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700000021

第21章 宋翔凤的《论语》学(2)

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既强调微言带有根本性,微言先于大义,又注重微言与大义的一致性,认为二者都是圣人之道的体现。在微言与大义之间,宋翔凤更重视的还是微言,他不仅认为微言与大义有本末之分,还主张应该由末反本,合异为同,以为这样才可以得其归趣。而宋翔凤所说的归趣,不过是“道德统纪、治乱条贯”,即儒家的道德政治学说,这也是宋翔凤所说的微言的基本内容。

从大义不过是微言的阐发来看,大义也应该是微言的表现。宋翔凤将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说成是发挥微言的大义,也就是说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虽然不可以说是微言,但是,可以说都是对微言的体现。宋翔凤的这一微言大义说与刘逢禄的观念是不同的,刘逢禄只以《公羊》得孔子的微言,宋翔凤则是以七十子的传记、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存有经学的微言。所以,宋翔凤早年对微言大义的解说是用包容的精神,把七十子的传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师说与家法都包容在内的解说,没有所谓家法、师说的门户之见,与刘逢禄的今文《公羊》学的微言大义观是完全不同的。刘逢禄说的微言是以《公羊》为宗,至多包括五经、《论语》;宋翔凤说的微言大义则以六经为宗,包括七十子传记与汉代的今古文经学的各种师说、家法。可见,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说是不分今古文经学的。

在后来,宋翔凤又提出了新的微言大义说。他在《汉学今文古文考》中说:

微言者即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易》、《春秋》皆具性与天道之原,利与命与仁之理备于二经。《论语》二十篇多言《易》、《春秋》之微而未尝显,故《论语说》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如《春秋》始元终麟,《易》六爻发挥旁通,乾道各正性命,费、董、孟、京之徒传之不绝。大义即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如《诗》、《书》、《礼》、《乐》是也。故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此夫子所正言以告弟子,当时并口授其大义。所谓微言大义并汉世博士所传。(《文录》卷三,第9页。)

从宋翔凤特别强调《论语》多微言,并与《春秋》相发明来看,这一微言大义说应该与《论语说义》的基本思想相一致。所以,这应该是宋翔凤晚年的观念,而以《论语》多微言,并与《春秋》相发明,恰好是刘逢禄《论语述何》的观念,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受到了刘逢禄经学思想的影响。

这一微言大义说是从六经来区分微言与大义,以《易》、《春秋》为孔子的微言,《诗》、《书》、《礼》、《乐》为圣人的大义;微言即孔子的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大义即孔子的文章可得而闻,微言、大义都是孔子的思想,其区分仅在于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一为性与天道,一为文章,一为《春秋》与《易经》,一为《诗》、《书》、《礼》、《乐》。宋翔凤的这一观念在《论语说义》中多有发挥:

《诗》、《书》、《礼》、《乐》者,夫子之文章也,《易》者,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也……《易》明天道以通人事,故本隐以之显,《春秋》纪人事,以成天道,故推见至隐,天人之际,通之以性,故曰性与天道,所谓与者天人相与也。人皆有天命之性,不能率性则群道,(“群道”据后文“合道”,疑当作“离道”。)圣人能率性则合道。道者,天道,戒惧乎不睹,恐惧其不闻,性与天道之学也。……则《春秋》斯作之后,所传有《礼运》、《中庸》诸篇,畅明旨趣,时七十子者莫不闻,所谓不可得闻者,谓举世之人不可得闻,非自谓不闻也。……所谓仲尼微言,即性与天道之言,求微言者,在《论语》宰我、子贡列言语科,皆能圣情,互为影响,二子之论独多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清经解·续清经解》第十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

