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800000018

第18章 巴蜀哲学发展略述(1)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是在巴蜀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巴蜀文化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巴蜀在商代已与中原有所交往,但因僻处西南,远离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巴蜀文化虽在先秦有所发展,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位可以确定是巴蜀学者。因而,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巴蜀哲学却无可书的人物与著述。

由现存史料来看,在巴蜀哲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哲学著述的哲学家是西汉中后期的严君平(我们不排除在先秦时,巴蜀已有哲学观念的出现,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否则难以解释西汉中后期巴蜀哲学的兴盛。但目前既无足证的可信史料,也没有充分的研究成果来说明这一点,这应是今后巴蜀古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此以后迄清末的廖平,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一是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的经学阶段,二是隋唐时期道教、佛教兴盛,与儒学鼎立的阶段,三是宋元明时期以理学为主的阶段,四是明末清初对理学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的启蒙思潮与清末经学终结的阶段。

一、经学阶段

巴蜀哲学是在中国哲学的大氛围中成长的,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演化受到中国哲学发展的制约,有着同步性的一面。但巴蜀独特的经济、文化、地理条件,又使巴蜀哲学的演化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而是有其差异性。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出现在西汉中后期,表明巴蜀哲学的形成落后于全国哲学的发展。在其后的演化中巴蜀哲学因落后于全国哲学的发展,而呈现出自己特有的发展轨迹,这是研讨巴蜀哲学所应注意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经典成为利禄的敲门砖,诸子之学被打入冷宫,中国学术进入经学阶段,研习与注释儒经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中国哲学在此背景下,亦由汉初诸子并存、黄老占统治地位的状态,转而进入经学阶段,学术界一般将经学阶段下限于东汉末年;而以三国两晋学术重“三玄”,清谈玄风盛行,称为魏晋玄学阶段。

巴蜀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严遵出现在汉武帝之后,但其哲学思想却非以经学的形态出现,而是以汉初的黄老为主,兼及儒学经学。因此,他既精于《易》,更深于《老子》,著有《老子指归》一书。他的哲学构成,反映了经学开始在巴蜀兴起,但黄老思想仍占有较大优势的时代特征。而黄老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经学才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其后,严君平的弟子扬雄模《易》仿《论》,著《太玄》、《法言》,成为西汉末年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正是循着其师思想中的经学发展而来的。因此,严君平的哲学一方面是汉初黄老的历史承续,另一方面又是哲学进入经学时代的反映。从后一方面来讲,可将严君平的哲学视为巴蜀哲学经学阶段的起点。

自此以后至三国两晋,巴蜀哲学都处于经学阶段。巴蜀地区的哲学家都多以研治儒经而著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的大量史料中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详见黄开国、邓星盈著《巴蜀哲学史稿》第一、二章。)。经学阶段时间较长,三国两晋时期没有玄学的流行,是巴蜀哲学发展不同于全国哲学发展的特点之一。而且,巴蜀哲学在经学阶段亦有其自身的特色。

经学在两汉的发展是有变化的,西汉主要是今文经学,而东汉古文经学兴盛,今古之争异常激烈,东汉末年今古文经学融合为一。但巴蜀从西汉到东汉都通行今文经学,尤其东汉时期,巴蜀有众多研治今文经学的学者。见于《后汉书》的如董扶、任安治《孟氏易》,杨厚祖孙三代通《尚书》“小夏侯学”,景鸾、任末、翟酺传《齐诗》,杜抚、杨仁传《韩诗》,李业明《鲁诗》,张霸父子研《严氏春秋》等。古文经学的兴旺在巴蜀几乎没有反映,在巴蜀所通行的全是西汉盛行的今文经学。

这种状况的改变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志·蜀书·尹默传》说:“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刘备入蜀,也带来一些研古文经学的人物,如治《毛诗》的许慈、善《左氏春秋》的来敏。通过巴蜀本地学者的外出学习,与刘备入蜀所进行的人才引进,古文经学才开始在巴蜀流传,这较全国范围内古文经学的兴起已晚了近二百年。自此以后,巴蜀哲学才今古文并存,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晋代。今文之外,古文的流行,也使巴蜀学者多兼治今古文经学,今古文经学并重是巴蜀哲学在三国两晋时期的特点。而这时,魏晋已是玄学盛行的时期了。

