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700000005

第5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5)

四因日月以明类

赵汸以为,存策书之大体、书与不书、变文(三)、特笔六者是孔子笔削以明其义重要手法。但是,这六种笔削还不能穷尽天道人事,于是有笔削之七的因日月以明类:

七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日为详,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春秋集传序》。《春秋属辞》卷一四说:“盖孔子修《春秋》,凡策书之大体,既以实录而存。其王伯之会、中外之交、父子君臣之间皆有笔有削,以彰其义。至于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史之所书或文同而事异,或事同而文异者,皆假日月以明其变,决其疑。大抵以日为详者,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者,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者,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学者属其辞,比其事以求之。”)

日月之法本史官所有,但史官纪事,“事以日决者系日,以月决者系月,逾月者系时”(《春秋属辞》卷一四。),只是照实记录。孔子则借日月之法,以示详略变异,与狭义的笔削、变文、特笔互为经纬,使《春秋》属辞比事无为不显。

日月之法与特笔等笔削之法互为经纬,以明其义。赵汸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多有发挥。如特笔之十一,据庄公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而得出“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的条例,赵汸的解释是:

败者称师,卫何以不称师?此《穀梁》发义也,而所释未是。赵伯循曰:“败称人,罪卫之不服王命,故异其文。”得经旨矣。盖非师不言败者,史文也。卫有立子颓之罪,齐桓以王命讨之,而卫人敢于拒战,嫌于敌国同文,故变师言人,明不当较也。史本无日伐之例,惟日战是其恒法,此举战之日加伐之上,日其伐以尊王命,明与他伐国者不同,而不日其战,以罪卫人,明非以主及客可例论也。(《春秋属辞》卷一三。)

卫败不称师,为孔子特笔,而以书日加伐之上,为孔子书日的笔法。特笔加书日的笔法,不仅表示了卫国不能与齐国相较之义,而且表明了尊王命、卫有罪之义。

《春秋集传》释“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篾”,则是特笔加不日的日法以明义:

及者暨也,《穀梁传》曰:“及者,内为志焉而。凡特相盟内之志曰及,外之志曰会。”……仪父,邾子克之字也。……称字者,贵之。……邾至仪父能自列于诸侯,于是隐摄位求好于邾,而其君来盟,故鲁人贵之。……此何以不日?隐能以大下小,异于离盟之非义,故不日以别之。以日为恒,则不日以见义也。(《春秋集传》卷一。)

此处以及为特笔,以记盟内之志,而以不日的笔法来称许鲁隐公的以大下小。

“因日月以明类”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条讲日月之例:第一条著例是讲日月之法的基本原则:

凡日事其法二,曰有日有不日,曰有日有不日不月。(原注:谓事以日决者史本书日者。)凡月事其法一,曰有月有不月。(原注:谓事以月决者史本书月者。)凡上有系日之事,下有不日之事,嫌于同日,则书月以明月例。(原注: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陨石,是月鹢退飞。)下有同日之事,嫌于不日,再书其日,以明日例。(原注:桓十二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丙戌,卫侯卒。)

此条是处理事系于日或月的基本规则;第二条疑例是讲同月两事等容易引起误解的系月原则;第三条变例是关于一次战役有两次事件发生的系日规定;第四条则是讲日月之法的详略变异的运用原则:

凡日为详则不日为略。(原注:天子崩日,嗣王卒不日,天子葬以日为恒,诸侯葬以月为恒,详尊略卑。内夫人葬日,外夫人不日,内女卒日,王姬卒不日,详内略外。桓文之盟盛时则日,余皆不日,详重略轻。外裔灭国以君归日,自相灭不日,详内略外。)

由上四条可知赵汸所谓日月法的记录原则。而后面十二条讲灾祥类、祸福类等的日月之法,共分十二类,如祸福类说:

凡公即位不日(原注:七),即位不在正月则日。(原注:定公日,食必在月朔,史犹书日。公即位,大事也,虽必在正月朔日,史法亦当书日以谨始。今皆不日者,盖笔削之旨,略常以明变。昭定之间,逾年无君,国家之大变也。(《春秋属辞》卷一四。)

