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700000001

第1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1)

清代《公羊》学开创者虽然是庄存与,但是,据庄存与自己说,他的《公羊》学是受到元代经学家赵汸的影响。故论庄存与的《公羊》学,或清代《公羊》学的形成,人们往往会追溯到赵汸的经学,认为赵汸是“清代学者庄存与著书的直接先导。”(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57页。)但是,赵汸的经学究竟如何,人们的研讨却很不够。因此,赵汸对庄存与的具体影响怎样,庄存与开创《公羊》学的意义也就难以有较为准确的说明。所以,必需对赵汸的经学作出探讨。

§§§第一节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

赵汸的经学成就主要在于对《春秋》的研究。他认为《春秋》是经过孔子笔削的经典,既存策书之大体,又有孔子之义,而自孟子以后《春秋》就一直没有得到过“正确”的解释,《春秋三传》及其以后对《春秋》的解释虽各有所得,但也各有所失。因此,他自许要在经学上克服前人之失,综合前人之得,以期承接孟子,使《春秋》得到“确解”,恢复圣人所著《春秋》的本来面目。

一赵汸的生平与著述

赵汸,字子常,安徽休宁人,元末明初经学家。因筑东山精舍并在其中著述多年,故人称东山先生。其生平大略见于《明史·儒林一》:

……生而姿禀卓绝。初,就外傅,读朱子《四书》,多所疑难,乃尽取朱子书读之,闻九江黄泽有学行,往从之游。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其教人,引而不发。汸一再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余条以归。已,复往,留二岁,得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乃筑东山精舍,读书著述其中。鸡初鸣辄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诣精深,诸经无所不通,而尤邃于《春秋》。

初,以闻于黄泽者,为《春秋师说》三卷,复广之为《春秋集传》十五卷,因《礼记·经解》(《元史》此处标点误作“《礼记》经解”,参看《二十五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有“属辞比事《春秋》教”之语,乃复著《春秋属辞》八篇。又以为学《春秋》者,必考《左传》事实为先,杜预、陈傅良有得于此,而各有所蔽,乃复著《左氏补注》十卷。(《明史》卷二八二,参看《二十五史》。)

这段记载对赵汸的师承、治学精神、主要著作都有说明,但是过于简略,而且有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因此需要根据赵汸的著述,对其作出相应的补充与解释。

传中提到赵汸的二位老师黄泽与虞集,他们都是侨居江南的川籍著名学者,祖籍分别在四川的资中与仁寿(可参见拙著《巴山蜀水圣哲魂》第四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而对赵汸影响最大的是黄泽,所以,赵汸著有专述黄泽学说的《春秋师说》,并在其关于《春秋》的著述中,多次称道“资中黄先生之教”(《左氏补注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如“汸自早岁获闻资中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于《春秋》”(《春秋集传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春秋》如正变例之实,此是泽破近代诸儒《春秋》不用例之说”云云(《春秋师说》卷上。)。

而黄泽之学据赵汸所言,是以《左传》史实为主,而兼取《公羊》、《穀梁》的义理。赵汸述黄泽之学说:

孔子作《春秋》,以授史官及高弟,在史官者则左丘明作《传》,在高弟则一再传而为公羊高、穀梁赤。在史官者则得事之情,而义理间有讹;在高弟者则不见事实,而以意臆度,若其义理则间有可观,而事则多讹矣。酌而论之,则事实而理讹,后之人犹有所依据,以求经旨,是经本无所损也。事讹而义理间有可观,则虽说得大公至正,于经实少所益,是经虽存而实亡也(《春秋师说》卷上。)。

因此,黄泽主张:“说《春秋》当据《左氏》事实,而兼采《公》、《穀》大义。”(《春秋师说》卷下。)但同时“黄先生论《春秋》学,以左丘明、杜元凯为主”(《左传补注序》。)。在《春秋左氏传补注序》中,赵汸也引用黄泽的观点:“《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其本源脉络,则尽在《左传》。”赵汸《春秋》学的研究就是循着黄泽的这一路数发展而来。所不同的在于黄泽的合《三传》为说尚未真正将其合而为一,而赵汸则将《三传》一统于《春秋经》。就是说黄泽虽以《春秋》有史实、义理两者,但没有把二者都看作是孔子笔削的体现,而是看作鲁史史法与圣人书法二者并存;赵汸则将二者皆视为孔子笔削的表现,使之一统于孔子的《春秋》。而且黄泽之说粗略,而赵汸则较有系统性。

