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0800000016

第16章 遇见自己,在雪域中(2)

4、大昭寺活佛

大昭寺位于拉萨古城中心,西元647年兴建,距今超过一千三百年,是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寺庙,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都在这举行。它也是西藏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融合汉、藏、尼泊尔、印度的风格。大昭寺带给我的震撼超过布达拉宫,不是因为它的建筑辉煌壮丽,而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磕长头的虔诚藏民。

立正,口诵六字真言,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向前一步;双手保持合十移至额头前,再走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胸前,跨出第三步。膝盖着地后全身伏地,掌心向下双手伸直向前划地,额头轻扣地面。起身后,周而复始。

这些虔诚的藏民,双手和膝盖戴着护具,藏袍衣角沾满晨露与尘土。身子匍匐于地、掌心向前划地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们虽然满脸风霜,表情却总是肃穆。靠着坚强信念,用身体丈量土地,三步一拜,缓缓绕行。即使只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走一圈,也得花几个小时吧。如果是远在各地的藏民要到大昭寺来朝圣呢?

他们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路磕长头,完全不靠任何交通工具。

遇到要涉水时,也会在河岸边磕满河宽的距离,再设法过河。

全程保持磕长头的姿势,得花上数年才能抵达心中的圣地。

而在大昭寺旁边,也有一群在原地磕长头的藏民。虽然他们并不需要步行,但每个人都认为最少要磕满一万次头,才能表达虔诚。

我在大昭寺外被这些磕长头的藏民深深打动,呆立许久。终于醒过来后,买了票,走进大昭寺。沿顺时针方向参观寺庙,从画满彩绘佛像的千佛廊,穿过夜叉殿、龙王殿,绕过数百盏酥油灯,来到觉康殿。

觉康殿最著名的,就是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像。这尊金身佛像由印度送给中国,再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地区。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或是艺术价值,最重要的是,这尊佛像跟二千五百多年前真实的释迦牟尼一模一样。等身像是释迦牟尼得道后,应徒众要求所建造和真身一样的佛像。据说参照了佛祖母亲的回忆,并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

藏人深信,在等身佛像前祈祷,就等于直接向佛祖祈祷。而且只要够虔诚,愿望就会实现。我很庆幸这时的游客非常稀少,只有我独自站在这尊等身佛像前。不知不觉间,学习大昭寺外磕长头的藏民,在佛像前原地磕长头。我祈求佛祖保佑这世界祥和安康,也请保佑我这次西藏之行顺利。一次又一次,不知道磕了多少次头,直到听见有人说:“你是从台湾来的?”

我停止磕头,站起身,回过头看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喇嘛。“你怎么知道?”我很纳闷,莫非我长着一副番薯脸,所以一看便知从台湾来的?“你的台胞证掉了。”他手里拿着浅绿色的台胞证向我晃了晃。我摸摸外套口袋,台胞证确实不见,可能是刚刚磕长头时掉了。

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台胞证,说了声谢谢。瞥见夹在台胞证内的A4照片,我鼓起勇气说:“请问……”“有事吗?”他闻声回头。我将照片摊开,递给他,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看了照片一眼,似乎吓了一跳。

“想见活佛吗?”他突然问。

“可以吗?”我有些不敢置信,“真的可以吗?”

“应该可以。”

“那我该怎么做?”我很紧张。

“献哈达就行。”他微微一笑。

我赶紧到大昭寺外面八廓街上买了条白色哈达,再回到大昭寺。喇嘛引领我在寺内前进,沿途慎重交代一些禁忌,如不可碰触活佛身体和佩戴的佛珠,也不可要求拍照等。走到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房间时,他要我在门外候着,然后他走进。当他探身出来朝我点个头后,我带着紧张与恭敬的心走进房。

活佛坐在铺了藏毯的矮床上,床边脚下摆了盆木炭火炉,炭火正旺。我双膝跪地,双手捧着哈达高举过头,身体弯腰前倾,双手平伸将哈达捧到活佛足下。活佛用手接过,将哈达挂在我后颈上,然后用两端打了个结。