从此条可见赵汸日月法运用于其他类的大略。赵汸的日月之法实袭《公羊传》、《穀梁传》之说,故《四库全书提要》说其:“至日月一例,不出《公》、《穀》之窠臼。”(《四库全书总目》上册,第228页。)

§§§第四节赵汸《春秋》学的价值

赵汸《春秋》学的基本内容大略如前所述。由此可见,赵汸是以鲁史为《春秋》的蓝本,孔子著《春秋》是据鲁史笔削而成。鲁史为策书之体,有确定的笔法,仅仅是对历史的实录;而孔子志存拨乱,笔则笔,削则削,对鲁史有所笔削,以寄托其义。因此,《春秋》既存策书之大体又非鲁史可比,而是圣人之经,寓含着圣人之义。但是,《春秋》又不是孔子毫无根据所创的一家之言,而是依据鲁史而作,在文辞上辞从主人,在内容上存策书之大体。所以,赵汸讲孔子笔削之义以存策书之大体为第一,并且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说;其日月之法的纪事恒法,辞从主人,也是对《春秋》与鲁史承继的说明。在赵汸看来,不知《春秋》以鲁史为本的联系,就是“不知其本故”(《春秋属辞》卷一五。)。他批评《公羊传》、《穀梁传》,肯定《左传》,就常常从这一方面入手。这表明,赵汸《春秋》学的主要成分是《左传》的以史说经。

但是,赵汸只是讲到《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没有把《春秋》视为鲁史,并且把存策书之大体、辞从主人等与鲁史联系的方面,都说成是孔子笔削之义;他认为《春秋》之成为经典并不在于文与事,而在于义,这又与《左传》的以史解经绝异。正是在此意义上,他称赞《公羊传》、《穀梁传》的从义来阐发《春秋》是得其要,抓住了《春秋》的本质。所以,在《春秋》的性质上,他又接近于《公羊传》、《穀梁传》。

赵汸的这一《春秋》学明显带有综合历史上解说《春秋》各派的特点。从《春秋三传》开始,就已经有了对《春秋》的两种基本看法。一是以《左传》为代表,注重从史实方面来解释《春秋》;二是以《公羊传》、《穀梁传》为代表,重在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此后,关于《春秋》的各种解说都是由此发展而来。在汉代,《左传》为古文经学,《公羊传》与《穀梁传》为今文经学,两派势如水火,互不相容。但自东汉末年以后,尤其是唐代以后,多有人兼治《春秋三传》,综合其说;但是,在赵汸以前,人们综合《春秋三传》只是兼采其说,将其混而为一,还没有真正综合为一。赵汸《春秋》学则以鲁史为《春秋》之本,《春秋》存策书之大体等皆为孔子笔削之义,而把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统一在了自己的学说中。这在《春秋》学史上还没有过。这是赵汸《春秋》学的贡献。所以,他的《春秋》学才会受到时人的高度推许,被誉为接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下。

虽然赵汸的《春秋》学既取《左传》,又取《公羊传》、《穀梁传》,并以《春秋》的性质是经,其文为史,辞从主人将其统一起来,但是,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路径,所以,赵汸的《春秋》学在兼取《春秋三传》时,又往往表现出既不同于《左传》,又不同于《公羊传》、《穀梁传》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赵汸批评《左传》不知《春秋》之义,而且表现在赵汸对《春秋》之义的解释上,与《公羊传》、《穀梁传》的讲求微言大义常常不相一致。如《春秋集传》释“元年春王正月”,就根本不用《公羊传》的“大一统”说,而《春秋属辞》中也多有批评《公羊传》、《穀梁传》的论述。

仅就赵汸的《春秋》学与《公羊》学而论,就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公羊》学是以《春秋》为孔子所著之书,与鲁史没有关系,而赵汸却以为《春秋》是本鲁史而成的,故他批评《公羊》学以《春秋》为孔子所创的一家之言是“不知本故”。其次,《公羊》学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不是以属辞比事来进行,而赵汸的《春秋属辞》、《春秋集传》等书都是以属辞比事来著作的。再次,《公羊》学最重要的微言大义,如孔子改制、大一统、三世说等,在赵汸的论著中皆没有见到,而且,赵汸解释《春秋》之义,重在异同、嫌疑、是非之辨,反对《公羊传》的褒贬之说,所以,赵汸所发之义许多都不同于《公羊》学。

