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4600000004

第4章 唐五代(1)

一唐概说

唐朝自开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至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百花齐放,国力强大,社会富实繁荣,生机勃勃,史家艳称为“开元盛世”。随着统治者的日益享乐腐化,重用奸佞,政治混乱,在富庶太平的外表下,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朝廷在军事上重用胡人为藩镇,更埋藏着致乱的祸根。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安史叛军攻占了首都长安和广大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安史之乱才平息,而局部的战争仍然在延续。战乱重创了唐王朝,虽然中唐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很短暂,力度也弱,唐王朝已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沉重的负担,使王朝日益衰落。最终,唐王朝在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灭亡。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正是生活并创作在封建社会由极盛而大衰的盛唐至中唐时期,杜甫学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与发展的。我们只有站在封建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才能透彻解读杜甫和他的作品,才能透彻解读杜甫学。

唐代是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杜甫学初始的时期,也可以称作基础时期。

唐代的杜甫学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杜甫生前时期。

伟大文人的文章能流传万载,必定生前已名震天下。杜甫的诗在当时已有巨大影响,杜甫又与当时众多的著名文人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等交往唱和,在当时文坛有重要地位,杜甫学在杜甫生前就已经发端,当时即有大名。李肇载“开元曰……位卑而著名者”(《唐国史补》卷下)即有“杜工部”杜甫。严武说:“也知光禄最能诗。”(《巴岭答杜二见忆》)韦迢说:“大名诗独步。”(《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任华的研究最为重要,他这样描述杜甫在当时诗坛的地位:“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杂言寄杜拾遗》,见《右玄集》上)他评论杜诗的风格和历史地位道:“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波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同上)对杜诗宏伟磅礴、浑涵汪茫的诗风有准确的把握,认为杜甫的成就远远超过前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人们已经将杜诗称为“诗史”。孟棨记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高逸》)所谓“当时”,按常理应该是指杜甫在世之时,或逝世不久的一段时间,故我们将此说放在这一时期。这里所谓的“诗史”,按孟棨的记载,有两层含义:其一,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和杜甫自己的经历,这就是“毕陈于诗”;其二,表现了杜甫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就是“推见至隐”。换一个角度说,所谓“诗史”,就是杜甫用诗全面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社会,记载了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思想与感情。这样来评价杜甫是非常准确、精彩的。这也说明当时的人对杜甫和杜诗的研究非常深刻,也反映出杜甫在当时诗坛的地位非常崇高。杜诗为“诗史”之说,经孟棨记载,遂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是杜甫学史上最经典的话语之一。

第二时期为中唐时期。

准确地说,是杜甫逝世后的中唐时期。这是杜甫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杜甫学史上第一个高峰时期。

重要的杜甫学者有韩愈、元稹、白居易、樊晃、刘禹锡。

这个时期的杜甫学主要是有四大成就。

(一)编辑杜甫文集和杜甫小集。

杜甫文集为六十卷。从樊晃记载“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杜工部小集序》,见钱谦益注《杜工部集》附录)看,又从郭受“新诗海内流传困”(《杜元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见《杜工部集》卷一八)推知杜甫在湖湘时尚未有文集流传,杜甫文集的编纂当在杜甫逝世后的40年内。杜甫之子宗文、宗武能文,杜甫文集当时是由他二人编成的,我们推测杜甫集编成的大致时间当在杜甫逝世后20年内。这时编成的杜甫文集是一切杜甫集的始祖。杜甫以文鸣世,杜甫文集的问世对于确立他在文坛的地位至关重要。从杜甫学的角度说,他为杜甫学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

在杜甫文集问世后,樊晃在未能见到的情况下,搜集杜甫作品290篇,编成《杜工部小集》。作序说:“今采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为六卷,且行于江左。”樊晃编《杜工部小集》,表现了当时的人对杜诗的热爱,而到宋代它又成为人们重新编杜甫集的重要资料。

