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0400000031

第31章 1972年:龙耀中华

人物一:打出中国威风——李小龙

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全球。李小龙是引领这股狂潮的响亮名字。他用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个传奇,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全球的传奇。

李小龙祖籍广东,1940年出生在美国,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香港渡过,青年时期去美国求学。之后他往来在香港和美国之间,但他取得成就的地方在香港,是中国式的。

年少的李小龙瘦弱,父母为了他增强体质,在他13岁时让他拜咏春拳宗师叶问为师,系统学习武术。李小龙练武很刻苦,常在家对着木桩勤练不辍,不仅练就了一身功夫,还痴迷上了武术。 后来,李小龙博采多种拳术之长,以强身和制敌为目的,创造了“截拳道”。

李小龙职业生涯的早期虽然参与过几部电影的演出,但影响不大。他主要精力是在美国办武馆招学生,弘扬中国武术。同时,李小龙去各地各处参加武术交流或者找人切磋,提高中国武术的 知名度。真正给李小龙带来盛誉和世界影响的还是70年代之后的功夫电影。1971年,李小龙参加了《唐山大兄》的演出,大获成功,开始了作为“功夫巨星”的职业生涯。

1972年,李小龙声誉迅速上升,成为世界名人。当年,李小龙出演了第二部带来巨大赞誉的电影《精武门》,大获成功后创办自己的“协和公司”,又拍摄了《猛龙过江》。李小龙把弘扬中 国武术的宗旨转移到了影片中。在片中,李小龙展现了大无畏精神和精彩的打斗,令人赞不绝口。他劲舞双截棍,然后大声短呼的形象,印入了无数观众的脑海。绝大多数外国观众可能从此 认识了双截棍这个武器。此外,李小龙的荧幕形象都爱憎分明,正气凛然,充满爱国气息。这让大家印象深刻,让世界华人认同,让外国人耳目一新。当年,李小龙是中国最好的名片。

1972年10月,李小龙开始拍摄《死亡游戏》,在1973年年初暂停《死亡游戏》的拍摄,开始拍摄《龙争虎斗》。不幸的是,1973年7月李小龙在香港突然去世,年仅32岁。

李小龙早早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可他的传奇还在继续。他创立了截拳道,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还创造出了“功夫电影”这个门类。世界电影界看到观众对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如痴 如醉,特意将之扩展为一个专门类别。功夫电影从此成为华人电影的特色之一,是华人在荧幕上最具竞争力的作品。成龙、元彪、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周星驰等如今的电影明星,过去 和现在都受到李小龙的莫大影响。而李小龙灌注在功夫电影中的中国武术精神和中国文化特质也随着功夫电影的扩散而传播。

年度人物

李小龙是7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最受欢迎的中国人。他的意义不仅局限在电影上,更提升了中国人的世界形象。

他使“Kung 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他成为华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偶像。不少人模仿他的动作及行为,到华人武馆赤身穿黑裤练武。他改变了西方人眼中“光头、长辫、满装”的中 国人形象。很多欧美人看到中国开始感到害怕,因为他们以为每个中国人都是武术高手,身怀绝技。不少外国人因为李小龙而在改革开放后跑到中国学武。他在《精武门》中的台词:“记住 ,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更是让华人热血沸腾,值得百年传诵。

大史记

1972年是中国的外国丰收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3月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决定将外交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9月日本总理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本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郊的马王堆发掘了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墓葬。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之多之全之珍贵,保存之完好,都是我国考古发掘中所罕见的 。古墓还出土了一具保存相对完好的女尸。

同类推荐
  • 超品木匠

    超品木匠

    一场生意场上的应酬,将杨丛带到大明天启四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木匠。小木匠碰上了大明朝最荒唐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朕封你为天下第二木匠!”杨丛:“我不是木匠……”朱由校:“朕是天下第一木匠,木匠很光荣!”……魏忠贤:“原来还有人比我更不要脸!”……皇太极:“万能的长生天,你怎么能让这种妖孽出生在大明!”……小木匠也能做大事业,看大明朝的两个木匠如何荡平天下!
  • 党卫队前进

    党卫队前进

    主人公由21世纪的刚毕业大学生穿越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他的未来将会如何?战争与阴谋,铁与血的较量,走向时代的巅峰,只是为了生存,这样的人生是否能够称得上真正的幸福?穿越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异能,唯有前世的乱七八糟的知识,是他改变历史,还是时代的浪潮将它淹没?名字究竟是一种符号,还是注定了事物的本性?是否只有杀戮的信念才能让所有盟友感到安心,让敌人时刻颤抖?他的故事正在进行中,期待你的一路同行……-----------------------------------------书群:剑胆琴心群号:47320453-----------------------------------------我的武侠新书《恰同学少年》(书号:1417103)另强烈推荐《国战1915》,此书已上架,不错!
  • 万人之上江南春