这与他早年的以微言、大义分属经、传,为孔子之言与传记所述、汉代今古文经学所传是不同的。宋翔凤早年的微言、大义之分,是本源与支流之分,是圣人之言与传记师说的区分;晚年的微言、大义之分则是同一圣人之言的不同内容的区分,是可得而闻与不可得而闻之分,是《诗》、《书》、《礼》、《乐》与《易》、《春秋》、《论语》之分,是文章与性、天道的之分。但是,《春秋》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所以,宋翔凤在其论证中主要是牵引《周易》为说,如:“太极为天之北辰,于人性为仁,于《易》为乾元。”(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9页。)并将《周易》一书视为穷理尽性的经典之作:“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莫过于《易》,孔子于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学莫邃于《易》。”(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8页。)这是宋翔凤晚年与早年的微言大义说的重大区别。

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不难看出,他晚年特别重视《论语》,认为孔子于《易》、《春秋》微而未尝显的微言,都集中见于《论语》,这也可见他著作《论语说义》一书阐发孔子微言的原由。所以,宋翔凤多次说《论语》与《春秋》的微言是相通的,《春秋》可与《论语》相互发明:

《论语》为微言,故与《春秋》之辞同,《礼运》为七十子所传大义,故直明鲁禘非礼。(宋翔凤:《论语说义二》,《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第8页。)

《论语》往往斥言孟氏,与《春秋》讥世卿之义,相为发明。(宋翔凤:《论语说义八》,《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六,第7页。)

因而,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阐发微言时,常常与《公羊》学相发明。这说明,宋翔凤的《论语》与《春秋》的微言相通,主要是指与《公羊》学的相通。这说明宋翔凤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已经改变了早年的不分今古文经学,而是以今文经学为主,其今文经学又主要是《公羊》学。但是,即使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宋翔凤也没有完全否定古文经学。这是宋翔凤始终不同于刘逢禄的地方。同时,宋翔凤在承认《公羊》微言的同时,也注重《礼运》、《中庸》、《大学》等书,肯定七十子同传孔子微言,这也与刘逢禄的经学有所差别。其中宋翔凤的推重《礼运》一书,尤显突出,数次言及《礼运》传孔子微言,对后来廖平、康有为有重要影响。

无论是早年的微言大义说还是晚年的微言大义说,宋翔凤都没有把微言与大义对立起来,都肯定二者的统一性。宋翔凤的早年之说以微言为圣人之经,带有较为重视微言的倾向;而晚年之说以微言、大义同是孔子所传,就使得微言与大义已无高下、轻重之分,微言、大义就应当同样受到重视。但是,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实际上所重视的却是微言,而非大义,并且以发挥孔子的微言为全书的中心所在。这说明他无论是在早年还是晚年,他在微言与大义之间其实都是以微言为重点。所以,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的重点并不在于二者的统一性,他真正重视的是对微言与大义的区分,而且其区分又带有重视微言的倾向。但是,宋翔凤早年与晚年的重微言是有所不同的,他的早年仅仅停留在微言大义说的一般理论论说上,在著作中也很少有微言的阐发,这与他早年以汉学为主是分不开的。只是到了中年以后,宋翔凤才真正是以阐发微言为主,《论语说义》就是其代表作。正是借助于发挥微言的形式,宋翔凤才建立起了以阐发孔子微言为主要内容的《论语》学。

二重微言的意义与对微言的证明

宋翔凤的两种微言大义说,都肯定微言、大义为圣人之言或是其发挥,并无多大理论价值。然而,宋翔凤提出微言大义说,并在晚年的著作中以探求圣人微言为主的这一现象,却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论动向。

