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200000007

第7章 庄周哲学的矛盾体系(3)

庄子在这里不再是采用非类相比的方法,来论证人无法得出正确的认识,而是用人的醒与梦无法区别,来论证人的认识没有正确性。如丽姬刚被晋国从艾地捉来献给晋献公时,哭得来“涕泣沾襟”,她当时认为哭是正确的。可是到了晋国受到晋献公的宠爱,与晋献公同吃同住,她又后悔当时不该哭。这两种认识,谁是正确的呢?一个人晚上做梦时,梦见喝酒、吃菜,感到非常高兴!早上一起来,又遇着了倒霉的事,弄得他大哭起来;而晚上梦中遇着倒霉的事而大哭的人,白天他却骑着马去打猎,过着非常愉快的生活。当一个人在做梦时,他自己不知道是在做梦,还把自己梦中的认识作为是正确的。只有当他醒了之后,才知道是在做梦。在庄子看来,对于梦与醒的关系,自己是无法分清楚的。从梦的立场来看醒,醒便是梦;从醒的立场看梦,梦中却自认是醒。只有领悟了大道的人,才知人生中难分什么是非彼此。儒家、墨家两家争什么贵贱高低,说什么“仁”?什么“义”?等等,都是在固执着一种鄙陋的见解,正在做一场大梦!不仅你孔丘等是在做梦,连我庄子说你们在做梦也是在做梦。庄子就是这样通过混淆一个人醒与梦的关系,来否认人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宣扬他的人生如梦的消极悲观思想。

庄子不仅用混淆其他人的醒与梦关系,来否认人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他甚至用他梦中化为胡蝶的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栩栩(xū许)然”,指上下飞舞、生动活泼的样子。“自喻适志与”,“喻”,晓得,即自己觉得非常的得意。

“遽遽(jù巨)然”,指惊疑的样子。是说梦醒之后,想到自己不是胡蝶而是庄周,感到惊异而又觉得可疑。

“物化”,即化为物。是说“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胡蝶,无论庄周也好,胡蝶也好,都是“道”的一种变化,所以,从“道”的观点看来,胡蝶也好,庄周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自从庄周梦为胡蝶之后,使他产生了是胡蝶梦为庄周,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呢?还是庄周梦为胡蝶,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他用这种不仅分不清楚别人的梦与醒,就是连他自己是梦与醒,也无法区别,来说明人没有力能获得一种正确的认识。

庄子除怀疑人的认识能力,否认人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外,他还从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出发,进一步用相对主义的观点,来否认认识对象的固有本质和属性,否认客观事物之间质上的差别。他说: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齐物论》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说任何事物从其变化方面看来,没有不可以称为“彼”的,但从其本身现有的本质来看,则又只能称它是“此”。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是说从“彼”的方面看,就看不到“此”的一面,从知道“此”的变化、发展方面去看,就应当知道“彼”。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说“彼”、“是”两方面是互相转化的。

“方生”指刚生出来。“方死”指刚刚死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庄子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利用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来否认事物之间质的差别。是他的相对主义的典型表现。他看出了生死、可否之间的辩证转化关系是正确的,但否认它们质的区别是错误的。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是说“圣人”便不按照一般人所说的是非途径去看待问题,而是按“天道”听其自然的原则行事。

庄子从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不仅否定了生死、可否、是非之间的差别,而且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大小、好坏、美丑、成毁等之间的区别,也加以否认,他说: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齐物论》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是说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庄子认为这是一种常人对问题的看法,他用《齐物论》的观点看来,认为这是不恰当的。他用这两句话来引出他的议论。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这里的“道”,是指道路。就是说: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物”的名称,是由人叫出来的。

“恶乎然”等四句,是说:为何是这样?这样就是这样;为何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就不是这样。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事物没有性质上的定准,反正怎么叫都是一样。根据刘文典、王叔岷二人的意见,在这四句后面,还有“恶乎可,可乎可。恶乎不可,不可乎不可”几句。

“物固有所然”等四句,是说:事物中本来就有被认为是这样的,事物中本来就有被认为是对的。因此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不是对的。

