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5100000074

第74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1)

本章所述,乃系中国古代哲学忽然中道消灭的历史。平常的人都把古学中绝的罪归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两件事。其实这两件事虽有几分关系,但都不是古代哲学消灭的真原因。现在且先记焚书坑儒两件事:

焚书;秦始皇于西历前230年灭韩,228年灭赵,225年灭魏,223年灭楚,明年灭燕,又明年灭齐。221年,六国都亡,秦一统中国,始皇称皇帝,用李斯的计策,废封建制度,分中国为三十六郡;又收天下兵器,改铸钟锯铁人;于是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为中国有历史以来第一次造成统一的帝国(此语人或不以为然,但古代所谓一统,不是真一统,至秦始真成一统耳。当日李斯等所言“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并非妄言)。李斯曾做荀卿的弟子,荀卿本是主张专制政体的人(看他的《正名》篇),以为国家对于一切奇辞邪说,应该用命令刑罚去禁止他们。李斯与韩非同时,又曾同学于荀卿,故与韩非同有历史进化的观念,又同主张一种狭义的功用主义。故李斯的政策,一是注重功用的,二是主张革新变法的,三是很用专制手段的。后来有一班守旧的博士如淳于越等反对始皇的新政,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把这议交群臣会议。李斯回奏道: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看上章论韩非一节)。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此等话全是韩非《显学》、《五蠹》两篇的口气,《商君书》论变法也有这等话。但《商君书》是假造的(考见上章),不可深信〕。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侯字当作儒)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而私学相与非法教(而字本在学字下)。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黯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有欲二字原本误倒。今依王念孙校改),以吏为师。(此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李斯列传》)

始皇赞成此议,遂实行烧书。近人如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卷一)、崔适(《史记探原》卷三)都以为此次烧书,“但烧民间之书,若博士所职,则诗书百家自存”。又以为李斯奏内“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一句,当依徐广所校及《李斯列传》,删去“法令”二字,“吏”即博士,“欲学诗书六艺者,诣博士受业可矣”(此康有为之言)。康氏、崔氏的目的在于证明六经不曾亡缺。其实这种证据是很薄弱的。法令既说“偶语诗书者弃市”,决不至又许“欲学诗书六艺者,诣博士受业”,这是显然的道理。况且“博士所职”四个字泛得很,从《史记》各处合起来,大概秦时的“博士”多是“儒生”,决不至兼通“文学百家语”。即使如康氏、崔氏所言,“六经”是博士所职,但他们终不能证明“百家”的书都是博士所守。《始皇本纪》记始皇自言:“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大概烧的书自必很多,博士所保存的不过一些官书,未必肯保存诸子百家之书。但是政府禁书,无论古今中外,是禁不绝的。秦始皇那种专制手段,还免不了博浪沙的一次大惊吓;十日的大索也捉不住一个张良。可见当时犯禁的人一定很多,偷藏的书一定很不少。试看《汉书·艺文志》所记书目,便知秦始皇烧书的政策,虽不无小小的影响,其实是一场大失败。所以我说烧书一件事不是哲学中绝的一个真原因。

坑儒 坑儒一事,更不重要了。今记这件事的历史于下: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也通耶字)!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史记·秦始皇本纪》)

细看这一大段,可知秦始皇所坑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乃是一班望星气、求仙药的方士(《史记·儒林列传》也说,“秦之季世坑术士”)。这种方士,多坑杀了几百个,于当时的哲学只该有益处,不该有害处。故我说坑儒一件事也不是哲学中绝的真原因。

现今且问:中国古代哲学的中道断绝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呢?依我的愚见看来,约有四种真原因:(一)是怀疑主义的名学,(二)是狭义的功用主义,(三)是专制的一尊主义,(四)是方士派的迷信。我且分说这四层如下:

第一,怀疑的名学;在哲学史上,“怀疑主义”乃是指那种不认真理为可知,不认是非为可辩的态度。中国古代的哲学莫盛于“别墨”时代。《墨辩》诸篇所载的界说,可想见当时科学方法和科学问题的范围。无论当时所造诣的深浅如何,只看那些人所用的方法和所研究的范围,便可推想这一支学派,若继续研究下去,有人继长增高,应该可以发生很高深的科学和一种“科学的哲学”。不料这支学派发达得不多年,便受一次根本的打击。这种根本上的打击就是庄子一派的怀疑主义。因为科学与哲学发达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一种信仰知识的精神:认为真理是可知的,是非是可辩的,利害嫌疑治乱都是可以知识解决的。故“别墨”论“辩”认为天下的真理都只有一个是非真伪,故说:“佊,不可两不可也。”又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这就是信仰知识的精神(看第八篇第三章)。到了庄子,忽生一种反动。庄子以为天下本没有一定的是非,“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因此他便走入极端的怀疑主义,以为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用有限的人生去求无穷的真理,乃是最愚的事。况且万物无时不变,无时不移,此刻的是,停一刻已变为不是;古人的是,今人又以为不是了;今人的是,将来或者又变为不是了。所以庄子说,我又如何知道我所知的当真不是“不知”呢?又如何知道我所不知的或者倒是真“知”呢?这就是怀疑的名学。有了这种态度,便可把那种信仰知识的精神一齐都打消了。再加上老子传下来的“使民无知无欲”的学说,和庄子同时的慎到、田骈一派的“莫之是,莫之非”的学说,自然更容易养成一种对于知识学问的消极态度。因此,庄子以后,中国的名学简直毫无进步。名学便是哲学的方法。方法不进步,哲学科学自然不会有进步了。所以我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绝的第一个真原因,就是庄子的《齐物论》。自从这种怀疑主义出世以后,人人以“不谴是非”为高尚,如何还有研究真理的科学与哲学呢?