在宋翔凤生活的时代,社会变化已经不是旧理论所能回答的,但是,新理论的出现又不具备其条件,理论所能发展的空间,被局限于如何从旧理论中,去寻求那些历来为人所忽略的所谓有用成分,以此来建构一种看似有新义的理论,以对现实的需要作出某种回应。这就必须对旧理论作出分梳,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正是这一分梳的体现。班固早就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之说,但是,一直没有分梳二者的历史需要,所以,历代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去区分微言、大义的不同,都是将微言、大义混而为说,连重微言、不重大义的刘逢禄也是如此。宋翔凤对微言大义的分梳,恰好反映了对旧有理论分梳的历史需要。由于在经学中,只有《公羊》学具有讲求微言大义的特点,所以,刘逢禄在宋翔凤之先,要以《公羊》学为宗,借阐发经学微言的形式,创立起了自何休以后最为完备的《公羊》学体系。宋翔凤的微言大义说对微言的重视,可以说是对刘逢禄借微言建立己说的一种理论肯定,也是对自己晚年发挥《论语》微言原由的说明。

因此,宋翔凤晚年的分梳微言与大义,不过是要借阐发孔子的微言,来建立起一种与时代发展相应、看似有新义的理论。正是循着这一既定的走向,宋翔凤不得不对微言与大义作出分梳,将微言说成是可供利用的资源。而分梳就要受到被分梳理论的制约,那些看似可以在文字上与微言一词有语义学联系的语言,如《论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论语·公冶长》。)、“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予欲无言”(《论语·阳货》。)等记载,就成为宋翔凤从文字上论说孔子确有微言的最好材料。所以,“不可得而闻”就成为确定孔子微言的标记,宋翔凤在《论语说义》中一再特别强调此点。他说: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存于几希之间,通乎绝续之介,故不可得闻者谓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受命之故,存乎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2页。)

夫子赞《易》、修《春秋》,弟子不得闻,《易》有四德,《春秋》有五始。……弟子撰微言,则曰利与命与仁者。(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而“无言”、“罕言”与“不可得而闻”同义,都是微言的代名词。宋翔凤说:

无言者,微言也。子贡恐学者以无言为不言,故发问以明之。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即无言之谓,而性与天道之故在《易》、《春秋》,《易》以坎离震兑主四时,而七十二候环生于其中,《春秋》四时具,而君臣父子以及草木鸟兽皆统于阴阳终始,故四时行百物生者,天道也。性与天道者,微言也。观夫子再言天何言哉,而后知微言之传,必明于天人之际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九》,《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七,第5页。)

罕者,希也,微也。罕言者,犹微言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1页。)

卓而,微言之卓绝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4页。)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宋翔凤还一反长期以后的训诂句读,将《论语·子罕》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读作:“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并训罕言为微言,而为利、命与仁则是孔子微言的内容。经过宋翔凤类似的论证,《论语》的不可得而闻、无言、罕言都成了对孔子微言的代名词。

然而,宋翔凤用“罕言”、“不可得而闻”、“无言”等证成孔子确有微言,完全是一种文字的附会。而附会就必然出现矛盾。《公羊》学言孔子微言,原本称之为微辞,是指用隐微难明的语言,来为亲者、尊者、贤者避讳的用语。《公羊传》、董仲舒、何休皆作如是说。而“不可得而闻”、“罕言”、“无言”与《公羊》学的微辞,含义是有不同的。尽管宋翔凤以其深厚的训诂功底,力证“稀言”、“罕言”可训为微言,但是,无论是“稀言”、“罕言”都只是少有之义,而不是微言的隐微难明;“不可得而闻”、“无言”,更不具备隐微难明之义。而且,如何能够从“不可得而闻”去发现所谓微言,从“无言”的“无”生出“有”的微言,这是宋翔凤以“不可得而闻”、“无言”训微言,在语言学上都无法解释的问题。于是,宋翔凤又提出如下说法:

《春秋》斯作之后,所传有《礼运》、《中庸》主篇,畅明旨趣,当时七十子者宜莫不闻,所谓不可得而闻者,谓举世之人不可得而闻,非自谓不闻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3页。)

