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7300000001

第1章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1)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一、我被忙碌绑架了

回顾我20多年的人生,如果用两个字总结,那就是:忙碌。念中学的时候我常常心甘情愿地做功课到深夜。大学的时候,除了打工、旅行、恋爱、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外,我还自考了一个学位。我也从没有过过一个真正悠闲的假期。小学和中学的暑假,我每天认真做暑假作业(我会规定自己每天完成两页暑假作业),同时帮父母干农活,大学的暑假,打工、四处旅行和努力读书。尽管这样,每当暑假结束时我还会陷入自责,觉得自己还不够珍惜时间,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完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的工作情况常常是有兼职的状态:白天在广告公司上班,晚上在家写一些约稿,偶尔接一些广告公司的私活,周末还去给幼教中心的孩子上思维数学课。跟大学同学合租的时候,她们说即使到了晚上我也精神抖擞,对着电脑两眼发光,双手噼里啪啦地敲打着

键盘,努力地工作。就算换工作,我也是上一份工作还没辞,下一份工作就已经找好了,一离职就到新单位报到,似乎无法容许自己一天不工作。我几乎没有假期,唯有一年,出去长途旅行了一次,得到了放松和休息。

身边的女性朋友常常说我是工作狂,我总是不承认,只是觉得自己喜欢充实的生活、忙碌的状态。因为我从小就认定无所事事是犯罪,是不道德的,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如果没有工作,或是没有做有利于工作的事情,我就会着急,心生负罪感和空虚感,晚上还会因焦虑和自责而陷入失眠。忙碌对我来说代表着一种存在感,是应对空虚的利器,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好像不忙碌我就成了废物,内心难安。很长一段时间,休闲只会令我痛苦,简直跟要了我的命似的。无所事事会让我焦躁、发慌、坐立不安、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按我们乡下话说,一闲就皮痒。因为我不知道如何休闲,不知道如何面对空出来的时间,我是个不会休闲的人。

环顾四周,像我这样的人其实比比皆是。问他们最近在干吗,还好吗,他们通常这样回答你:“很忙啊,忙得焦头烂额,忙得鸡飞狗跳、鸡飞蛋打,忙疯了,忙死了……”

不仅大人忙碌,小孩也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当过大半年的幼儿教师,我对小朋友们现在的生活学习状态还算比较了解。有一回上完课,我和小朋友闲聊,那个七岁的小姑娘向我抱怨:“coco老师,我好忙,好辛苦啊。今天这节数学课上完,我还有两节英语课,然后晚上我要上钢琴课,明天我有讲故事的活动。”在说这话的时候,那张稚嫩的小脸流露出的疲惫与无奈令我惊讶和痛心。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生活在一个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中,怎能不令人感到心痛。生活就像一锅沸腾不止的热汤,在里面的大人和小孩随着沸腾的热汤疯狂地上下浮动,我们都被忙碌绑架了,而这一切来自内心没有安全感,觉得唯有忙碌才能心安。

二、忙碌让我错过了什么

既然大家都这么忙,那就各忙各的,不要互相打扰了,于是大家彼此疏离,不再亲近。也因为大家都很忙,所以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社交规定:见面之前一定要提前预约。我在不知不觉中和朋友们定下了一个隐秘又清晰的规定:约我至少要提前三天,最好提前一周,不然你根本就约不到我,因为“我很忙”!

我爱忙碌,忙碌是我逃避空虚与不必面对休闲的借口。同时“忙碌”也是我隔离他人,避免与人过度亲近的好工具。在过去几年里,我用“我很忙啊”推掉了不少饭局、酒局、牌局、歌局,以“没有时间啊,改天吧”来推延某些已经确定却临时不想参加的应酬和聚会。“我很忙”是拒绝社交的最好理由,没有人敢无视它的威力,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重要性也代表了一个人正在创造价值。有谁敢去阻止一个重要的人去创造价值呢?谁阻止,谁就成了罪人,所以“我很忙”很好用。我甚至因为“我很忙”毁掉了一段感情。对方约我吃饭、闲聊,我说,不行啊,我很忙,要开会啊。对方约我过周末,跟他在街心的椅子上晒了半天太阳后,我就再也坐不住了,觉得自己荒废了光阴,想着回去加班。渐渐地,对方就不再约我了,断了联系,偶尔在网络上相遇,他幽幽地来一句:“你还是那么忙吗?”

