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1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六祖讲〈金刚经〉》原名《金刚经口诀》《金刚经解义》《金刚经注解》《六祖解义》《六祖口诀》《六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共两卷。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口味,我们改名为《六祖讲〈金刚经〉》。原本注明: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唐六祖惠能大师口诀;宋丞相张无尽居士释题;宋天台罗适校刊。

姚秦是南北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国主姓姚,历史上称为姚秦,亦称后秦。三藏法师是指精通经律论十二部佛法并能弘扬者。鸠摩罗什法师为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佛学家,据传,鸠摩罗什法师智慧过人,七岁随母出家,每日诵一千首偈,有一罗汉对其母预言:“若此沙弥三十五岁前不破戒,可以大兴佛法,度人无量。”鸠摩罗什临命终时发愿言:“若我所译经典,合乎佛意,愿我死后,阇维时,舌根不坏。”果然阇维时全身坏尽,只剩下舌头,红如莲花,证明罗什法师以广长舌,翻译三世诸佛经典。

唐道宣律师曾经问天人:“为什么现在人都喜欢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天人说:“鸠摩罗什曾任过去七佛的译师,他所翻译的经典,深得佛心,所以人们都喜欢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

天台罗适,字正文,号赤城,溪南罗家人。宋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任安徽桐城尉、山东泗水令、济阴令、河南开封令及两浙路、京西北路提督刑狱等职。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典衣购书,燃薪夜读,博览群书,尤精理学。宋哲宗皇帝曾专颁敕书慰谕,名列“元佑名臣”,被誉为“浙学先河”“理学先声”,为浙东学派和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宋丞相张无尽居士,即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张商英曾在宋徽宗赵佶时,拜尚书右丞转左丞,所以书中写“宋丞相”。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一卷。《宋史》卷三五一、《东都事略》卷一〇二有传。

此文中的三十二分品,如“法会因由分第一”等,佛经中原来并不存在,是梁昭明太子后来所加。梁昭明太子名叫萧统,南北朝时期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藏文译本中没有分品,其他的几个译本也是没有的。世亲论师的讲义有分品,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分为一百八十四品。有人说《金刚经》本不应该分品,也有人说分品较为准确。一分为二地看,《金刚经》诵时不应该分品,但如果从理解《金刚经》上来看,分品是正确的。

历代高僧大德对《金刚经》研究、注疏的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六祖述的《金刚经口诀》最为准确、朴素。六祖所述《金刚经口诀》不见于历代所刻《大藏经》,只有日本编印的《卍续藏经》第38册收录了《金刚经口诀》,署名为“六祖大鉴禅师说”。在史书上,却多有记载:《新唐书·艺文志》载“惠能《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宋志》载“惠能《金刚经口诀义》一卷”;《郡斋读书志》著录《六祖解心经》一卷;《遂初堂书目》著录《六祖金刚经解义》,不提卷数;《文献通考》著录《六祖解金刚经》一卷和《六祖解心经》一卷;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还著录“《六祖注解金刚经》一部一册”。近代学者冼玉清在《六祖大师金刚经口诀》一卷的谨按中云:“《宋史·艺文志》著录作‘慧能撰《金刚经口诀》一卷’。‘慧’通‘惠’,此书已入日本《续藏经》本,书名与《宋志》同。”中国现存的关于此经的刻本极为少见,今通行本以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史凤儒刻本为常见。最近发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云南金齿军民府施刻本。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六祖略传”是从《坛经》中整理翻译而来,而“现代注释”中的故事,也多从《坛经》中而来。用《坛经》中的禅宗故事注释《金刚经》,一来是为了方便当下读者的阅读,二来是因为禅宗与《金刚经》关系甚密。从四祖道信开始,就劝人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因闻《金刚经》得悟,并将《金刚经》奉为禅宗顿悟派的根本经典。七祖神会在继承和发展惠能的顿悟禅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金刚经》为相互传承的南宗祖统说。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多次提到《金刚经》,《坛经·般若品》讲自悟本性、无念与去除分别心时,都用到“顿教”“顿法”两个词。六祖认为大乘人闻听《金刚经》,知本性具般若智,可不假文字,用智慧观照经义;根钝者则烦恼深重,纵然听闻“顿教”之说,仍然会误向外觅佛,不悟本性,故而《六祖坛经》乃以《金刚经》为开示“顿悟”说教。读《金刚经》必读《坛经》,看《坛经》必看《金刚经》,二者不可分割。