既然如此,为什么庄存与要以赵汸的《春秋》学为其先导呢?这是因为,自汉以后的《春秋》学,主要是《左传》研究的盛行,而《公羊传》、《穀梁传》一直没落不振,虽有兼治《春秋三传》,但无不是以《左传》为主,《公羊传》、《穀梁传》实无一点地位可言。赵汸的《春秋》学虽然实以《左传》为主,但在性质上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重义得《春秋》之要,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突破。这就在《春秋》的性质方面,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胜于《左传》,由此就从义的方面,而不是从史的方面来为论说《春秋》制造了理论依据。尽管赵汸从义的方面论说《春秋》做得是不成功的,但是,却为后来庄存与讲求《公羊传》,开启了通行的绿灯。而且,将《春秋》的性质是经而非史的观念贯彻到底,就必然会走到《公羊传》与《穀梁传》的以讲求微言大义为主的道路上。正是在此意义上,赵汸的经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关于赵汸经学的认识

《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发表了郜积意同志的《论庄存与的公羊学》一文(以下简称郜文)。郜文在论及庄存与的经学时,对赵汸的经学也有所论及,而其中的一些论说似有值得商榷之处,故辨于后。

庄存与自称,他的《春秋正辞》源于赵汸的《春秋属辞》。因此,郜文以《春秋属辞》为赵汸《春秋》学的代表作,并且在论赵汸的《春秋》学时,也基本上仅仅是据《春秋属辞》为说。但是,赵汸曾说:“《属辞》时推削笔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谊,必二书相表里,而《春秋》之旨方完。”(《春秋集传序》。)所以,要较为全面地说明赵汸的《春秋》学应该对《春秋集传》也应有所涉及,而且《春秋集传》是赵汸一生用力最多的著作。

郜文说,赵汸的《春秋属辞》以为,“《春秋》系孔子据鲁史而成,它就不单是史实的完全记录,而且还包含了孔子寄托的深意”;“同时,如果仅仅看待孔子作《春秋》的褒贬之意,而忽略了《春秋》所具备的史书特征,也不能正确的理解《春秋》。”于是,郜文据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春秋属辞》的写作目标,实际上是综合《左传》与《公》、《穀》二传的不同风格,以见出《春秋》系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春秋》有史实,又有褒贬的笔削之义,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这是郜文对赵汸《春秋》学的基本认识。然而,郜文的说法是不符合赵汸之义的。

赵汸以为《春秋》确是孔子据鲁史而成,但是,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春秋》既经孔子所作,就绝不是所谓史,“非史氏所及也”(《春秋集传序》。),而是体现圣人之义的经典。孔子“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功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同上。)。所以,孔子虽然是本于鲁史而作《春秋》,但是,《春秋》与鲁史又是根本不同的,鲁史只是对历史的实录,而《春秋》则有孔子之义的寄托。一为史,一为经,而经与史是不可混而为一的。因此,说《春秋》“具备史书特征”,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是不恰当的。

由于《春秋》本鲁史而成,所以,鲁史与《春秋》是有联系的。但是,这个联系绝不是所谓“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因为,《春秋》之所以为经正在其不同于史官之法。史官之法为史官记录历史所必须遵守,而孔子的笔削之旨是孔子所作。而郜文所谓史官之法,其实就是赵汸所说的笔削之旨,郜文说:“赵氏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史官之法,以‘假笔削以行权’、‘变文以示义’、‘辨名实之际’等为笔削之旨”。赵汸在《春秋集传序》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有十五,而孔子《春秋》的笔削之旨有八,存策书之大体不在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中,而在孔子笔削之旨中,而且是笔削之旨的第一项。《春秋属辞》八篇(十五卷),就是分别对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的说明,其第一篇(共七卷)也是专门论述存策书之大体的。郜文是据《春秋属辞》论赵汸经学的,但对赵汸如此明确的论说却视而不见,明明是孔子的笔削之旨的八个方面,却将其“一分为二”,说存策书之体是史官之法,笔削以行权等才是笔削之旨,郜文关于赵汸经学的全部立论也以此为基础,其论说的结果自不待言。至于说赵汸的《春秋》学是“以策书之体解说《春秋》”,就与赵汸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相去甚远了。把本来是赵汸说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二分,一分为史官之法,一分为笔削之旨,是郜文对赵汸经学错误论说的根源所在。

