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8100000006

第6章 在谦恭中学会生存

在为人处世中懂得适时隐藏自己的光芒,不但可以避免纷争,而且有助于自身品格和修养的提高。韬光养晦也是一种生存艺术,因为懂得藏才隐智的人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最终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韬光养晦是一种生存艺术,因为隐藏才智可以使人避开纷争,有助于修身养性;韬光养晦还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使人甘愿处于次要位置,在别人的眼中便是具备了谦卑的品格,因此更容易被人接纳,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出《论语·述而》

语意: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就作为借鉴,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表现;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古人以自觉修养、虚心好学为美。谦谦君子自然高风可仰。为人拥有豁达的心胸,善用慧眼,就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人在某一方面是专家,在别的方面可能是门外汉。一个善于以身边的人为师、以古人为师、以实践为师、以一切可学之人为师的人,永远都在进步和成长。

欲速,则不达。—语出《论语·子路》

语意: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原句为:“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却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看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若急于求成,往往会事与愿违,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行动上却总是与之相悖。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在犯过此类错误之后才懂得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熹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良方,只有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他以十六字箴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历痛苦的挣扎与奋斗,而这也是使你坚强和成熟的过程。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才会水到渠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人处世也需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速度太快,急功近利,则走火入魔。速度太慢,态度懒散,则半途而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语出《论语·公冶长》

语意:天资聪颖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和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对一般人而言,“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而做到“不耻下问”就有些难度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及虚荣心的问题。“不耻下问”里面包含了人人平等之意,也就是说,地位低的人若有学问,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而不能因为他的地位低下就瞧不起他,或耻于向他请教。

这实际上也涵盖了“仁”的思想,与人互亲互爱,就必须做到人人平等。若耻于下问,必然就会不懂装懂,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肤浅敷衍,学问与见识便不会有任何增长。

由此可见,研究学问的态度其实也是为人处世以及实践“仁、义、礼、智、信”的一种文化精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语出《庄子·养生主》

语意:生命总会有终止的那一天,但是求知是不会有终点的。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变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执意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是异常疲惫了。爱好养生的人不为追求名声而做好事,也不做坏事去触犯刑律,仅仅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以此为处世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没有谁能够永远处于运转之中而不用休养生息。那不仅违背了生命的自然规律,同时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既然时间如此的弥足珍贵,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时间呢?无所顾忌地虚度光阴当然是极其荒谬的做法,可是一门心思地高速运转显然也是不可取的错误行径。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是能够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语出《荀子·劝学》

语意:只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断地镂刻,金石也可以洞穿。

人若能将“锲而不舍”作为一种治学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无论做学问还是干事业,都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胸有凌云壮志也只是一句空话。那种浅尝辄止,学到一点儿知识就自满自大或是在科学知识的高峰前畏缩不前的人,都不会有所作为。

坚持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就是上天给予人类的公平。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可以先将目标缩小,完成一个再处理下一个,这样循序渐进、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语出《菜根谭》

语意: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受热衷名利之流的怀疑;言慎而检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辈的忌恨。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又遭忌恨的环境中,也不可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更不可锋芒尽出及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一个正直厚道的人。因为奸诈狡猾的人虽然能够占一时的便宜,但凭借害人之心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业的。而正直不等于任人宰割,也不意味着要做一个软弱可欺的人。有一位父亲写了首诗送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其中有这么一句:“孩子/请准备好一副钢牙/因为/生活很硬。”这也表明生活真的是非常残酷。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为什么呢?因为人大多都有嫉妒心,所以你一旦成名了,难免会有些人排挤你、刁难你。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受热衷名利之流的怀疑;言慎而检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邪恶放纵之辈的忌恨。原本君子的个人修省并不干他人之事,却不想正是由于其高尚品德衬出了小人的心性,这就必然会遭到小人的忌恨和攻击。

因此,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若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奋发向上的年轻人,往往会由于表现得太好而遭受忌恨,或被造谣中伤。所以,一个有为的人,其处世节操不可变,但待人方法须讲究。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人的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如同兴建高楼大厦,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稳固,就绝对不能搭建坚固耐久的房屋。

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强调与看重道德伦理的社会,时至今日,人们仍把品德看成建立事业的基础。因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有德行的人遇到那些欺诈者,便会用诚挚之心来感动他们;遇到那些残暴者,就会用祥和之气来感化他们;遇到那些奸邪不公者,则用名誉气节来激励他们。总之,有德行的人善于在交往中以德服人。德行的熏陶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感召力。

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即斩首示众。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可这时,一只飞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冲进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由此可知,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而且会为自己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语出《菜根谭》

语意:心湖没有波涛巨澜,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树;本性保存爱心善意,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由自在。

若心如死灰,看到繁花似锦也会感到毫无生气;若心灵之树常青,看到光山秃岭也会想象出怡人美景。因此,生活的情趣主要来自内心的深处。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情绪好时,觉得别人也很快乐,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当心情不佳时,觉得什么都不好,看什么都很讨厌。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心态常常失去平衡。要想保持心平气和,就要控制欲望,做到知足常乐,开朗豁达地与周围的人相处,这样就可以处处看见花红柳绿了。