《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旨在让更多人认识《金刚经》,了解六祖惠能这位心系苍生、为稳定人心而亲身实践的智者。在编辑“现代注释”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纰漏,请读者见谅。

《六祖讲〈金刚经〉》中的“现代注释”部分,参考与引用了南怀瑾大师、星云大师的论述,特此感谢。

同类推荐
  • 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这是“放生堪布”索达吉上师的日记,记录了堪布一年中在俗世修行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印藏大德的殊胜窍诀,以及上师对世间生活诸多现象的体会和感言,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开示之作。本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所涉及的内容多与生活相关,将佛法禅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疾病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疾病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好,离璃

    你好,离璃

    5年前的悲剧,让王语若远走他乡。5年里,她将伤痛深埋在心底,而后,依旧带着伤痛回归。当真相浮现,当伤痛抚平,回首望去,原来他们从未分离。
  • 旗帜

    旗帜

    少年案犯,单闯天涯。岁月流转,衣锦还乡!
  • 我的移动情缘

    我的移动情缘

    好吧,小语烂尾了,不过在另一本书完结以后会重新开,对不起大家因为同时更两书,所以这本书没办法兼顾!我保证我会重新开的
  • 斗破苍穹之奇迹穿越

    斗破苍穹之奇迹穿越

    他本来是无限恐怖里的王者,就在一次意外中,他来到了斗气大陆,他将翻起怎样的风云?
  • 不医不饶

    不医不饶

    本文以一个豪爽干脆、幽默风趣的护士长夏爽为主线,真实再现了医院工作中、年轻女性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矛盾焦点。文中既有工作中因现行医疗体制原因导致的无奈、社会不理解造成误解;也不乏生活中温馨和美、忍俊不禁的瞬间;并穿插有爱情、婚姻、婚外恋、心理问题等社会现象。
  • 神莲

    神莲

    这个世界最美最好的安娜王后已经离世,东国的王东神陷入长达十七年的长痛中。直到一个名叫莲儿的女孩出现,一切才发生了改变。东神、莲儿、周和、惜若、陆明之、望月,他们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请看本书《神莲》。
  •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介绍了《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有的人把它定义为“四书”之首。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大学》,并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注的版本,所用的是《大学》原本,来自于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原文,它的顺序没有经过改动,是最初的那个版本。
  • 烈火战龙

    烈火战龙

    部古典神话小说,宇宙大战导致时空逆流,把六界的人给传送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环宇星辰。主人公烈火是轩辕黄帝元神转世的异能修真者,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从不知苦难为何物!自从闯荡江湖后遭受多苦多难的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是一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欺善怕恶的世界,所以他特别珍惜友情、亲情、爱情……,也导致他为情所困,为情所伤。
  • 东野圭吾:黑笑小说

    东野圭吾:黑笑小说

    在东野圭吾的所有作品中,《黑笑小说》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反讽奇书,令人拍案叫绝,由《又一次助跑》、《过去的人》等13篇短篇小说组成,出版后在日本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东野圭吾“千面写手”的功力在本书中展露无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笔端驰骋,不同领域、差别极大的题材信手拈来,嘲讽揶揄拷问人性,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辛辣幽默中透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执著拷问,笔走龙蛇戳穿世人假面,皮里阳秋挑战讽刺极限,一幕幕人间大戏令人捧腹,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