黄泽的这一兼采《三传》为说,实是自唐代以后治《春秋》的主要趋向。在《唐书·艺文志》中就有李氏所著的《三传异同例》十三卷、冯伉的《三传异同》三卷、刘轲的《三传指要》十五卷、韦表微的《春秋三传总例》二十卷等以同治《三传》为名的著述。宋代虽然有舍传从经之说,但是,唐以后同治《春秋三传》的学术风气仍然延续了下来,治《春秋》者多兼取《三传》,如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王日休的《春秋孙复解三传辨失》。刘敞的《春秋权衡》与《春秋传》分别“平三家之得失”,“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其褒贬义例,多取诸《公羊》、《穀梁》”;孙觉的《春秋经解》(十三卷)“以《穀梁》为本,及采《左氏》、《公羊》、历代诸儒所长,间以其师胡瑗之说断之”(《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一》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陈傅良的《春秋后传》,用《公羊》、《穀梁》之说来推论《左传》,被赵汸的《春秋集传自序》推为宋人说《春秋》者最著称之书。而黄泽治《春秋》的思路,就直接受到孙觉师徒的影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黄泽之学“是亦读孙觉之书,得见胡瑗之义者也”(《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三》。)。赵汸本人也受到陈傅良的较大影响,他在其著作中多次推许永嘉陈傅良。所以,黄泽的经学实与唐以后同治《春秋三传》的学术风气相关,而赵汸的《春秋》学不仅是直接承继其师而来,同样也是自唐以后同治《春秋三传》的学术风气浸染的结果。

《明史·赵汸传》指出了陈傅良对赵汸的影响,但是,却将陈傅良与杜预相提并论,说“又以为学《春秋》者,必考《左传》事实为先,杜预、陈傅良有得于此,而各有所蔽,乃复著《左氏补注》十卷”,把杜预与陈傅良都说成是以“《左传》事实为先”之人,这就忽略了杜预与陈傅良的区别,也否定了赵汸是从不同方向来承继杜预与陈傅良的。从赵汸对陈傅良的称说中,可知陈傅良与杜预治《春秋》的方向正好相反。杜预是以《左传》为宗,陈傅良则是以《公羊》、《穀梁》来补正《左传》。关于杜预与陈傅良在治《春秋》上的这一区别,赵汸在《春秋集传》、《春秋属辞》等书中都有反复的论说。而赵汸在经学上就是要兼取二者之长,去其所短。如他的《春秋左氏传补注》一书,“其大旨为杜偏于《左传》,傅良偏于《穀梁》,若用陈之长,以补杜之短,用《公》、《穀》之是以补《左传》之非,则两者兼得,笔削义例触类贯通”(《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库全书总目》关于该书提要的标点作“则两者兼得笔削义例,触类贯通”,于文句不通。)。因此,《明史》的这一说法实有乖于赵汸之说,容易引起混淆。

关于赵汸的著作,《明史·赵汸传》还载有赵汸参与编修的《元史》,事在入明后。除传中所列外,尝有《春秋金钥匙》,此书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三》关于该书的提要说:“其书撮举圣人特笔《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而申明其正变,盖合比事属辞而一之。”)传中所述赵汸所著书,以“初”、“复”、“乃复”、“又以为”为序,似赵汸所著《春秋师说》、《春秋集传》、《春秋属辞》、《左传补注》是先后一一为书。其实不然。赵汸说:

洊经离乱,深恐失坠,乃辑录为书,以谓后世学《春秋》稍知本末者,赖有左氏而已,故取《左氏传》为之补注。欲学者必以考事为先,其文与义,则三传而后诸家之说,苟得其本真者皆传,以己意畅而通之,名曰《春秋集传》,凡十五卷。尚意学者溺于所闻,不能无惑,别撰《属辞》八篇,发其隐微,传诸同志,以俟君子。(《春秋集传序》。)