(二)确立了杜甫伟大诗人的地位。

韩愈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他认为杜甫是和李白齐名的伟大作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对杜甫与李白在文坛的定位最高,也最准确。韩愈还对杜甫与李白的诗歌艺术进行了形象化的论述:“想当施手时,巨刃摩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调张籍》)元稹在高度评价杜甫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后,推崇杜甫是古今第一诗人。他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的评论作于墓志铭中,真可谓盖棺定论。实际上,杜甫逝世后,社会已经安定,历史需要对杜甫进行评价和定位。韩愈和元稹站在历史高度对杜甫的评价和定位代表了社会的公论,因而也代表了历史对杜甫所作的评价。盛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顶峰,韩愈和元稹对杜甫诗歌的评论和定位,尽管是中唐作的,但中唐的诗歌成就没有高过盛唐的,他们的评论即便在后世来看,文字也一直是正确的,遂成为经典。自然,元稹将杜甫评为最伟大的诗人和韩愈将李杜并称,其间是有区别的。后世或宗元或宗韩,也产生了杜甫是最伟大诗人和李杜并称的区别,也产生了关于二者定位之间的争论。

(三)将杜诗的研究心得,运用于创作之中。

白居易、元稹和李绅等为了更好地使诗歌为政治服务,准备大量写作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弊端的诗,以引起朝廷的关注,促使朝廷改革弊政,关心民间疾苦,促进社会的中兴与繁荣。于是他们发动了新乐府运动。怎么进行新乐府的创作?杜甫的创作对他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寅恪说:“二公(今按:指白居易和元稹)新乐府之作,乃以古昔采诗观风之传统理论为抽象之鹄的,而以唐代杜甫即事命题之乐府,如《兵车行》者,为其具体之楷模,固可推见也。”(《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其实,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新乐府运动首先是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包括使用生活的语言。元稹说:“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酬孝(一作李)甫见赠十首》其二,《元氏长庆集》卷一八)其次,是学习杜甫表现现实的诗歌形式与技巧。元稹说:“近世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乐府古题序》,《元白长庆集》卷三〇)第三,是学习杜甫诗有深刻的寓意。元稹说:“又久之,得杜甫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暇旁备矣。”(同上)杜甫学与新乐府的密切关系说明,杜甫学一开始就注重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结合,杜甫研究始终具有强烈的新的时代色彩。这是杜甫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杜甫学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四)中唐已将杜甫的创作经验上升为诗歌创作的理论。

刘禹锡总结杜诗的用语,提出诗用僻字要有来历。他说:“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尝讶杜员外‘巨颡折老拳’,疑‘老拳’无据。及览《石勒传》‘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饱卿毒手’,岂虚言哉!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学常人率尔而道也。”(方深道辑《诸家老杜诗评·〈刘宾客嘉话〉三事》)另外,从这条材料也可以看出,唐代虽然没有杜甫文集的注释工作,而有关典故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实际上早已开始。

第三时期为晚唐时期。

晚唐的杜甫学又有新的发展。杜甫学的学者更多,关于杜甫的研究又有新的开拓。李商隐认为杜甫和李白的诗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认为他们的诗是“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其二),实际上也赞美了他们经天纬地的无比巨大的才华,赞美了他们诗歌无比巨大的力量。杜牧则从接受学的角度,论述了杜诗神奇的感染力。司空图认为作家的文和诗的风格往往是一致的,他认为杜甫与李白的文均宏拔清厉,和他们的诗风是一致的。他说:“金之精粗,效其声,皆可辨也,岂清于磬而浑于钟哉!然作者为文为诗,格亦可见。岂当善于彼,不善于此耶?愚观文人之为诗,诗人之为文,始皆系其所尚,所尚既专,则搜研愈至,故能衒功于不朽。亦犹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各异,而皆能济胜,以为勍敌也。……又尝睹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言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痛哉!庶俾后之诠评者,罔惑偏说,以盖其全工。”(《题柳柳州集后》,《司空表圣文集》卷二)这是杜甫学史上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从诗与文比较的角度,对杜甫之文所作的崇高评价。

杜甫生活在唐代,唐代留下了很多有关杜甫生平和诗文的重要资料。最重要的是元稹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其余如李肇《国史补》、郑处晦《明皇杂录》、孟棨《本事诗》等。尽管很多记载较简略,甚至有错误,但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供我们研究。

唐代由于人们对杜甫诗的学习和研究,杜甫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唐书》说:“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新唐书》卷二〇一《文艺》)特别是文人,从杜甫那里受益良多,包括思想、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技巧。中晚唐的著名文人韩愈、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受到杜甫的显著影响。