宋翔凤认为,子贡的“不可得而闻”是针对世人而言,而不是说子贡自己没有得闻,或者说孔子弟子没有听闻。但是,宋翔凤这样的解说,根本不符合子贡之义。子贡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并没有说是针对世人而言,而是说包括子贡自己在内的七十子都无人得闻孔子的性与天道之言,查《论语》一书孔子之言,也少有性与天道之说,所以,宋翔凤的说法实在是难以为据。而且,宋翔凤在同书另一个地方明确说过:“回之所闻性与天道之言,赐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文章,赐之所闻也。”(宋翔凤:《论语说义三》,《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一,第2页。)按照宋翔凤的性与天道、文章之分,也就是微言、大义之分,这里也就是只承认颜渊是得闻孔子微言之人,而认为子贡等弟子只是得闻孔子大义的人。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子贡一定是说世人不可得而闻呢?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一个有深厚汉学功底的学者,如此牵强附会、自相矛盾地证明所谓微言,最有力地说明了借微言以发明某种所谓新理论的现实社会需要,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宋翔凤的经学的。

但是,这并不妨害宋翔凤肯定七十子听说过孔子的微言,他举例说,颜渊叹“仰之弥高”就是“叹圣人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五》,《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三,第4页。),“所谓言辞命教,正以微言垂教”;“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谓知圣人之微言。故《论语》二十篇,于宰我则有昼寝,问主三年丧之类,子贡则有羔羊,问卫君之类,皆明圣人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六》,《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四,第2页。)。不仅七十子听说过孔子微言,而且通过孟子、公羊子、穀梁子等流传了下来,如“文无天之语,当是七十子所传,而穀梁子述之。……《论语》显斥季氏,而深没文公,是《春秋》之微言”(宋翔凤:《论语说义二》,《皇清经解续编》卷三九〇,第3-4页。)。《孟子》、《礼运》、《中庸》、《公羊》、《穀梁》等著作,也都有孔子微言的阐发。甚至汉代的今文经学所传也有孔子的微言,他在论《包氏论语章句》时说:

《包氏论语章句》其为鲁《论语》,今文说也。今文家传《春秋》、《论语》,为得圣人之义。今文家者,博士之所传,自七十子之徒,递相授受,至汉时而不通,如《王制》、《孟子》所言制度,罔不合一。(宋翔凤:《论语说义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第3页。)

孔子的微言圣人到汉代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今文经学、博士官那里却是一直流传不绝的。而他的发明微言,就是接续汉代今文经学。他认为,《春秋》之中存在着许多微言大义,学者若欲求其义,“舍今文家未由也”(宋翔凤:《过庭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49页。)。“《论语》今文学也。今文家传《春秋》、《论语》,为得圣人之意。今文家者,博士之所传。自七十子之徒递相传授,至汉不绝”(宋翔凤:《论语说义一》,《皇清经解续编》卷三八九,第3页。)。宋翔凤此说与刘逢禄是有区别的,刘逢禄仅重汉代的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学,宋翔凤则是以汉代整个今文经学为说,这不仅为微言制造出了一个从七十子到汉代今文经学的传承统绪,也为清代正在兴起的今文经学接续西汉之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类推荐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 为爱种一片森林

    为爱种一片森林

    本书作者通过描写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人生的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与那海洋般深邃的智慧来一场思想的交流,从而掌握人生的大智慧。相信,只要细细品读,它必能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沙漠上飞起风筝

    沙漠上飞起风筝

    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在纷繁中淡定,在苍茫中从容。心静下来,阳光温暖起来,空气清新起来。面向阳光,沐浴温暖。世事沧桑,风起云涌,坐看一株雅菊,它的鲜艳、它的芳香,是对你的问候。春天的温暖,夏日的热烈,秋天的清爽,冬雪的洁白,是四季对你赐予。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是自然对你的赐予。拥有善美的心,夜里便拥有一轮清月。拥有善美的心,清晨便拥有一轮红日。风动、云动,你的心动。
  • 二月晴朗

