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800000038

第38章 中国古代各种制度(5)

孝廉科:即按照孝子廉吏的标准察举人才的科目,始于汉武帝年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书·武帝纪》。),东汉时孝廉便“合为一种”(《文献通考·选举七》。),是两汉察举中最受重视的科目。约20万人荐举一人,被荐举的人,选试任一年,能胜任者转为正式官职,若不能胜任即被撤换,而且推举者也要受处罚。由于察孝廉是以“声名”取士,加上察举大权操纵在公卿宰相之手,士人无门第和靠山难以被举荐,在此情况下,经常出现弄虚作假,以致“窃名伪服,漫以流竟,权门贵仕,请谒繁兴”(《后汉书·左雄传论》。)。许多有真才实学者难以被选拔,以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审举》。)的怪事。南北朝时,成为察举的主要科目。

茂才(秀才)科:西汉称秀才,东汉改称茂才,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设于汉武帝年间,始为特举,东汉改为岁举,与孝廉并称、并举,被举者须是奇才异能之士,若无相当才识与经验者难以应选,故而所举者多授以县令或相当于县令之职。南北朝时是察举主要科目。

贤良方正科:指德才皆优者,始于文帝年间,为汉代察举特科中较常见并最受重视的科目。此科多开在国家遇有日食、地震、奇特星象、瘟疫流行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举行,这是依据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而顺天应人的举措。察举贤良方正,是依皇帝诏令,由诸侯王公卿等高级官吏举荐,被举荐者多为现任博学通经、明达政务的官吏及州郡属吏,察举出的贤良送到朝廷,由皇帝就治国之道、历代兴衰之变或经义问题进行策试,据策试高下,授予官职。

明经科:察举通晓儒经之人才,东汉专置明经科。

明法科(治狱平):察举明习法律的人。西汉后期定为岁举,此科的开设,在宣扬儒术德志的同时,也强调了法治的重要,给予研习刑法律令者以升迁机会。

童子科:年龄在12岁~16岁之间,能“博能经典”的可选入童子科,汉初便设此科。察举童子是一种发掘早慧、奖励天下儿童的方法。

察举名目较多,其选官标准归结起来有:“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应劭注《汉官仪》。)举察由地方官府掌握,使地方政府控制了官吏的推举权,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不利。

征辟:汉代选官的重要方法。征辟分征召和辟举,征召是对有名望的人才,皇帝派专人去聘任,是一种较尊荣的仕途。辟举是按一定科目征用所需人才。

考试:汉代选吏,还实行考试,有对策和太学考试。对策主要是察举贤良方正,是由皇帝亲自主持进行。太学考试是汉代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充实汉朝官僚队伍的一种选官方法。西汉一年一考,东汉时两年一考。汉代太学考试促进了官僚队伍儒学化,为汉朝提高吏治效能、强化中央集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荐举:有私人荐举和官府荐举之分。是察举制的补充,带有一定的保举性质,被举荐者犯法,举荐人要负连带责任。

任子:是勋臣子弟依靠父吏的官秩和功劳被保任为官的方法。按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汉书·哀帝纪》。)。后发展到任及家人,不限视事三年不限官秩。由于这种选官方式是为照顾官僚们的利益,以换取官僚阶层对现政权的支持,故得以长期任留和发展。一些官宦之家,因累代受任而日益扩大,形成世家门阀。

军功是适用于战时的特殊选官方式,秦在商鞅变法后,即有按军功大小赏给爵位和官职的制度,秦代大多数官吏都是靠军功而得到爵位和官职的。以后各代均有以军功入爵才。“军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南齐书·高帝纪下》。)魏晋南北朝时,军功成为寒门入仕而跻身于显宦的重要途径。

计吏:秦汉国郡国的上计吏去中央汇报时,有的被朝廷留任为官,称“计吏拜官”,逐渐成为一种入仕途径,伴随考课制度而形成。

纳资:即用资财和金钱而得官。秦入粟拜爵,开纳资职官的先河,以后各朝在国家财政困难时卖爵卖官,以解财政危机,至清,范围更广,人数也更多,虽缓一时之急,但从体制内部腐蚀当时吏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各地,乡、亭、里地方组织遭破坏,致使察举制难以实行。这时豪强地方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士族集团,于是权力的再分配,导致选举制度的改革。魏文帝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把曹操“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主要取士制度。做法是:任用“贤有识鉴”的现任朝廷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并据此作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德才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品,然后按品级向主管选官的吏部推荐。吏部据中正报告,按品授官,名列上品的,可做大官,下品的只能做小官,已授官的,由中正定期负责向吏部建议升降。一切决定于中正。这种制度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而改由专职举士的中正负责。选用的标准除德行,乡闾清议外,又加了家世、才实的内容,这种行选举制,既是名士望族以“月旦评”,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也是对名士望族的制约,这使九品中正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确实起过选贤使能、唯才是举的积极作用,一度“儒雅并进”。尤其在初始时,许多中正官符合“德充才盛”和“贤有识监”的标准,中正官一般比较认真负责,不负责者受到纠弹,品第人物以才德为主要依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江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荐举和征辟的局面,或多或少地扫除了浮华朋党的歪风邪气。中央对选举权的控制得以加强,国家也得到有用之才。九品中正制初创是选士制度的革新。