传统的修身养性之道,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心静,心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杂念,进而做到无识无欲、心平气和。庄子看到鱼在水中游,很羡慕地说:“乐哉鱼也。”鱼能逍遥自在是因为它们除生理上的欲望要求之外,没有人类那么多的情欲、物欲等烦恼。庄子所说的“体察大道的人”就是静如止水、无识无欲、心平气和的人。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人整天太闲,一些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若整天奔波劳碌不堪,又会使人丧失纯真的本性。

人不可太忙,也不能太闲。所以大凡有才德的君子,既不愿使身心过度疲劳,也不愿整天沉迷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

长久地无所事事会让人精神无所寄托,因此会感到空虚无聊,看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无疑是痛苦的。但是人也不能过于劳碌,否则就是给自己当奴隶和牛马,丧失了人生真正的乐趣。这种既不可太闲又不可太忙的生活原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劳逸结合或者叫有所取舍。取舍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也是一门生存的艺术。取与舍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二者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万事万物均在取舍之中,才能达到和谐与统一。人若真正掌握了张与弛、取与舍的尺度,便等于把握了成功的机遇。

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人虽然聪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了却万事才是聪明。

佛其实就是“觉悟”的人,也可以说是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如果心中还有没放下的念头,那便是还未完全了却。很多人以为自己是聪明的,却不知道如何摆脱尘世的烦恼和欲望的束缚与羁绊。凡人放不下的东西有很多,因此心中存有许多杂念。期盼着很多事情来临,来临了又生出更多的非分之想。结果,事情未到已烦恼丛生,事情已过仍放心不下,如此庸人自扰,岂不是无端增加了心中的压力和忧烦?

有一些人难以摆脱尘世的功名,就躲入山野,与世隔绝,以为这样便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殊不知,这是自以为尘缘了了,其实未了,因为他们的心中仍有欲念未放下。要做到真正的了了,只有连放下的念头也排除,才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语出《菜根谭》

语意:思想超越一般人又不沾世俗气的就是奇人,可是那种刻意标新立异的不是奇而是怪异;不同流合污就算是清高,可是为了表示自己清高而和世人断绝来往,那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俗”指的是心灵的一种境界。了解一个人为什么而活,就可以知道他的心灵俗不俗。有的人一辈子只为肚子而活;有的人一辈子只为脸皮而活;有的人一辈子为自己的心而活;还有人为了使所有的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而活。到底哪种人活得比较可贵不凡,相信你我都明了。所谓“清”就是不做任何有损名誉的事。这说起来很容易,能真正将其实行的人却不多。

我们都赞赏清高儒雅的人。一个人如果能舍弃名利,当然值得敬仰。可是假如为了提高知名度而标新立异或故作怪论,这种人实际上是俗人伪装的怪人,是沽名钓誉的小人。处于污浊俗世而心却不受污染的人,其品德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会永远保持洁净。假如心存俗念却矫揉造作或与世俗绝断,以标榜自己的清高,这是一种偏激狂妄的行为。清而奇是旁人的想法,对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讲,保持清高儒雅的境界是很自然而无须造作的事,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即为此意。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出《中庸》

语意:凡事预先有准备就会成功,事先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本句话中的“豫”字最为重要。“豫”就是预先作好准备,处理任何事情,预先作好准备就能获得成功,不作准备就会失败。

凡是在重要场合发表意见,要先想好讲什么以及怎么讲,这样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这就叫“言前定则不跲”。大至行军作战,小到出门旅行,都要预先考虑这一行动中将会遇到什么情况,作好相应的准备,就会减少很多麻烦,这叫做“行前定则不疚”。至于要建立一种学说,阐明一个道理,那就更要花大力气作好周密准备了。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这样才能使人无可辩驳,这叫做“道前定则不穷”。

所以,要想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就必须在事前有充分的预测与准备,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语出《易经·系辞下》

语意:尺蠖弯起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行。龙和蛇冬眠,是为了保存自己。

古人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意思是说锋芒毕露的人是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的,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人要善于保存自己,要懂得激流勇退,这并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伺机而动,也就是韬光养晦。《易经·系辞下》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指人在力量不足或处于劣势时,要隐藏自己的才华与真实企图,以待今后东山再起。这也是处世的高招。

一个人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用;但锋芒太露又容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却是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显露才华要适可而止。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的时候,就会立即被人采摘去,很快就衰败了。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要懂得适时收敛起你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才华。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语出《菜根谭》

语意:帆只要扬起一半,船就能平安。水只要注入五分,容器就能稳定。

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人往往会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稻田里那些丰满的谷穗也总是谦虚地低垂着沉甸甸的脑袋。可见,人也应该谨守“五分”处世法。成语“天道忌盈”和“业不求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人论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上帝也不会嫉妒你,鬼神也不会来伤害你。假如你对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希望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因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会招致外来的攻讦和忌恨。

世事如浮云,万物循环往复、瞬息万变。《易经·复卦·象辞》上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儒家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即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生活既然如此,为人处世更应处处把握分寸。正所谓“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俗话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赔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凡事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