    二月晴朗

    虽然一位成都的朋友乘我前往成都出差的时候极力向我推荐陈思宇和他的作品,但我固有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正在读高中的中学生是写不出多么有分量的作品的。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在白夜酒吧里等来陈思宇的母亲之后,被彻底改变。而我之前的不屑一顾,也因此变成了不好意思的惊叹声。我没想到一位高中生会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的,当一个人用传统文化武装了自己的灵魂时,我们除了能看到他文字的厚重,更能从中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锐利与锋芒。相比之下,我除了发出“嘘”的一声惊叹之外,竟然失态到没有说一句溢美之词。
热门推荐
  • 黑界地

    黑界地

    《黑界地》是我生长的鄂尔多斯高原,秦汉时期曾有过极其灿烂的农业文明,那时郡县林立,直道横穿,后又沦为沙漠草原,成为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好牧场。成吉思汗的灵寝就供奉在鄂尔多斯高原,成为蒙古民族的圣地。我的长篇小说《黑界地》就是写的一百年前,清王朝开垦鄂尔多斯高原,在草原上建起了无数垦局,洋人、商人、王爷、军阀、地主组成利益团体,他们用尽权力、才华和智慧,掠夺民脂民膏,糟蹋蒙古人的牧场,疯狂种罂粟,用钱欲鼓动庄户人的野心黑心,最后,黑界地被搞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结尾之时,我让金老万即书中的主人公悲壮地扒开了黄河口子,把五里垦局和吞噬人良知的黑界地泡在了滚滚黄河里。
  • 名门斗宠,真爱双行道

    名门斗宠,真爱双行道

    她为救集团而嫁给不爱的他。他为守护心爱的女人,而娶了不爱的她。他惜她如宝、爱她如命,却伤她最痛、最深。她被两个男人所爱、所惜,却同时亦被两个男人所伤。她的幸福,最终归于哪一方……
  • 冤家路宅:竹马哥哥求放过

    冤家路宅:竹马哥哥求放过

    众人眼里,顾君寒是一个十项全能的天才;在唐小小眼里,顾君寒就是一个爱耍流氓的混蛋。“爱耍流氓?!”顾君寒。“没错,你就是这种人!”唐小小。“这样啊!”接着直接扑倒唐小小。“你在干嘛?”唐小小。“没看见吗?我在耍流氓啊!”顾君寒微笑着。
  • 不灭风帝

    不灭风帝

    身体能无限自愈,只可惜命途坎坷,但我定能如风一般,荡平这个天下。
  • tfboys之他们的生活

    tfboys之他们的生活

    有一天,王俊凯遇到了一位面目清秀的女孩,心里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王源也在那一天发现了一个小时候的朋友,易烊千玺也是在那一天遇到了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孩...
  •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小王爷聪明绝顶,天资极高,这皇位本是属于他的。奈何皇兄太想当皇帝了,那可是小王爷的亲哥哥。总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吧。小王爷为了顾全大局只得放弃皇位,可是举国上下哪个不知道小王爷才是传位之人。为了栓住小王爷,也只有这么个招,赐婚。可是小王爷个性非凡,逃婚了……
  • 听说,你很爱我

    听说,你很爱我

    [花雨授权]他把她从警察局里领回家。在酒吧里,她因为前男友而失落,不能领悟他眼中的情。而后渐渐压抑、忽略……却不知从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他就已经很爱她了……
  • 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復仇之血色天空淚

    復仇之血色天空淚

    我是一名高中生.休學了一年明年繼續讀書,因喜歡看小說,所以引起了興趣。此小說是第一次寫。新手上路請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 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没有手,也没有脚。然而,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打鼓、足球、冲浪……样样皆能。到今天,他已走遍了34个国家,做了1500场演讲,出版了两本畅销书。所有看过他的视频,或听过他演讲的人。都无不发自内心地诚服于这个曾被预言“永远得不到爱”的人。他已经成为世人心目中与命运顽强斗争的象征,或者说,一尊活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