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800000030

第30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礼仪习俗(2)

§§§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礼俗

两姓的结合称之为婚姻或婚媾,这种结合经历了由随意的乱婚到高级的一夫一妻制,结合的形式也由简单到复杂,婚姻因而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俗。

一、婚姻的形成及形式

普遍的和无禁忌的杂婚,是人类最先的婚姻形态。在远古社会,人类的始祖过着杂乱的两性交合生活,孩子知母不知父。这种婚姻形态在各民族神话传说中多有反映。之后便是婚姻集团按辈数划分的血缘群婚,形成祖父母辈、父母辈、子女辈、孙子女辈的每辈之间的群婚,隔代之间不许婚配,故称血缘群婚或班辈婚。族外婚则是排除了族内兄弟与亲妹妹之间的婚媾,男子只能以其他氏族女子为妻,女子只能以其他氏族男子为夫。族外群婚的发展,出现一个男子在一群女子中有一主妻,同样,一个女子也有一个主夫,婚姻对象相对固定,这便是对偶婚制。对偶婚的发展,婚姻对象进一步明确、固定,形成了以一对男女结为夫妻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形态,它的确立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氏族的产物,它以经济条件和私有制战胜原始社会公有制为基础。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女子的作用是确保为丈夫生育纯丈夫血统、因此可继承丈夫财产、延续夫家血脉的“合法”子女。这种个体婚姻确立了男子的父权、夫权,确立了男权世系严格的血亲亲属制度,由此,婚姻习俗被规范化、理念化,并进一步制定成婚姻。

婚姻的形式,古代大致有如下一些:聘娶婚,即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由聘的程序而嫁;买卖婚,以财物为代价购买妻妾,不包括含有买卖性质的聘娶婚;交换婚,两家互以其异性家属交换婚配,尤以双方父母以女儿换取媳妇为最常见;服役婚,男子以劳务代替财货,作为娶妻的条件;掠夺婚,也称抢婚、抢劫婚,即男子未征得女方同意,用劫夺的方式达到婚姻的目的;自由婚,这是男女相悦,私订终身,经过抗争而成的婚配;指腹婚,也称胎婚,封建社会特殊的包办婚姻,两家同时怀孕的胎儿预订婚约,如产一子一女,则结为夫妻;招养婚,也称入赘、招婿上门等,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传宗接代;冥婚,也称嫁殇婚、鬼婚等,是为死去的未婚男女结成夫妻的婚姻。此外,古代还有若干特殊的婚姻类型,如罚婚、赠婚、赐婚、续嫁、养媳、招夫等。

二、古代婚姻礼俗

婚礼是为男女两姓正式结合举行的礼仪活动,是人生大礼,也是男女两姓的家族大事。所谓“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所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同上。)。由此,自西周以来便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后世传承中虽有变异,但总体原则未变,凡经过这些礼仪程序的婚姻行为及其结果,便获得合法地位,这便是所谓的聘娶婚,它是中国古代婚姻形式中惟一的标准婚式。婚嫁过程从先秦以来规范为六个程序,称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宋代朱熹裁为三礼,即纳采、纳币、亲迎,但内容未变,大意仍存。

纳采。即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秦汉以来,“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道德,婚姻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这样,婚姻才被社会认可,而青年男女是没有自主权的。到当婚、当嫁的时候,男家家长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门当户对者提亲。纳采要带礼物。古时用的是雁,“用雁者,取随时南北,不失其节……又取飞成行,止成列……长幼有序,不相越也。”(胡培翠:《仪礼正义》。)实际上是告诉女家应像雁那样适时择其所,同时雁飞翔时又排列有序,不相途越。六礼中除纳征礼外,其余五礼都以雁为礼,称“奠雁”。后世纳采的礼物增加了,有的多达30多种,有合欢、鸳鸯、九子蒲、双石、五色丝、鱼、棉絮等,多有吉祥象征的意义。

