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600000030

第30章 刘备是否“借”过荆州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向东吴“借”荆州,还煞有介事的签了一张借据。然而,历史上的刘备却从来没有认过这个账。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歇后语。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荆州这块地方,无论与历史上的三国人物,还是与文学中的三国人物,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关键就在于发生在荆州地面的一场大战——赤壁之战,而小说中最激烈精彩、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有一半同荆州有关。

从文学的角度看,《演义》的艺术高潮应该数赤壁大战。不过,如果我们要在书中寻找另一座可与它媲美的奇峰的话,那么,孙刘两家的荆州之争可以当之无愧。

在小说中,孙刘两家围绕着借荆州、索荆州、分荆州、夺荆州,展开了一系列的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千变万化,动人心弦,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情节:“过江招亲”、“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单刀赴会”、“白衣渡江”、“走麦城”,以及刘备征吴、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这些情节,或让人击节赞赏,拍案叫绝,或让人掩卷无言,慨然浩叹,无不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上述种种,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刘备借了东吴的荆州,而又赖着不还,于是便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

那么“刘备借荆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演义》写道,赤壁之战前,刘表之子刘琮投降了曹操,荆州归于曹操名下。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后撤,留下大将曹仁等镇守南郡、荆州、襄阳。周瑜率军几番苦战,终于打败了曹仁,谁知几座城池却被赵云等捷足先登。随后不久,刘备又派赵云、张飞、关羽等人先后平定了零陵、桂阳、武陵和长沙四郡。

孙权和周瑜等人费力不少才打败了曹军,可是荆州城池却大部分被刘备抢先占领,自然心中不甘,就派鲁肃几次前去讨还荆州。

第一次.刘备和诸葛亮以刘表长子刘琦尚在,子承父业,刘备以叔父身份辅佐,名正言顺,但表示一旦刘琦不在人世,可以考虑退还荆州。

第二次是刘琦病死之后,鲁肃赓即前来索讨。这一次,刘备、孔明君臣一唱一和,先用大道理唬住鲁肃,然后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表示将来取得了益州,就将荆州交还。刘备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纸“借据”,由诸葛亮和鲁肃二人签字画押,作为保人。这样,就以契约的形式正式向东吴“借”了荆州。

在《三国志》里,同样也有“刘备借荆州”的记载。《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赤壁之战后,周瑜取得了南郡,任南郡太守,将长江南岸土地分给刘备居住。这时,当年刘表旧部纷纷前来投奔刘备,人数激增。于是刘备又以这片土地太狭窄不足容纳众人为理由,亲自前往京口,向孙叔借了“荆州数郡”。这里的“数郡”,自然是指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

《鲁肃传》也说,刘备到京口会见孙权,要求都督荆州。鲁肃从抗拒曹操的大局出发,力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曹操正在写字时听说这一消息,大吃一惊,连手中的笔也掉在了地上。同传还记载了鲁肃在“单刀会”上责备关羽的一段话:“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由于史书和小说两方面的根据,“刘备借荆州”遂流传至今,似乎成为不容更改的结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番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借荆州”的说法也有不少疑问。

首先,“借荆州”一说有个常识上的毛病,所谓“借”,首先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其中一方对所借之物具备所有权。然而,荆州从来就没有属于东吴,又怎么谈得上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呢?

大家知道,荆州原来属于刘表,后来刘琮降曹,荆州转到了曹操名下。当时,曹操挟得胜之师的威势,大举南进,东吴文臣武将大多主张投降,孙权也是举棋不定。这时,孙权连父兄创建的江东基业都无暇自保,根本不可能打荆州的主意。后来,赤壁一战打退了曹操,但东边合肥一线孙曹两家仍在激战,孙权、周瑜根本抽不出兵力占领荆州的广大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以刘琦为名义上的荆州刺史,大力招抚刘表旧部,很快平定荆州南部四郡,而周瑜也通过激战,占领了江北二郡——江夏和南郡。这时东吴也不具备对整个荆州的所有权,所以仍不存在“借荆州”的问题。

事实上,孙权确实借了一块地盘给刘备的,这就是南郡,也就是前面所说由鲁肃建议借给刘备的“荆州”。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刘备,而是为了减轻东吴自己的压力。当时,东吴的东部战线正受到曹操二三十万大军的压力。而南郡的北面,又正好是曹操的军事重镇建阳。孙权让出南郡,实际上就是把长江中游的防务移交给了刘备,把他从第二线拉到了前敌第一线,面临曹军的强大压力,而自己却可以把兵力集中使用。当然,刘备也因此取得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荆州对于东吴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性命攸关的,决不能容忍任何人占领。因为他人占据了荆州,就占据了长江上游,取得了高屋建瓴、顺流而下的有利形势,无疑是给东吴的喉咙里堵上一块石头。所以,孙权决不能容忍刘备长期占领荆州。为了今后师出有名,东吴便以借了一个南郡为由,把从前无力占领而听任刘备取得的江南四郡统统称为“借”给刘备,为以后夺回荆州留下一个借口。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东吴便开始夺取荆州,同时不断散布“借荆州”的论调。鲁肃在“单刀会”上同关羽辩论时,就一再强调刘备兵败力蹙,无处安身,东吴因此借了荆州给刘备。这很明显是歪曲事实。刘备在长坂大败于曹操,东吴正举国惊恐,哪里能控制荆州呢?他们的另一种观点,就是说东吴在赤壁之战出了大力,而刘备则不值一提,以功劳而论,荆州也理所当然属于东吴。这样一面之辞,刘备从来就没有认过账。

