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1000000012

第12章 一相无相分第九

果虽有四。相本无二。故受之以一相无相分。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直译

佛问:“须菩提,我再问你,你认为证得须陀洹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悟对五欲六尘无有执著的境界,因此才叫做须陀洹。”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认为证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具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才叫做斯陀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认为证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道:“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而实际上佛法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叫做阿那含。”

佛继续问:“须菩提,我再问你,你认为证得阿罗汉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果位,那么,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世尊,佛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非曲直保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倘若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心念,那么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个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阿兰那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执著心念,只是假名为须菩提,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修行者。”

六祖讲经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陀洹者,梵语,唐言逆流。逆生死流,不染六尘,一向修无漏业,得粗重烦恼不生,决定不受地狱、畜生、修罗异类之身,名须陀洹果。若了无相法,即无得果之心,微有得果之心,即不名须陀洹,故言不也。

现代注释

须陀洹: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小乘初果。其已断见思烦恼中八十八品见惑,所具断德相当于大乘圆教十信菩萨中的初信位菩萨,然而智德则不相等。须陀洹已属圣人之位,非为凡夫;须陀洹梵语意译即为入流,“入圣人之流”之意。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流者,圣流也,须陀洹人已离粗重烦恼,故得入圣流,而无所入者,无得果之心也。须陀洹者,乃修行初果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者,梵语,唐言一往来。舍三界结缚,三界结尽,故名斯陀含。斯陀含名一往来,往来,从天上却到人间生,从人间死却生天上竟,遂出生死,三界业尽,名斯陀含果。大乘斯陀含者,目观诸境,心有一生灭,无第二生灭,故名一往来。前念起妄,后念即止;前念有著,后念即离,故实无往来。

现代注释

斯陀含:又作沙羯利陀伽弥。意译作一来、一往来。系沙门四果之第二。又分为斯陀含向与斯陀含果,即预流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一品至五品之修惑,称为斯陀含向,或一来果向;若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尚须由天上至人间一度受生,方可涅槃,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以其仅余下品之贪嗔痴,故又称薄贪嗔痴、薄地。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梵语,唐言不还、亦名出欲。出欲者,外不见可欲之境,内无欲心可行,定不向欲界受生,故名不来,而实无不来,亦名不还,以欲习永尽,决定不来受生,是故名阿那含。

现代注释

阿那含: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名阿罗汉。阿罗汉者,烦恼永尽,与物无诤。若作得果之心,即是有诤。

现代注释

阿罗汉: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大智度论》卷三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又译曰应真、真人。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阿罗汉,梵语。唐言无诤。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性无违顺,心境俱空,内外常寂。若有得果之心,即同凡夫,故言不也。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何名无诤三昧?谓阿罗汉心无生灭去来,惟有本觉常照,故名无诤三昧。三昧,梵语,此云正受,亦云正见。远离九十六种邪见,是名正见。然空中亦有明暗诤,性中有邪正诤,念念常正,无一念邪心,即是无诤三昧。修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若有一念得果心,即不名无诤三昧。

现代注释

无诤三昧:佛教用语,音译阿兰那。就是入了禅定之意。无我人、彼此、高下、圣凡之分,一相平等。连真空亦无住,若有住者,即有对待,便生诤论,长系生死矣。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阿兰那,是梵语,唐言无诤行。无诤即是清净行。清净行者,为除去有所得心也。若存有所得心,即是有诤,有诤即非清净道;常得无所得心,即是无诤行也。

现代注释

阿兰那:原意为“树林”,意译为寂静处、空闲处、无诤处、远离处等,指适合修行与居住的场所。亦意为寂静,即身体寂静,烦恼调伏。玄奘法师将此处译为“无诤行”。六祖亦如此解。

同类推荐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热门推荐
  • 最强血士

    最强血士

    一个身怀妖胎的少年,自这片白茫茫的世界中走出。他体内流淌着最普通的血液,他心中深藏着对人们的眷恋。故事就在他拥有空间戒与一把匕首开始了。
  • 哈利波特与混血公主

    哈利波特与混血公主

    总而言之,就是一位天朝正太,变为一个英国萝莉,带着手下哈利勇敢的与伏地魔抗争的故事(雾)变身流不喜勿进,作者啥都不敢保证,谨慎入坑
  • 无人认领的巨款

    无人认领的巨款

    李光的妈妈黄阿姨是捡破烂的,她在捡到的一双旧皮鞋里发现了七张存款单。小鹰他们接手了这个“案件”,开始寻找失主。但失主李妍妍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刻拒绝认领这笔巨款。明明是自己的钱,为什么不敢认领,这巨款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吗?
  • 恶魔来袭:少爷的女仆

    恶魔来袭:少爷的女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诗歌出了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弟---乐悠心与乐子衿。一场善意的谎言酿出了一场悲剧......为之......她甘愿沦落为女仆......“乐悠心,你信不信我真的可以关你一辈子!”狠戾的话语,妖魅少年猩红的眸底尽是无法遮掩的悲痛。郑重感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十年携手一起走

    十年携手一起走

    世界前3富豪的三位千金来到了重庆,与三只从相识相认到相恋会发生什么事情?女主小三,会发生怎样的斗争?最终谁胜谁赢?想知道的话,赶紧来看本书吧。
  • 诺亚征途

    诺亚征途

    想要成为白银的话最起码也要到二十五岁左右,这还是天赋好的。可是,洛基今年只有十六岁啊!洛基以为御天岚不相信,释放出了自己的魔力,一股淡淡的白银色出现,这下御天岚想不相信都不行。
  • 神盘王印

    神盘王印

    新书已发布,《九阳神君》,下方有直通车位连接。
  • 碧玉楼

    碧玉楼

    《碧玉楼》共十八回,竹溪修正山人编次。此书主要情节是男主角百顺上京求医,妻子在家不忠,百顺途中遇到狐女的故事。
  • 烽火凤凰山

    烽火凤凰山

    长篇小说《凤凰山传奇》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晚清时期一个北方小镇。描写了以韩禄为代表的反清义士与腐朽的晚清政府作斗争的故事。故事从韩禄一家遭清兵追杀开始,反映了以高知县为代表的清政府和以周老板为代表的同盟会,在维护政权和推翻政权的较量中所出现的刀光血影。故事还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盘踞在凤凰山一带的一群土匪,在认清了腐朽的清政府的本质后,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反清的行列中,最后遭到清兵的围剿,火烧凤凰山,弟兄们或被打死,或各自逃散,昔日红红火火的凤凰山变成了一片焦土的壮烈场景,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清政府走向灭亡的步伐。
  • 特色花生

    特色花生

    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介绍了特色花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相信该书的发行,对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