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5100000008

第8章 汉末魏晋的文学(1)

汉朝的韵文有两条来路:一条路是模仿古人的辞赋,一条路是自然流露的民歌。前一条路是死的,僵化了的,无可救药的。那富于革命思想的王充也只能说:

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

这条路不属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范围,表过不提。如今且说那些自然产生的民歌,流传在民间,采集在“乐府”,他们的魔力是无法抵抗的,他们的影响是无法躲避的。所以这无数的民歌在几百年的时期内竟规定了中古诗歌的形式体裁。无论是五言诗,七言诗,或长短不定的诗,都可以说是从那些民间歌辞里出来的。

旧说相传汉武帝时的枚乘、李陵、苏武等作了一些五言诗。这种传说,大概不可靠。李陵、苏武的故事流传在民间,引起了许多传说,近年敦煌发现的古写本中也有李陵答苏武书(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文字鄙陋可笑,其中竟用了孙权的典故!大概现存的苏、李赠答诗文同出于这一类的传说故事,虽雅俗有不同,都是不可靠的。枚乘的诗也不可靠。枚乘的诗九首,见于徐陵的《玉台新咏》;其中八首收入萧统的《文选》,都在“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之中。萧统还不敢说是谁人作的;徐陵生于萧统之后,却敢武断是枚乘的诗,这不是很可疑的吗?

大概西汉只有民歌;那时的文人也许有受了民间文学的影响而作诗歌的,但风气未开,这种作品只是“俗文学”,《汉书·礼乐志》哀帝废乐府诏所谓“郑声”,《王褒传》宣帝所谓“郑卫”,是也。

到了东汉中叶以后,民间文学的影响已深入了,已普遍了,方才有上流文人出来公然仿效乐府歌辞,造作歌诗。文学史上遂开一个新局面。

这个新局面起于二世纪的晚年,汉灵帝(168—189年)与献帝(190—220年)的时代。灵帝时有个名士赵壹,恃才倔傲,受人的排挤,屡次得罪,几乎丧了生命。他作了一篇《疾邪赋》,赋中有歌两首,其一云: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

这虽不是好诗,但古赋中夹着这种白话歌辞,很可以看时代风气的转移了。

这个时代(灵帝、献帝时代)是个大乱的时代。政治的昏乱到了极端。清流的士大夫都被那“党锢”之祸一网打尽。(党锢起于166年,至184年始解。)外边是鲜卑连年寇边,里面是黄巾的大乱。中央的权力渐渐瓦解,成了一个州牧割据的局面。许多的小割据区域渐渐被并吞征服,后来只剩下中部的曹操,西南的刘备,东南的孙权,遂成了三国分立的局面。直到晋武帝平了孙吴(280年),方才暂时有近二十年的统一。

这个纷乱时代,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很灿烂的时代。这时代的领袖人物是曹操。曹操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当时无人比得上他。他却又是一个天才很高的文学家。他在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自己又爱才如命,故能招集许多文人,造成一个提倡文学的中心。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也都是天才的文学家,故曹操死后这个文学运动还能继续下去。这个时期在文学史上叫做“建安(196—220年)正始(240—249年)时期”。

这个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学运动,他的主要事业在于制作乐府歌辞,在于文人用古乐府的旧曲改作新词。《晋书·乐志》说:

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绝,不可复知。及魏武(曹操)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

又说:

巴渝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辞。粲问巴渝帅李管和玉歌曲意,试使歌,听之,以考校歌曲而为之改为《矛渝新福曲歌》,《弩渝新福曲歌》,《安台新福曲歌》,《行辞新福曲歌》,以述魏德。

又引曹植《鼙舞诗·序》云:

故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鼙舞。遭世荒乱,坚播越关西,随将军段煨。先帝(曹操)闻其旧伎,下书召坚。坚年逾七十,中间废而不为,又古曲甚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作新声五篇。

“依前曲,作新声”即是后世的依谱填词。《乐志》又说:

汉时有短箫铙歌之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等曲,列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缪袭为词,述以功德代汉。改《朱鹭》为《楚之平》言魏也,改《艾如张》为《获吕布》,言曹公东围临淮,擒吕布也。

这都是“依前曲,作新声”的事业。这种事业并不限于当时的音乐专家;王粲、缪袭、曹植都只是文人。曹操自己也作了许多乐府歌辞。我们看曹操、曹丕、曹植、阮瑀、王丕诸人作的许多乐府歌辞,不能不承认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以前的文人把作辞赋看作主要事业,从此以后的诗人把作诗看作主要事业了。以前的文人从仿作古赋颂里得着文学的训练,从此以后的诗人要从仿作乐府歌辞里得着文学的训练了。

曹操作的乐府歌辞,最著名的自然是那篇《短歌行》。我们摘抄几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传说杜康作酒)。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是探问)。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他的《步出东西门行》,我们也选第四章的两段: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种四言诗,用来作乐府歌辞,颇含有复古的意味。后来晋初荀勖造晋歌全用四言(见《晋书·乐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但《三百篇》以后,四言诗的时期已过去了。汉朝的四言诗没有一篇可读的。建安时期内,曹操的大才也不能使四言诗复活。与曹操同时的有个哲学家仲长统(死于220年),有两篇《述志诗》,可算是汉朝一代的四言杰作:

飞鸟遗迹,蝉蜕亡壳,腾蛇弃鳞,神龙丧角。至人能变,达士拔俗。乘云无辔,骋风无足。垂露成帏,张霄成幄(霄是日傍之气)。沆瀣(音亢械,露气也)当餐,九阳代烛。恒星艳珠,朝霞润玉。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