据此说《左传补注》的著作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之先。而《春秋集传》虽然初著的时间较早,但实际成书于最后。赵汸的门人倪尚谊在《春秋集传·序》中说,此书创稿于至正八年(1348),一再删削,于至正十七年(1357)成编,“既而复著《属辞》,义精例密,乃知《集传》初稿,更需讨论,而《序》文所列史法经义,犹有未至。且谓:《属辞》时推削笔之权,而《集传》夯明经世之谊,必二书相表里,而《春秋》之旨方完。岁在壬寅(1362)(《四库全书总目》第228页误作“戊寅”。),重著《集传》。”至正二十八年(1368),病疢疾,“阁笔未续,《序》文亦不及改”。洪武二年(1369)仲冬,赵汸去世。倪氏以为“先生于是经,所谓一生精力尽于此者”,于是据先生旧稿补至获麟,并校订《序》文,而成其书一十五卷,藏于东山精舍。而其书的刊刻也在《春秋属辞》、《左传补注》之后,说见明人汪玄锡的《春秋集传后序》(汪玄锡在《春秋集传后序》中说,明代汪左丞在东山书院先刻赵汸《春秋属辞》、《左氏解》。弘治年间,墩篁先生求《春秋集传》一书不得。正德戊辰,汪氏知此书藏于程文富氏,屡借不获,“戊子,提学御史东阿刘君按徽下令求是书”,其书始出,才得以刊行。)。因此,赵汸几部著作的成书时间应当以《春秋师说》、《左传补注》、《春秋属辞》、《春秋集传》的先后为序。

从赵汸著述来看,他对《春秋三传》都有深入的研究,而对《左传》用力尤多,故有《左传补注》的专书。这与其师的学术风格是一致的。由他“《属辞》时推削笔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谊,必二书相表里,而《春秋》之旨方完”来看,这两部书最能代表赵汸的《春秋》学。但是,从庄存与的推本赵汸来说,最重要的又应当是《春秋属辞》一书。

二赵汸《春秋》学的评价

赵汸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在研究《春秋》上,对于自己在《春秋》研究上的成就,他自许甚高,认为是直承孟子:

然自孟氏以来,鲜有能推是说以论《春秋》者。盖其嗣由三传始。左氏有见于史,其所发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释经,是不知笔削之有义也;公羊、穀梁有见于经,其所传者犹有经之佚义焉,故据经以生义,是不知其文则史。后世学者三传则无所师承,故主左氏则非公穀,主公穀则非左氏,二者莫能相一。其有兼取三传者,则臆决无据,流遁失中;其厌于寻绎者,则欲尽舍三传,直究遗经,分异乖离,莫知统纪。使圣人经世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则其来久矣。自永嘉陈氏始用二家之说参之左氏,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书推其所不书,为得学《春秋》之要,在三传后卓然名家。然其所蔽,则遂以左氏所录为鲁史旧文,而不知策书有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者,左氏亦未之见也。左氏书首所载不书之例,皆史法也,非笔削之旨,公羊、穀梁每难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氏异师。陈氏合而求之,失其本矣。故于左氏所录而经不书者,皆以为夫子所削,其不合于圣人者亦多矣,由不考于孟氏而昧夫制作之原故也。(《春秋集传序》。)

在赵汸看来,自《春秋三传》开始,人们就没有对《春秋》全面认识了。《左传》只是从史实方面去解说《春秋》,而不知孔子的笔削之义;《公羊》、《穀梁》重《春秋》之义,却忽略了孔子托诸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说,而不知《春秋》之文为鲁史。后来说《春秋》者或主《左传》,或主《公羊》、《穀梁》,于史实与大义各执一偏;所谓兼取《三传》者,也只是择衷杂糅《三传》之说,而没有真正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宋儒主张舍弃《三传》,直探《春秋》本经,而不知《三传》实于《春秋》各有所得,舍《三传》无从而得圣人之义;只有宋儒中的陈傅良,用《公羊》、《穀梁》之说为本,参以《左传》,“为得学《春秋》之要”,但是,陈傅良又不知《左传》书首所说的不书之例是史法,并不是孔子的笔削,而将二者误合为一。在他看来,千百年来只有孟子对《春秋》的论说才合于孔子之义:“书成一岁,而孔子卒,当时高第弟子盖仅有得其传者,历战国秦汉以及近代,说者殆数十百家,其深知圣人制作之原者,邹孟氏而已矣。”(《春秋集传序》。)而他的《春秋》学就是经其师而上承孟子:

汸自早岁获闻资中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于《春秋》,以求书法为先,谓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而妙在学者自思而得之,乃为善也。于是思之者十有余载,卒有得于孟氏之言。因其说以考三传及诸家陈氏之书,而具知其得失异同之故,反复推明,又复数载,然后一经之义始完,属辞比事,莫不灿然,各有条理。(《春秋集传序》。)

因此,在赵汸看来只有他的《春秋》学得圣人正传,是对孟子以后在《春秋》学上中绝道统的重续。

赵汸的弟子与明儒对赵汸的《春秋》学,更是推许有加。他的弟子倪尚谊称之为“诚足以破聚讼未决之疑,而发千载不传之秘”(倪尚谊:《春秋集传后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集》。),明儒汪玄锡在《春秋集传后序》中说,“世人读先生之书与先生之文者,知其问学不在宋潜溪诸公下”。浙江金华人宋濂以《春秋属辞》为“发千古不传之秘”(宋濂:《春秋属辞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集》。)。宋濂还述说《春秋》学发展的五变,而以赵汸为其总结者:

濂观简册说《春秋》者多至数十百家,求其大概,凡五变焉。其始变也,三家竞为专门,各守师说,故有《墨守》、《膏肓》、《废疾》之论;至其后也,或觉其胶固已深,而不能行远,乃仿《周官》调人之义,而和解之,是再变也;又其后也,有恶其是非淆乱,而不本诸经,择其可者存之,不可者舍之,是三变也;又其后也,解者众多,实有溢于三家之外,有志之士会粹成编,而《集传》、《集义》之书愈盛焉,是四变也;又其后也,患恒说不足耸人视听,争义立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哗然自以为高,甚者分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五变之纷扰不定者,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此其说愈滋,其旨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能别白二者,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才,绝伦之识,不足以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春秋属辞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集》。)

宋濂五变说第一变的所谓“三家专门”,是指汉儒对《春秋》的不同解说,而第二、三、四变的所谓调和、择其可存者、粹编《集传》等,则见于魏晋迄唐代诸儒的《春秋》学中,第五变的“争义立异相雄”,则是宋代某些儒学家对《春秋》的新解。因此,宋濂的所谓五变不一定在时间上是一一先后呈现,但是,却对自汉代以后研治《春秋》的基本情况作出了较为客观的归纳。在宋濂看来,自《三传》以后,赵汸以前所有研治《春秋》者,无一合于“圣人之心”,只有赵汸的《春秋》学才“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使《春秋》得到了正确的解释。他评价赵汸的《春秋属辞》说:

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辩而补之——何者为史策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附丽:凡暗昧难通,历数百年弗决者,亦皆迎刃而解矣。遂勒成一十五卷,名之曰《春秋属辞》云。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同上。)

一位对《春秋》学发展史有所心得的学者,对赵汸的《春秋》学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虽不免有抬高之嫌,但也可见赵汸《春秋》学的价值及其在当时与以后一段时间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存策书之大体赵汸的《春秋》学是循着陈傅良的以笔削论《春秋》而来的。但是,赵汸所谓笔削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春秋》与鲁史的联系,笔而不削,存策书之大体,即所谓“其文则史”;二是《春秋》有笔有削的不书、变文、特笔,寓含有圣人之义,所谓“其义则丘窃取之”。他的《春秋集传》就专门发挥此义,而《春秋属辞》一书更是以此为基准分为一十五卷予以论说的。

同类推荐
  • 半个城

    半个城

    《半个城》主要讲述了半个城的真实现状,生存家园因为缺水而受到空前的胁迫。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本书是一部诗歌类文化散文,全书共四章,精选60余首“宫体诗”中的佳作,引述从古歌、汉赋、宫体再到唐诗的流变。全文用诗歌串起爱情与豪情,品读间,即温润可爱,又不失壮烈。宫体诗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起的唐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书中既有江山帝王,也有风尘故曲,一帧帧爱情往事,在诗歌中被勾勒得凄美绝伦。全书以情写文,感悟人生。以精妙之笔写人生之爱,却不堕绮靡之声,大有透进悲欢的彻悟之感。
  • 花编新闻