“莛”(tīng廷),细草的茎。“楹”(yíng迎),房屋的柱子。“举莛与楹”,是说拿一根细草的茎与举一根大柱子,在庄子看来都是一样的。

“厉”,指相貌丑陋的女人。

“恢”,指诙谐。“恑”(guǐ鬼)与诡同,指奇变,“憰”,同谲,欺诈。“怪”,奇异。“恢恑憰怪,道通为一”等是说小的草茎,大的房柱子;丑的厉妇,美的西施,甚至诙谐的行为,与狡猾欺诈的活动,从“道”的观点看来,它们都是一样的。

“其分也,成也”等六句,是说:分离就意味着有新的聚合,新的聚合又意味着将有分离,其实从“道”的观点看,是没有成与毁的,最终都是一样。

“为是”,即因此。“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指常,即老子《道德经》中的“复命曰常”。“常”,就是循环往复。“寓诸庸”,就是把这些大小、美丑、成毁、好坏等等看法,一律托付于循环往复之中而不加计较。

大小、好坏、美丑、成毁之间的差别,在一般人看来,是有严格区分的,但庄子则认为:它们只不过是“道”所产生的“气”,在循环往复中表现出的一种形式,所以这种形式是暂时的,是不重要的。从“道”的观点看来,它们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最终都要复归于“道”,所以说它们又都是一样的。庄子就是用这种看法,来否定事物之间质的规定性。我们认为: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是对的,庄子看出了这个问题,也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事物虽然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之下,它又有它固定的本质。例如:当一个人生到世间,在他生理机构的新陈代谢中,便包含着生与死的转化运动。不过在这种运动中,在这个人的童年、青少年、壮年时期,生的一方面是占主导地位的。随着老年的到来,生的方面便逐次让位于死的方面。这个人才会逐渐地死亡。在他未死以前,生的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便是这个人固有的本质。在这段时期中,我们只能说这个人是活人,而不能叫他死人。人是这样,其他事物也是这样。庄子撇开了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而只强调事物的变化,所以便导致他把生与死、成与毁、大与小、美与丑等等,都看成是一样,他在《德充符》和《秋水》篇中,还对他为什么主张“齐万物”,把万物之中的大小、好坏、成毁、美丑和人世中的善恶、是非、荣辱、贵贱等等都看成一样,作了进一步地说明。他说: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德充符》

“楚越”国名,是战国时两个相邻的国家。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二句是说:对于万物如能看到它的同一的面,而不重视它的差异,就像失去了一条腿,只算是丢掉了一块废土一样。其实质是强调用同一的方面来看待一切事物,要求人们不要去斤斤计较事物之间的差别。

在《秋水》篇中,庄子还说: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秋水》

“稊米”,即一点大的小米。“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等三句,是说:如果推知天地像一粒小米那样的小,那么毫末这样细小的东西,也可以说它像丘山那样大,弄清楚了这个道理,事物之间的判别分寸,就明白可见了。

“功”即功效。“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二句,是说:东与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两者又相互依存,没有东就没有西,没有西也没有东。它们之间,相反相成,故不得相无。大小、有无等关系也是这样。

“趣”与“趋”通,在这里指倾向。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二句是说:如果知道尧与桀他们都是自以为然,而其实是相互对立的话,那么,由于一个人看问题的出发点和依据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区分,就很清楚了。

通过这些引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东西、然否、是非、善恶等的差别,都是由于用不同的出发点和看法区别出来的,他否定了客观事物的规定性。他认为客观事物,可以随着人们用不同的观点、看法,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样就把客观存在事物的本质,完全说成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了。这当然是错误的。庄子强调事物之间的依存转化,反对高低、贵贱,大小、贫富等之间的森严壁垒不可逾越,是以辩证思想反形而上学的,但他用“齐物论”、“同死生”、“道通一”否认固有事物的本质,而无能为力,不研究分析其同异,这种方法论是不可取的。庄子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证明事物的本质无法认识。因此人们只好一切听之自然,用不着劳神费力去认识万物。

庄子不仅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对象固有的本质,还否定了有一个共同区分认识真伪的真理标准。他用两个人的争辩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齐物论》

“若”即你。“即使我与若辩矣”等五句,是说:既使已经使我与你争辩某一问题了,如果是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是不是就是你真是对了呢?而我真是错了呢?庄子用这种方法,以引起你对问题的思索,以便于进一步展开问题的讨论。

“黮”(tǎn àn坦暗),即不清楚或昏暗。“则人固受其黮,吾谁使正之?”是接上句,说你与我都弄不清楚,那么别人也必然会更糊里糊涂,我又叫谁来为你我评判呢?