潜龙勿用。——语出《易经·乾》

语意: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古人常用龙来比喻人才或名人,乾卦中以龙作为喻体,比喻人的成长需要经历“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等一系列的过程。只有在这种长期的磨砺中,才能具有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德性。这句话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所以,当一个人处在“潜龙” 的境况,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炼。若实力不足或时机未到,就要学会虔诚,要韬光养晦,因为,能够忍辱方能负重。忍辱与负重这两个词结合得非常好,一个人只有能够忍辱,才能担负起重任,被人挑衅就马上要与人家打起来的人一般不能承担重任。历史上,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这对每一个人,尤其是男人,绝对是最难以承受的事情了。但韩信根本没有与那些地痞计较,从胯下爬过去只需要几秒钟,便化解了一场纷争。之后韩信头也不回,径直向前走了,他只把这当做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而已。能够忍辱负重的人能够往大处想,韩信在当时的确有这样的气魄。所以,人处在这一阶段,就应该韬光养晦,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不断积累自己的实力,或者说为人处世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意志力,尽量做到谨慎做人、隐忍处世。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语出《易经·乾》

语意:龙出现在田野里,利于君子见到大人。

此处的“大人”指众人、大众,泛指社会。当潜龙积蓄了内力,磨炼了意志,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了。而此时,其自身也一定会得到大众的认可、青睐和重视。龙现于田,犹如有才能的人才华初露,开始小试牛刀,这时若能得到贤贵的“大人”的推举,就可前途无限。如舜受四岳推举,被尧选定为接班人一样。然而,“千里马”是否能得到伯乐赏识,实在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若此“大人”不贤贵,反而会招来灾祸,这就是历史上许多饱学之士一生困厄的原因。所以,能否“利见大人”是不可强求的,否则,只会徒生烦恼。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工作中,接到难度较大的任务,正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把事情办得圆满。同时,在批评、指责、困难或利益面前,在谈判、检查、值班等重要场合,一定要经得起考验,才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语出《易经·大有》

语意:不相互往来,彼此没有伤害,也就没有灾祸。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可避免灾祸。

才华过人容易使人骄傲,或惹人嫉妒。可是有才华的人,若无人援引,还是不能出人头地。有人由此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又是另外一种悲剧。所以,从现实情况来看,循规蹈矩的人比较受欢迎。因为,这些人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熟悉社会的情况,了解周围人的习惯与脾气,容易与他人沟通。这些人一般不犯大错误,他们的作风是小心谨慎。但是,骄傲并非完全是坏事,骄傲是需要资本的,没有资本的骄傲是一种狂妄和轻薄。以才华做资本,便值得骄傲,这种骄傲是一种自信与自尊。

在当今充满挑战的时代,人更需要具有挑战精神。要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寻求新的进取机会,不断向自我挑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着他的命运,只有敢于挑战,才有真正崛起的希望。

干母之蛊,不可贞。—语出《易经·蛊》

语意:整治前任遗留下来的弊病,要耐心等待,如果时机尚不成熟,就要坚守正道,等待机会。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适当的时机。时机由超乎人类能力的宇宙和自然的力量决定。无论你怎么渴望,在春天来临之前,樱花绝不可能盛开;无论你怎样焦急,在时机尚未成熟之前,做事必然无法成功。樱树即使是被凛冽的寒风吹打,或被大雪压弯枝条,仍然会宁静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充分表现其对大自然的信赖。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不如意的事情过去了,好的时机必然来临。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懂得等待时机。然而,消极地等待无疑是心存侥幸。会等待时机的人则懂得伸出温暖的双手去迎接。樱树虽然静静地等待春天,却无时不在养精蓄锐。人若没有储存潜力,即使时机到了,也会空留遗憾,一无所成。伟人等待时机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樱树。既不焦急也不慌张,只静静地处理眼前的工作。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而给别人带来不便。读书必须踏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积累的,别人并不能代替。

大多数人都容易成为一个利己的人,而不容易成为利他的人。但处处为己的人不见得能快乐,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反而会招人怨恨。因为人在为己时,往往侵犯了他人的利益,使别人遭受了损害,因此,他人即使不报复也会心存怨恨。何况,天下的事难以预料,今日你不给别人方便,他日别人逮到机会,也不会给予你方便。所以,做人要宽厚,多为他人着想,能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要吝于伸出援手,至少也要无愧于心。

读书是自己的事,学问也是自己的。父母、亲戚或朋友,虽然能在某些方面扶助你,但是唯有读书是他们帮不上忙的。学问为济世之本,如果学问不扎实,任凭理想多高也无法实现,即使有再好的机会,也没有能力把握住。因此,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读好书,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服务社会。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之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知道自己过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那么,学问就能日渐充实。看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很多,那么,品性也必定能逐日增进。

人贵知错,因为在发觉自己的过失当中必然有所领悟,有所进步。只有吸取失败教训的人,才能真正有所得。这里的学,并不专指书本里的学问,更多的是指人生的学问。回顾过去是为了让自己能把握好现在。人最怕的是固步自封、自我限制。学问常是在一种“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悟下更上一层楼的。如果有这种感觉,便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就表示自己也在进步了。