经学阶段的巴蜀哲学家,多以研释儒经为务,但具有重大哲学成就的仅有西汉后期的扬雄。囿于经学典籍笺释的人,很少有出色的哲学成就。扬雄推崇孔子,尊崇儒经,但他治学与一般经生只做儒经的奴隶不同,而是在尊孔崇经的同时,敢于不迷信儒经,甚至模仿经传,著成流传千古的哲学名著《太玄》、《法言》。他的模仿只是在经学时期托名以阐发其哲学思想的手段,这是时代的要求所使然,因而,模仿只是形式,借模仿以创新,才是形式背后所掩盖的真实内容。正是这种不同于时俗的创新精神,使扬雄创立了以浑天说为依据,包容天地人,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哲学体系,成为西汉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扬雄的哲学代表着巴蜀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巴蜀哲学其后的发展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汉代与今文经学发展有直接联系的是谶纬神学的兴起与泛滥,这在巴蜀哲学中亦有突出的表现。由于巴蜀哲学在两汉通行今文经学,西汉末年兴起的谶纬神学,被东汉的巴蜀哲学所吸纳,许多巴蜀学者都研治并精通图谶。仅按现在行政区划的成都市,就有杨春卿、杨统、杨厚、杨仲续、段翳、赵典、杨由、张霸、杨终、张楷、张超、郑伯山、王涣、翟酺、析象、董扶等人,不仅有不少人世传其学,还有多位颇具全国影响的人物。三国两晋的社会动乱,更为谶纬在巴蜀的繁盛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刘备登基前,在蜀的名师大学们多援谶纬为说。谶纬在巴蜀,无论是就其传播的程度,还是就其信奉的人数来讲,在全国都是不可多见的。

二、道教、佛教与儒学并盛的发展阶段

继经学阶段之后,巴蜀哲学在隋唐进入道教、佛教与儒学并盛的发展阶段。道教、佛教的哲学理论,弥补了儒学哲学理论的不足,三者的互相斗争与互补,促进了巴蜀哲学的进一步深化。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就可以看出巴蜀哲学对道家哲学的钟爱。这一传统,在整个两汉时期都不绝于书,尤其是到东汉末年,巴蜀学者中不仅多研治《老子》,而且有人将老子开始神化,东汉成都人王阜所撰《老子圣母碑》,就将老子等同于生化天地万物的道。这种神化老子的现象,标示着道家向道教的转化,而东汉时代巴蜀地区的谶纬神学的通行,也为道教在巴蜀的产生提供了沃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陵在蜀地大邑县鹤鸣山地区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其后,张陵之孙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并著作《老子想尔注》,促进了道教的进一步发展,以至在三国两晋时期道教在巴蜀地区成为家家户户都信奉的宗教。

道教的兴盛是在隋唐时期。巴蜀隋唐时期道教的兴盛,不仅在于信道徒众的普及化,大量著名道士的涌现,道观与道教石刻的大增;而且在于诸多道家哲学家对《老子》所作的道教哲学阐发。在《四川通志》、《太平广记》、《舆地纪胜》等书中,我们看到隋唐时期巴蜀各地都有著名道士出现,成仙飞升的传说遍布巴山蜀水的各个角落,成都被称为神仙所聚之地,青城山被说成是神仙都会之府,阆州、果州、资州、蓬州、梓州、广汉、什邡都是得道仙人辈出之地。

道教在隋唐时期的巴蜀地区的兴盛,主要表现在道教理论的发展。唐末五代道教学者杜光庭统计唐代研注《老子》者共29家,其中巴蜀就占6家,而最著名的当推王玄览与李荣。李荣有《老子注》,早已散佚,40年代经四川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辑校整理,始得窥其原貌。李荣在道教哲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承继成玄英之说,用重玄观念来阐释《老子》。李荣的重玄学说,以玄是对有无的否定,重玄则是对其否定有无的否定,并认为重玄乃是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玄览著《玄珠录》,区分常道与可道,以常道为真道、真神,以可道为假道、假神,并由此推演出一套理论。而唐末道教界领袖杜光庭随唐僖宗入蜀,留居成都,五代受前蜀王建重用,晚年隐居青城山,著书二十余种,更是对道教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佛教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到两晋时已开始在巴蜀广泛流传,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现在四川西北的吐谷浑地区,一是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到南北朝时,佛教在巴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到隋唐时期巴蜀的佛教发展至极盛。三论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佛教宗派在巴蜀都很有影响,尤其是禅宗几以巴蜀为其重镇。巴蜀的益州,据《续高僧传》与《宋高僧传》的统计,隋唐时有高僧28人之多,是仅次于长安、洛阳之外高僧人数最多的地方,足见佛教在巴蜀兴盛之一斑。

唐代时巴蜀的佛教在唐初主要盛行三论宗,释慧暠、灵睿等高僧,于唐初分别在成都、绵州、梓潼等地宣讲三论宗;而唐代后期有密宗的较大传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柳本尊,在世界闻名的大足石刻及安岳石刻中,都有柳本尊及其十炼图的石刻。而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当推禅宗,唐代宗密指出当时禅宗在全国共有八家,除北秀、牛头、石头三家外,其余洪州、荷泽、南诜、保唐、宣什五家均在巴蜀地区,其著名代表有智洗、无住、马祖、宗密等大师,尤以马祖、宗密为最著名。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老子》与《庄子》占有很重的份量,它们产生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最为发达自由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与《庄子》代表着道家思想,文字境界洒脱、空灵,气势超凡脱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颇深。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却是将自己置身于快节奏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之中,每天忙于争名逐利,而不是修养自身。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很难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回那种从容的幸福,而一定要为着虚浮的假象而碌碌终生呢?
热门推荐
  • 只爱还是止爱