庄子在上面的引文中,就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法,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他通过这样提问,说明人们对问题不休止的辩论,是不会有结果的,是找不出一个区别谁是真理的标准来的。就如:用同于我看法的人,来判断我们的是非当然不恰当一样,使同于你看法的人,来判断我们的是非,自然也不行,使既不同于你,又不同于我看法的人,来判别我们的是非更不行。所以其结果,只能是用不必去分清你我在认识上谁的是?谁的非?更找不出一个来判断你我谁是谁非的标准。

庄子还认为:人们关于是非、真伪观念的产生,是由于“道”被蒙蔽之后,才出现的。他说: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齐物论》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二句,按句子的提问形式,是说:“道”被什么所蒙蔽而产生了真伪?言论被什么所蒙蔽了而产生了是非。但本意是庄子故意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来说人们关于真伪、是非的区别,都是由于受了一种偏见的蒙蔽而不了解“道通为一”的真正本义才产生出来的。

“小成”,指人一点一滴的见解。庄子认为:这种见解,是由于秉受“道”的一个片面而形成的,它与大道相比,只能算是一管之见,故称它为“小成”。“道隐于小成”,是说:大道真正的本义,被这些一点一滴的一管之见所遮蔽了。

“荣华”,指花言巧语。“儒墨之是非”是说:儒墨两家,由于各执“道”的一个片面,故产生出各自的是非标准来,使双方争论不休。

“莫若以明”的“明”,即《老子》书中“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的明。“莫若以明”是说:不如回复到无为不争的虚无之道的本源上去,那么,一切是非、真伪的争辩,则就是多余的了。

由于庄子认为:人们在认识上产生的真伪、是非的不同,都是由于“道”被蒙蔽所形成,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便是回到:无为不争,无是无非、“道通为一”的“道”中去。他说:人们关于是非的争论,都是由于坚持自己的一管之见,而不知“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是非,此亦是非”(《齐物论》)的道理造成的。其实则是:“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同上)“彼”与“是”的界限只能是相对的,用不着分得那样清楚、鲜明,与分清他们谁的是?谁的非?由于“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即二者不能同时成立,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回到大道的枢纽中去。因“道”的枢纽能够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无尽的万物循环往复,没有止境,以造成“是变一无穷,非变一无穷也”的结果,因此用“道通为一”、“齐万物”、“齐死生”的观点来看待一切,才是解决真伪、是非、彼此等一切事物之间差别的最好办法。庄子就是用这种主张,来否定人们关于判别真理认识的标准的。我们认为:由于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出发点和方法的不同,即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亦往往会出现差异。但是应相信人的认识有正确的方面,谁人真正发现了客观真理,这不是依靠主观的夸张,而是要靠客观的实践来检验和证明。就是说:要把你的认识,放在科学实验、生产实践中去,让这些实践来证明你的认识是否符合于客观事实。如果符合则便是真理,或者是基本上反映了真理;如果不符合,则便是谬论,或者主要方面是谬论,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改进。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庄子用不分是非、真伪的办法,去解决人们在认识上的争论,则是错误的。

同类推荐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前尘劫

    前尘劫

    天地初开,分九霄,九幽和一界。九霄掌管天道;九幽掌管魂道;而鸿蒙界掌管灵道。世事万物,都有变化,鸿蒙界崩,人道混乱,化九界分而治。古有先贤,开创独一无二的修炼体系,带领九界走向未来。从古族走出一个运道少年,从山上下来一个腹黑男子,还有一个早已死了的异类……一盏灯,邪则邪也,何惧世人悠悠之口!一个被封印的图腾异族少年,身背黑棺,只为一个承诺,背负世间无数骂名,誓要把那漫天神佛拉下神坛!境界划分:开尘,醒我,觉秘,定命,升墟,植墟等,未完待续……
  • 花朝狐拜

