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46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作品是最好的说明。为了全面印证我们的论述,我们选取了作于不同时期的四首诗,即作于秦中的《述怀》,作于成都的《恨别》,作于三峡的《返照》,作于岳阳的《登岳阳楼》。“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述怀》)“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恨别》)“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返照》)“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读完这四首诗,杜甫饱受战乱之苦,长期漂泊而忧国忧民的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自传性的文学,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作者自身的艺术形象。《杜工部集》所以伟大,主要在于创造了在战乱漂泊的艰难困苦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始终怀着热烈的爱国爱民赤诚的杜甫形象。这个形象有些平凡,也是无比伟大的!

文学源于生活,没有现实中平凡而伟大的杜甫,也就没有诗中平凡而伟大的杜甫。现实中的杜甫,史籍保留的史料并不多。流传的杜甫形象,就是杜甫诗所塑造的自传形象。正是诗塑造的自传形象,使现实中的杜甫光彩照人,得以永生。如果不是诗的塑造与展示,现实的杜甫形象不过是粗线条的勾勒,在历史的风雨中已有些褪色,绝不会如此鲜明,如此生动,如此有魅力。

杜甫广泛而生动地描绘自己所经历的客观世界。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杜甫非常留意身边的环境,也关注遥远的天地,都以满腔热情加以表现。他描绘乡村与城镇,描绘人文景观,描绘田园风光和大自然。他歌咏它们的美(有时也描绘自然的丑恶),也借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杜甫歌咏阆中和它的山水。《阆水歌》:“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鸟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阆中的盛事令人断肠,山水又是那样的美,真是人间仙境。杜甫描绘春天的夜雨。《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贵如油,及时的春雨滋润万物,给人间增添新的美,也带给人新的喜悦。杜甫写夕阳的反照。《反照》:“反照开巫峡,寒空半有无。已低鱼腹暗,不尽白盐孤。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晚照无限好,照着壮丽的三峡,照着牧人和牛羊,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图。杜甫歌唱天空的银河。《天河》:“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纵被浮云掩,犹能永夜清。含星动双阙,伴月落边城。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秋天的银河格外美丽,牛郎织女的传说更为银河增添了神秘。依北斗望京华,诗人处边远之地,隐隐有京城恋君之思。

人与世界的万物都有联系。古人有天人感应之说,其实人与万物皆有感应。杜甫在他的诗里大量写景、咏物,表现他对环境的关注,对大自然的关注,表现出他比一般人更博大的胸怀,也表现出他比一般作家更高超、更笃实的艺术才华。

杜甫诗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无比丰富。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可以说他把自己从记事到逝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一切,皆写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又博学多通,非常聪明,故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涵盖了世界所有的一切和所可能有的一切。总的说来,杜甫的作品写了如下内容:人(包括杜甫自己)和社会的一切。既有人文的一切,如乡村、城市、景观、田园,也有大自然的一切。李商隐对杜甫诗的内容的概括是“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其二,见《李义山诗集》卷五)。所谓“三才”,就是天、地、人。所谓万象,就是万事万物。什么是世界?就是三才加万象。所以,李商隐的诗就是赞美杜甫的诗描绘了整个世界,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文学作品的重要功能是认知作用,杜甫的诗最大限度地表现世界,最大限度地去认知世界,这已足以彰显杜诗的高超卓越。

诗言志,杜甫在描绘自己的经历与生活,在描绘复杂的社会和广阔的世界的时候,也描绘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表现了拳拳的忠君爱国思想、炽烈的忧世忧民的情怀,表现了鲜明的正义感、弥满天地的对万类博大的爱。这样的思想感情是非常伟大的。正因为如此,在封建社会,杜甫诗集被视同经书。清人龚鼎孳说:“诗之有少陵,犹文之有六经也。”“文无奇正,必始乎经。诗无平险,必宗乎杜。此少陵之诗与六经之文,并不朽于天地之间。”(《杜诗论文序》,吴见思《杜诗论文》)这是封建社会对杜甫诗所做的最高评价,其诗是当得起这样的评价的。

《杜工部集》是中华文化的神奇瑰宝,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但一般人仅仅以文学的价值观来看待它,便忽略了它巨大的非文学的价值。读《杜工部集》,应该树立新的阅读和评价理念与体系。首先,应该把杜甫集放在整个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来阅读和研究。其次,在把杜甫集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同时,也要把它作为思想著作和历史著作来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杜甫集的精髓与价值。