问名。女家收下礼物后,第二步便是问名,即问清女方名字及其年庚八字,以便占卜凶吉。古人阴阳五行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冲相克之说,如一事不合,婚事便没有希望。如木命遇火命,水命遇土命,火焚木,水掩土,便不合;“龙虎相斗,狗兔不合”,便不能缔结婚姻。若碰到命相、属相相合的,婚事便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择偶还要问清对方的身世,尤其是在门阀世族极盛时,这更为重要。问名的礼物也是雁。问名之后有的地方要交换“草帖子”,通报各自的情况,包括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姓名、官职,男女双方出生年月,母亲姓氏,女方还要包括嫁奁数量等等。

纳吉。郑玄注《礼记》云:纳吉“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告往,婚姻之事于是定”。可见纳吉是订婚的标志,较为重要。民间在讨得女方庚帖(有的女方也要男方庚帖)回来压在佛龛或灶神香炉下,若三日内细若盘碗破碎之事都未发生,则拿男女的生辰八字去合婚,八字合则可通婚,不合则退还庚帖,中断提亲。合婚通过,男方家长在媒人安排下到女家探访家境和察看女方容貌举止,若满意,则留一两件首饰为订婚凭证,这一行为俗称“相亲”、“相门户。”女方家也可相看女婿。男女双方都要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也不是随便之事,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

以上三礼,民间又称议婚、议亲、提亲等,属婚姻缔结的开始。

纳征。也称纳币、纳成。“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仪礼》郑注。)民间称下聘礼、送采礼、茶礼等。传统观念以此表示婚姻已定,一般不得反悔。纳征是中国婚俗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环,因而聘娶婚实际上含有买卖婚的性质。纳征礼数有规定,古代用玄、束帛、俪皮。汉代从史籍记载可知,多用金银,以后此风俗日烈,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南北朝时颜之推说:“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如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颜氏家训·治家》。)然而世俗的力量无法阻止。民间聘礼分两次,一次是相亲同意之后送,称放小定,一次是在结婚前送去重礼,称送大定、过采礼等。宋代以后聘礼中必有茶,意在茶“种植不可生”,暗指聘礼意味婚姻缔结不可反悔,故女方受聘也称“吃茶”。

请期。男家占卜择定合婚吉日良辰,请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后世称“下日子”、“送日子”等。古时请期也用雁。请期是婚仪中的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原则大体与问名后占卜相同,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合适的迎亲、送亲之人。吉日良辰的选择,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六月六等,娶嫁月份一定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否则就是“犯月”。迎亲、送亲的也不能犯属相忌讳。请期在古时是口头进行,后世则口头、书面皆有。

亲迎。即民间的娶亲、迎亲,是婚姻礼仪的最后一道程序。民间的观念娶亲才是真正的婚礼。先秦时的亲迎礼较简单,“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而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受绶,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而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昏义》。)归结起来,有父命子迎、女家礼遇、新婿奠雁、夫御妇车、婿揖妇入、同牢合卺几个程序。后代婚仪礼俗日益繁琐,主要有:请期之后,女家要为女儿“开脸”、“上头”;娶亲前几天,男方给新娘送去上轿的衣饰和礼物,也称催妆,女家则要“过嫁妆”,把陪嫁送到男家;婚典前一天,女家则要派几位妇女到男家整理新房,或由男家自己安排,谓之“铺房”、“暖屋”,新郎则要到亲友家行礼,这叫“行家礼”,有表示成年之意;娶亲当天,新郎家准备好花轿,轿里放父母双全的“压轿童子”压轿,敲锣打鼓到女家迎亲。周代迎亲在昏时,后改在上午。到女家门口,要“拦门”,然后行礼、奠雁;女家邀村中姑娘哭嫁,由兄长将新娘抱至轿中,“泼水”以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起轿后,一路鼓乐齐鸣,新娘要从轿里扔馒头,引村童争拾;过井、桥、庙要用红毯遮起来;若两家迎亲的相遇,则要交换新人胸前红花;到男家门口,先要闭门“憋性子”,以便新娘过门后和气孝顺;在鼓乐爆竹声中,新娘抱着装有五谷金银的“宝瓶”下轿,由伴娘牵引入门;进门坎时要跨马鞍以求平安;进门后要“撒谷豆”驱邪;要传袋,“今人娶新妇,入门不令足履地,以袋递相传,令新妇步袋上,谓之传代。”(《新知录》。)然后在宽敞、肃穆的正厅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后,新郎用称杆“挑盖头”,取“称心如意”之义;家人要“撒帐”,“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合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后夫妻要“同牢”、“合卺”,即新人入洞房后一起吃饭,吃长寿面或子孙饺子,喝交杯酒;同时主家开筵席,大宴宾客,新人由父母引领向来宾敬酒;晚上亲友来“闹洞房”。这是婚礼的高潮,也是任何婚礼都少不了的仪俗。《抱朴子》云:“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言。”“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但无言,且以愈闹愈发,喜可加倍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湖州》。)次日一早新娘拜见男家全体成员,称“认大小”;三日后新娘下厨为公婆做馔,称“盥馈礼”,俗称“下厨”,表示新妇的孝顺。公婆食毕,然后新妇共食于堂上,公婆斟酒给新妇,以示回敬。随后公婆从宾位下堂,新妇从主位下堂,表示新妇从此代理公婆之事。如公婆已死,则于三日后到公婆庙参拜,叫“庙见”。不行庙见礼,新娘便不被承认是夫家的正式成员。