    只爱还是止爱

    相信缘分,它会让不相干的两个人相依为命。相信缘分,它能让挚爱的两个人遍体鳞伤。相信缘分,六道轮回相见相伴相扶到老因缘而聚分尽皆缘散...一个缺爱缺少家庭关怀的慢热小女孩,一个任性冷漠的傲娇小女孩,一个一旦付出就任劳任怨收不住的善良小女孩,一个有心把自己内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漂亮小女孩,一个希望被保护被疼爱不被社会的现实而被改变的纯真小女孩,走出家庭后,这个小女孩最终还是走向了“不归路”-坎坎坷坷百孔千疮生不如死死不足惜。萧森森微信xiaowei527733010
  • 嗜血嫡女:一醉倾城

    嗜血嫡女:一醉倾城

    前一世,自以为嫁的如意郎君,想要岁月静好,却不料一切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直到死的那一刻方才醒悟。前一世,姨娘阴狠,父亲势力,庶妹陷害,夫君绝情。这一世,既然苍天垂怜,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国倾城,佳人浴火
  • 绝世毒妃

    绝世毒妃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她堂堂神女,九重天坠崖。一朝穿越,她竟成了她。从此,废材逆天,谁与争锋。一个神族以生命为代价的封印,引来了艳绝天下的他。从此,江山如画,只为换她笑靥如花。这是一场情爱纠葛,还是早已布好的天罗地网,她在这乱世中又将何去何从?
  • 腹黑总裁不敢惹:落跑娇妻

    腹黑总裁不敢惹:落跑娇妻

    他是T城房地产巨头的掌舵人,外表优雅冷漠风度翩翩,在她面前却是口嫌体正直的傲娇届翘楚。她是小小的咖啡店服务员,瘦小娇弱貌美如一朵小白花,在他面前却是倔强顽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脾气。“白可言,女人需要的不就是男人,房子,车子,票子嘛,我全部都给你了,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陆承朗,你每天这么衣冠楚楚的样子,别人知道你是个衣冠禽兽嘛?真是让我恶心的想吐……!”“白可言,你敢这么叫我,我让你亲身感受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怎么样?……”
  •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

    董翰,一个罪行累累的社会败类。认罪服法死后,他的灵魂被判官定位“十恶不赦”,亦将他打入畜生“轮回道”,让他生生世世做猪,永世不得超生。做猪还不算,判官认为让他重生在连猪都丰衣足食的年代,还有点便宜他,便命令小鬼将他打回古代做个吃糠咽菜,饥不裹腹的猪。谁知执行过程中出了点小变故,董翰的灵魂重生在潘金莲的身上,一个啼笑皆非,荒诞不羁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一叶薇薇越倾心

    一叶薇薇越倾心

    南宫越逸,A国皇室公爵之子,全国女孩心中的天之骄子,17岁那年与苏叶薇重逢。苏叶薇,A国传说般的存在,冷酷与权利的象征。生于皇室,因天生资质优秀,得到家族长辈们喜爱,自小就训练她成为皇室继承人。5岁送去E国,15岁回国。哥哥做着他喜爱之事,妹妹天真不谙世事,唯有她,背负重任。回来后莫名其妙上了高中,一向冰冷的她,遇见南宫越逸后竟有些改变。11个月后,被人陷害,迫不得已出国。三年后,冰冷女皇再度回归,却不料在成人礼当天车祸失忆???
  • 花都玄医

    花都玄医

    玄医馆传人叶炎龙,医术堪称无敌,以此踩踩万家富少的脸真是小意思,“妹妹你不要怕,哥哥我会轻轻的。”
  • tfboys之你就是我的信仰

    tfboys之你就是我的信仰

    想为他们(tfboys)写点东西来纪念我的青春。神说"花开总会有枯萎,但信仰不会后悔,感谢你日日夜夜的守卫,我可以为你平凡或完美,我要与你共赴澄海十年之约,当三小只遇到了他们所爱的人,一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神之契:光与暗

    神之契:光与暗

    入侵者的来袭,小妹成了刀下魂,仅有的家人身负重伤,校友老师死的死,伤的伤,鲜血染红了整个天空,刺目的红色深深刻入伊祁镜深的双眼。“与我缔结契约,就能获得强大的力量,去救你想救的人。”强大的力量?救想救的人?力量再强大,也不能挽回已经死去的人,又有何用!“复仇。”复仇?这是一定的!他要用那人的鲜血祭奠死去的亡魂。这天,伊祁镜深抛掉废物的身份,开辟了一条鲜血淋漓的复仇之路,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 庶女的自我修养

    庶女的自我修养

    千素,一个传奇的女子。她拥有着很多,亲情、友情、短暂而璀璨的人生。她爱好声名权势,喜爱着一切能让她更强大的物品。她用她自已的努力,使得‘千素’一名在历史上留有一地。*千芷水:“你永远是我的朋友,我最爱的妹妹。”千涣:“你有资格成为我的对手。我们之间,生死留一人!”云上歌:“你的诗作,不错。”林华北:“你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