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3800000001

第1章 序(1)

今年5—6月间,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了一个名为《当代语境下的儒耶对谈:思想与实践》的学术会议。与会的大陆和台港儒学研究学者不少,但对儒学的现状和前景,却弥漫着一种缺乏底气的、悲观的情绪。以致有基督教学者公开提出质疑:你们所谓儒学,观点论域不一,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稳定的观念和价值系统;现在讲对谈,我们实不知与谁来对谈。这个质疑,虽嫌尖刻,却颇切中要害。但据我个人近年来对儒学发展状况的观察,觉得对儒学的未来,应持一种适度乐观的态度。我在大会的闭幕会上就此作了一点回应:主要是提请大家注意近四至五年来大陆儒学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向——民间儒学和学术的兴起,并对之加以反思。

的确,现代以来,由于太过长期的“革命”、充斥整个社会的反传统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生活样式的历史连续性发生断裂,儒学既失其制度性依托,亦逐渐失去了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学术层面上,现代的儒学研究乃退居学院化一端,被纳入现代西方的学术规范和思想框架。这样,作为中国文化学术之整合基础和人伦教化之超越性本原的传统儒学,乃转而成为现代学术分科中之一“科”,成为一种无关乎社会生活的“理论”和析出于历史连续性之外的“知识”,使之难以构成为中国现代文化重建的一个活的文化生命动力。儒学似乎失去了它在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所。有学者把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存在状况形象地比喻为博物馆之陈列品这是美国汉学家列文森对儒学在现代中国状况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儒学已成“博物馆”中的存在,正因为它已退出了历史,不足以影响现实生活,因而才得以被“收藏”。参阅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三卷第二部分和“结束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或无体之“游魂”“游魂”说是余英时先生关于现代儒学的困境的一个形象说法。参阅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困境》一文,收入其所著《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这似乎并不为过。

但是,一支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不可能被轻易斩断。近几年,中国大陆儒学的状况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民间儒学、学术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各地种种民间性的儒学和学术组织,如书院、精舍、学堂、学塾、学会、讲堂等纷纷恢复或建立;各类民间性学术文化活动,诸如读经、会讲、讲学、读书会、沙龙、法会等,亦日趋活跃,中国的民间儒学和学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已渐有复兴和蔚成风气之趋势。从更深一层来看,这种状况乃表现了一种民众文化意识的转变和觉醒。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是反传统意义上的“热”,就连一般具有自由意识的知识精英,也难以摆脱当时政治现实和流行思潮的束缚,而将中国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儒学和历史传统。九十年代的儒学热,其实亦只是少数学院知识分子所关注和讨论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初以来的儒学和文化热,却不仅限于学院学者和学术研究,同时亦根于民间,逐渐深入民众意识。这两年,大陆出现了一些在大众中受到普遍认可,具有轰动性效应的“学术明星”。近所谓“于丹现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每一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明星”,在这个意义上,“明星”乃标志一个时代的价值和精神企向。战争年代的明星是“英雄”,“文革”时代的明星是“造反派”。在我们这个穷奢极欲和消费至上的时代,为大众所广泛认可的儒学和学术明星的出现,正表现了社会民众之儒学和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的觉醒。

民间儒学和学术的兴起,其意义并不限于一般民众生活,它也在推动着学院儒学的转变。民间的儒学和学术,其特点是自由的选择、自由的讲学、自由的思考,总之,体现着一种自由的精神。因其起于民间,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故更具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目前的学院儒学和学术,亦可以说已经开始逐渐民间化并已具有了相当的民间性。学院儒学和传统思想学术的研究,其诠释的原则,已经由一元趋于多元。这为学者的自由选择提供了条件,使其研究工作可以与自己的志趣乃至其价值的认同逐渐达致合一。知行合一,本是儒学和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根本精神。在这种情势下,学者已逐渐有可能秉承传统“为己之学”之宗旨,无所依傍,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这使学院的儒学和学术渐具教化之功能,亦具有了切合于一般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可能性。考虑到大学招生的历年扩大,现在,约近半数的青年人要从各类高校毕业走向社会,学院儒学的教化作用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借用余英时先生的譬喻,这是否意味着,儒学可能有机会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借尸还魂”,而不再做无体之“游魂”了呢?