做到“见世人可取者日多”是要有条件的。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如何能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呢?若无容人的雅量,看不到别人的美德,嫉妒、毁谤都来不及了,哪里会向人学习呢?若无敏锐的观察力,别人再好的行为也看不见,又如何能学习呢?所以,想从别人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优点,首先便要具备谦虚的美德,其次要有容人的雅量,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发现他人可取的地方越来越多,就表示自己更谦虚了,心胸更开阔了,再加上吸收他人所长,德业怎么会不长进呢?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心灵寂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般;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无云的天空能一览无余一般。

心灵就像湖水,所谓“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倘若雁过波兴,雁影便扭曲失真;若雁过影留,那么后来再有别物掠过,会终因雁影滞碍而不现。风就仿佛是人的七情六欲,影便如同外界的种种影像,如果心中有所爱恋取舍,就无法见到万物的本来面目。当湖水混浊不堪、自见不明时,又怎能照物呢?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澄澈,不执著于一物,才能做到动静如一。

品格高超的人由于内心不受欲望的牵累,因此行事能如天马行空,没有阻碍。亦如云行在天,既不为人间牵绊,又不为天空羁留,偶化为雨,滋润人间花草树木。当它再由水化为云时,更不带走半点儿尘土。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对于读书人而言,清高而贫穷才是顺遂的日子;而对于种田人而言,只要省吃俭用,就是丰收的年头。

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犹不改其乐。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以贫为苦,因为他们的心中仅有读书之乐。所谓清贫乃是读书人的顺境,倒不是赞美清贫,而是说清贫不但足以养廉,亦足以诚心,同时也没有浮华奢靡之事来扰乱身心与道业。而为官与富贵有时反成读书的障碍。因为,为官者事务烦冗,无暇读书充实自己;富贵者则五欲充心,五声充耳,极易堕落了志气。

节俭是良好的美德,种田人家不能保证年年都丰收,若是平常俭约,而有所积蓄,即使年成欠收,亦能衣食无忧,岂不是与丰年无异?倘若不能节俭,日日浪费,即使年年丰收,又何异于年年欠收?所以要开源节流,不要寅吃卯粮,那么任何时候都会是充足的。

自家好处掩藏几分,这是涵蓄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语出《呻吟语》

语意:自己的优点应掩藏几分,这是内涵修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替他遮掩几分,这是浑厚深沉,有宽宏大量的气度。

好与坏的标准都是由人类的利益所决定的,所以社会便用好与坏来评价众人的行事。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和鼓励,做了坏事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有人自己做了好事便津津乐道、自吹自擂,以求得别人的表扬;遇到别人做了坏事,便尽力传扬开去。这样的人就是想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其实,若是以社会的基本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的学问和人生境界都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只有不停地探索,才会有更新的发现。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自我完善,才会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人心是个猖狂自在之物,陨身败家之贼,如何纵容得他?—语出《呻吟语》

语意:人心是一个猖狂而且自大的东西,又是个损害生命并且败坏家业的贼子,怎么能够纵容他呢?

人心与本心不同,人心是具有人为的各种欲望的心理。我们常说人心叵测、人心不足、人心险恶、人心隔肚皮等等。可知,人心不是本心,不是先天本性,所以人才会贪恋外物,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狂妄自大。

佛家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他提倡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认为人只要修养心灵,就能回归到真正的本性,从而逍遥自在。一旦人心有了贪婪和执著,便会精神涣散、居高自傲。狂妄的人争来斗去,终究会被自己的狂妄所打倒。孙悟空认为自己神通广大,但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就是因为他自己先有了“心”,那么又怎么能够跳出无心呢?

知识,心之孽也;才能,身之妖也。—语出《呻吟语》

语意:知识与见地是心灵的孽根;才华与能力是身体的妖魔。

人要想无忧无虑地生活,就必须掌握生存的技能,也就是知识和才能。知识是对世界和社会的感知和认识,才能是人类生存的本领。人有了知识和本领,便会无止境地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就这样,知识越积累越多,本领也越学越多,科学也随之兴盛起来了。然而,人们也离自然的真实越来越远了。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所发明出来的科学所毁灭。“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最终极的真理就是最初的真理,所以出发点也就是目的地。人的心灵需要的是空虚的境界,只有空虚才能与那最终的或者最初的境界相融合。有时只有空虚,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自由。所以说,知识有时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罪孽。

人有才能本是好事,因为才能会使自己出名得利。但枪打出头鸟,人一出名就会招来无妄的灾祸。许多人就会以你为靶子,要超越你或者陷害你。所以说,有了才能,有时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和痛苦。从这个角度说,才华和能力本身就是我们身体上的妖魔鬼怪,并不值得追求和推崇,能够保全自己身体的才是良好的德性。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语出《呻吟语》

语意:少年人的感情,要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这样做可以严谨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抑郁阏塞,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保养生命。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最注重的就是一个“情”字,而正是一个“情”字组成了这个社会。感情有多有少,有冷有暖,有热烈,有温和,有外露,有内向,各式各样的感情使社会五彩缤纷,生机蓬勃。情是尤物,可以好也可以坏,不是人们能够左右得了的。感情也是无法描述和判断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和感受。

