加群探讨274855166
热门推荐
  • 琅琊榜我心匪席

    琅琊榜我心匪席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长愿与你执手,仗剑于天涯。少阁主同人,原创女主。
  • 徐文长文集

    徐文长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国将至

    帝国将至

    一个苦学十年一心只想飞起来的小子,踌躇满志下山之际,路遇化龙老蛇,大打出手的两人灵力尽失,从此结伴,相爱相杀,闯荡天下。这是一个可歌可泣,有爆笑,却又直击你泪点的帝国将至的故事。
  • 某凡的东方幻想乡

    某凡的东方幻想乡

    乃们不要小看黑历史啊,它不仅仅能够剧透,还能够凑上一卷的字数啊!(口胡)自杀未遂的少年穿越回了侏罗纪,神奇的遇到了对自己怀有莫大好感的神秘少女。凡哲:“我们这个时候只要慢慢刷这个少女的好感度,然后就可以触发啪啪啪剧情了。"原本对于这种遭遇想都不敢想的少年终于可以体会到这种轻小说设定般生活,可事实却没少年想的那么简单。神绮:“凡哲,我们一起创造出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世界吧!"凡哲:“呐尼?!"
  • 逆天伐道

    逆天伐道

    一个山村贫苦少年,从小受人欺负,出时天出五色祥云,并伴有劫雷降下,被人看作灾星,十二年后,一次意外,竟被告知,自己竟是修真者后代,同时父母为了自己放弃大道,其后他决定走上修仙路。
  • 夜之向日葵

    夜之向日葵

    本已逝去的人生又再度开始,然而面临的状况却超出预想的范围,轻松而又富有戏剧性的人生就此展开。
  • 搏魅群侠传

    搏魅群侠传

    你是否觉得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如果当你醒来发现你变成了某个你喜欢的人物,那么你将是如何的反应?
  • 妖之学院:星术书

    妖之学院:星术书

    奶奶说,在一百年前,初山上有一个女子,姓顾,叫顾岚。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千梦。千万的美好与期盼,都是梦而已。而她就在那场争夺《星术书》的战争中成了魔,便是万劫不复。那场战斗,她杀.死了所有人,最后也杀.死了自己。奶奶说,这是一个局,顾家之人都无法逃离的局。而布下这个局的,是命运。
  • 宠妃太妖娆

    宠妃太妖娆

    她,是柳梨浔。是苏轼笔下飘飘洒洒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是清歌苑的头牌花魁。世人公认的凤渊王朝第一美女。一夜万金,不知多少人一掷千金,只求见佳人一眼。怎奈何佳人醉枕胭脂,发拂雪,残留一抹香。花落花相思,落花笑彷徨。他,是顾钰笙。是镜花缘生前最后一句暗叹的“薄眠抛却陈年事,奈何故人却钰笙”。是凤渊王朝战无不胜的妖孽王爷,享尽天下人敬爱,却孤枕难眠偏夜雪。一眼倾情绝世花魁,怎知莯中花隐怜。如玉公子乱浮生,萧沉吟浸枕清风。醉倒红楼恋青烟,醉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流年。
  • 沐雨过后仍是晴天

    沐雨过后仍是晴天

    第一次见面,沐雨晴就和凌子轩发生了舌尖之战。其实,两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可是,凌子轩只知道她叫晴儿,而她只知道他叫轩。后来,沐雨晴出了车祸,失去了记忆。在冰汐贵族学院再次相遇后,他们谁也不认识谁,凌子轩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而沐雨晴潜意识里也住着一个人,后来他们相爱了。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朋友的背叛,爱情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小玥第一次写文,文采也不是很好,所以可能会不好看,但是小玥会努力的,欢迎加小玥的QQ哦:274794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