§§§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简称丧礼或葬礼,是人们在丧事活动中所遵守的程式化的行为规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处理死者殓殡祭奠的仪式;广义的丧礼,包括葬式、谥法、陵墓、庙、碑铭、祭祀、神道摆设等等。人们通常所讲的是狭义上的丧礼。

一、古代丧礼的社会意义

“丧者,亡也。人死谓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不直言死,称丧者何?为孝子之心不忍言也。”(《白虎通·崩薨》。)丧的本义是逃亡,因孝子不忍心直言自己父母的死,故用丧作为死的隐讳语,后世人们常把死亡二字连用。自人类有丧葬活动开始,丧礼也就产生了。两万年前山顶洞人在尸体周围放赤铁矿末,并随葬石珠、骨坠等物,证明当时已有安慰亡灵和安排死者死后之事的仪式。很显然,丧礼的原始心理依据是“灵魂不死”,并由此对死者产生既怕又爱的双重感情,于是人们将死者送到另一世界,并尽力让他们在那里过上优裕的生活,以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感情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好处。出于这样的目的,便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程序的丧礼。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丧礼被赋予了“社会杠杆”的意义,如生者利用丧礼替自己挣面子、争社会地位,统治者则利用它来别亲疏、显贵贱,以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致使丧礼离产生的原始出发点已很遥远,而殡葬操作中较固定的程式化规范行为,则又协调了人们在丧礼活动中的行为,达到有序性和一体化,使人们在情感、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行为等方面能达成同一,并互相交换,这可从主观上帮助人们维持心理平衡并进行社会教化,也在客观上起着一种促进社会一体化、加强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日益复杂,表现在丧礼上,就是形式日益繁琐。生、死是大事,因而人们对丧礼非常认真。宋代司马光《书仪·丧礼》把这些丧礼归结为25种,分别是:初终、复、易服、讣告、沐浴(包括含饭、袭)、小殓、大殓、成服、卜宅兆(葬日)、启殡、朝祖、赙赠(亲友致奠仪)、陈器、遣奠、送葬(在涂)、墓地、下棺、祭后土、题虞主、返哭、虞祭、卒哭、小祥、大祥、谭祭。这套繁琐的葬礼过程所体现的原则是“孝”和“敬”,古人希望通过规范人们行为的丧事操作来淳化人,强调对祖先的孝。魏晋以来,佛教传入和道教确立,丧礼中渗入二教内容,但儒家精神则一直是其核心。

二、古代丧礼的程式

各民族的丧葬礼俗体现着社会习俗和信仰习俗的特点,因此葬仪形式虽大同小异,但内容却五花八门,形成复杂深邃的丧葬文化民俗。后世的民间传统丧礼大致可分为初终、殓、殡、出殡、下葬五大步骤。