少年人与老年人在生理上不同,所以产生或者对待感情的方式也不一样。少年人血气方刚,感情似火,常随意喷发、酣畅淋漓,但往往不顾后果,一不小心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在少年的时候,要把感情稍加收敛,等于是在缓和血气的冲动。让理智多一点儿,就会在言语行为上严谨一些,不至于犯下大的罪过。所以,少年若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是一种难以估量的优势,这样可以清醒理智地处理问题,会为自己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对于老年人,其自身的各个方面都已经稳定,并且,人到暮年,身体大不如前,如果经常气结,就会影响健康,不利于长寿。

悟者,吾心也。能见吾心,便是真悟。—语出《呻吟语》

语意:觉悟的悟字由“吾”和“心”构成,就是指我的心。能够见到自己的心,那才是真正的觉悟。

人睡着了,意识处于休眠状态,则会糊里糊涂,仿佛被蒙在鼓里、罩在暗中,因而称做蒙昧。“昧”字由“日”和“未”构成,日头还未升出来,就是昧。于是,由睡着到心里糊涂,蒙昧就变成了昏昧。愚昧的人上当受骗,却至死不悟,就是因为心里不明、昏睡未醒。人醒来时,意识开始活动,凡事便有了主张,故称为醒悟。

“悟”字是“吾”有了“心”思与“口”才,这真是精辟的构造。西方的笛卡儿也提出:“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我因为思考,因为有了心思,并将它表达出来,所以我才是存在的、活着的。由此可见,存在的前提就是“有了心思”,这就是悟。悟是人类的权利,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只有觉悟了才能称其为“人”。

人一生有一半的时间在睡觉,有一半的时间在觉悟,这是自然的规律。古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悟昧分明,便没有了烦恼与忧愁。违背了这个传统,该昧不昧,该悟不悟;该作不作,该息不息,就要招致灾祸。浑浑噩噩、不识自心及不能主宰自己的人,就没有觉悟。没有觉悟,也就枉为人身了。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语出《易经·蒙》

语意: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制人。不要等到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才去教育,而应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对别人进行教育和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易经》中讲到的“发蒙”、“包蒙”、“童蒙”都是十分典型的方法,而“击蒙”的不同之处则在于批评的力度加大了,方法属于刚性,或以刚制刚,或以刚克柔。但在实际运用上还得灵活掌握,要始终注意保持一个度。

人都免不了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也会被他人指责或批评。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非本人没有能力,而是由于不善于运用批评的技巧。一提起“批评”这个词,许多人心里就会不舒服,因为这意味着所面临的可能是粗暴的训斥,人格也可能会受到侮辱。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会由于害怕遭人指责而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承担责任。这种顾虑会让人丧失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批评无助于改进其自身的错误,甚至会事与愿违。

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犯错人击垮,而是要帮助他改正缺点,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批评方式是对事而不对人,这样无损于对方的形象,在友好的气氛中,错误方更容易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

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语出《易经·需》

语意:在郊外等待,宜于守常,保持恒心,就可以没有灾害。

古人求师往往历尽千辛万苦,而师父找传人也是如此。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就是要等到理想的传人。南岳怀让禅师感到传灯的时候到了,就到处查访,终于找到了马祖道一禅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理想的结局总是存在于这种情境之中,并且总是姗姗来迟。所以,一定要耐心地等待。

人要善于等待机会,在化静为动的等待中,既要控制等待的心绪,又要作好机会来临的准备。机会有自己创造的可能,但大多数还是时代的馈赠。自己创造的机会容易把握,也容易使人在不幸中一蹶不振。机会是平等的,人人都能邂逅也应该享有;机会又是不平等的,毕竟社会性的一些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每个人。机会是难得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机会也是易失的,同样的机会更是不易再来。机会是无形的,所以很难捕捉。机会也是有形的,只要耐心等待,属于你的机会总有一天会到来。

需于血,出自穴。—语出《易经·需》

语意: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能逃脱出来。

要想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行的,正如不栽树,便没有树荫来乘凉一样。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时还需要作出一些让步甚至牺牲。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应当区分明智的妥协和不明智的妥协。明智的妥协是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自身要求的实现,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在次要的目标上作适当的让步。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生活中,善于妥协不仅是明智之举,而且是一种美德。一个人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懂得让步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强者。因此,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需于酒食,贞吉。—语出《易经·需》

语意:在酒食美味中等待君子,占问可获吉祥。

在社交场合中一般有这样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则:你答应与别人合作,或答应接受某人的请求时,也会欣然接受对方的宴请,否则,你是不能轻易入席的。“无功不受禄”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为人办事,就不能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

当然,现实中并非事事如此。若能成人之美时,我们当慨然为之。如果你身为管理者,你手下的干将要另谋高就,对于你来讲,当然不大愿意。但这是十分正常的事。如果这对于你的员工来说,的确是个较好的机会,你又何必自私地阻止呢?或者,你会想到此人可能是对自己不满,所以要跳槽。如果你存在这个想法未免“小人”了一点儿,若你没有亏待他,就不必多心,更不必向员工求证,你应该开开心心地祝愿他。这种做法也会使你的其他下属不再感到有压力,会更加忠心地为你工作。