第二,狭义的功用主义;庄子的怀疑主义出世之后,哲学界又生出两种反动:一是功用主义,一是一尊主义。这两种都带有救正怀疑主义的意味,他们的宗旨都在于寻出一种标准,可作为是非的准则。如今且先说功用主义。

我从前论墨子的应用主义时,曾引墨子自己的话,下应用主义的界说,如下:

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不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贵义》篇、《耕柱》篇)

这是说,凡理论学说须要能改良人生的行为,始可推尚。这是墨家的应用主义。后来科学渐渐发达,学理的研究越进越高深,于是有坚白同异的研究,有时间空间的研究。这些问题,在平常人眼里,觉得是最没有实用的诡辩。所以后来发生的功用主义,一方面是要挽救怀疑哲学的消极态度,一方面竟是攻击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如《荀子·儒效》篇说:

凡事行,有益于治者立之,无益于治者废之。……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施通移),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同类推荐
  •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本书从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文学的多维结构和多种性质、艺术特性的审美场,文学对象的内涵整体性等角度阐述,探讨了创作美学的奥秘。
  •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名家经典珍藏”之《席慕蓉散文》你怎能错过!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天地颂(第一部)

    天地颂(第一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心潮集

    心潮集

    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与词是非常难以驾驭的两种体裁。本书作者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诚恳、正直、豁达的品性。在戎马倥偬的岁月当中,他却对诗词情有独钟。
热门推荐
  • 道衍妙庭

    道衍妙庭

    术与道,山与海。内忧外患,变乱将起。万般演变,求索无极。八方来敌之际,她泰然自若:“万物巅峰,吾往矣。”惊才绝艳,骁悍雄杰。她是女子,世人皆称“尊上”。
  • 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

    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爆笑囧事:驭蛇傻妃

    爆笑囧事:驭蛇傻妃

    洞房花烛夜,某拒婚的“痴傻”太子妃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爷,欺负一个傻女人你会有成就感吗?”“试试不就知道了。”某爷邪魅一笑,欺身上前。怎奈,门外骤然兵荒马乱。管家惊慌失色跑来报告,“主子,主子,不好了,太子府被群蛇包围了。”21世纪的天才美少女穿越到了一个人魔兽齐聚的玄幻时空,成了一个人人耻笑的痴傻废材。神蛇为宠,群蛇为伍,且看一个废材小姐如何扭转乾坤,叱咤风云。
  • 赤松山志

    赤松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系统之我只是过路人啊喂

    系统之我只是过路人啊喂

    她是天才博士,却热爱小说,甚至制造了小说中的系统不过是单纯的喜爱?还是摄取温暖?不得而知他是她制造的系统,关键时刻救她出火海在骂声中始终守护她她是他的主他是她的唯一,她的光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产日志

    破产日志

    一千多人的特加公司已经7个多月没有开资了,要困难补助的讨债的推销的走马灯一般,形势严峻已威胁到集团改革发展大局,2007年4月,天本集团作出突然决定:更换特加公司法人。特加公司书记兼工会主席于大勇临危受命走上改革振兴之路。然而,这也是一条破产死亡之路。尽管于大勇艰难推进各项改革,斗智斗勇,但是,终于无法摆脱帮助别人数钱的窘境:把企业连同自己都改革掉了---破产,从此,于大勇避祸他乡----学禅悟道:禅是一枝花,三三两两,捡拾明白就是它!
  • 蚀骨宠爱:BOSS太凶猛

    蚀骨宠爱:BOSS太凶猛

    一晚错误的旖旎与**,让他食髓知味,从此不眠不休求合体!都说他生性薄凉没有长性,却独独宠她至深。可她心里清楚,他所眷恋的,只是她的身体。他的心里有个人,真正让他爱入骨髓~~~意外怀孕,她求他,至少让她留下孩子。可他说:打掉。她笑着转身,他对那个女人用情至深,却对她残忍至此......当她消失不见,他方惊觉,她早已烙在脉络深处,成为他的心尖宠!
  • 而爱,必得忧伤

    而爱,必得忧伤

    杨楚牧,外企白领,工作尽职却安于现状。在父母压力下,经常奔赴相亲战场。相遇多次冷漠不近人情的男人,竟是女同事们津津乐道的新任总监李代铭。本以为会被公报私仇谁知却意外获得提升。AW南北部的竞争从未停止,更因为李代铭与张渠的两虎相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相亲对象周承,成熟英俊稳重,拒绝后竟再次意外重逢。原来一切不是缘分使然竟是为八年前的一次倾心。发小涂茶茶是私企秘书,曾深受情伤,却因张渠深挚而厚重的情意变的动摇。老板孟裔却横生枝节,这是一场阴谋还是另有隐情。一定是我们年轻的生命不够饱满,所以才承受不住这些感情的重量,是谁说,青春必得愚钝,而爱,必得忧伤!
  • 极品甜妻:大叔爱我太深

    极品甜妻:大叔爱我太深

    一次阴谋诡计,她从千金小姐转变成了上海五胞胎中的五妹,对于并不知情的她,在十八岁那年遇到了两份真爱,抉择,身世,谎言,一切的一切都在命运的轨迹中扭变着。隐藏了十年之久的阴谋,被一层层的分离剥解开后,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不要!不要!求求你不要……这样,啊~~”“晚了,因为你会夺走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