杜甫的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永久的精神价值。

从精神角度看,杜甫集所表现的思想和言行都是完全儒家化的,完全体现了民族精神。但又有着与传统的儒家经典不同的特点。(一)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不同,杜甫作品所表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实践,所记录的是一位现实中完全践行儒家思想的醇儒的思想与言行。(二)杜甫生活在封建社会由盛变衰的转折时期,其思想与精神有着新的特点,这就是忧世的特点,也就是忧国忧民的特点。杜甫的这种忧世的思想与精神,正是封建社会后期即衰落时期的代表。正因为此,杜甫集赢得了后世普遍的热爱与敬重。人们不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文学作品来读,而是当做思想与行为的指南。在宋代,一些人就把杜甫集视同经书,直到清代,这种观点一直流行不衰。

所谓经书,就是人们思想与言行的最高指导之书。实际上是指孔子的著作(包括孔子整理的著作)和直接相关的重要著作。明白地说,就是所谓十三经(《孟子》实际上是南宋后才称经书的)。称杜甫集为经书,是对杜甫的最高尊重与推崇,因为在封建社会,没有任何著作能有经书的地位。在上古,德与才特别卓越的,皆可称圣人。自汉代以后,渐渐地只有孔子才能称圣人(孟子在宋代也称圣人,所谓“亚圣”)。称杜甫集为经书似乎对孔子和经书有些唐突,故而说杜甫集为经书时总有点闪烁其辞,所以我们也退一步说古人将杜甫集视同经书。其实意思是一样的,视同经书与作为经书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花这么多篇幅是为了说明,杜甫集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在封建社会后期有极高的代表性,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体现与发展。不仅如此,杜甫集所表现的思想与精神,并非局限于儒家的思想,而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与精神。要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习杜甫集,学习杜甫的思想与精神,把握住了精髓无疑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杜甫的作品记录了盛唐至中唐前期的大量史实,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古代的诗大多以抒情为主,较少记录史实,因而一般的诗较少具体的文献价值(从理论上说,文学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或多或少都有文献价值)。文学本是创作,较少文献价值是正常的。杜甫的诗则不同,它大量记载当时的史实,像一部历史。所以早在唐代就认为杜甫的诗是“诗史”。孟棨记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高逸》)称杜甫诗为诗史,认为它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共识。而现代学者囿于文学多是虚构的常识,多不重视杜甫诗歌的重要文献价值。但是,如果不重视杜诗的文献价值,会使杜甫诗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也会影响我们对杜诗的定位与评价。

就文献而言,杜甫诗集也非常有特点。(一)高度真实可靠。杜甫作品所记,皆是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见,是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个别记载,如战争进程,杜甫在西南所记,与中原真正发生的,有时略有出入,传闻如此,在所难免,但它反映的也是传闻的真实。高度的真实奠定了杜甫作品的文献价值的坚实基础。(二)杜甫作品所记的一些史实,为唐代史籍所未记,非常珍贵。如《三绝句》所写三件事(开州杀刺史、殿前侍卫抢夺百姓、入蜀流民大量死亡),史书均无具体记载。《有感五首》所记也是时代的大事,也可以补国史所未逮。杜甫诗集中像这样独创性的记载还比较多,这就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三)杜甫诗集中所记杜甫本人和家庭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在盛唐和中唐时期,可以说还没有比杜甫本人和家庭更完整的资料保存下来,故而弥足珍贵。(四)杜甫诗集既不同于正史,也不同于一般野史,它的文献特点是通过记录一些政治军事的大事和一些百姓的具体情况,来反映时局的动向与发展。有时所记的史实非常具体,非常细小,却是关乎当时社会的热点和重要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五)杜甫诗集在记录史实时,也记录了杜甫的观点以及杜甫对史实的解读。杜甫的观点和对史实的解读,其实也是一种资料,也是一家之言,对我们研究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宏观看,读杜甫诗集,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大量史料,而且还可以对杜甫诗集所记的那个时代有更完整清晰的看法与印象。这种看法与印象往往与读正史与野史所得到的不同,其间杜甫的观点和对史实的解读无疑也在起作用,杜甫的观点和对史实的解读无疑也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

杜甫的作品表现出极高的美,是诗歌艺术的瑰宝。

要论述杜甫诗的艺术,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它几乎融合了古典艺术的一切长处、一切风格,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了一种五味调和、包罗万象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一位大巧若拙的伟大天才,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都发挥到极致。他所走的艺术创作道路,就是《诗经·大序》所指的“六艺”的道路,即“赋比兴风雅颂”的道路。但他走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路子,这就是用叙述、议论、抒情,来写己事、家事、国事。其创作模式大致是这样,选取一个话题(题材),叙述事实,融入有关知识(现实的和历史的),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古代的诗大多是抒情,杜甫的诗是以叙述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以散文为诗,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具有最鲜明的风格。