初终。从周代开始,便有把危重病人从床(炕)上移到地上的习俗,称“废床”、“移床”,民间盛行用门板接人,因为人出生于地,卧地有生还的希望。断气时,用新丝棉置于口鼻,确定是否停止呼吸,这叫“属纩”。死而未僵时,用东西把死者的嘴撑开以备含口称“楔齿”。为防止死者双腿蜷曲,要“缀足”,称“绊脚索”。古代人初死,亲属要持其衣帽登屋顶面北或朝祖先发源地方向三呼死者姓名,后再将此衣覆在死者身上。这叫“复”,又叫招魂。有的地方是用竹竿将屋顶捅一个洞以让死者灵魂回来。对于客死他乡者,则要到其初终地招魂。行复礼是“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礼记·檀弓上》。)。丧礼中的孝道由此而始。接着易服,即准备丧服,然后向亲友、邻里报丧,这叫“讣告”。讣,《说文》作“赴”,即跑、奔走,说明报丧是跑着完成的,它含有请生者来与死者作别和邀请他们来协助丧事之意,也有请亲友邻里来检验死亡之意。旧时死者脸上用方巾或纸覆盖,称覆面纸。民间传说此俗源于吴国,吴王夫差悔恨自己不听伍子胥忠告而亡国,认为无颜见伍子胥,死后用布遮面。

殓。人死后被认为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故要为死者沐浴,民间称“抹尸”。之后入殓。殓通敛,即为死者穿衣及入棺。“衣尸入棺曰敛。敛者收也,收藏不复见也。”(刘熙:《释名·释丧制》。)殓分小殓、大殓。三日后给死者穿裹衣衾为小殓,“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矣。宗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已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礼记·丧问》。)入殓的衣帽鞋袜都是特制,冠以“寿”字。据官爵的高下尊卑或家庭财力各有差别,衣服多取单数,质地有麻、棉、绸,习惯上不用缎子,因为缎音同“断”,有断子绝孙之忌。给死者穿一套衣服便要扎带一圈,称“袭”。殓时还有“含饭礼”,更衣后,把珠玉或米饭纳含死者口中称“含口”,古人认为“缘生事死,不忍虚其口”。清以来多用铜钱。大殓时,棺木中要放入死者生前常用之物,以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同类推荐
  • 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走了85年历程,总体上看成了一个马鞍型,即从常乃惪的《中华民族小史》开先河,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一个高峰,至50到70年代跌入低谷,再到80年代以后又形成一个高峰。真可谓蜿蜒曲折,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陕北古事钩沉

    陕北古事钩沉

    近些年来,陕北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一大批热爱陕北文化、关注陕北文化的有志之士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陕北文化的界定、研究范围、基本特征和具体的文化现象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作者以省为划分标准,对各个省的文化,人文,性格,习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与批判,既有对该地的介绍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其在历史,性格,文化,习俗上的不足,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各个省市的热爱和期望,本书针对多年前作者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陋地理志》进行反省,是作者的一部"忏悔"之作,内容上更丰富,更客观,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蜜爱陷阱:你好总裁先生

    蜜爱陷阱:你好总裁先生

    婚前稀里糊涂的失身,原以为自己被小流氓侮辱的陆沁沅却得知自己逆袭睡了无敌大BOSS。人前她是风光无限的顾太太,人后却要忍受总裁大人的“虐待”。本以为就是一只柔弱的小羊羔,不想顾祁寒第一次失算,小羊羔变身会挠人的小猫咪,步步为营却深陷小猫咪甜蜜的陷阱。“陆沁沅,你再敢怼我试试。”顾祁寒挑眉,将小猫咪扑倒在床“说好的,怼一次我就回敬一次。”陆沁沅一脸欲哭无泪“我也不想,可我控制不住~”
  • 须弥云水川

    须弥云水川

    传统武侠,享受不一样的金古梁世界,带你进入这江湖,这命运。喜欢传统武侠的所有武功套路,所有江湖儿女,那么就随着本书一同进入赏析你喜欢的那个英雄。
  • 七里玫瑰