刘备取得西川之后,孙权很快便着手夺取荆州。他先是单方面任命了南三郡的官吏,这些前往上任的东吴官员被关羽驱逐之后,孙权干脆出兵占领了三郡。远在西川的刘备闻讯,立即赶到荆州,督关羽进军益阳,准备夺回三郡。双方剑拔弩张,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后来,因为刘备面临曹操进攻汉中的巨大压力,不得已同孙权签定协约.双方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这时,双方都从未提到过“归还”二字。

后来,东吴乘关羽北伐襄、樊之机,一举袭取荆州。从此,荆州归于东吴,吴国君臣至此才松了一口气。从地理形势看,荆州是东吴立国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并不能说明东吴一直对荆州具备了所有权。

如果仔细考察一下《三国志》裴松之注,就会发现,凡谈到“借荆州”的,都在《吴书》或江东人所注的书中,而在《蜀书》之中则根本没有这类字眼。这是因为,作者陈寿撰书时,依据的主要是官方材料。而吴蜀双方都要证明自己对荆州具有名正言顺的主权,所以东吴方面一再强调“借”,而刘备一方则强调自己的征战和“抚定”。如荆州的南四郡,《先主传》说是“南征四郡”,而吴人所撰的《江表传》则称是刘备“从(孙)权借荆州数郡”。

陈寿对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让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使得同一件事在一本书中出现两种说法,给后人出难题。这种做法,后人是大不以为然的。

“刘备借荆州”这件公案,就是这样产生的。

刘备是否“借”过荆州,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在讨论,而三国故事的创作者们则相信了东吴的说法,于是,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

同类推荐
  • 燕江铭

    燕江铭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燕江铭》详细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红军时期,燕城当地曾经发生过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作者首次深入挖掘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阴女生活和一批奇特中草药秘方。燕江山川中那独特的天宝岩佛光奇观,大丰山上神话里的棋盘峰对弈,贡川古镇甲天下的桃源洞一线天险秀,美丽的槟榈潭边对山歌,不息的沙溪河上草席竟渡,人物与风景个个都令人叹为观止。稀世珍宝,皇家贡品,十万贡银,引得官匪们尔虞我诈,血肉相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鬼影迷踪,环环紧扣。当年红军势如破竹:一夺连城,二打土楼,三战蛇崖,血战燕城,智取小陶。孤胆英雄,报仇雪恨,稀世珍宝,完璧归赵。作者以自己长期的参军经历和准确的军事术语,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战斗场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力求真实地再现红军长征前夕,闽西独立第九团和红军第七军团在永安、小陶和连城一带创建根据地,打击反动“土围子”的英勇战斗历程。书中描述的红军战斗故事中,红军的主要将领都有真实姓名的人物原形,在当地的档案馆中有明确地记载可查。1934年7月15日,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的6000多名英勇将士,奉命从永安小陶率先出发,迈出了红军东线北上抗日长征的第一步。
  • 大话中国历史——司马锐中华史

    大话中国历史——司马锐中华史

    因为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外来入侵者带来,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民族矛盾激烈,所以中国专制。二是,中国凭空得到得到的外来文明,没有与之对应的社会承载力,也就是缺乏道德水平,因此中国人没有信仰。信仰和专制是一对死敌,它们的斗争决定了文明会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作为世界历史上王朝更替最频繁的国家,背后的原因是文明程度的落后。正因为文明落后,在中国集权一定会走向专制,而专制必然走向毁灭。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改革不改革,集权不集权,王朝最后都会是死路一条的尴尬局面。
  • 三国之龙腾万里

    三国之龙腾万里

    一个现代理科生无意中掉入时间虫洞,出人意料的变成了三国中一个废物“操!我要一万人!什么?没有?不给?好吧,我去给刘备几条小米加步枪!”“宣德啊……皇叔啊……我跟你借个人!什么不借?我给你一万人!”“孙权呢~我和你借几条船呗!不给?行!我去把大乔接走!”哥是谁?哥是皇帝!董卓呢?Md!我的发电机好了没有!
  • 金明灭