    花编新闻

    毫无疑问,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完全不可预知的乐趣,而陌上正引导我们去寻找这样的乐趣——蓝色小药丸、将裸奔当成事业的男子、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话亭、泄露一切秘密的GPS,甚至向我们飞来的彗星……很多时候,换个角度,事情就可以变得有趣。陌上的文字,正具备这样独特的可爱角度——她太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急于要将新发现告诉所有的人,就算是一成不变的爱情,在她笔下也有新的细节:人为什么会变心?接吻与巧克力的不同之处,以及当男人遇到美女时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当众不做爱、蓝色小药丸、裸奔者、杠上花开、完美组合、杭州路人甲等。
  • 澈悟的思与诗

    澈悟的思与诗

    “思”既是精神世界心路历程的艰难求索,亦是心性外化关照之灵动;“诗”是对艺术、社会、人生的感性体验,也是个体内心深处所思的言说。本书集笔者多年研究所得,以李叔同出家之前创作的诗、文、歌曲等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读分析过程中,注意阐释艺术形式诸多方面的客观品质,尽力呈现其作品本体所特有的“思性”与“诗性”的特殊意义和透明内涵。
热门推荐
  • 医宠

    医宠

    一个注重健康的牙医和一个吃货的故事。叶微染一直不明白明明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怎么最后被扑倒了?
  • 齐天大圣和白骨精

    齐天大圣和白骨精

    一个是石孕仙胎,一个是洪荒仙草!一个被压于五行山,一个身化白骨成妖精!再不屈终要下跪,再努力终难了请!芸芸众生谁无紧箍咒?仙佛神圣谁有自由身?是猴是妖是齐天大圣!是神话是爱情是人生!全面解读西游背后的秘密,欢迎阅读齐天大圣和白骨精!
  • 夺命快递

    夺命快递

    我是个快递员,我送出的快递来自地狱去往人间,中间的路是用亡灵的鲜血铺成。如果有一天,收到我的快递的人没有死,那人间就会沦为地狱……
  • 末日封神榜

    末日封神榜

    一本古老,一个宅男,一场大变,一个传说,末法,强化,武侠,功法。仙侠,道术。神话,无常。洪荒,天道。突然一天世界变成一个类似游戏的世界,每一次更新就是一个时代。此时世界正在更新中……
  • 剑帝之影

    剑帝之影

    洪荒二十把战剑重新出世,雷电交加的夜晚,剩下的只有那神界的梵音。
  • 盛夏的爱恋:触不到的幸福

    盛夏的爱恋:触不到的幸福

    因为偶滴文名涉及到了敏感词,馨不得不改名,希望亲们不要因为偶改了文名就不看文了。粘人滴无赖老公,腹黑的拜金女主,两人华丽丽滴耍浪漫!只是谁也想不到,那个抵死缠着她的男人居然是商业界的神话,是一个极具危险的男人。“你不是喜欢有钱人吗?而我不正是现成的吗,我的资产远远比那些男人多的多,难道不足以让你来勾引我吗?”池翼冰冷的脸上挂着不屑,含满了痛苦的双眸夹杂着淡淡的失望。“我是喜欢有钱人,可是你不配,你再有钱也不配!”“我不配?原本我以为你的爱慕虚荣只是表面的,我以为你的不要脸只是为了伪装,原来这些都是你的本性!你这样的女人我根本连碰一下都觉得恶心!”他说完,从口袋总掏出支票本。“八千万够不够!以后你就是我养的一只猫!即使我看你一眼都觉得恶心,可我也不会放过你!....”这个男人为什么突然会变成了商业界的神话,他不是只是一个三流的八卦记者吗?之前他还无赖的缠着她。他不是曾经山盟海誓的说要爱她守护她的吗?不是说要保护她的吗?本文基本是轻松滴,也蛮感人浪漫滴!亲们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留言哦!
  • 海贼王之女帝降临

    海贼王之女帝降临

    重生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辉夜原本只想要平淡淡的过一生,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但老天还是推动她前行了……
  • 生如夏花:回归

    生如夏花:回归

    大家,这种复仇类型的书,很多人都写过,也有很多人弃文,我会把那些弃文结合起来写一些,所以有可能和几本有些相似,但仅此开头,后面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希望能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校花的绝世狂少

    校花的绝世狂少

    主角由于一场车祸,而住进医院,醒来后发现自己被撞时正好是千年一遇的九星连珠而获得透视眼技能。一代天骄就此展开逆天征程!!!第一次写,写的不好的话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