    七里玫瑰

    “宁时澜,你是要怎么才肯看我一眼!”“抱歉,这是我的事情。”他一边毫不留情打掉他捧着他脸的双手,一边把头转开,眼里尽是绝望的神色。最爱的人和最重要的人结婚了,所以多年来,他的感情,他的执拗都变成了个笑话!楚文流看着这样的时澜,眼里掠过淡淡的心疼。他爱,从他懵懂时他就爱!他恨!恨他从未把他的感情分他一点点!“宁时澜,你给我记住,我不仅要得到你的人,更要得到你的心!”如果你不给,我抢来就好了……“阿泽,你记住,除了我之外你不可以和任何人交往!”“我是男人……”“……嗯……那我就给你自由,不过,只到你二十五岁!二十五岁之后,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好。”
  • 走召弓虽

    走召弓虽

    别人盗了一个墓就成名了,何源盗了很多的墓,却默默无闻,不仅没有名气反而将自己的命搭了进去。死后的他因为经常盗取别人的墓穴,阎王居然让他的灵魂穿越到另外的一个星球,这里的人跟地球上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世界差不多,有集市汽车高楼,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崇尚修真。一个砍柴的孩子经常被人欺负,但是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有钱的人,一定要让那些看不起他的有钱人对他另眼相看。何源附身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同样的也接纳了这个孩子的一切.....开学了何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有出息,将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借遍了才凑足了一把零钱,让他进了学校......
  • 绝色狂妃不好欺

    绝色狂妃不好欺

    她是华夏最神秘莫测的暗月阁主,亦是众人皆所求得的神医,只因一场背叛,让华夏这样一位传说陨落她本是龙傲大陆众人皆知的废物花痴,只因一场阴谋让她成为了她,她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神话传说她无情,可又有谁知她无情的背后是一片可以为伙伴付诸一切的心他本是龙傲大陆众人皆知的傻王爷,可又有谁知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鬼帝传说鬼帝丑颜所以终戴面具,传说鬼帝不好女色残忍无比,可又有谁知他的俊美无双,独属于她的温柔无数天才美男为她终生不娶只愿她的心中能留有他们的一丝地位。且看男主女主如何携手称霸世界。本文一对一玄幻文
  • 凉宫春日的抉择

    凉宫春日的抉择

    【原创同人】—凉宫ハルヒの选択(suzumiya—haruhi-no-senntaku)—本书力挺春日—团长大人最高!本故事纯属虚构,和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以及其他专有名词或现象完全无关,全部都是YY出来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引起读者脑残或阅读写作不能,都与本人无关。啊,物理定律的内容另当别论,请自行学习大学物理!咦?再讲一次?本文纯属虚构,和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我说,为什么非得写这些话不可啊,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新番预告:《凉宫春日的消失》原作(轻小说):谷川流《凉宫春日物语》---------------呃~~贴吧名字:toso123,常驻百度【凉宫春日的忧郁】吧。
  • 虫仆

    虫仆

    林氏家族在一场阴谋中被毁灭,“唯一”逃出的林坤决定向联邦复仇,但在逃亡到曾经作为人类第二希望的星球上时,更多的意外发生了,随着虫卵的孵化,更大的漩涡将他卷入其中……(原名虫祭、取祭品,重名已改,另本书虫族仅代指那种虫族而不是那种虫族诶嘿嘿你们懂的。)
  • 以尊之名

    以尊之名

    直男癌请点击退出23岁那年,陈绍宇遇见了一个怪人。从此,他便被带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他抱着守护世界的伟大愿望坠入了一个深坑。那个人的存在,到底是帮助他的导师,还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世界的兴衰,战争的胜败,冥冥中暗示着的一切……再看世间漫漫,行色匆匆的人们所追求的各有千秋,又有什么规律。有朝一日,我即为尊,去挖掘世界的秘密。
  • 玄经真解

    玄经真解

    谈文华没想到自己的太湖一游竟然改变了他一生追求平淡的轨迹。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