    金明灭

    先灭后金!再灭大明!一个历史小白的传奇人生。农民起义军眼中的“疯魔”,文人领袖刘宗周笔下的“乱臣”,民族英雄史可法口中的“国贼”;背插着三面如此不堪的旗帜,一个画着民族主义脸谱的小生,在历史的闹剧中粉墨登场了。
  • 汉血拒五胡

    汉血拒五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何罪泣九州,汉血拒五胡。五胡乱华,北地汉人血泪将流尽,谁人为其出头庇护?只能能乞求虚无缥缈的上苍吗?同时再被当被当奴隶兼口粮的“两脚羊”吗?哦不,我不甘心如此,既然我不甘当“两脚羊”,那就让我们血拒五胡。过去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开始,我取名为汉血,姓刘,就是为汉血拒五胡而生。
热门推荐
  • 神皇鬼妃之千世情劫

    神皇鬼妃之千世情劫

    “千世劫,今生延,还魂者殃,重生者殇,顷天下,无妄之灾也。”什么,她是不幸之人,还要和鬼附身的三皇子成亲来破解末日预言!?但她是谁,管你什么末日预言,什么鬼附身的,既来之则安之,这可是她一直奉行的做人原则。可这个三皇子为什么总给她一种熟悉感呢,一种积累了千年的熟悉感,这其中究竟韵藏着什么呢?
  • 位面之神坠

    位面之神坠

    无限的世界里和在那世界里的一切。我是否能舍弃,而同伴的到来和亲人的慰藉,我是否能恍然不动。而亲人当倒在你的面前时,冷血的你心里是否会不平静。而我的回答是:“杀!杀!杀!伤我亲人者死!”我管他是诸天神佛还是地狱至尊,我都会回答一个字。“杀!”杀尽一切,不同我者“杀”,否定我者“杀!”挡我者“杀!”杀尽一切,又论我如何。不问何事,但何杀戮。汝问吾为何而杀戮,吾告汝之,吾即为杀神。神降世,亦有神坠世。吾坠入凡间,必将重回以前。
  • 天宰斗魂

    天宰斗魂

    这是一个斗魂与斗气主宰的世界。这是一个斗志昂扬武道为尊的世界。有的人无法觉醒斗魂,一生平庸。但一旦觉醒斗魂,则有了君临天下的资本。等级设定:斗士,大斗士,斗王,斗皇,斗尊,斗罗,斗圣,斗帝,斗神,斗战神。
  • 蚁搏云天

    蚁搏云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道之下,众皆蝼蚁。蝼蚁之属,碌碌而为,但求其穴,勉为温饱,则思其安。然天道不公,蝼蚁尚且贪生,今以蝼蚁之力,力破苍穹,蚁搏云天。
  • 三年的回暮

    三年的回暮

    本作品又名《三年不久》。三年,漫漫岁月,足以改变很多事物但在有情人的眼中这足足三年真的不久。
  • 风虩漪澜

    风虩漪澜

    水无情,岁月流转,逝无痕。意无取,沧海桑田,幻成真。
  • 帝者传奇

    帝者传奇

    欧冶子曾这样问过聂凡,走到今天,是什么支撑着你。聂凡握着手中剑,看着满目疮痍的帝都,开口说道:“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坚持。”正是这份坚持,让一位洗衣小奴才走上朝天阙的道路,一步一步着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欧冶子再问:“什么是帝者?”聂凡感受着自己一生所走的道路,欣慰的笑道:“我,就是帝者”。
  • 贝姨

    贝姨

    本书的主人公贝姨,是一个生在乡下的姑娘,由于美丽善良又得到高贵的堂姐的关切来到了法国巴黎城里,性格倔强的贝姨一方面满怀着对堂姐的妒忌,一方面又以自己好胜的忘我勤奋学习,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而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就此平淡度过……
  • 自我救赎之刺客猎人

    自我救赎之刺客猎人

    刺客,亦作杀手,受人之托取人性命,藏于市井之中,像猎人一样埋伏于丛林,等待着最佳时机,一击毙命。而我的工作,也像这些刺客一样,不过我的猎物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刺客,违反规矩的刺客。久而久之,刺客们开始称呼我为刺客猎人。我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 无良女配别嚣张:快穿吧,小炮灰

    无良女配别嚣张:快穿吧,小炮灰

    同样是快穿,同样是攻略,同样是炮灰,凤慕白觉得自己的命苦了点儿。棺材做媒介你见过吗?穿成异性你见过吗?回回攻略的都是那张万年脸你见过吗?没见过!摔,我要革命!!为了不被看腻,会长大人化身男配:霸道总裁,黑化大哥,温柔学长,炮灰皇子,无良师父,冰山军哥……(╯‵□′)╯︵┻━┻,怎么只有您一人?会长大人,请您认真贯彻星际条例,如……论对象的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