但魏晋之际,士族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所把持,他们品评人才多以门第为重,而选用者也是士族,所以“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者不敢违其言”(《文献通考·选举》。)。“台阁选举,徒寒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在以门阀士族为统治核心的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公有公门、卿有卿门”(《晋书·王沈传》。),九品中正制成为巩固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工具。再加上“士人皆厚结姻缘,奔驰造请,浸以成俗”,更促使九品中正制日益腐败,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切新的选官制来替代它,隋代科举考试应运而生,成为隋代以后各朝的选士制度。

§§§第五节科举制度

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再度确立,需要庞大的官僚机构,而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举制无法适应,加之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需要一套相应的选举制来满足国家官僚机构的需求和庶族地主进入仕途的愿望,于是隋代在南北朝察举考试的基础上,创立了科举制。

科举即分科取士,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选取官吏的方法,也是古代选官的一个重大变革,它始于隋朝,完善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极盛于明清,于清末被废。

一、科举制的兴起和完善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隋炀帝大业3年(607年)始置“文才秀美”科,即进士科,进士科以考试策问为主,科举制由此生产。科举考试,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其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声名德望已不是主要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基础,受封建知识分子的热烈拥护,在古代的选仕制度上是一大变革。

隋代的科举制属于开创阶段,并不健全,唐朝积极推行科举制,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使科举选士进一步完善,并作为一种取仕制度固定下来,成为以后历代选官的主要制度。

太宗时重振教育,以确保科举取士的质量与数量,同时大力推行科举制,开科取士,实行学校和科举并重的方针;高宗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渐趋健全,取士名额有所扩大;武周时,开创科举中的殿试,开设武举,针对考场舞弊之风,实行“糊名”法,并大开制科考试,通过制举,“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起家或拜中书舍人、员外郎、次拾遗、补缺”(《通典·选举三》。);玄宗时,在京师和地方设崇玄学,并增设道举来选拔精通道家著作的人才,同时规定凡参加科举者,须到中央和地方官学学习。到唐中期,科举制度已发展成一完备的制度。

唐代科举考生来源有“生徒”与“乡贡”两类。“生徒”即官学的学生,可直接报考;“乡贡”即不在官学者,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不论“生徒”或“乡贡”送到尚书省报到后,均要填写姓名履历及具保结(担保人),省试合格后参加吏部复试,合格者可授官,即考试程序为:乡试(州、县考试)、省试(尚书省礼部考试)、吏部复试。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考试科目繁多,仅每年举行的常举就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武举等科,其中以进士、明经最为重要,应试者人数较多。

进士科,初考时务策五道,后增加考试贴经和杂文。贴经是考默写经书的能力;杂文是指以规谏、告诫为主题的考试。进士科录取分甲、乙两等,甲等授予九品上之官职,乙等授予从九品下之官职。唐代报考进士者极多,而录取者极少,《通典》载:“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百十一二。”究其原因,是进士及第者受到重用,甚至位到宰相,录取人数不少,故进士科最难考。

明经科,又可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著作。录取分为四等,分别授予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下等官职,明经科考试只要熟读经义注疏就行,对经义也未必真懂,录取比例也大,约每十人中的一二人。故唐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

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五道题,依文理通顺透彻程度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录取,隋唐均从秀才科为最高,录取人数少,后被中止。

明法科,即法律科,主要考律、令知识。考生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乡贡,录取人数很少。

明字科,也称“明书科”或“书科”。先试贴经,然后口试,最后试策。考生来自书学学生,合格者再经祭酒审定,然后参加省试,省试及第,经吏部铨选后放官,品阶是从九品下。明字科考核的是文字、训诂知识和书法,反映了唐重视书法的风尚。

明算科,即算术科,着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考生来自算学生,算学生学业完成后参加国子监考试,合格者再参加科举省试,及第者吏部铨选后叙任官员为从九品下。

诸史科,即历史科,一史主要考《史记》,三史考《史记》、《汉书》、《后汉书》。

开元礼科,即礼制科,主要考玄宗开元年间所制的礼仪制度。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茶与马