杜甫诗的艺术技巧最为繁富。苏轼认为杜甫是集诗歌艺术之大成的伟大诗人,他运用了诗歌艺术的一切技巧,创造了最优异的诗歌。分析杜甫诗歌艺术技巧的构成来源,大致有三部分:其一,吸收前人一切诗歌创作艺术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其二,将散文(一切散文,包括赋与箴、铭、赞、颂体散文)和其他艺术(书画等)的表现方法,引入诗歌创作中;其三,根据作品的内容,随心所欲地创造方法。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三类创作方法,几乎涵盖了一切诗歌创作方法。事实上,杜甫诗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他只有用包罗万象的艺术才能加以表达。其艺术技巧最丰富,实在也是一种必然。

杜甫是苦吟诗人,创作呕心沥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道出了杜甫对艺术至善境界的追求。杜甫不像李白那样才思如泉涌,倚马立尽万言,他是用丰富的技巧,生动贴切地表现丰富的内容,需要反复琢磨,艰辛创作。杜甫是最会琢磨的诗人,反复琢磨,寻求最能表现诗的最丰富的、最完美的技巧,达到自然天成的境地。这样创作的诗,艺术品位最高。变化无穷的技巧,使诗绚烂而辉煌,技巧的巧妙融和,仿佛调鼎而滋味无穷。杜甫这样投入地创作,使人既能感受艺术的天然之美,也能品味艺术雕琢的精湛之美、巧夺天工之美。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很难把它归于一种一般意义的风格。但它又有鲜明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最有风格。杜诗的风格可以说是宏大工丽,浑融深沉,繁富曲折,峻拔凝重。如果用古人(包括杜甫自己)的评论,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沉郁顿挫,浑涵汪茫。“沉郁顿挫”本是杜甫在上玄宗的《三大礼赋》中对自己文章(包括诗)的评论。评论至当,但不够完善。“浑涵汪茫”是《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赞》对杜诗的评论中的话。我们认为二者结合,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杜甫诗的风格。

杜甫集是杜甫留下的宝贵遗产,对我们今天的创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艺术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非常多的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其次,它可以启发我们建立正确的创作理念。这就是,艺术创作应该打破一切框框,不受任何约束,只要是表现正确内容需要的,一切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都可以运用。世上没有而又需要,就要大胆创造。

所谓杜甫学,就是有关杜甫的学问。杜甫学的概念出现得非常早,金元时的元好问就将其所编东岩(当为其父)和元好问师友讲论杜甫的资料命名为“杜甫学”。我们所说的杜甫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杜甫的作品,即有关杜甫和杜甫集的材料。如有关杜甫的生平资料,有关杜甫集的版本资料,有关杜甫的诗文。其二,有关杜甫的研究和评论,相关的一切资料。杜甫学的概念是极宽泛的,可以说凡是与杜甫有关的,皆属于杜甫学的范围之内。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宋教仁不仅获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发展了自小就有的朦胧的反清革命思想。1901年,他考取了秀才,但他想的却是怎么样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与同学好友文骏等人登上书院东边的漳江阁。年青的宋教仁纵谈中西政治的得失,关隘的险要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豪情地说:“中国人痛恨满清政权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天下。”巧得很,10年以后,果然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国政权。
  • 魅力毛泽东

    魅力毛泽东

    本书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志趣以及生活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力求史料翔实,论述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
  • 曾巩家族

    曾巩家族

    本书以南丰为中心,时间跨度从曾氏迁居南丰到南宋末年为止,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从文化视角对曾巩家族的家学、家教、家风和家族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
  • 蒋介石全传

    蒋介石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1736~1819)Watt,James英国发明家,机械师。蒸汽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1819年8月25日卒于希思菲尔德。自幼爱好技艺和几何学,少年时即精通木工、金工、锻工和模型制造等技术。1753年到格拉斯哥和伦敦学习仪器制造。1757年回到格拉斯哥。1764年,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T.纽科门蒸汽机模型,开始从事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178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6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81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热门推荐
  • 最高意志

