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800000033

第3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礼仪习俗(5)

农事节日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标志,它起着安排生产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24节气中,小暑、大暑、处暑和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雨水、谷雨、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反映四季雨水变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反映物候和农事。此外还有“三伏”、“九九”、“小阳春”三个特殊的农事节气。三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头、中、末三个10天,共30天,其间夏收夏耕夏种繁忙;九九则是自冬至后的九个9天,共81天,其间天气由寒转暖,历经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等重要农事节气。“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小春,亦云小阳春。”(《初学记》。)整个10月均为小阳春,此时人们便忙于秋收和秋种。

三、综合性节日

在农事节日的基础上,经传承演化,不断复合汇聚多种目的和内容,便形成了很多综合性节日,主要有:春节、人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等节日。

春节:古称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过年,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叫法。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算做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经验的日益丰富,人们创制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定为夏历新年。自古以来,春节就有许多的活动,旧时从过小年到元宵节,都属新年范围,其活动主要有:

年前家家户户打扫房屋尘埃,目的在于清除一切秽气、穷气和晦气;男子理发洗澡,以使面目一新;因春节无市,每户人家要购置好过年应用之物。

除夕当晚,门前挂桃符、贴春联、挂年画、贴门神、放爆竹以避山魈恶鬼;全家吃团年饭、饮团年酒;晚辈向长辈行礼互道平安,曰“辞岁”;晚上用松枝、柏枝燃火堆,曰“岁”。同时还要“守岁”,“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东京梦华录》。)守岁即含有辞旧迎新之意。

拜年是初一的一种传统习俗。“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柴萼:《梵天庐丛录》。)相传太古时代有一怪兽叫“年”,每到岁末便出来残食人群,人们无奈只得在门前置肉以躲避侵害。初一早上人们相互见面,不免要作揖道喜还活着。到宋代,拜年改为用一种梅花笺纸裁成的2寸宽、3寸长,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未成年的子女拜年可从长辈那里得到压祟钱,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一种叫“祟”的怪物,常在春节期间惊吓孩子,使他们变得又痴又傻,后来八仙变成八枚铜钱,藏在孩子的枕头下,待祟再来时,八枚铜钱便放出一道光芒吓跑祟。这以后给压祟钱的习俗越传越广,压祟钱到了今天也被称做压岁钱(胡敏:《汉族四时八节风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版)。

祭祖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礼记·月令》载:“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郑玄注:“此《周礼》所谓腊祭也。”唐孔颖达疏:“腊,猎也,谓猎取兽以祭先祖五祀也。”先秦便有腊月祭祖的习俗。汉代以后祭祖多在除夕晚上和正月初一。据汉崔寔《四民月令》所载,东汉时已有初一祭祖的风俗。“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一日谓正日,洁祀祖祢,进酒降神。”(《初学记》卷四。)人们不仅在家中祭祖,而且还要上坟祭扫,“携糖茶果盒展墓,谓之上年坟”。光绪《太平县志》也载:“元旦时,人们去坟上祭拜,“墓上亦插竹点灯,曰‘送坟灯’”顾铁卿:《清嘉录》卷一。。

初一晨起,放爆行以驱鬼,并挂桃符,《山海经》:“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以御凶。”“大桃人”即最早的桃符形态。远古时代桃木是一种驱鬼的神木,后桃符逐渐演变成门神和春联,它们与桃符一样具有防止鬼怪侵入的作用。门神一般包括文神和武神,常见的有“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等。

过年还要喝屠苏酒、椒柏酒,吃鸡蛋、饺子、年糕等食品。喝屠苏酒、椒柏酒是中国年俗饮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晋《荆楚岁时记》载:“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子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人们认为,吃了这些东西可避鬼祛病,确保平安。饺子、年糕、馒头便于贮存,是早些日子便准备好的“万年粮米”,春节时吃有年年有余之意。

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耍狮子、踩高跷等活动。自初二始亲友相邀吃年酒,直到上元节止。其间初五为财神诞辰,家家户户恭迎财神,以先夺利市,初四子夜就要具牲礼糕果香烛,鸣锣击鼓礼拜出接,叫“抢路头”。大小店肆也于初五开始营业。