这时我才隐约意识到因为忙碌自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但是这种意识并不深刻。直到那年七夕,我才真正意识到忙碌让我错失了什么。那天我不需要加班,觉得自己过七夕挺寂寞,考虑着是意兴阑珊地回家,还是找朋友聚聚。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发信息问由旧同事和朋友组合成的闺蜜圈今天是否有活动。她们说有,先去打台球,再去吃饭、喝酒。我心里正想着怎么她们之前都没有联系我呢,闺蜜之一赶紧发来信息说:“知道你太忙,就没有叫你。”这时我才记起前几次她们约我都被我以“我很忙”为由拒绝了,没有人愿意不停邀请一个会不断拒绝他们的朋友,我也想起那些因为我很忙和我渐渐疏远的朋友。那天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再因为“我很忙”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疏远了朋友。七夕的夜晚我们几个女朋友玩得非常开心,打球、吃饭、聊天,最后在地铁站依依不舍地道别。我暗自庆幸,这次没有因为很忙错过和朋友欢聚的美好。

上周,高中时代的“四人帮”闺蜜有两人来上海,我也因为离职,可以闲下来。于是我们三个人在小酒馆露天的座位上喝着啤酒,看着外滩的风景,聊各种趣事。我们谈起一起旅行的事情。其中一个闺蜜说,前年约我去西安,我却没有去,真遗憾。她谈起她们一起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谈起吃了好多好吃的小吃,玩得非常开心。我问,当年我为什么没去啊?她说,我说工作很忙去不了。那一刻,我想破脑袋都记不起她们旅行的时候自己在忙些什么;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自己曾经和她们一起长途旅行;那一刻,我深刻明白了约翰·列侬说的那句:“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再一次深刻意识到因为忙碌我错过了对我而言非常美好的回忆。

三、其实我的忙碌并非必要

有的时候,我会问自己,这几年,你这么忙,得到了什么?其实得到的无非就是更好的生活条件,升了一点职,加了一点薪,但也没有得到更多,跟付出相比,不忍直视。最近刚升职为经理的一个女朋友和我说:“在这个公司我干了三年,忙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加班,现在升职了,我却没有太多的快乐。我会问自己,我放弃了那么多休闲的时间,被高压、高竞争的环境改变成另一个人,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是啊,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因为忙碌,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因为忙碌,你失去了一段浪漫的恋情;因为忙碌,你错过许多和朋友欢聚的时刻;因为忙碌,你被环境改变,失去了原来那个简单、纯真、容易快乐的自己……一切得到都有代价,而忙碌换来的似乎太少,代价太大。这付出到底值不值得,其他人无从得知,只有当事人知道,生活说到底是每个人的个人感受。

其实我不是真的那么忙,也不是非得那么忙。我只是习惯于忙碌,沉浸于忙碌中,想在忙碌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而且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停下来。这也许与我从小就在一个忙忙碌碌、没有度假概念的环境中长大有关。小的时候,我忙着学习,忙着做作业,忙着完成试卷,长大后我忙着写论文,忙着找工作,忙着加班,都是从一种忙碌状态立刻切换到另一种忙碌状态,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从小,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是去努力、去奋斗、去竞争,从来没人教我们去玩、去放松、去休闲。于是我们长成了忙碌的大人,过一种不懂休闲、只会努力竞争的日子。只要无所事事地过一天,我内心就充满了内疚感和负罪感,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中国汉字“忙”字,是由“心”和“亡”组成的,是不是寓意一个人如果太忙了,他的心就会死掉。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像个心已死掉的机器人,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事,完成一项打一个钩,才会觉得心安理得。到了晚上,如果发现很多事情没有做,我会感到痛苦异常,如成千上万的小虫子在啃噬身体,焦虑失眠。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像我这样的机器人并不少,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非忙不可,是在广告公司上班那会儿。那段时间我总加班,一周有四次加班到晚上九点以后,有的时候甚至是深夜12点。后来堂姐结婚要我回乡庆贺,我利用加班累积时间调休回老家近一周,回来后发现,没有我,所有工作还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我才明白,我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公司也并不是没我不可,而我自己也并非那么热衷于工作。

有个编辑朋友也有与我相似的感悟。她在一家公司上班近五年,某一天决定辞职。她说:“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离开公司会给老板带来很多不便,结果没有人哭着抱我大腿,一切都很平静,我离职了也没有人打电话找我问这问那。看来事情非要做过才知道不过如此。”我们因为多年朝九晚五地忙碌、上班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不可或缺,对公司、老板、同事很重要,其实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