师或舆尸,凶。—语出《易经·师》

语意: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太不吉利了。

“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这句话暗指人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这就告诉我们,要成功就要知己知彼。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能每战必败了。

知己知彼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因此忽视不得。行军打仗如此,搏战商海更是如此。不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及劣势,盲目行动必将导致失败。只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师左次,无咎。—语出《易经·师》

语意:军队暂时撤退,常会避免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存在这种不得不退的情况。当我们身处逆境或遭逢不幸的时候,与其不管不顾地鲁莽行事或是怨天尤人、消极懈怠,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巨大浪费,还不如选择以退为进、迂回向前的路线来达到目的。“退”可以造就“进”,“进”也可以使“退”升华。一味的“进”很有可能会转化为最终的“退”,而暂时的“退”也很有可能会转化为日后的“进”,这种“退”与“进”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因果循环,其实正像是日月星辰在天地之间的旋转和更替一样正常。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自然也就无法通过暂时的“退”去换取长久的“进”,成功也就更难了。因此,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新进行规划,仍然是可以挽救败局的。

进与退的关系如此微妙,我们在为人处世中更要掌握好,要使之恰到好处地互相转化。做到先发制人,以退为进,以攻为守,便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履虎尾,愬愬,终吉。—语出《易经·履》

语意: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虽感到恐惧害怕,如果能谨慎小心,最终是会得到吉祥的。

众所周知,老虎很凶猛,容易伤害人。如果把社交场合或人际关系比做老虎的话,只要你处世谨慎,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因为事在人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困境,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找客观原因。困境,可以说是造就强者最好的学校。同样是困境,对不同的人而言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其实无论处于怎样的客观环境,自身的成功或失败实际上都是自己造成的。因此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环境,只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出门交有功。—语出《易经·随》

语意:正确地与他人交往,就可获得成功。

我们要结交或了解一个人,一定不要受与此人相关的闲言碎语的影响。因为人言可畏,闲言碎语是那些见不得光的人惯用的伤人暗器。有些人平时不干实事,似乎“不犯错误”,却专挑别人的毛病,一旦有机会就吹冷风,散布流言飞语。一个人若平平庸庸,大家彼此彼此,便可以相安无事;一旦有了突出的成绩,各种非议就会接踵而来,这些闲言碎语就是一件攻击对手的“法宝”。可见,知人、选人、察人、交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知人者必须看主流,注意发现和保护人才。否则,许多有真才实学及创业大志的人都会与你失之交臂,这对个人或企业的发展都是重大的损失。

屦校灭趾,无咎。—语出《易经·噬嗑》

语意:脚上戴着脚镣,断掉了脚趾头,就不会有祸患。

这句话说明要运用批评或惩罚对待一个犯过错的人需要有技巧。“下手”很重要,但是如何可以手到擒来就需要技巧了。一是要稳,采用强硬手段惩罚一个人是要冒风险的。二是要准,批评与惩罚都要直接干脆,要直指其弱点、直刺其痛处。三是要狠,一旦认准时机、下定决心,便要出手利落、坚决果断,切忌犹豫不定、反复无常或拖泥带水。

“出手”是必要的,但应少用并善用,而且在此之后,你不妨再对其多加照料,多关心和体恤一下是很重要的。这时他会觉得你所做的一切只是针对事而非针对人,他会因为你的器重而感恩不尽,进而努力达到你的要求。

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语出《易经·恒》

语意:长久地保持柔顺、服从的美好品德,永远坚守正道。这样的话,女人可以获得吉祥,男人则遭遇凶险。

长久、固执地保持自己的良好风格固然可敬。但是,不会随机应变及灵活处世,对于身处复杂社会的人来说也是不利的。随机应变中的“机”和“变”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其中并无规律可循。“机”可以是天时、地利、人和……“变”是随“机”而变的,“变”的运用之妙全在于心,可以是顺水推舟、迎难而上,或是寻找最佳时机等等。

随机应变是才智与胆略的具体表现。在企业运营中,对于一个低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只要按部就班执行上级的决策就行了。而对一个高层次的管理者而言,在面对诸如经营环境突然恶化、经营环节突然中断、谈判遇到阻碍等突发的危机和意外事故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应对之策。所以,随机应变是一个高层次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就会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甚至能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语出《易经·节》

语意:虽不能节制,但能嗟叹,则没有什么祸患。

节制型人在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也常常不能自抑,会一改克己的本性,不知节制,花钱不知节俭,难以保持中道而行。可是,节制型人虽难抵物质的利诱,但本性还是低调寡欲的。所以对自己的无力克制会嗟叹连连,泪浸悔肠。有了这份哀叹、悔意与觉醒,节制型人在物质利益面前也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生活富足的人应该低调。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缺衣少食时期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低调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只有你的财富有了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但是,成功的人不一定低调得了,因为,“锦衣夜行”并非是登上颠峰的人们都甘心情愿去做的事。