眼角瞥见活佛右手拿了本经书,将经书轻放在我头顶。

活佛口中喃喃出声,似乎念着经文。

我闭目聆听,直到诵经声停止。

“你可以起身了。”身后的喇嘛低声说。

我缓缓站起身,弯着腰低下头,退后两步至喇嘛旁,再直起身。

“扎西德勒。”活佛双手合十。

“扎西德勒。”我赶紧又弯腰低头,双手合十。

活佛微微一笑,看起来年纪虽超过七十,笑容却像纯真的孩子。

本想开口询问照片上的光圈,又担心这样很不礼貌。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身旁的喇嘛开了口:“每个光圈代表一尊佛菩萨。”“啊?”我吃了一惊,转头看着喇嘛。

“活佛刚跟我说,这表示你与佛有缘。”喇嘛又说,“他提醒你,要随时随地记得心存善念。”“嗯。”我双手合十,朝活佛点了点头。活佛又对着我微微一笑,口中说了几句话。

活佛说的应该是藏语,我听不懂,不知该如何应对。

“蓝天刺白矛,枯柳披金衣。”喇嘛说。

“什么?”

“活佛的话翻成汉语,大致是这意思。”

我心里默念这两句话,但完全不懂涵义。

喇嘛提醒我该离开了,我便跟着他走出房门。“那是金刚结,可以避邪。”喇嘛指着我胸前哈达上的结,“记得别解开。”

“我知道了。”

我跟喇嘛互道了声扎西德勒,他将照片还我,便走了。

我登上大昭寺顶层绚丽的金顶,俯视大昭寺广场,又遥望远处山顶上壮观的布达拉宫。沉思了许久,才离开大昭寺。经过一排排圆柱形的转经筒,我开始顺时针转动所有的转经筒。转经筒外壁刻上六字真言,转经筒内部也装着经咒。藏民相信每转动一次转经筒,便等于诵了一遍转经筒内的经咒。

转完了转经筒,便在八廓街上随意漫步,走着走着来到玛吉阿米。

我上了二楼,走进店内,刚好遇见石康。

石康拉着我在靠窗的桌子坐下,然后拿了壶酥油茶过来。

“见到活佛了吗?”

“见着了。”我说。

石康很惊讶,问起活佛的种种,我告诉他活佛说的那两句话。

“蓝天刺白矛?”石康猛搔头,“枯柳披金衣?”

我摇摇头,表示我也不懂。

“蓝天刺白矛这意思太简单了。”

我和石康同时转过头,一位穿黑衣黑裤戴黑帽的年轻男子站在桌旁。“你们看。”黑衣人右手指向窗外,“那就是蓝天。”我和石康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再拿根白矛刺刺看就知道了。”黑衣人又说。“混蛋!你说啥!”石康站起身。

黑衣人一溜烟跑到楼梯口,说:“我不是混蛋,我是神秘人蔡骏。”说完后,便跑下楼。

石康说西藏这地方虽然圣洁,但还是有疯子。

“不过枯柳这句倒让我想起一样东西。”石康突然说。

“什么东西?”我问。

“公主柳。”

石康带我走到大昭寺前的小广场,在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旁,有一座围墙,围墙内种了株柳树。据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亲手栽种的,所以当地人称“公主柳”。石康说公主柳夏天时仍有茂密翠绿的叶,但冬天叶子掉光了,或许可视之为枯柳。

我们在公主柳旁待了许久,也研究了半天,始终猜不透“枯柳披金衣”的意思。天色暗了,卖藏饰品的小贩也开始收摊,我们便离开。

“难得来西藏一趟,你多出去走走。”石康说,“边走边琢磨,或许可以得到解答。”我想想也是,便点点头,再跟石康告别。

回到饭店房间,简单洗个脸后,打算下楼吃晚饭。走进电梯,看着电梯门上发亮的数字:4、3、2、1。发亮的“1”突然变暗,电梯内的灯光也瞬间熄灭。

啊?又停电了!