人日:即正月初七。相传正月初一是鸡的生日,初二、三、四、五、六分别是狗、猪、羊、牛、马的生日,初七是人的生日。盘古开了天地,女娲在初七日创造了人。这一天,古人要把五彩丝织品或金属箔剪成人形,不分男女戴在头上,叫“人胜”,吃春饼和一种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还要“送穷鬼”,将家里秽物扫出门外,并煎饼七枚,覆盖其上置于通衢,是为“扫穷”。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节”。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因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自西汉始,元宵就有张灯观赏的风俗,又称灯节。商肆寺观居民都高悬形式各异的彩灯,点花炮放焰火,游人络绎不绝走灯观灯。灯节节期从11日到18日共8天。这一天也是道教上元天宫赐福之辰,要吃元宵糖丸,后民间还吃年糕、饺子,以示家人团聚、生活美满。是夜,除张灯外,还有猜灯谜、走百病、秧歌、高跷、舞龙、滚狮等活动,至今不衰。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时间在冬至后105天,一说103天,即清明前一、二日。这一天民间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故名。此俗来源有二说。一说为纪念介之推。春秋时,历经磨难的晋文公即位后封赏功臣,独忘了曾割自己的肉让他充饥的介之推,介之推与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县),文公多次寻找不到,便焚山以求之,介之推不愿出山,抱木而死。后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葬其尸于绵山,修寺立庙,并下令介之推亡日禁火寒食。一说源于周代禁火旧制。后因与清明节相连,唐以后便与清明合为一个节日。

清明节:夏历三月间(阳历4月5日前后)。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唐以后与寒食节融合为同一节日,形成插柳、植树、扫墓、踏青等风俗。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山西等地有插柳的习俗,为介之推母子招魂,也有驱毒、明眼、祈年之意。同时民间还要祭祖扫墓。清明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吴自牧:《梦粱录》。)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清明正值暮春3月,人们把扫墓与郊游结合起来,到野外郊游,也叫踏青。踏青时,有射柳、拔河、荡秋千、采百草等一系列活动。民间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人们认为这一天生子最佳,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并有抱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意为“讨聪明”。这一传统节日人们至今仍十分重视。

端午节:亦称“端五”、“重午”、“端阳”。端午有纪念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沉的活动,如划船竞渡和向水中投粽子,表示救他,后竞渡的舟做成龙形,形成赛龙舟等一系列竞技活动。民间还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又称“浴兰节”。民间妇女还要缝香袋佩挂给儿童。这一天还要饮雄黄酒,并以雄黄酒洒在儿童额上,书“王”字以涂耳鼻,以驱邪毒。

七夕节: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相传牛郎和织女因触犯天条,被隔在天河两边,每年七夕才可通过鹊桥相会。“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众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荆楚岁时记》。)夜晚还有妇女在豆棚瓜架下听牛郎织女私语的习俗。

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鬼节”,俗称“七月半”。夏历七月十五日。《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炭。目连求救于佛,佛令作盂兰盆,于7月15日以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目连母因而得以食用。晋以来演绎为初一到十五间供奉历代祖先,办盂兰盆会,以解脱饿鬼的倒悬之苦。道教认为这一天是中元地宫的赦罪之辰,道观作斋醮荐福,并放河灯,以普度亡灵,又称中元普度。

中秋节:亦叫“仲秋节”。夏历8月15日,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仲秋”。是夜月亮又圆又亮,民间以合家团聚赏月为重要内容,寓圆满之意。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隋唐以后,成为一个节日,宋代最盛。“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民间还有吃月饼、赏月、拜月之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等。古人以九为阳数,月日都逢九,故叫“重阳”。《风土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之会,又名茱萸会。”这一天人们要出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带茱萸、吃重阳糕,据说这样可避邪去恶。先秦便有重阳赏菊的习俗,东汉增加了登高活动,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9月9日有大灾,携家人佩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可避此祸,桓景照办,全家平安无事,但家中鸡犬牛羊都暴死。此后人们照此习俗,以求消灾免祸,并历代相传。