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从前,皇帝告诉他的御马侍卫:“如果你骑上你的马并奔跑在我广阔的国土之上,随你喜欢,你可以跑多远,我就把你跑过的区域划下来分给你。”毋庸置疑,御马侍卫迅速跳上他的坐骑,同时尽他最大的可能驱使马匹奔跑在土地上,去规划他想要从皇帝那里得到的土地。他不停地驱赶,不停地奔跑,尽可能地保持最快速度,鞭打着马匹。马跑累了就又换一匹马继续奔跑。跑着跑着,不经意间已经跑了很远很远的距离。此时,御马侍卫非常饥饿、疲乏,因为他想尽量多地去占领可以属于他的土地,所以并没有停下手中的马鞭。又跑了很长一段路后,他筋疲力尽,因为没有进餐、没有喝水,就要死掉了。临死前他问自己:“为什么我那么辛苦去划出那么大一块土地?现在我就快要死了,而需要的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埋葬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慢不下来是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但是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提醒我们:“不知餍足的物欲才是生活‘慢’不下来、心态难以从容的真正原因。”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无法停下的御马侍卫,被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所控制和牵引,在自己马不停蹄的忙碌中死去。

四、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一位欧洲的探险者到南美去探险。为了穿越一片雨林,他雇用两个印第安人做向导,一路上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然而走到第四天的时候,眼看着就到森林的边缘了,两个印第安人说什么也不走了。探险者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

一个印第安人回答说:“在我们印第安部落有一个规矩,旅行三天之后必须休息一天,这样才能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在法国电影《云上的日子》中有个女人讲了类似的故事。

在墨西哥,高人要迁上山顶,请了工人搬运行李。走到某处,工人停下不动,高人大怒,无法叫他们继续,也猜不透为何他们会停下来。数小时后,工人再次起程。最后,领班决定解释原因,他说,他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丢掉了。讲故事的女人说:“就像我们,疲于奔波,把灵魂都丢掉了,我们该停下来等一等。”

当你的身体拼命向前冲时,你那落在后面不停追赶的灵魂会疲惫不堪。我们要学会停下来,享受休闲的美丽,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慢下来,停下来,让生活像一棵树一样一点点地长大。

纵观我们现在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迷失在速度的潮流中,对速度充满了迷醉和崇拜之情。快餐店遍地开花,越来越多;汽车、地铁、动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快;爱情的速食主义蔓延迅速;改革开放30年,基本完成了通常要用10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我们急于发展,急于改变,急于摆脱贫穷的命运。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崇拜速度与成功的--“快就是好,忙说明你有价值”,我们“只争朝夕”,被环境裹挟着无法停止。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停下来,注意内在的节奏,好好享受生活。

因为离职,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真正体会到了慢生活的快乐。昨天一整天,我都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们三个好友,早上先去打保龄球,然后去K歌,一边唱,一边蹦,在朋友面前无拘无束,想怎么跳舞就怎么跳舞,尽情尽兴。接着去一个朋友家,泡上一壶普洱茶,你爱聊天我爱笑,坐在沙发上个个都笑得东倒西歪,在一起吃朋友做的晚饭,最后拥抱道别,依依不舍。因为是工作日,不仅打球、唱歌的人少,而且都超级便宜。这是长久以来我第一次如此安心地享受休闲,如此惬意而自在地远离忙碌,没有自责,没有空虚,没有负罪感。因为我忽然明白,人生中许多失去和得到都难以言明,许多所谓的价值和创造都难以判断。这种不忙碌的生活的确是另一种创造,创造了愉悦,让我得到了健康和平衡,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些也许不能带来财富,却显然对人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发现我自己爱上了这样的慢生活。

慢生活的呼吁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诞生的。第一次把“慢活”概念作为反文化标志加以运用的是1989年的意大利。当时一群美食家为抗议在罗马西班牙广场建造快餐店的设想,发出“慢食”口号。这个说法一经提出,迅速风靡全世界,不久发展为“慢活”,这一概念远远超出了饮食的范畴,包含慢工作、慢运动、慢睡眠、慢阅读、慢旅行、慢爱等主要形态。至今已有20多年,是一种新的健康生活模式,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期望--放慢生命机器的速度。就像蔡依林歌里唱的:慢呼吸,慢游戏,慢爱情,慢慢聆听。它表达了当下人们的心声。当然,“慢活”并不是强迫一个人去反对自己的生活步调,也不是要求绝对的缓慢。著名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我很喜欢读禅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茶师千利休让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少庵“接到工作”,马上行动。打扫完毕,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新做一次。少庵又开始“开展行动”,直到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被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庭院上也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的时候,他才向父亲作了“工作汇报”。没想到茶师并不满意,他说:“傻瓜,这不是打扫庭院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茶师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院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生活也是如此,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我们还需要美和自然。慢生活正是一种发现美、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享受慢生活?