5、蓝天刺白矛

电梯内的紧急呼叫铃似乎失去了作用,按了几次也没回音。试着在电梯里喊:“来人啊!救命啊!”外面也没回应。

打开手机,带来一点光亮,而且手机还有讯号。想了一下,只能拨电话给饶雪漫。“我被困在电梯内了。”我说。“那是你的因果。”她淡淡地回答。“喂!”

饶雪漫拨了通电话到饭店柜台,柜台来了人到电梯门口。“里面有人吗?”外面的人轻轻敲着电梯门。“现在有。”我说,“但过不了多久,可能会变成鬼。”“您再忍耐一下,我们正紧急发电。”

二十分钟后,电梯门开了。我走出电梯,柜台的藏族姑娘给了我一个歉意的笑。活佛提醒我要随时随地心存善念,因此我也没抱怨。我只说:“嘛呢叭咪。”又拨了通电话给饶雪漫,感谢她的帮忙。“我们明天会到林芝。”她说,“车上还有空位,一起去吧。”我回了声好,然后到外面随便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吃完晚餐回饭店,不敢再搭电梯,只好爬楼梯回房。

隔天一早,拉着行李在饭店门口等着雪漫团的旅行小巴来接我。“早上好。”柜台的藏族姑娘脸上挂着笑。“ 嘛呢叭咪 。”我说。“那是六字真言,不是问候语。”她说。“你执著了。”我笑了笑。

“要去哪玩?”她问。

“林芝。”我说。

“那是西藏气候最好的地方。”

“那里不会停电吧?”

她笑了笑,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我是开玩笑的。”我也笑了笑。

“那是金刚结吗?”她突然指着我胸前问。

“嗯。”我说,“大昭寺活佛打的。”

“那么你一定可以看见南迦巴瓦峰。”她说。

正想问南迦巴瓦峰是什么时,车子刚好到了。

冬季的西藏,入夜后温度迅速降至零度以下,太阳出来后还是很冷。

直到下午两点过后,才会稍稍觉得温暖。

我刚上车便发现遗留在车上三分之一满的矿泉水已结成冰。

而沿路上到处可见的冰洼也见证了夜晚的冷。

拉萨到林芝约四百公里,走的是风景最美、路况却最险的川藏公路。沿途经过达孜、松赞干布的故居--墨竹工卡、工布江达等。车子总在群山间盘绕,山的外貌都不一样,有时像白发老者;有时像身上穿着灰绿色藏袍的朝圣者;有时像傲骨嶙峋的侠客。

车子在海拔超过五千米的米拉山口略事休息。

依旧是深邃且清澈的蓝天,附近的山头上满是积雪。

整个山口被蓝、白、红、绿、黄的五彩经幡覆盖,一片幡海旗林。

经幡迎风飘扬,据说每飘动一下便意味诵经一次。

在这风势猛烈的米拉山口,我可能已经听了上万次诵经声。

长途跋涉的车,为了降低抛锚风险,车内并未开空调。因此即使坐在车内,身上仍是全副武装,围巾、手套都没卸下。中午下车吃午饭时,仍然戴着手套拿筷子,感觉有些笨拙,像外国人刚学着拿筷子吃饭的样子。

走了十个小时才到林芝地区首府所在地--八一镇,晚上在此过夜。这是一座新兴现代化城市,市容跟拉萨明显不同,气候也温暖多了。我吃过晚饭后在街头漫步一会,渐渐感到舟车劳顿的疲累,便回饭店钻入被窝睡觉。