腊八节:夏历12月8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一年辛勤劳作,喜获丰收,先民便以猎物答谢自然界一年来的风调雨顺,并祈来年祥福。同时人们也腊祭先祖百神。故12月称腊月。佛教传入中国后,与纪念释迦牟尼得牧女杂米粥救命,于12月8日成佛得道的佛事相融,佛寺每到此时便要煮粥纪念这一日子。这一习俗也传到民间,《梦粱录》载:“此月8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宋时腊八粥已流传开。最初仅用红小豆煮,后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京岁时记》。)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祭灶:一种源远流长的旧俗,先秦时便被列为重要的祭礼——“五祀”之一。腊月23日,人们在锅台后边摆上麻糖做的糖瓜、黏糕、草料等供品,焚香膜拜,然后把灶王神揭下焚烧,这便是送灶王上天,除夕再贴新的“灶马”。因相传灶王23日这天要向玉帝汇报述职,人们怕他说人间坏话,便用糖瓜、黏糕粘住他的嘴,以免引起灾祸。这一习俗古已有之,只是供品各有不同,日子也有差异。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同类推荐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本书是一本中美两国两个普通人之间的民间对话集,对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中美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对比。对话者的平民身份使得对话也更具平民意味,也更具采信度,其识见多是源自各自的生活领悟,所以反映的是中美大众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及观念。
热门推荐
  • 夜语生花

    夜语生花

    醒如梦一场醉眠笑生花莫把恩情负仗剑走天涯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 绝色凰妃王来疼

    绝色凰妃王来疼

    她22世纪,她被称为第一绝命杀。杀人如麻。一朝穿越,她从绝代杀手兼总裁变成人人唾弃的草包废物。容貌被毁,手被弄残。从此,狠毒妖若诞生。欺她者,害她者杀无赦!夜痴逸,北冥国七王爷,据说,他天生痴傻,一无是处。容貌丑陋不堪。人人都以北冥国因为有这么一位王爷为耻。妖若说了:这是我的男人,想勾引他?断筋砍脚,随你挑。夜痴逸也说了:这是我女人,要想碰她,乘早断子绝孙!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妖若童鞋晚上注定要被某王爷蹂躏,而且蹂躏很多次....
  • 未来数据时代

    未来数据时代

    程序是这里的主流,用程序化为武器,用程序掌控世界,程序,是强者之兵,是弱者之依靠。这里是‘FUTURE',属于未来的天空。成为No.1.
  • 将军公主嫁到

    将军公主嫁到

    她叫慕容纱月,是自小扬名天下的奇女子。功成身退的她在归隐途中与人暗算,幸的一性命垂危的女子所救。为报救命之恩,慕容纱月易音换貌下嫁司徒无双。可修罗王爷和罗刹公主的生活怎么可能平静?
  • 遗迹之潮

    遗迹之潮

    刀塔2小说,以刀塔官方背景为此小说背景,人物背景亦如此,本文以DOTA2为主。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等级的划分,只有最强和更强,弱者只会死去。(有意愿者可加QQ群:570513511)
  • 暮血之不死王将

    暮血之不死王将

    消失的秘术,原本已经永埋地下宫殿的王将,不死的灵魂,诡异的傀儡术,操纵与被操纵之间,谁能看得分明?这个世界没有不死的神,只有不死的传说;这个世界没有永生的人,只有千万年的孤独;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只有痴情如往,不死不灭;八年前失踪的人,牵涉至今,永不平静的江湖,还有,一直在寻找的,是人?还是自己的心?
  • 划过星空的wish

    划过星空的wish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动得流泪,也让我们开怀得大笑,有时候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能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恋情……
  • 心里的秘密

    心里的秘密

    这个世界上的人心里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秘密,有关于金钱的,有关于权利的,有关于爱情的,都不想被人知道,那么你有没有秘密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呢?看看大街上拥挤的人潮,他们又有多少秘密藏在自己的心中呢?如果是你,你又是否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秘密呢?
  • 第七绝域

    第七绝域

    科技最鼎盛的那一年,无数“怪异”涌现。天空七个太阳出现,简单的划了个“七”字。于是,世界平静了七年。七年后,动荡来的并不快。倒骑牛的浪荡剑客。从不接受雇佣的女刺客。以及,一头总是笑别人是猪的小笨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