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700000012

第12章 庄存与的《春秋公羊》学(7)

与庄存与的整个经学思想相应,《春秋正辞》所说的圣人之道也就是尧舜之道。庄存与说:

然则《春秋》何以作乎?法文王也,乐道尧舜之道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天子辞第二》卷二。)《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

《春秋》之义就是承继尧舜诸圣王之迹,阐发以文王为代表的尧舜三代圣人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就其内容而言,不过是规范君臣父子伦理的礼义,故庄存与在《春秋正辞》中,一再声称《春秋》是礼义之大宗:

君子作《春秋》,起教于微眇,其奚待流逴荒亡,为诸侯忧,而后讥其重乎?故曰礼义之大宗,所为禁者难知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诸侯之事,父子君臣之大伦,要在于《春秋》,故曰:礼义之大宗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

《春秋》礼义之大宗也,治有司者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以《春秋》为礼义之大宗,其说出自西汉的司马迁。而司马迁之说本于董仲舒。(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五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春秋之时天下大乱,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不绝于书,故《春秋》不是正面地阐述礼义,而是“所记败乱多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庄存与:《尚书既见》卷一,第2页。),“《春秋》诛乱贼,义有所辟,辞以诛之,未有但已者”(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春秋》考成败,录祸福”(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春秋》主要是对当时各种违背礼义的言行的批评,并且通过诛讨乱臣贼子来说明礼义,故对《春秋》的理解要从孔子所讥来认识,所谓“《春秋》乐道尧舜之道,察其所讥,尧舜之道存焉”(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而“不知孔子作《春秋》,何以为王者之事?何以为乐道尧舜之道?”(庄存与:《系辞传论》,第41页。)孔子正是通过对乱臣贼子的诛讨,阐明了他所要说明的圣人之道以及君臣父子所应遵守的礼义大宗。所以,庄存与不仅在书中以诛讨乱臣贼子为中心内容,而且专列《禁暴》、《诛乱》二篇,再三强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者,必陷篡杀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要求君臣父子都必须以《春秋》为教科书,从中体会礼义的规范,领悟圣人之道,才能不失为君臣父子;否则,就将有君臣父子之间的篡杀等种种恶行发生。他对《春秋》的这种基本认识,与董仲舒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公羊》学认为,《春秋》的圣人之道是通过孔子的特殊笔法来体现的,要了解《春秋》的圣人之道就必须明白圣人的笔法。自《公羊传》以后,董仲舒、何休及其后儒对《春秋》的笔法都多有发明,但是,用所谓《春秋》笔法并不能对《春秋》的所有内容一一作出令人满意的解说。如,《春秋》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蔡灵公有弑君父的大罪,“般也生死无所容于天地”,按照《春秋》笔法对蔡灵公是不应书葬的,但这里却有书葬之文。《公羊传》无解,何休虽然对此有所解释(何休的解释是:“书葬者,经不与楚讨,嫌本可责复仇,故书葬,明当从诛君论之,不得责臣子。”《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323页。),但是,庄存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之所以书葬是因为“蔡不可绝,故过而予之也。《春秋》有过辞乎?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春秋》之过,虞帝之过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在这里,庄存与承认《春秋》的笔法有所谓“过辞”,也就是承认言辞总是具有不能穷尽义旨的局限性。承认《春秋》有“过辞”,而不是把《春秋》之辞与圣人之道牵强附会,这是庄存与的高明之处。因此,较之许多《公羊》学家尤其是晚清的《公羊》学家,庄存与对《春秋》的解释较少有附会的成分。

庄存与承认《春秋》有“过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春秋》之道的绝对性。他提出《春秋》之法与其所表现的圣人之道之间,有有穷与无穷的区别:

《春秋》……法可穷,《春秋》之道则不穷。(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春秋》讨贼也,正名而已矣。我无加损焉。名穷于不可正加一辞焉,而弑君之贼无所容于天下万世,故曰:法可穷,《春秋》之义则不可穷。(同上。)

《春秋》用来诛讨乱臣贼子的笔法、文辞有限,因此,难免有“过辞”,但是,孔子却通过有穷的笔法、文辞,阐发了无穷的圣人之道。即使是《春秋》的“过辞”,也不是真正的过错或是对罪过的肯定,而是“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一类的虞帝圣人之过。这种所谓“过辞”,实际上是圣人在特殊情形下,以“不经”的形式所表达的圣人之道。因此,绝不能因《春秋》的笔法、文辞有穷,有所谓“过辞”,而怀疑圣人之道的无穷。较之某些《公羊》学者甚至将《春秋》的文辞也说成绝对完美无缺,庄存与的说法具有较多的合理性。而他所说的圣人之道无穷,包含时空的双重含义,从空间说适用一切国家,从时间上说万世通用,故庄存与说,“《春秋》万事之权衡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能够传之万世而不乱。这种肯定《春秋》之道或是《春秋》之义无穷的观念,使《春秋》学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对现实指导意义的永恒价值,为《春秋》成为万古不变之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与《公羊》学的异同