    茶与马

    本书为“华夏文明之源丛书”之一。“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本书就甘肃茶马互市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文明发展史产生的重要意义做了生动的介绍。
  • 中国古文明

    中国古文明

    《探索与发现》以“勇于探索,还原本质”为理念,探索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和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探求和发现宇宙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本书为丛书之《中国古文明》分册,由张新国主编。《中国古文明》共分二章,内容包括:寻觅遥远的古文明、追寻中国古文明。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异界之英雄技能

    异界之英雄技能

    云霄,穿越者。魔武双系顶级天赋,被视为有潜质成为罗兰的存在。却不知为何,修为尽散,天赋尽失。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因为他获得了另外一种力量。英雄联盟的符文之力。英雄的各种技能随手即来。且看云霄如何以符文之力构建技能,纵横大陆。
  • 就是这么叛逆

    就是这么叛逆

    我们总是在怀念,进入高中之后惋惜初中不用功;大学校园里,看见一朵春风中盛开的花,也不觉得比高中学校的美艳。也许在工作之后,还会来慨叹大学里人情和事故的简单,在那个时候,只要我们用心爱,总能找到和我们一起吃饭睡觉打豆豆的人。但总是忘记在每个时期发生的那个当下,用心和爱去感受那个时候的美好。那一段被我们称作和别人称颂的青春,已经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溜过去,消失在背后透明的风里。男主李一冉,正在读初中一年级,跟着他,也许从他的两只眼睛,可以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如果一瞬间没有看到,别着急,当他上完高三,总可以看到。
  • 听夏虫在唱歌

    听夏虫在唱歌

    “干吗?”抓住某男做乱的手,谁知下一秒某男笑的像个傻白甜:“干!”传闻中好冷无情的帝少,她仰他、追他、没脸皮地缠着他!都说女追男隔成纱!为什么到她这里就变成了沙漠!!!慕知意不服!关机重启再来!“老婆快,坐上来,自己动!”话说这个夜夜缠着她的是哪路神经病?!“北冥少帝!离婚!”她一纸离婚书拍在某个无耻男的脑门上!某男一脸委屈巴巴,器大活好持久能怪他么?!谁知蹦出一对恶魔宝宝,抱住妈咪的大腿不撒手!“妈咪,爹地说吃了就要负责哦~”“就是就是~”
  • “狐”物语

    “狐”物语

    狐性狡诈多疑,然而思维敏捷多变,善于使用自己的得天独厚的天赋去看穿,去欺骗。尖牙利爪常隐藏于本心之下,只有那华丽轻柔的皮毛,狡诈奇趣的细长眼睛让人一看便心生怜爱。莲,并不是狐狸,但是他拥有与狐狸相同的特点。他,是一个骗子。
  • 明伦汇编家范典媵妾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媵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神归来

    杀神归来

    曾经的国服神秘王者。曾经王者局1v5杀懵职业战队!峰回路转!再度归来!王者,依旧在闪耀。
  • 双面冰美人

    双面冰美人

    上天对她的折磨并没有随着转生而停止。当他找到她时,那非人的磨难使得她对人筑起了结实的冰墙,冷然的性子一再将他拒诸门外。但无论发生什么事也好,他绝不放手,唯独对这坚强而脆弱的女子,绝不放弃。即使是上天注定他们之间的红线早已断掉,他也要紧紧守候在她的身边。
  • 表达式

    表达式

    反应神速,直言不讳,狂野而不失书卷气的李慬;冰冷而疯狂,学霸而学渣的星星;单纯而敏感的张萤萤;放荡洒脱,毫不拘谨的竺夕;满腹牢骚的心机胖子胡贵彤;爱血腥,爱暴力的二次元女孩顾蹀樨。她们一起在校园中做裁缝,当农夫,变厨师,一边又忙于自己的主业——中考。由这帮人交织出的校园生活,精彩青春平凡而又奇葩。生活!永不平淡!
  • 诺恩斯的饭厅

    诺恩斯的饭厅

    忙忙碌碌的大都市,熙熙攘攘的小人物,平凡的奋斗史给你一个贴近生活的空间,一切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真实的背景、真实的奋斗史,希望你在真实的故事中能找到真实的自己!用执着的奋斗诠释诺恩斯女神笑容的神秘和柔和、顽皮和圣洁的各种意境。
  • 逍遥公子

    逍遥公子

    翩翩少年郎,逍遥贵公子!他身价过亿,资产无数;他身边美女如云,兄弟遍地!商场上他是狡诈的角色,情场上他是个懵懂的少年,战场上他是无人比拟的狂少。让我们来共同见证王者的成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