隔天起了个早,吃完早餐后走出饭店,四周的山上飘了些白云。这是我进藏第五天,第一次看见蓝天里有白云。林芝果然不愧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气候湿润多了,平均海拔也“只有”三千米。饭店外面停了辆Jeep四轮驱动越野车,一个年轻男子站在车旁。我听见他叹了一口气,嘴里嘟哝说着:“零下一度啊。”“《零下一度》是本好书。”我说。他微微一愣,然后笑了笑,说:“没错。”

我和他在车边聊了起来,他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年轻而帅气。他说他叫韩寒,是个赛车手,从成都沿川藏公路开到这里。待在林芝三天了,一直没看清楚南迦巴瓦峰的样子。“南迦巴瓦峰?”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这名字。

南迦巴瓦峰是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米。被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选结果,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的难见性。南迦巴瓦峰所在地空气湿润度大,以致云层偏低,所以能见度很低。人们常说珠穆朗玛峰一年只有二十九天接受世人的瞻仰,但能清楚看见南迦巴瓦峰全貌的天数,比珠穆朗玛峰还要少。

“前两天我只看见南迦巴瓦峰的朦胧身影。”韩寒叹口气说,“刚刚听说色季拉山上是零下一度,空气又湿润,恐怕会下雪。那就更难见着南迦巴瓦峰了。”

我想起昨天离开拉萨时那位藏族姑娘的话,便说:“别担心。今天一定可以看见南迦巴瓦峰。”“为什么?”韩寒很疑惑。

我指了指胸前的金刚结,告诉他拜见大昭寺活佛的事。“你可以跟我一道去看南迦巴瓦峰吗?”韩寒问。“有何不可。”我说。

韩寒很高兴,请我上了车,我们便出发。车子开始爬上色季拉山,翻越色季拉山的途中可以远眺南迦巴瓦峰。

一开始山上还是云雾袅绕,爬了一会云层似乎散去一些。

我们边欣赏四周的美景边聊天,心情很愉悦。

突然间,韩寒大叫一声,然后将车子停在路旁,打开车门跑出去。

我也跟着离开车子,只见一座雪白的山峰突然矗立在眼前。

那就是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与我所站的地方,垂直落差超过四千米。对仰观者而言,这种视觉震撼是非常强烈的,也因此更能感受所谓山峰之高与峻。此时约早上十一点,蓝天只是单纯的蓝,没有半点白云,空气清净。南迦巴瓦峰的全貌一览无遗,毫无掩饰。

“值了!值了!”韩寒很兴奋,“摔车都值。”韩寒又叫又跳,从车上拿出脚架,拼命拍照。我静静体会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身子某部分好像已飘向南迦巴瓦峰。我突然想起“蓝天刺白矛”这句话。

不远处有个朝圣者正三步一拜,沿路磕长头,从山上往下。这种绕着心中的神山沿途磕长头的方式,应该是所谓的“转山”。他经过我面前时,我看了一眼,他的外貌看来像是汉人。当他不知道第几千或几万次从匍匐于地到爬起身时,动作突然停了。

“那是金刚结吗?”他的脸朝向我。

我点了点头。

韩寒似乎也对这位朝圣者好奇,便走过来询问。这位朝圣者叫路金波,是内地的出版商。一年前到西藏后,深深被磕长头的藏民所打动,也开始磕长头。这一年来绕着神山转山、绕着圣湖转水,为土地与世界祈福。

路金波对金刚结很感兴趣,我也简单告诉他大昭寺活佛说过的话。

“你们知道南迦巴瓦在藏语中的意思吗?”路金波问。

“不知道。”我和韩寒同时摇头。

“南迦巴瓦的意思,就是直刺蓝天的长矛。”

“啊?”我很惊讶,不禁又转头看了一眼南迦巴瓦峰。

我恍然大悟,这应该就是“蓝天刺白矛”。

“那么枯柳披金衣呢?”我问。“我也不知道。”路金波摇摇头,又说,“不过半年前我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时,倒是对寺庙外的高原柳印象深刻。”