在这个高调创造名气的时代,名气就是价值,谁能轻易放弃出现在镁光灯下的机会。低调到遗世独立的极端程度,更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因此,一个人要成功很难,成功之后保持低调更是难上加难。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语出《论语·子张》

语意:君子或有小节不拘,或有惭德不佳,但大德不可失。

对于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如果能在处世为人的大原则上足够坚定,那么,在小节上有些偏差也不应该求全责备。因为,为人处世很难处处圆满,毫不逾矩。人难免会有一些小毛病,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我们就不必过于苛求和责备。

鉴古观今,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有大局的观念。并且,在大局与细节的关系及小节的把握上,都掌握了很好的尺度和火候。细节是构成事物的基础和要素,因此不容忽视。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或非原则的琐事,这对事件的发展和方向不起决定作用。如果违背了大原则,即使小节没有问题,也不可原谅。

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语出《呻吟语》

语意:遇到事情的时候,各自责备自己,则天地宇宙都会清净安宁;大家相互责备,那么天地宇宙也会翻覆变化。

人类是宇宙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人类也代表着整个自然界的英灵造化。自然生出了人,人就是自然的子孙,根就在自然里。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与人类融合在一起,人的一举一动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自身相安无事,则天地清宁和平;人类自身矛盾冲突不断,天地怎么能够清平安泰呢?因此,为了自然的安宁,人类社会就必须和谐。

在人类的各种战争中,无论有多少人参战,都能打得天翻地覆。如果有一方回过头来责备自己而不去责备别人,那么情形就会立即转变。因为,当天下人都能够先责备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也会发现自身的许多毛病。如果能够认真反省并加以改正,那么每个人的品格就完善了,天地自然也就安宁和谐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昧暗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语出《围炉夜话》

语意:在愁苦和烦恼中,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

即使环境再黑暗,只要我们内心坦荡,就能见到光明世界。外界黑暗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黑暗;天下皆浊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混浊。在绝望之地能有希望;在恶境之中能有勇气,这些都是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是文明最后的据点。心的灭亡,才是真正的灭亡。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实上,人们有烦恼多是由于自己太过执著。碰到失意和落魄的事,若件件挂怀、事事牵绊,则是作茧自缚。那么,人生的烦闷便没有了止境。

人生应该多一点儿潇洒与淡然。这样,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愉快些,生命也会活得圆满些。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

语意:全都相信书上说的还不如不看书。

人要有分辨能力,要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书中的对错。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书本中的理论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对很多人来说,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如果我们完全相信书本理论,唯书本是从,就会轻则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从而陷入误区。当马谡自己站在场外领导的位置观察问题时,常能引古论今,表现出很高的见解,一旦自己成为局内人,就被复杂的客观现象所迷惑了。

事实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有真正的价值。要将知识转化为能量,就必须以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使之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智能。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语出《易经·颐》

语意:舍弃你如同神鬼般的聪明智慧,痴呆地看着我鼓着腮帮子进食,结果必然是凶的。

很多人都喜欢事必躬亲,凡事求全责备,结果常因小失大,整天忙忙碌碌却不见有什么成绩。有的人并不怎么忙碌,却生活得轻轻松松,有滋有味。同样的时间,却有着不同的效率和质量,可见,做事能否抓住重点是决定这种生活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让我们措手不及。置身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有时真的会让人感到眼花瞭乱,但这些事情又必须要处理。于是有的人就慌了手脚,将所有问题不分轻重缓急地揽过来,他们只顾不停地做事,却很少钻研方法,最后不但没处理好事情,还使自己产生了厌倦情绪。相反,聪明的人不论处于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会先停下来审视一番,分出轻重缓急,先做那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再做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甚至放弃某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处理问题,效率自然高了很多,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有所收获。

做事抓重点是处理事情的关键,长期坚持这个原则,会大大提升个人的能力,同时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任务。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语出《二程遗书》

语意:不偏称为中,不变称为庸。

“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而“庸”的含义更为深刻,除了有“用”的意思,还有“常”的意思,所谓常,就是不变,亦即不易,既然是不易的道理,所以也称为定理。既然是不变的定理,就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要求它没有偏颇。中庸是特别反对人的言行存在偏颇的,它不希望人的言辞或行为过于激烈。

当年孟子周游列国,给各国的君主提供治国理论,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求没有偏颇,他认为只有君主的行为不偏颇,符合老百姓的心愿,才是一位好君主。例如,有的国君好战,孟子就让他关注本国的国计民生;有的国君好杀,孟子就让他施行仁政;有的国君好乐,孟子就让他与民同乐……

中庸不是颓废的华美掩饰,而是告诫人们在开疆扩土的同时要修养根基,寻求平稳持续的发展。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语出《小窗幽记》

语意:可以因为情而舍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不可以因为情而心生怨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地间唯有 “情”字最难说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情而死,更是感天动地。情到深处空余恨,也只有一死才能显示出爱情的深刻,这是人对情感的执著追求。