《春秋正辞》的基本思想是以《公羊》为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春秋正辞》,必须具体地说明《春秋正辞》究竟吸收或舍弃了《公羊》学哪些思想,其吸收有何不同之处,其舍弃有何意义等。我们可以从由构成《公羊》学哲学的孔子改制说、政治学的大一统说、历史学的三统说三世说这三大内容来作一分析。

首先,关于孔子改制说。汉代《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由三个论点组成,一是孔子素王说,以孔子为有德无位的素王;二是孔子王鲁说,以孔子缘鲁以言王义;三是《春秋》新王说,以《春秋》为改制的“俟后”之作。而庄存与对这三个论点几乎都没有吸收。

庄存与虽然承认孔子受命于天的圣人,但却不讲孔子素王说。他说:

大哉受命!钊我至圣,弗庸践于位,皇惟飨德,乃配天地。(庄存与:《春秋正辞·叙目》。)

庄存与承认孔子受命于天,具有德配天地的崇高地位。可是,他只说德配天地的孔子为至圣,即圣人之极,而不说孔子是受命于天的素王。只称孔子为至圣,而不说孔子是素王,是庄存与与《公羊》学在孔子素王说上的区别。

对于王鲁说,庄存与在释隐公七年“滕侯卒”及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时说:“滕侯、薛侯,《春秋》当新王也,滕子、薛伯,亲周也,《公羊》家识之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这里虽然有涉及《公羊》学的王鲁说的含义。但是,庄存与只是说《公羊》家有此一说,而没有明确刊登其说。而他在许多《公羊》学讲的王鲁地方,都不仅不采其说,反而予以否定。如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附盟于篾”,何休是用王鲁之说为解,认为此条是孔子王鲁的笔法体现,而庄存与则是用隐公有违孝道来解释,认为是孔子对鲁隐公的批评(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又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何休说:“所传闻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庄存与则说:“欲公修鲁公之法,而谨诸侯之度也。实逼处此,度外置之,治内治外之谓何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外辞第六》卷八。)认为此条之义不是说王鲁,而是要求隐公谨诸侯之度。又隐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何休说:“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庄存与则说:“《春秋》之辞,于我君曰公薨,于人之君爵之,而皆曰卒。尊己卑人,本臣子之恩自致于君亲,而不贰其敬,义之大者也。岂曰托王于鲁哉?”(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以为此条之义也非王鲁说,而是讲的亲亲之道。这说明庄存与对王鲁说,基本上是予以否定的。

庄存与有“《春秋》当新王也”(同上。)之说,但此说是以《春秋》继承了尧舜三代圣王之道,而使后世新王有所遵循的万世不变的大法,所谓“当”只是“相当于”之义,而不是《公羊》学说的《春秋》是孔子以素王身份,为继周的新王所立之法。同是《春秋》新王说,《公羊》学强调的是《春秋》改制的意义,而庄存与则讲是对尧舜三代圣王之道的总结。他说:

《春秋》应天受命作制,孟子舆有言天子之事,(孟子有言《春秋》为天子之事,故此处“舆”字疑为衍文。)以托王法,鲁无愒焉;以治万世,汉曷观焉。(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

愒训为贪。《春秋》新王说,发端于孟子的《春秋》天子之事。但是,庄存与认为孟子之说,只是从孔子受天命而制作了治万世的王法而言。这个王法也就是尧舜三代的圣人之道,而不是汉代《公羊》学的王鲁说与所谓为汉制法。他在论说夏征舒弑陈灵公时,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春秋》天子之事也。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故曰: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在庄存与的思想中,能用来“正本”的只能是圣人之道。不仅如此,庄存与还特别强调只有君王才能改元立制,否则,就是篡杀之诛,死罪之名,“惟王者改元立号,庶邦丕享,则爵命诸侯,天子之事也云而。苟非其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不免于篡杀之诛,死罪之名,如其人,如其人”(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因此,他解释隐公七年,滕子卒,《春秋》书“滕侯卒”,只是因为“以其子来朝,恩录其父王者,所不辞也”(同上。)。从书法说,是“贵贱不嫌者同号”,“齐亦称侯,滕亦称侯”(庄存与:《春秋举例》。),并没有《公羊》学的孔子自己改制立爵,将滕子变为滕侯之义。所以,庄存与并不把《春秋》看成改制之作,而认为是一部拨春秋之乱、反圣人之道的著作:

《春秋》考成败,录祸福,讥世卿最甚。故曰:于其无好德,汝虽赐之福,其作汝用咎。以此为上帝之大禁也。(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

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拨乱反正,亦教之孝弟而已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春秋》不过是“教之孝弟”的著作,而非为所谓后王改制立法之书。所以,庄存与讲的《春秋》天子之事,不过是说孔子的《春秋》集合了尧舜三代圣王之义。他的“《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就是对此的明确说明,与《公羊》学的《春秋》是孔子为新王所立之法含义大不相同。

同时,《公羊》学的《春秋》新王说,是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休解释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谢灾”,就以“孔子以《春秋》当新王,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为说。没有黜杞、新周、故宋,所谓《春秋》新王说就不能成立。而庄存与在论说此条时,虽罗列了《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董仲舒、刘向诸家之说,(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却唯独没有一点黜杞、新周、故宋的发明。因此,庄存与的《春秋》新王说与《公羊》学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

可见,庄存与的《春秋正辞》没有孔子素王说、王鲁说等说,虽有《春秋》新王、《春秋》天子之事之说,但与《公羊》学之义实有不同。因此,可以说《春秋正辞》基本上没有孔子改制说的发明,而晚清讲《公羊》的学者,无不以孔子改制说为其发挥理论的根据,这是庄存与虽重《公羊》而与晚清讲《公羊》者在理论上的重大不同。

这一理论上的不同,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在本质上是一种要求社会变革、革命的理论。它在先秦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要求建立大一统的时代要求,在汉初又成为汉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依据。理论只有合乎时代需要,才能成为时代的显学。当运者王,《公羊》学所以能够在西汉取得最为显赫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此。这样一种理论,在社会变革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时代需要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以后,它就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公羊》学在汉代以后两千来年虽也时有人提起,《公羊传》也一直被作为经典受到推崇,历代也有人利用孔子改制说为其寻求合法性,但是,《公羊》学在总体上却默默无闻,几成绝学,孔子改制说更没有成为时代理论的热点。只有当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已经被提出,而崭新的时代变革理论又没有出现时,《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才能再次成为社会的时髦理论,而被人利用来为社会变革作理论上的论证。

其次,从三世说、三统说来看,庄存与也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公羊》学的说法。对三统说,庄存与将其作为“奉天辞”中的第四项内容,并在后面有所论说,但也只是引用何休、刘向之言及孔子之言予以证明,而他只是从历法、天命授受方面引用何休等人之说,丝毫不及何休等人的三统说,至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庄存与丝毫没有采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董仲舒也有三统说的专论,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庄存与论《春秋》本来是主要据董仲舒为说的,但是,庄存与却不引以为说。这是因为,董仲舒的三统说就是“改制”说,或者至少是与“改制”密不可分的。可见,庄存与的不引董仲舒之说,是要刻意避免“改制”之义。言三统而无三统更替的改制之义,是庄存与三统说与《公羊》学的区别所在。

而对于三世说,庄存与虽然以其为“奉天辞”的第9项内容,但在后文却没有专门的论说。他在《春秋正辞》的其他地方,也有关于三世说的言论,如于《春秋》隐公七年,释“滕侯卒”说,“滕,微国也。所闻世始书卒,所见世乃书葬,曷为于所传闻之世,称侯而书卒”(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又如“小国如曹,所传闻世已书卒矣;如滕如邾如莒,则书自所闻之世;如薛如许,则书以所见之世;至所见世,舍莒皆书葬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然而,这些说法只是取《公羊》学的《春秋》分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及其三世不同笔法亦异之说,而根本看不到他对《公羊》学三世说最有价值的据乱、升平、太平之说的任何发明。他在论“张三世”时,似乎有这方面的含义:“据哀录隐,隆薄以恩,曲伸之志,详略之文,智不危身,义不讪上,有罪未知,其辞可访。拨乱启治,渐于升平,十二有象,太平已成。”(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这里虽然有拨乱、升平、太平之语,但是,并没有将所传闻世三世与据乱三世相联系。从语义与语法上说,“拨乱启治”即拨乱反正之义,尔后的升平、太平不过是拨乱反正的结果。因此,他的拨乱启治与升平、太平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语句,而不是三世说的拨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并列递进关系。再结合庄存与其他言三世只言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无有拨乱、升平、太平三世的迹象来看,他的“张三世”根本没有“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解释三世说”(陈其泰:《清代公羊学》,第68页。)之义,而只是说孔子在《春秋》的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的三世十二公中寓含的圣人之道,可以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并使人类社会进入升平、达到太平的理想世界。