同类推荐
  •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沿袭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温暖治愈的文风,从生活的微小处,生命的细节处找到感动的力量,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拾回那些渺小却重要的爱好、乐趣,让一颗身处浮世的心不再彷徨、焦躁、不安。《一个自己的房间》采访了9位散落在不同行业,拥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男女。欣赏他们房间的细节,继而得以窥探他们关于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
  • 做自己的心理专家

    做自己的心理专家

    本书从人的性格、意志、情绪、人格、爱情、工作等方面剖析人的心理,将枯燥的心理学常识融入各种经典案例当中,用10天时间轻松学习80个心理策略。
  •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口才的人必备良好的做人素质,健康热忱充满自信心的心态素质,睿智思想、聪慧思维品质素质,广博知识素质。《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从战略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场合、环境提出独到的口才修炼见解,旨在引导读者注重自身口才修炼,一步一步地培养修炼口才的思维能力,以求达到出口成章、语惊四座的口才境界,真正让自己的口才修炼水平从红海驶向蓝海。
  • 美国脱口秀

    美国脱口秀

    在美国,那些靠口才生存的节日主持人最受人欢迎也最受人尊敬。那睦顶级明星中有白种人、有黄种人、也有黑种人,并且不分男女与肥瘦、美丑、年轻或年老。惟一的尺度是口才,或亲切感人、或气度非凡、或风趣幽默、或妙语连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崇拜的就是手拿麦克风的主持人,并且把他们当作拯救美国的真正的英雄,他们用正义、真理之声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曾使许多美国人不安的“麦卡锡主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尊崇主持人、美国主持人收入丰厚的原因。口才的成就在美国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秀口时代。
  •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所以,我们要放眼未来,勇往直前,抱着一个合理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成功就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本书通过自我认识、树立信念、确立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塑造心态、相信自我、突破障碍、矢志不移的坚持下去等几个方案,促使我们改头换面,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不佳状态,从而帮助读者创造奇迹,走向生活的成功。
热门推荐
  • 青鸟

    青鸟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走马,别让青春输给懦弱

    走马,别让青春输给懦弱

    作者亲身经历改篇。短篇,6000多字青春总会遇见那么一个人,丢了智商也心甘情愿,因为我喜欢你啊,傻瓜,你为什么不信呢。。
  • 一世天骄

    一世天骄

    老天不会让每个人都轻易实现愿望,所以原本只想当个普通天才逍遥一生的苏某人,在命运捉弄下就变成盖世天骄了。
  • 源魔传说

    源魔传说

    丹道妖孽,武道废柴。心气高傲,狂妄无边,终遭暗算,侥幸逃脱。于是,踏上武道一途,定要问鼎那巅峰强者!
  • 吁天

    吁天

    豪门无故惨遭血洗,留下四岁遗孤。忍气吞声十几载只为一朝出头。向天申冤却吁天不应,那便以己为道。名门遗孤如何报仇雪恨,又要如何修成呼风唤雨神通?穷尽一生,向天讨个说法!
  • 重楼帝君

    重楼帝君

    伊人回眸一笑,风华尽显。为她,生死不顾,登帝君十二重楼又如何。请看若苍茫小说《重楼帝君》!
  • 凤歌楚狂人

    凤歌楚狂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下即是江湖,江湖在人心中,
  • 气士传奇

    气士传奇

    气士的辉煌之路,''博地”内的不朽,且看其一生的波澜壮阔。
  • 情深入骨,总裁的心尖盛宠

    情深入骨,总裁的心尖盛宠

    众人眼里,她是男人心目中明月光般的国民女神。众人眼里,他是少女怀春芳心属意的V5总裁。熟识他们的一众人表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情侣之间磨合互补在他们之间像是也变得不大重要,静似于他们这样……性格相似相同的珠联璧合,外搭相爱想杀八字不和也很配啊。宣布婚讯不过一个月的某天。顾若曦单手遮掩住被人种下草莓的痕迹。瞄过一眼报纸上两人借助着车上暗灯扯蛋般大的拥吻彩照,图片还运用圈式放大了在享受扭捏的侧脸。另附马赛克过后的车牌,直指牌号为某人最喜的一辆全球限量款座驾。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