    万人之上江南春

    主要介绍一个人从草根到万人之上的奋斗历程
  • 汉末枭雄路

    汉末枭雄路

    楚祯重生于汉末并州马邑县令家,张辽是他小舅子。暗中发展了15年的马邑楚家将在汉末乱世走向何方故事从183年开始———————————东施效颦之作,我的三国梦。
  • 霸明

    霸明

    胡惟庸急匆匆奔了进来,气急败坏道:“郭晓聪,你三个老婆,还要与我的女儿吊膀子,我要到皇上那儿告你去。”朱元璋从屏风后转出,拍拍胡惟庸的肩膀:“郭爱卿是我大明江山的擎天之柱,有婿如此夫复何求,朕正准备招他做驸马,你不要和朕争哦。”郭晓聪勉为其难挠挠脑袋:“臣的府邸太过狭窄,只怕委屈了公主。”;朱元璋笑眯眯指着胡惟庸:“听说他新盖了一座大宅子,你即可带人抄了他的家,宅子就赏你了。”
热门推荐
  • 极品小剑仙

    极品小剑仙

    小道童变身富二代,美女校花接踵而至,我欲出家,奈何美女太热情!
  • 仙居杂货铺

    仙居杂货铺

    在城市中心边缘,有一个奇怪的小店,这里只接受高级私人定制,但却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里物品价格昂贵,每平方墙纸1万RMB,就是这样一上架也会被一扫而空。那里不接受预订,只接受本人现场排队,没有人知道里面第二天还会卖什么,但是依旧有无数人开着豪车排队等候,只为了等待开门的那一刻,当然那里也不提供停车位。不过,现在那个小店已经变成仙居公司,听说第一个项目,仙居鬼屋即将开业,如果想要体验极度恐怖的感觉,那就去哪儿一睹为快吧。
  • 重生女王欲火凤凰

    重生女王欲火凤凰

    一个衣食无忧,被人宠爱的大小姐,偏偏因为另一个人的到来,使自己从天堂坠入地狱。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爱她的人都离她远去……“林依雪,我,欧穆菲又回来了”是的,她重生了,重生到了6岁,她要变得强大,她要让林依雪上一世所亏欠她的,在这一世,加倍奉还!
  • 999次拘捕:契约宠妻

    999次拘捕:契约宠妻

    林斐童不过是偷了他一方不算太值钱的砚台,就被这个男人抓在了手中折腾一夜,为了拿回祖传的玉扳指,林斐童没时间和这个男人算旧账,可是这个男人竟然抓着她不放!“唐一!你到底怎样才肯放过我……“林斐童愤怒得抓着身上的浴袍。唐一唇角上扬,喉头滑动:“话已至此你还不明白,那我就只好用心动表示……””混蛋……“
  • 主妇们

    主妇们

    婚姻是一道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同样主妇群体也是一道围城,当不了主妇人的,羡慕主妇们的那份闲适,只有真正的主妇,才知道里面的辛酸,忆柏,莉姿,欣妍就是处于这两道围城中的人,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经历了婚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彷徨,伤心,抑郁,也收获快乐,最后收获更好的自己。
  • 再见,陌生人

    再见,陌生人

    (柳子兮首发小说––再见,陌生人)她是活泼可爱的冉佩晓。他是万人瞩目的韩畴宪。当她因心脏病去世后,他整个人痛不欲绝。当她以另一个身份出现在他的面前,想尽办法让他知道是她,而他却依然不认得她。“呵,我在幻想什么?他是不会认得我的。”“不,她不会是她的!”两个人都如此,又怎能在一起呢?––敬请期待
  • 仙雷

    仙雷

    雷霆至刚至烈,集天地之正气而成,沛然莫能御之。仙资只有二十的李子宇本终身再难踏进仙道之门,一次机缘巧和,得到了一道雷电分身。这道雷电分身妙用无穷,其分裂的混沌雷火是天下底下炼器最好的火焰,再比说,他可以吞噬劫雷……有了这道分身后,李子宇重新踏进了仙道之门。一段淹没在历史禁忌重新掀起滔天的波浪。
  • 妖孽流苏

    妖孽流苏

    有血缘的兄妹结为夫妻,以嗜血为人生乐趣。永城之内奇人众多,最终黑化的仁德医皇、长生不死的狐族后人、不可心怀二主的许诺族、拥有生世记忆的花岛岛主、少年容颜的四旬神医、为爱男扮女装的替身王朝领导人、没有痛感不会流血的少年,以及其甘愿委身为妻的美艳男子。无论命格多么不同,最终命数却是相去无几,落得支离破碎,残败不堪。
  • 画扇终结篇(花雨短篇小说集之四)

    画扇终结篇(花雨短篇小说集之四)

    [花雨授权]我叫胭脂,是鸳鸯楼的一名琴师。鸳鸯楼的花魁是薰然——以一曲《落雁舞》倾倒金陵;而芙蓉、如嫣则以姿容见长,并称“鸳鸯双娇”;袭侬、亦眉、领领各有各的风姿,桃红柳绿,别样韵致。
  • 天地颂(第二部)

    天地颂(第二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