当然,郜文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有原因的。他看到了赵汸的《春秋》学承认《春秋》与鲁史联系的一面,但是,却没有看到这种联系绝不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联系,而只是《春秋》的存策书之大体,即孔子对鲁史笔而不削的一面与鲁史有所联系。存策书之大体经孔子的笔而不削,就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鲁史,而是圣人之经的组成部分了。赵汸的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种,不仅存策书之大体,而且辞从主人,日月之法的著例等都是与鲁史有所联系的。赵汸讲笔削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笔削包括笔削有八的八个方面,而狭义的笔削仅指笔削有八的一个方面,即所谓假笔削以行权。郜文以假笔削为行权等为笔削之旨,将存策书之大体排斥在笔削之旨之外,而误以为是史官之法,不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把本来是赵汸所说的孔子笔削之旨也说成是史官之法了。

郜文是从赵汸与庄存与联系的角度来论其经学的,所以,必然要涉及赵汸《春秋》学与《公羊》学的异同问题。但是,由于对赵汸经学的误说,就只能从“存策书大体与笔削之旨的区分”来讨论这个问题了。其实,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公羊》学并没有所谓史官之法的存策书大体之说,而是以发挥微言大义为宗旨。郜文说:“其一,赵氏所归纳的策书之体并不符合《公羊》学的说法”,这是无的放矢,《公羊》学本无《春秋》有史官之法的策书之体一说,当然就无从符合不符合的问题了。“其二,即使是策书之体,在《公羊传》的解释中也包含了另一层涵义,即孔子所寄托的深层思想”,这是无根之说,《公羊传》根本就无所谓策书之体之说,自然也就无所谓对策书之体的解释。“其三,在涉及《春秋》深层涵义时,赵氏关于孔子笔削以行权的解说与《公羊传》并不一致”,原则上说郜文这样讲是对的。但是,郜文忽略了赵汸讲笔削之旨常常引《公羊传》为说,并认为这是得“说《春秋》之要”(《春秋属辞》卷八。)。同时,对赵汸经学的错误认识,使他在具体论说时,也往往出现错误。如郜文说赵汸认为《春秋》具有“褒贬之义”,然而,此说正好是赵汸所激烈批判的。赵汸在《春秋属辞》目录后序中说:“为《公羊》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修一代之史者,于是褒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褒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说经昧其原委一至是哉。”(《春秋属辞》卷一。)类似批评褒贬说的说法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有多次论及。赵汸讲笔削之旨,却批评褒贬说,这是赵汸与《公羊传》的一个区别。郜文不仅没有看到,反而以赵汸也有褒贬说。

同类推荐
  • 钓金枝

    钓金枝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直析都市女性的生存抉择,折射出现代社会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本书用投影的笔法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贪婪、腐败、堕落等阴暗面,在冷峻的言语和深切的反思背后,作者以一颗善良豁达的爱心,带给读者以温暖和希望。本书语言利落,情节紧凑,生活在都市人海中的读者都能于其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凌宝漪的现状来源于母亲凌准精心周密的部署,灰姑娘几经踌躇,转身飞上华美的枝头。原本的任性上升为骄纵和嚣张,她成了母亲的机器娃娃,她在台前表演,母亲在幕后操控。母亲成功离间了她和初恋情人赵饮的爱情,把她推给某机构书记田有利。在金钱的诱惑趋势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满足。
  •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变形词

    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变形词

    《变形词》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准确而有力的语言,记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往日的一个生活片段,或者不经意的一瞬,今天读来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逝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红颜为谁倾