对中国当前儒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我的评估是:有喜有忧,而喜大于忧。

《礼记·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从历史来看,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的教化理念,既植根于社会人伦和民众日常生活,又能以其超越性的价值理念对之加以诠释、点化和提升,二者之间,总保持一种有活力的互动张力关系。这是儒学能够持续地保有其活的文化灵魂和生命原创力的原因所在。因此,重建儒学与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乃是儒学未来获得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民间儒学和学术的兴起,以及民众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的觉醒,已逐步为此建立起一个现实的基础。此吾人所可以为之“喜”者。

“历史性”与“当代性”,乃是文化自身之共属一体的两个方面。由乎其历史性,文化乃保有其民族的个性和其原创性的动力;由乎其当代性的建构,文化乃具有其当下生命的活力和因应现实及其持续展开的普世性价值。就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而言,不同时代各有自己时代的儒学。这本身就显示了文化之历史性与其当代性的统一性。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儒学之所以能够与民众生活密切关联而具有普世性的教化作用,这是其根本所在,而不仅仅因儒学的政治制度化使然。学者已普遍意识到,在现代的儒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种理论诠释原则(尤其是政治意识形态化了的理论原则)与历史传统相互外在的状况,这不仅已经导致了现代儒学研究之“历史性”的缺失,同时亦使我们未能真正建立起当代形态的儒学系统。由于缺乏独立的社会生活空间,我国民间儒学和学术长期付诸阙如。近年来,民间儒学和学术迅速兴起,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却突然发现我们的研究与之相距甚远,难以切合和因应。在我们为民间儒学和学术的兴起感到鼓舞的同时,也应看到,时下民间传统也表现出一种沉沦和堕落的趋向,如民间宗教常常流于荒诞迷信和巫蛊小道,传统宗族亲亲关系在很多地方衍生为族长专制势力等等。中国传统儒学对包括祭祀、卜筮、神灵崇拜等民间宗教并不排斥,而是采取“神道设教”的方式,以“察乎天地”的“君子之文”,对百姓生活之“神”加以澄汰、点化和提升,而赋予其超越性的精神意义《易·观·彖传》:“圣人以神道设敎而天下服矣。”《荀子·天论》:“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神道设教”,是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因任;但因任非放任,故须导之以“君子之文”,以使其具有超越性的精神价值。这是儒家对社会民众生活行其教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点在当代中国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般社会民众生活和民间宗教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迷信巫化的倾向,需要有合宜的礼仪礼俗形式,以及与之相切合的形上理念系统对之加以教化和提升,方不至趋于腐化和巫蛊化,由之保持其健康的发展。未能建立起与民众社会生活相切合的、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教化理念和价值系统,这是目前社会生活趋于沉沦和堕落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吾人所当以为“忧”者。

因此,逐步建构起能够与社会和民众精神生活相切合的儒学现代形态,应是当前儒学研究的一个当务之急,且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精神层面而言,当前学院的儒学研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民间性”,这是其能够再度获致其生命原创力的一个前提。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民间性”,是指它摆脱外在的意识形态束缚,而真正表现出价值上的自由选择,学术上的自由思考、自由讲学这种自由的精神,从而真正属于社会,关乎世道人心而言,并非要从现实上使之成为民间的书院。从现实层面而言,学院的儒学研究与民间的儒学和学术仍是有区别的。在现代分工的条件下,学院儒学在学术力量和资源的掌握上无疑都处于主导和优势的地位。因此,学院儒学理应成为儒学和中国文化当代形态理论建构的核心力量,学院儒学应承担起这份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同类推荐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儒家智慧一点通

    儒家智慧一点通

    一位圣者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语言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关于儒家智慧的人生课,希望能以孔孟之道指点迷茫人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旧时代致青春