古语云:“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意思是,砍树如果不同时把根除去,就算砍了,树依然会复生。想要摒弃感情欲望却不探求根源,只是压抑感情不过是徒增苦恼罢了。如同制作箭矢时,总会伤及自身。而人内心的箭也是如此,芸芸众生都是苦于欲望,或被欲望之箭所伤,但又不能无情无欲,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人生多为感情所困,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有情便去珍惜,无情也不要沮丧。有缘则会,无缘则别。合得痛快,离得潇洒,人间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何乐而不为呢?人生就是这样 ,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也不必强求,握在手中时就好好珍惜,随风而逝时也应随缘。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中国人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本书集管理学、社会学、国学等知识于一体,介绍了中国社会系统、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典型特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本书也介绍了大量的组织政治行为、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社会中影响个人职业成功的对策和建议。
  •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本书以责任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胜出职场(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胜出职场(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

    面对浩瀚的人海、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交往,只要以完美的做人哲学为指导,拥有讨人喜欢的本领,学会说话、办事、做人的本事,便可以使你赢得知心的好友、甜美的爱情、成功的事业……《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课》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泓甜美的清泉,浇灌每一位读者的心田。第一条做人哲学都是一道营养的火锅,滋补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衷心祝福每一位读者看完本书后能够学习到一些做人哲学,能够有所长进,能够得到幸福的生活,在完美的人生道路上潇洒畅游。本书由吴伟丽编著。
  •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
热门推荐
  • 闪电十一人

    闪电十一人

    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时代,在一个黑色房间里,一间破旧的实验室内,一个身着实验服的男人看着面前一个银色短发小男孩,他帅气的脸上并没有他那个年龄所该有的稚嫩与无知,替代的却是不该有的成熟与精明。
  • 仙芒

    仙芒

    陈楠被一头妖兽夺舍肉身之后,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踏入了一个奇异的修仙之旅。一个古文字研究领域的硕士生,他会在修炼之路上走多远?会碰上一些什么事情?也许只有天知道了。只不过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酝酿……
  • 重生之游玩人生

    重生之游玩人生

    他叫麻大程,对于人生,他没有明确的定义,唯一的定义是:“想我所想,玩我所玩”还在昨天,他活得连自己都开始,恶心自己,可是现在,他回到了2002年。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基本还是一张白纸。
  • 听说你爱我

    听说你爱我

    2008年,梁悦和她的丈夫郑曦则在买房时偶遇昔日恋人钟磊,五年的分别让她顿时陷入过往。九年前,梁悦只身离开家乡做了北漂,还和钟磊彼此惺惺相惜。日子虽然窘迫,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为买一间两个人的房子而各自拼搏。四年后,两人的业绩蒸蒸日上。梁悦为了能在律师行出人头地,不料在一场诉讼中受到胁迫,为了钟磊的前程和安全,她选择了放弃,带着钟磊的爱嫁给了郑曦则.五年的夫妻生活,他们相敬如宾。伴随着钟磊的出现,梁悦陷入了爱情漩涡,该去安慰和支持陷入家庭纠纷的丈夫还是和自己深爱的人过幸福的生活?
  • 请不要跑:我的执事殿下

    请不要跑:我的执事殿下

    超高天赋少女,却是厄运之体?修炼慢,天赋好有什么用,受人耻笑,天才少女低能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练其筋骨,低能儿,你确定?苏可瑶:“你为什么能找到我?”夜南城挑挑眉:“我记得你的气味,还有你那双眼睛,我说过,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寻找你。”苏可瑶:“我知道,你找到我来耍流氓。”夜南城邪邪地勾出一个笑:“是么,我可以让你看看更流氓的。”即使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我还是能找到你你,因为你始终如一的眼睛
  • 好想爱着你

    好想爱着你

    十年前,她为救他脸被大火烧伤,十年过去,他成为了商业帝国巨子。
  • 生物进化密码

    生物进化密码

    生物界从古到今在不断变化,动物的进化路线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植物进化的路线是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是环境的变化促使了生物进化和灭绝。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充分地反映生物进化故事的丰富与完整的面目,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现生物进化画卷,增强了本书可读性和趣味性。
  • 茅山小道玩转异世

    茅山小道玩转异世

    你是茅山道士?是的。那一定会驱鬼了?嘿嘿,不会,我连鬼都没见过,呃,那你还算是茅山道士吗?你会什么技能?这个……我也不知道。能驱使活人算一个技能吗?啥……全新设定,摒弃传统,强势出击,没有HIGH,只有更HIGH!
  • 水浒之我是武大郎

    水浒之我是武大郎

    你见过卖烧饼提升武力值的么?你见过打架杀人获功法武技的么?你见过败家散财提高声望性能力的么?武植带《征战天下》系统重生水浒武大郎,从此潘金莲夜夜不离身,还抢了西门庆的漂亮小妾,那火辣扈三娘也一并收了,顺便睡了李师师给皇帝老儿戴绿帽。有了这逆天系统,各路英雄好汉见了纳头便拜:“哥哥,今晚一起捡肥皂吧?”
  • 妖魔铃

    妖魔铃

    当铃音响起,神奇的铃能力就此发动,一个个拥有奇异力量的强者登上了绚丽的舞台,挥洒出自己的精彩。控制时间的流逝、拥有无限弹药之枪……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朋友的情谊,铃使者站在了强大的敌人面前,以自己的神秘力量,让强者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