    花朝狐拜

    她是个喜好自娱自乐且心境平和的神,所以就是那八十一道神雷劈下时,她仍是面不改色,大不了维持神识重新修炼,千年后当个散仙也不是不好,那时候她说不定还能在人间当个富婆惩恶除奸什么的!不过在雷劈下的瞬间,当那张销魂的脸闪过时,她发誓如果不是双手被锁死在台上,她一定要把他拖着,不对是掐着扯上台,一起去“逍遥”。要知道保魂有风险,做时需谨慎啊~
  • 神1999

    神1999

    21世纪,科学大行其道,但众神的传说仍然流传于现代社会,世界流传:当拥有【资质】的人类重演神话之时,他们将获得如神一般的对抗一切的力量,因此,他们被称为【地上神明】某一天,天朝帝都的一个小巷,一名被倒吊9天的少年睁开了左眼,他将向全世界宣告阿萨神族的力量!!
  • 星河邪神

    星河邪神

    一个兼职做快递的大学生,某一天送快递的时候,只因一个小包裹,让他从此踏上剿灭诸天神皇的荆棘之路。且看亦正亦邪的他,又将如何带领整个宇宙的风骚。——————搅动星河风云,成就万世主宰。李星河封神的时候,遥望远方,坚定的说出这句话。
  • 总裁的命定玩偶

    总裁的命定玩偶

    冷语嫣就好像一个精致的芭比娃娃,从小就被冷夜摆在橱窗里,不允许任何男人窥视她的美貌。那天,冷夜将橱窗打破,把她尊贵的身份公诸于众,却只是为了扩展他的事业。从此,她就如一个落入凡尘仙子般,引得商界男士纷纷争夺。冷夜依旧主宰着一切,不顾她的意愿执意让她与温文尔雅的安氏总裁安逸臣交往。安逸臣,温文儒雅,是商界名媛爱慕的对象,那一曲浪漫的华尔兹,合拍的默契,使他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
  • 补给舰才不是吉祥物

    补给舰才不是吉祥物

    这是一个非洲提督想要偷渡欧洲的艰苦历程。马胖子:哼哼,恕在下直言,你们都是垃圾,幸补给舰在手偷渡欧洲指日可待,哈哈哈
  • 星徒

    星徒

    [星际修真]一个默默无闻练武体质超烂的小子,因受无妄之灾被劫持到一颗荒星,不知是机偶巧合,还是命运的轮盘无意之间的错乱。超越星武,融合人类神秘的源能力,他逐渐走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修炼界,从此踏上了漫漫飘渺的修炼之途。
  • 误入幽冥界

    误入幽冥界

    孤独,惊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兽与兽的差距,心之一字太过复杂,后面故事由我来讲。
  • 呆萌小羊羔:美男来袭!

    呆萌小羊羔:美男来袭!

    【呆萌小羊羔:美男来袭】他虽为人,但在别人眼里,就是十足的高冷恶魔,送别人冷眼、冷笑,还有点冷血。可偏偏对他的小羊羔就不一样了!喜欢宠她、爱她、欺负她!小羊羔叫冤:是哪个人说他高冷的,明摆着就是个逗比吗!还有霸道:“亲爱的,我要吃东西!”小羊羔眨着眼睛,望得到答案。没想到恶魔却说:“东西没我好吃,吃我吧!”说着,他就吻了下去,让小羊羔越陷越深!
  • 此念为执

    此念为执

    江月有一双血色的双眼,只不过从未睁开。前路,看不到希望。过去,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唯有一声声的叹息!驻足,凝望。却身不由己的跌向烽火硝烟。命运?命运!我欲挣扎,却被镇压!我不甘心!!诸天也好,万族也罢,还有冥冥中的无上存在,终有一天,我也要掌握你们的命运。哪怕面对整个世界,何惜一战!万族千界,圣道争鸣!气运之火,诸天战歌!当那双眼睛睁开时,它凝视的,将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