二任华

任华,盛唐时人,与李白杜甫同时。唐玄宗时官秘书省校书郎,出为桂州刺史参佐。狂狷之士。曾留书责京尹贾大夫恃才傲物,与杜中丞书责其始以文章见知而终不相顾。上御史严大夫笺,以为失在于倨,阙在于傲。任华与庾中丞书云:公幸以文章见许,以补衮相期。公顷谓李太仆曰:任子文词,可谓卓绝,负冤已久,何不奏与太仆丞?然公之相待,何前紧而后慢耶?华本野人,常思渔钓,寻当杖策,归乎旧山,非有机心,致斯扣击,但以今之后进,皆属望于公,公其留意焉。任华有当世之志,故书有干谒之意。(事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全唐诗》卷二六〇,《全唐文》卷三七六)

任华是一位诗风独特的诗人,他擅长作长篇歌行,语言参差不齐,有特殊的节奏与韵味。任华作《杂言寄杜拾遗》寄杜甫,对杜甫的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杜甫的诗作了崇高的评价。诗云:

杜拾遗,名甫第二才甚奇。任生与君别,别来已多时,何尝一日不相思。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前年皇帝归长安,承恩阔步青云端。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直月团栾。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无不相钦羡。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随提玉壶。半醉起舞捋髭须,乍低乍昂傍若无。古人制礼但为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廷有知己。已曾读却无限书,拙诗一句两句在人耳。如今看之总无益,又不能崎岖傍朝市。且当事耕稼,岂得便徒尔。南阳诸葛为友朋,东山谢安作邻里。闲常把琴弄,闷即携樽起。莺啼二月三月时,花发千山万山里。此时幽旷无人知,火急将书凭驿使,为报杜拾遗。

任华与杜甫有交谊,而诗又是直接寄给杜甫的,其诗内容的可信度非常高。诗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一)任华对杜诗的风格概括非常准确精彩:“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写出了杜诗那种千汇万状、沧海激荡的雄奇闳深的风格。(二)任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名隆盛的情况:“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足见杜甫在身前诗文之名已非常大。(三)描绘了杜甫性格狂狷的一面。杜甫为人文质彬彬,儒雅清淳,但有时却是“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里常醉卧”,“半醉起舞理髭须,乍低乍昂旁若无”,与李白的狂放颇有几分相似。任华的诗虽是诗,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三樊晃

樊晃,中唐时人。官润州刺史。

樊晃是杜甫身后第一个编杜甫小集的人。他将搜集到的杜甫诗290篇,以事相类,编为六卷,让其在江左流传。《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杜甫集》六十卷。又《小集》一卷,涯州刺史樊晃集。(周采泉按:涯为润之误。润州即今镇江。《嘉定镇江志》卷一四唐润州刺史条,有樊晃。又一卷应作六卷。)”《小集》在宋代尚存,今已佚。

可以说,樊晃也是第一个给杜甫以最高评价的人。他的《杜工部小集序》云:“工部员外郎杜甫字子美,膳部员外郎审言之孙。至德初,拜左拾遗。直谏忤旨,左转,薄游陇蜀,殆十年矣。黄门侍郎严武总戎全蜀,君为幕宾,白首为郎,待之客礼。属契阔湮阨,东归江陵,缘湘沅而不返,痛矣夫!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东游之志,竟不就。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之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今采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为六卷,且行于江左。君有子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正集,续当论次云。”(钱谦益注《杜工部集》附录)从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一)杜甫诗生前就在江南流传。(二)杜甫去世不久,文集六十卷在江汉之南(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流传。因为战乱,江东对杜甫文集知之较少。(三)樊晃认为杜甫后期的作品是大雅之作,认为杜甫是当时最伟大的诗人。(四)樊晃寻求杜甫文集,想进行研究,并进行评价。樊晃的序很有史料价值。

樊晃是早期一位重要的杜甫研究学者。

四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幼孤勤学,擢进士第。为宣武节度府观察推官。后为宁武节度府推官。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阳山令。累官职方员外郎。官比部郎中,史馆修撰,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谏佛骨事,帝大怒,贬潮州刺史。改袁州刺史,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为吏部侍郎,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后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见《旧唐书》卷一五九本传、《新唐书》卷一七六本传)