    旧时代致青春

    学生时代的独白,反应了很多人的学生时代,这场景似曾相识。故事要怎么写,才能不留遗憾--写给满目疮痍的繁华
  • 三世为你痴

    三世为你痴

    一世为帝,她为妃,却伤他最深。二世为民,她为歌妓,可是他成了女儿身,爱她却不能说。三世为人,她高贵不可攀,他仍转世成了女子,带着前两世的记忆,爱了两世,也被伤了两世,他想放弃,可是却纠缠不清。也许只有在游戏里才能忘掉前世,前世太伤,今生不爱。傲娇任性的唐雪儿:“呸,色狼。”美若天仙的古墨欣:“靖同学,你好。”冰若寒冰的叶文静:“记得吃药。”千娇百媚的连柒儿:“靖大人,来嘛~”可爱迷人的桃子一:“靖哥哥~”霸气冷媚的云可可:“混蛋!滚过来!”好色捣蛋的司徒雨:“亲爱的~嘿嘿嘿,给我看看你的腹肌!”……“都走开!我要好好打游戏!”
  • 顾城玫瑰

    顾城玫瑰

    若你不去闯,怎知前方是悬崖还是大海。少年,谢谢你用心守护了我这么多年,只是,我们缘分太浅。--《顾城玫瑰》
  • 魅色无邪

    魅色无邪

    天真烂漫的年纪浸染了妖娆的魅涩,时间的车轮一直恣意滚动,压过一路的大小石子,摇摇晃晃地湮没在缥缈之中,它到底承载了多少思量?
  • 乾世踏歌

    乾世踏歌

    【文艺】陌上哪家姑娘,几分伤,几分狂?一分执念,二分轻狂。芳华湮灭,易幻镜花水月。花开不倦,独留蝶之眷恋。乾世华年,弹指红尘画卷。【亲和】“本小姐我当皇帝了,后宫三千男宠,这个是基本。”“启奏陛下,如今殿外还有七千余人该如何安排?”素手一挥:“叫他们互相欢爱,坚持到最后的入内宠幸!去吧…………等等……我看你也不错,一起加入他们吧。”(ˉ▽ˉ;)玩笑,满地打滚求收藏
  • The Call of the Wild

    The Call of the Wi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游天下

    道游天下

    一个神秘的道士突现临安城,拐走了一只小萝莉,领养了一个小美女,还顺带将鬼族帝女给忽悠了,漫漫大道终长路,踏遍天下,寻求一夜真知。西子湖畔卦,钱江镇收徒。城隍鬼事多,葛仙灵丹少。湘西遇僵神,蜀山飞剑仙。苗寨话蛊事,青城道修真。玄门番僧外,天山龙神身。昆仑仙境成,海外三岛深。界山天门开,仙庭无仙人。最是逍遥道,返还求至真。
  • 桃花醋

    桃花醋

    晏恣感觉自己人生可以浓缩成一句:蹴鞠改变命运!一场比赛,不但为她赢得了一座山庄,还熟识了几个不容小觑的小伙伴!什么?!青梅竹马成了京城首富,梦中情人变成当朝状元,而那个不打不相识的家伙竟然还是大将军?!晏恣觉得自己都被小伙伴们惊呆了……既然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她应该也会很快走上人生巅峰吧?可没想到这人生巅峰竟然是一夕之间,成为了圣宠在身的当朝公主……
  • 绝色魔妃反穿:傲世女星

    绝色魔妃反穿:傲世女星

    神魔大战中,她为救魔王而丧命,意外来到现代。在现代她遇到了风趣幽默的杨斯晨,时而儒雅的风尚,初代吸血鬼魅世,初代狼人斯诺凡,还有深爱着她的异能者宫洛深……在布满荆棘的巨星道路上,当她披荆斩棘,想一个人独闯异时代时,他们出现了……一个是魔界之王,一个是神界之王,不论是在洪荒时代还是在现代,他们依旧停止不了想要争霸的心……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哥哥,她,该如何抉择?本文读者群:318261369微信号:FLL13509新浪微博亲们可以直接搜索LoloBeam加关注
  • 灵签系统

    灵签系统

    啥?你还在修炼啊?切,我很忙,要泡妞要赚钱,忙着踩人,哪有时间呀……!!别以为我好欺负,洪爷我有灵签系统,瞬间就能学会各种技法,虐死你。啥?你很有钱?别在我面前炫富,洪爷到异界随便弄点东西过来,换成钱能砸死你……PS:人气新书,重磅出击,欢迎大家品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