    红颜为谁倾

    她是幻境仙子,千年追寻等待夫君终于在凡尘有了消息。入世历劫。她寻找心中内个他。痴心不悔。
  • 竹马钢琴师Ⅱ

    竹马钢琴师Ⅱ

    大学的一次相聚,成就了初末和流年的再遇。三年前,她是他最宠爱的“末宝”;三年后,却变成了他最恨的女人。杨初末再次回来的时候,他依旧是那个万众瞩目的钢琴天神,却不是把她视为“末宝”的慕流年了。他变得对她极度冷漠、轻视和疏远,让她眼睁睁地看着他跟别的女人的亲昵,这深深地伤了初末的心。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初末踏入钢琴界,只为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却不想她的努力换回的并不是他的肯定,而是各种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将她离开的三年间发生的一切全然曝光……
  • 贼骑士

    贼骑士

    互动Q群:569057632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无序的世道惹得怪状百出……苍茫天地间,盗贼四起。飞檐走壁、穿墙遁地、潜水行空……简直无所不能,未来的世界将由盗贼掌控
  • 红颜骨

    红颜骨

    “爱妃,给本王跳支舞?”“王爷,咱一起去醉月轩?”“爱妃,本王饿了。”“喜嬷嬷,叫厨房传膳,王爷饿了,”“爱妃,本王新养的那匹马驹不见了,你帮本王找找。”“······来人,开门放小白!”
  • 第一狂傲魔后

    第一狂傲魔后

    (本书已完结…可以放心大胆的看哦)她,血组第一杀手,却变成了懦弱无能,无法修炼的废物?你们有见过全系俱全的废物?当她褪去废物的头衔,傲世之姿,亮瞎你们的狗眼。他,千羽国质子,外表柔弱不堪,实则腹黑狡诈。当她遇上他。“嘿~美男,做我男人,如何?”她眯起双眼,欢快的口气,显示她现在心情很好。某男轻轻挑眉,并未说话,转身就准备离开。无视我?她怒火中烧,对他吼道:“我一定会追到你,走着瞧。”某男勾勾唇角,风华绝代,“拭目以待。”
  • 守护甜心:花残落月

    守护甜心:花残落月

    她一直认为自己被世界唾弃,是他们中的“异类”。她以为自己没人关心,可在背后默默守护她的人,愿意用他自己的一生换她天真的微笑。她原以为,这一生都错过了自己爱的人,可却不知,自己毫无音讯之后,离开了这么久的人,却突然回来。这是天意吗?自己满怀着开心回来去见她,可却得知她被带走了。他们承认自己错过的太多,可为什么,他们每一次错过的,都是自己舍不得放手的东西。想留,也留不下;想走,也走不了。这是天意?还是有人在背后故意这么做?
  • 独步天下:傲娇靖王绝色妃

    独步天下:傲娇靖王绝色妃

    “小陌陌,你什么时候嫁给我啊““想得美”当众人追捧的靖王殿下尹玄曜遇到丞相家的傲娇二女儿莫小陌,众人大跌眼镜,这个围在莫小陌身边耍孩子气的人,真的是无数少女心中高冷的男神吗?
  • 我以永远的爱聘你为妻

    我以永远的爱聘你为妻

    她扭过头去不愿看我,我板过她的身体,双手捧着她的脸,泪水充满她的眼睛,泪水打湿了睫毛,慢慢的流在我的手心里,我说不上我此刻的心情,焦躁的,郁闷的,我吻去她的脸颊泪水,眼角的泪水,还有她的唇,我抱紧她,她没有反抗,乖乖的让我吻她。她的唇很柔软,我见识过,我撬开她的贝齿,入侵她口腔,淡淡的玫瑰香味和红酒的清甜让我眷恋,我的舌头与她的丁香小舌缠绕在一起,她没有回应我,我有些失望。结束这场荒唐的接吻后才发现她已熟睡在我怀里,像个孩子。
  • 我能否放弃爱

    我能否放弃爱

    紫灵贵族学校,空降3名美男尹昊博用丹凤眼看着邵雨岚:”我爱你,情不自禁的“南宫凝轩拉着邵雨岚的手往外跑,南宫凝轩把头埋在邵雨岚脖子上说”我爱你“呈逸咬着邵雨岚的耳垂,雨岚感到肩上有几滴泪,他竟然哭了,呈逸用极富魅力的声音说“这10秒,让我抱抱你”
  • 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

    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

    少女锦思从小暗恋着校草庄沧烟,默默地陪了他8年,就在庄沧烟感受到她的心意并向她表白时,她却开始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