大道虽夷,见几者寡。任意无非,适物无可。古来缭绕,委曲如琐。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抗志山栖,游心海左。元气为舟,微风为柁,翱翔太清,纵意容冶。

但四言诗终久是过去的了。以后便都是五言诗与七言诗的时代。

曹丕(死于226年)的乐府歌辞比曹操的更接近民歌的精神了,如《上留田行》: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

富人食稻与梁,上留田。

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

贫贱亦何伤?上留田。

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

今尔叹息,将欲谁怨?上留田。

这竟是纯粹的民歌。又如《临高台》:

临台行高高以轩,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这也是绝好的民歌。他又有《燕歌行》两篇,我们选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可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虽是依旧曲作的新辞,这里面已显出文人阶级的气味了。文人仿作民歌,一定免不了两种结果:一方面是文学的民众化,一方面是民歌的文人化。试看曹丕自己作的《杂诗》: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家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前面的一首可以表示民歌的文人化,这一首可以表示文人作品的民众化。

曹丕的兄弟曹植(字子建,死于232年)是当日最伟大的诗人。现今所存他的诗集里,他作的乐府歌辞要占全集的一半以上。大概他同曹丕俱负盛名,曹丕做了皇帝,他颇受猜忌,经过不少的忧患,故他的诗歌往往依托乐府旧曲,借题发泄他的忧思。从此以后,乐府遂更成了高等文人的文学体裁,地位更抬高了。

曹植的诗,我们也举几首作例。先引他的《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经典传统文化通俗读本

    古文观止:经典传统文化通俗读本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是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以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每篇文章均包括原文、注文两个部分。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汇集了福建元明清三代文人的戏曲作品,以剧作家时代先后编排,每一剧作家先小传,次剧目编校说明。剧本前后题诗、序跋,《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照录。包括:陈以仁、林章、陈梦雷等剧作家。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热门推荐
  • 门当夫不对

    门当夫不对

    这个女人她就是个二货抠门没节操没底限的穷逼屌丝啊!和男猪去泰国拜佛买了个开光的玉佛,还问人家寺庙的人要发票啊!泥煤寺庙这种地方肿么会有发票啊!难道你还想拿着发票去报销啊?!她一个平胸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说“不平胸何以平天下啊!”好吧,每个人心中就是屌丝,承认吧,你就是个屌丝,屌丝也会有春天,所以所有的屌丝都会遇到高富帅……
  • 一叶一菩提

    一叶一菩提

    本书为身处商业大潮中的白领阶层、成功人士和他们的太太以及心怀梦想的创业者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对这些阶层的人士在家庭、事业、人际等各个方面的困境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并在思想上、观念上提出解决之道,读后让人颇受启发。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苗王:妃

    苗王:妃

    一次秘密活动,竟意外穿越。是福是祸?迷离身世浮出水面。将军府二小姐逆天大变化!
  • 悬念故事7

    悬念故事7

    故事的悬念性强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能吸引读者读下去。悬念的大量设置,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哥子、於全军、庄秦、九斗、菊韵香、大刀红等各路名家任务,通过作者精雕细琢为大家奉献了一道道悬念大餐。打开本书,您将看到的是各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您有从第一眼看过就欲罢不能的神秘。
  • 替身妖孽

    替身妖孽

    “长得还真是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啊!”冷笑爬上她的唇角,“可惜,这么好的眼睛也只不过是瞎眼一双!”“住口!”他准确无误的紧紧抓住她的手腕,恍若被利剑刺中胸口。“哈哈…….”她大笑起来,可那笑声凄厉的令人心酸,无视手腕传来的剧痛,那跟她此刻心中的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她眼中涌动的光瞬间凝结,忽然提高声音,冷而厉,“说到你的痛处了,这双眼睛你给错了人,我和她完全不同,我是我,她是她!”“你自然不是她!但是……”他蓦然开口,语气温文而又霸气,“她冷静,你淡漠;她孤独,你寂寞;她重义,你重情,你们都爱穿紫衣,性格坚强倔强,不服输,骨子里透出的性情一模一样,你又怎会不是她?或者应该说她又怎会不是你?”
  • 上皇

    上皇

    上皇:这是一把幻术系的斩魂剑。王蒙,一个被魔修差点吞噬而被天雷打入异界的穿越者。获得了魔道功法的王蒙手持上皇自天星所向披靡,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一个奢望,那就是回家。他的家,在地球。[每天下午6点更新。]
  • 幻空道天

    幻空道天

    高高在上的的神魔,尝尽了万世的孤寂,轮回重生,红尘百炼,觅真爱,不期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但求执子之手,偕老白首。血染罗衫,红袖舞,曲终舞止,佳人语“此生只为君起舞,只恨不能常伴君”“天要从我身边夺走你,我便屠了他”
  • 不房不撸

    不房不撸

    一个小色胚因撸管过度导致其虚脱身亡,然而灵魂却穿越到一个叫玄天大陆的三流家簇的废物身上,他逆家簇禁令偷入禁地,获得洗髓筑骨,拾得家簇古玉自此战至九天风流天下……真的很黄很暴力
  • 公子太妖娆

    公子太妖娆

    ‘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道“惹天惹地,也莫要惹到上官小公子!”因为,结果都会‘惨不忍睹’。‘他’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恶名名满天下,却毫不在意,一手医术逆转乾坤,却遇上另一个他?当假男人遇上真男人……怎么办?娘子,束手就寝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