    最高意志

    他们牵引流浪的行星,去和孤独的恒星组成恒星系,再创造一个月球把行星白道和公转黄道拉扯出来一个角度,创造了春夏秋冬、潮汐运动……营造安全的宇宙环境和适宜生命诞生的一切外部条件,然后功成身退,留下无数不解之谜让孕育而出的生命去猜测。他们摧毁死亡的恒星,破碎横行的黑洞,导引回收的物质与能量前往新生的星云海……这就是最高意志下的修士。
  • 魔乱乾坤

    魔乱乾坤

    神与魔在大陆的尽头决裂,在数千年的战斗中,魔神一直处于下风。丧心病狂的魔神屠灭亿万生灵打造了叫作修罗的战斗机器,局势改变了,神族飘往神界退出了世界的支配权,魔族被自己制造的杀器打入地底的深渊。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天地间只有一个叫修罗的神孤独伫立在世界尽头……万年后,深渊里走出的魔族少年重返大陆,他的来去无人可知,但一个魔鬼的纪元来了……
  • 高层领导枕边书

    高层领导枕边书

    本书介绍了高职位领导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共四部分,内容包括:创造业绩——夯实底气;上下周旋——进退自如;硬权力管人——软实力服人;摆正心态——学会休闲。
  • 极度宠爱:丫头,你是我的

    极度宠爱:丫头,你是我的

    女孩对男孩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男孩却信了,一直等了女孩十年。十年前“如果你能保证你18岁之前不喜欢上别人,我就答应做你女朋友。”男孩听了又高兴又脸红。“那我们拉勾勾,十年后无论你在哪我都会去找你。”说完,男孩就跑了。十年后……
  • 东方雾隐传

    东方雾隐传

    一次失败的人生,一场诡异的复活,一个神隐的乡村,一趟幻想的旅行。这辈子,池小白决定悠闲的过下去。但是,聪慧的人类少女、孤独的蓬莱人、娴静的半兽、傲娇的吸血鬼、淡然的巫女,以及身为魔法使,性格却大大咧咧的未婚妻……各种各样的少女开始出现在他的周围。这样的想法,真的能坚持下去吗?
  • 尘世修真路

    尘世修真路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些宁默就不用想了,一个开挖掘机的,据说还不是黑翔毕业的,还指望要什么自行车呢?被女友抛弃后的宁默,偶然接触到高大上的修真,能不能演绎一段逆袭的彪悍人生呢?
  • 失控机器人

    失控机器人

    e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夏思远跟他儿子夏宁峰一起研究出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跟真人并无二样,名叫茉莉,茉莉跟夏宁峰从小一起玩,但有一天茉莉落入坏人手中,他们利用茉莉,使茉莉变成魔鬼,他们制造出大批的机器人,使世界毁灭,,,茉莉在失控时杀死了夏思远,夏宁峰发誓要帮茉莉找回人性,恢复世界和平。。。。
  • 情缘:杀手的秘密之恋

    情缘:杀手的秘密之恋

    纵横全球的司空集团董事长千金司空傲珊,六岁时母亲便被父亲气死,父亲在三月之内又因为在外风流生下了私生女而娶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势力女,从此与父亲决裂,因为怨恨与杀气,被选入成为杀手,后与亚洲第一集团的王氏独生子王谦君在一个培养杀手的组织中结为好朋友,暗生情愫,是在这里,每个人只有代号,不能使用真名,并且在外时不能把这个组织泄露给任何人。在世界的角落中,他们能否找到当初的他或她吗?简介之概括了文章前半段,后半段鄙人还没有想好怎么写,在没想好的时候,鄙人会一直按照前半段的内容写,鄙人写作水平有限,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气质课

    如果一个女人的气质不好,仅靠外在的修饰是无法彻底改变现状的。如果你把个人气质的打造寄托于外在的修饰而不是内在的修炼,那么无异于掩耳盗铃,又如同画饼充饥,是自欺欺人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女人的气质呢?气质的定义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女人内在美感的自然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
  • 阴楼诡雾

    阴楼诡雾

    传说这种东西,并不全是空穴来风。总会有那么一两件听上去很平常的事情,被人漫不经心的一说,回头细细想时却觉得充满蹊跷,甚至在沉闷夏夜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来。关于岭南何家那栋阴楼以及地下室暗洞的诸多传闻,多年以后,孤身一人重回秦岭山中的陆安,暗中望着后山里一批批舍命求利的正人君子,无奈与厌恶之余,也会淡然一笑地想起何延凌和周猛来。如果那个压抑沉寂的暴雨之夜,他能在何家姑娘的房间里多停留片刻,他们也不至于陷入今天这样被动和绝望的境地。这个时候,他只能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