我默记扎什伦布寺这名字,打算前去。

“可以请你为我祝福吗?”路金波说。“扎西德勒。”我双手合十。“谢谢。”路金波点个头后,转身继续三步一拜,往山下磕长头。“要记得按时给作者版税啊!”韩寒朝他的背影大喊。

韩寒了却观赏南迦巴瓦峰的心愿,想往西到拉萨,邀我同行。

我心想饶雪漫她们会待在林芝玩三天,便决定与韩寒回拉萨。沿途偶见沿公路磕长头的藏民,在绵延的山路中,他们的身影看似寂寞,在我眼里却很巨大。我和韩寒都觉得,这是我们在西藏所见,最令人感动的景象。

韩寒毕竟是赛车手,回拉萨的旅途快多了。

当我闭目休息时,南迦巴瓦峰的景象便浮上脑海。

车子突然剧烈颠簸,我便睁开双眼。

“这里在修路。”韩寒说。

看了看四周,发现是水资源局的工程,像是兴建电厂。

原本不以为意,又闭上眼,但脑中的白矛突然刺破蓝天。

我明白了。

西藏河川上游的水量常来自融雪,冬天天气冷,融雪量少。而且西藏冬天的降雨量远比夏天少,因此冬天河川水位很低。西藏主要依赖水力发电,冬天水位低、水量少,发电量自然更小;

但因为冬天必须常开暖气的关系,用电量却比夏天大。这说明了西藏冬天的发电量根本不够,所以得赶紧兴建电厂,也说明了为何这次我在拉萨天天遇到停电。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开始担心起什么。不过水力发电是干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可以放心。但心里还是隐隐觉得不安。

晚上八点半回到拉萨,布达拉宫的夜景非常灿烂夺目。

同类推荐
  •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

    男主人公杨杏园旅居北平,以卖文编报为生,与青楼雏妓梨云一见倾心。不幸,梨云因病而亡。其后,杨杏园又结识落魄才女李冬青,以诗文相赠,感情愈见深厚。但李冬青终因身有隐疾,佳期难成,黯然离开北平。杨杏园亦因抑郁成疾而终。
  • 色与戒:中国情人

    色与戒:中国情人

    在荒原般的城市里,青梅竹马的爱情终究败给现实,当“老总”、“教授”、“高官”粉墨登场,她成为他们的“情人”。不要去追问香兰和几个男人之间是怎样的感情,也不要去追问她爱过谁、没爱过谁,当眼见的都是支离破碎时,这些都不再重要。这部小说最大的追求在于对爱情的叩问、对人性的反思,在于探讨性格与社会环境驱使下,一个既坚强又脆弱、既善良又邪恶的女人如何迷失在万丈红尘中,又如何艰难地自我救赎。作者希望你能挽救这个女人,从流言蜚语和对社会道德的不断越矩中,解救出一个用深沉的忧郁和疯狂的表演来刺痛这个世界的女人,一个揉碎了爱情以探知生命底线的正在归途的女人。
  • 校园抓鬼记:紫薇学园

    校园抓鬼记:紫薇学园

    驱魔传人林麒发现了这个校园的不寻常。但已经晚了,白桦林的冤魂、苏家的诅咒、杀人光盘、消失的第四教学楼……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浮出水面,林麒无处逃身了。贪狼、七杀、破军三个煞星降临人间,必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拥有惊天异能力的林麒、赵璇被迫挑起重担,共同拯救这场浩劫……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未央·沉浮

    未央·沉浮

    《未央·沉浮》是一部以汉初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故事从吕后掖庭特赦萧清漪并任命她去代国做良家子开始,而代王刘恒却用信任与聪慧的她结盟,相约携手共建帝王霸业。从此淡然的她一步步踏入权利巅峰,最后终于成为历经四朝,两握虎符西汉最荣耀的女人的传奇故事汉家天下,谁主沉浮?一个小小的女子萧清漪,却一手操纵九岁皇后假产子阴谋,谁料机关算尽,到头来算计的是自己!人间万苦人最苦,贵为天子,亦会有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汉皇刘盈,舅舅娶外甥女的闹剧,毕竟是汉家的悲哀!
热门推荐
  • 嗜血妖姬:弑天杀神