同类推荐
  •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宰相。在皇权社会里,作为最高行政首脑,宰相的地位非常特殊,堪称是整个国家的“二把手”,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在整个皇权社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王子鱼、崔文龙编著。断狱英明刚直,执法不避亲党。孝亲忠君,不畏强权,师法魏征,刚直敢谏。断案如神,明如镜,清如水。龙图懿范九州颂,孝肃家风万世传。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谍战,在龙潭虎穴

    谍战,在龙潭虎穴

    他们工作的地点是敌特首脑机关、中枢系统,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中共高级特工。中统、军统、汪伪76号,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魔窟,破密电,除叛徒,保卫中共领导人,传递绝密情报,凭借超人的胆识、过人的智慧潜伏在敌人心脏。即使是“五重间谍”心中也只有一个方向,传奇;神奇构成了他们绚丽的间谍人生。
热门推荐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丑小鸭与冰孔雀的美丽邂逅,谱写了一段暖伤的青春恋爱圆舞曲,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回到了那曾经年少的时光,当时年少春衫薄,当时别离笙箫歌!四个主人公,一段故事,在青春里打转,只是时光荏苒,物已是人也非!
  • 锦殇

    锦殇

    那年破旧的茅屋里,沐子悉带着锦瑟离开了那里。那年,是锦瑟一生最黑暗的时候,锦瑟丢了家,弃了亲,失落在遗憾的边缘。子悉的到来是锦瑟生命中的一道光,是她把握生命的光;四年的悉心教导,子悉将心遗落在一名名叫锦瑟的女子,可惜锦瑟的心里背负着太多,她的世界里仇恨太多,血腥太多,心开始迷茫。这时候子悉开始遗憾,是否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那年,子悉亲手将她送给卖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不是因为不爱,只是不想她遗憾,她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有一天,你累了,倦了,你还会回到这里吗?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完结】一个被逼无奈的世界,一个渴望成仙的少年,还有一块神秘的魔皇玉,以及几个神秘的朋友,一起纵横在这片宇宙之中,穿梭在几个大世界之间,演绎一段仙人佛魔妖的恩怨纠葛!
  • 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乘造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齊天小聖

    齊天小聖

    天道無情,人亦有終。頑猴出世,遭天戲弄。手中隨心鐵幹兵,隨吾舞動。我要這天道不寧,佛道停止紛爭。我不是五彩石裡蹦出的齊天大聖。我叫做齊天小聖。
  • 述之时光

    述之时光

    “……你真的忘得了你的初恋情人吗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真的就是他吗还有可能吗这是命运的宽容还是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
  • 豪门盛宠:老公请节制

    豪门盛宠:老公请节制

    十三岁那年,她父母双亡,被墨家收养后,成为了他的童养媳。多年后,他们领证结婚,却形同陌路。直到那晚,他们在同一张床上醒来,他嗤笑:“想不到墨太太还有兴趣做兼职?”一向温顺的她扔给他一千块,挑衅一笑:“这是昨晚你的酬劳!”◆◆◆一场精心设计的豪门丑闻,让她声名狼藉,而为了守住最后一丝尊严,她主动提出离婚:“签字吧,我会净身出户。”他看着她绝美的笑靥,心尖上却蓦地一疼!【你还是我一碰就痛的软肋,尽管我用了全部骨骼去逞强。】
  • 可心可意

    可心可意

    张五可一穿越,就因为命中宜子而被挑中做了自己姐夫的小妾,结果却发现这位姐夫是个患有不育症的同性恋。上有死盯着子嗣的老夫人,中有刻薄阴险的嫡姐主母,下有一群争宠的通房,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小叔子……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 绝对双弹

    绝对双弹

    特武高校,是专门培养特武的一所高校。特武,专门解决各种平常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个什么武功都不会的平凡少年,被家人硬送入特武高校锻炼。且看少年如何成为最强特武,追最美校花,和各种超能力者华丽对抗……
  • 无影杀玉蝶双飞

    无影杀玉蝶双飞

    尘封多年的虐杀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来去无影、神秘莫测的凶手又究竟是谁?密码天书般的笔记本,谁能解开其中的奥秘?轰动一时的夜狸猫案,有着怎样离奇的玄机?历史将真相掩盖在了黄沙之下,经过一番磨难,小小的翅膀能否撑起生命的重量破茧成蝶?禁忌之爱能否打破?同性与异性间又如何抉择?女儿心,最后情归何处?本书取材自真实事件,不穿越不重生,很有可能被和谐掉,望各位书友多多评论且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