同类推荐
  •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词三百首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词三百首

    如果说“创造美是最高的乐趣”,那么,古代的中国诗人可以算是享受过美好人生的了。因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创造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中国又创造了更美丽的唐诗和宋词。而在四者之中,最美丽的要算后来居上的宋词。因为宋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时似乎比唐诗还更深刻,更细致,更微妙。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时代之问

    时代之问

    本书是新华社知名记者对王蒙、冯骥才、余秋雨、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李敬泽、韩三平、李连杰、郭敬明等不同年龄段的数十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大型文化访谈实录,全面反映和剖析了我国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缘笙梦芯

    缘笙梦芯

    你有什么心愿吗?向梦宅的主人提出委托,他能帮你实现任何梦想。这是都市传说?呵呵,或许有天你也能收到梦请柬。
  • 至尊强者:霸神

    至尊强者:霸神

    曾经有人问我,问我为什么要成为至强者,我说我只是想复活我的亲人罢了。索里如是说道。步入圣域不够,那我便成为神,如果成神还不够,那我就成为主神!
  • 都市魔帝

    都市魔帝

    深蓝星,百分之三十陆地,百分之七十海洋的星球。这里的地理和风土人情和地球有百分之九十相似,很多东西的名称都一样。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黑骑士正义之剑

    黑骑士正义之剑

    今天的你比昨天的我会更好吗?不知道多少年了,我以经对杀人没有感觉了,麻目的手麻目的眼,只充满着仇恨和?血,只有想着一件事情,我几时可以结束一切!可以的话..希望能重新来过
  • 造鬼天书

    造鬼天书

    一幅用油画技法临摹的壁画,引出了一面出自西汉能工巧匠之手的透光铜镜,一群心怀叵测,丧心病狂的寻宝之徒,各自怀有不同的目的,却都走向了同一个终点,他们要的到底是油画,是壁画,是壁画之后隐藏的铜镜,还是铜镜里隐晦的秘密?主人公本无欲无求,却被卷入了一次惊险之旅,从伊犁河畔的察布查尔,到天山脚下的小国遗址,从喇嘛庙地下的古代壁刻,到匈奴王背后的黄金之国。其间,有锡伯勇士的西迁史诗,有西汉工匠的巧夺天工,有乌孙大王的难言之隐,有撑犁小国的昌胜之迷,也有匈奴单于的亡族之痛。路上险象丛生,迷题环环相扣,挑战你的猜想欲。
  • 失落的纪元

    失落的纪元

    公元3088年,一颗陨石坠落地球,从此地球被奴役当人类最巅峰的宇宙飞船探索者号,返回的时候,地球已经被奇怪的物种占领。灯泡,是会发光的虫子,房屋是各种生物的躯体,整个世界没有一丝绿色,一条环绕整个星球的墙,把人类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是飞速发展的生物文明,一边则是被抛弃的变异者。突兀闯入太阳系的宇宙飞船,在这个失落的世界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 阴阳代理人

    阴阳代理人

    很多人相信鬼怪的存在,但他们却认为所谓的灵媒或鬼上身都是骗钱的。也许他们是不愿意承认,鬼怪和现实的生活能够产生交集,甚至能影响现实。作为一个灵媒,十岁那年我第一次看见阴差收魂,从此以后走上了阴阳代理人的道路。湘西赶尸,召唤嬴政之魂,捕捉千年妖怪,跨国猎杀变异妖魔……我将带你走进华夏大陆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将带你看见你无法想象过的神奇经历!我是阴阳代理人,我是真实存在的招魂者。
  • 甜心公主遇上拽校草

    甜心公主遇上拽校草

    三位公主从自己的国家来到A市,开始了自己的一段段有趣的恋情。安萌娜端木言【‘端木言,你有病啊。’‘你有药啊?’】冷幽韵朴世恩【‘你不服?咬我啊’‘你!’】安依雪林默宇【‘真的要我离开?’‘我。’】安可优上官谨【‘我会好好爱着你。’‘我也是。’】苏然苏漫儿【‘别怕,我们会有那天的。’‘嗯,会的’】季沐晴【我的幸福同样会找到,只是有些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QQ讨论哦;2518207798【验证时回答:本书任何人物名字都可通过】
  • 落樱何处息

    落樱何处息

    白发,红眸。怎敌她身损心伤。到底是怎样的变故,将这柔弱女子变成人人唾弃的妖女?穿越千年,心伤万分又不知未来的路,落樱怎样走过。落樱,何处息啊?
  • 七灵幻想曲

    七灵幻想曲

    人生集:吾为何生于世?于世之巅为何?世界是吾或吾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