    嗜血妖姬:弑天杀神

    【凰尊第三部】世界五百强之一,幻姬集团的老总是她姐,世界第一杀手组织暗影的主人是她妹!只是,她宁愿封印记忆,却只为过上普通的生活,安安稳稳,谈场平淡的恋爱。但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杀了她最重要的朋友?!为什么要逼着她再一次走上那条毁灭之路?她的觉醒,却是腥风血雨!她渴望力量,因为只有绝对的力量才能保护自己重要的东西!封印解开,仙魔纵横,挡我者,惑我者,伤我者,他们都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死!当我最后一根尾巴幻化,请允许我对你说:千古万世,至死不渝!
  • 一品妖妃

    一品妖妃

    初次相遇时,他是妖狐一族尊贵的皇子,她是山野中身藏两个灵魂的孤儿,被命运选定的他与她几经纠缠,终究分开。再次相遇,他只是为情所伤的男子,而她则已贵为妖螭王宫的王后。搀杂着利用与阴谋的爱情,混合着泪水与无奈地命运,天意不可测。“倘若命运可以让我选择,我依旧会选择这条虽然鲜血淋漓却能够遇到你的路,我是你的桃花,亦是你的苏曼。”
  •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曾经的一次机缘巧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两年后,他在事业的巅峰时找到了她,想尽办法让她嫁给他,而她对他没有半点感情,她会嫁给他吗?她有是怎样一不小心爱上他的?
  • 生死转盘

    生死转盘

    生死之道,为一切之本。请看男主如何在人间界,修真界,仙界,神魔界,圣界,洪荒界,混沌界,,,成为霸主!掌生死!
  • 旧国遗梦

    旧国遗梦

    荣辱浮沉,不过一瞬间,人与人之间,说到底就是一个缘,才有了因缘际会,人生起伏、演绎出爱恨情仇、一世牵绊???
  • 紫微魔君

    紫微魔君

    林风,紫微斗数的唯一继承者,自幼被恩师紫云仙长接到中州派,因此受到了整个宗门的排斥。宗门试练中,他意外赢了自己的大师兄,却因此成为了大师兄的眼中钉。被大师兄设计陷害,又被魔焰宗控制,林风的修真之路坎坷无比。凌香儿,是林风心中爱恋的女人,用自己的柔情,一次次化解林风心中的暴戾之气,引导他重新走上正途,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开启他心中的最后一丝良善。林风的结局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林风的世界。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黑猩猩之屋

    黑猩猩之屋

    位于堪萨斯城的黑猩猩语言实验室是个特殊的大家庭:伊莎贝尔和她照管下的六只黑猩猩。受过训练的黑猩猩拥有出众的语言能力,他们可以像真正的家人那样沟通玩耍,彼此信任。在伊莎贝尔眼里,它们是比人类更好的朋友。然而,一次飞来横祸使这个家雨打风吹散。黑猩猩们神秘消失,伊莎贝尔也身受重伤,面部严重毁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失踪的黑猩猩突然成了一个24小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角,无数人涌到电视机前,看它们玩耍嬉戏、电脑订餐,以及,花样繁多的性活动,这个节目也因此成为传媒史上的奇迹。可只有伊莎贝尔知道,它们在呼唤她,等待她。到底谁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为了将黑猩猩从人类的贪婪和荒唐中拯救出来,伊莎贝尔决心走出脆弱的自我……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孕肓于故事中的道理,以及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他们以智慧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冼礼、知识上的传授与阅读上的享受:《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童话经典》注重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愈加重视他们的情商教育,培育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精炼、语言简洁,具有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一部值得广大少年儿童珍藏、阅读的成长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