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800000040

第40章 张之洞在川兴学述论(2)

第四,关于书院管理。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张之洞提出了“牖导要宽,约束必严”的原则。学生考核,一课不合格扣掉当月的费用,二课不合格给予戒饬处分,三课不合格就要被开除院处,如此等等,可以说是“约束必严”的。同时,书院又要求对学生循循善诱,即使学生课业不合格,老师也应首先予以讲授,再次讲授后,学生仍不能及格,张之洞才主张予以重罚,这又是“牖导要宽”了。这一严一宽,宽严结合的原则,既可严禁学生的不良习气,又给了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在管理体制上,第十六条的“约束”还提出以山长负责制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山长主之,监院佐之,斋长承之,各衙门督之”。在这个管理制中,有负责中心,有辅助,有承办,有监督,从而保证了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张之洞在离开四川前夕,所著的《创建尊经书院记》,实际上是对尊经书院经验的总结。尽管尊经书院的主要制度基本上是合宜的,但张之洞却并不认为不可变更的,相反,他在最后说:“此后有山长与夫大吏学使主持此事者,视可采者采之,未备者补之。”又说:“法不善,虽立不行;法虽善,久而亦变。”希望继任者能与时变通,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精神。

三、奖拔俊秀撰书诱导

张之洞在充浙江乡试考官及湖北学政时,就以善于拔识俊秀而著称。他在川兴学,更特重奖拔人才,以改善四川学人的素质。《蜀海丛谈》述:

督川学时,有庠生某,文词酣畅,所出系两扇题,某生以两大比格分诠,上比甫录完试卷,已无余地,乃于卷末,书“下比仿此”四字,纳之而出。公得之大喜,召某生至,命录出下比,竟以一等食饩。

与一般庸吏不同,张之洞取士重才气,而不太考虑所谓规则、犯忌一类细末。这是他每到一地,就能拔识许多优异之士的重要原因。这里讲的庠生某,就是近代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廖平。但据《廖平年谱》,其具体情节略有不同。这事发生在1874年的院试,按八股文的标准格式,破题例只两句,廖平却有三句,这就违反了八股文的规则,犯了考试的大忌。因此,自然被弃置一边,张之洞在检阅落卷时,发现廖平答卷才华横溢,于是,将其从落选者拔置第一。由此,廖平与张之洞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近代四川学林传为一段美谈。张之洞又从全省拔识了百余名高材生入院学习。在这些学生中,他最为赏识杨锐、廖平、张祥龄、彭毓、毛瀚丰五人,誉为蜀中五少年。正是张之洞奖拔俊秀,为四川学子树立了可见的模仿榜样,影响了整个四川学界。

张之洞在奖拔俊秀的同时,还很注意对全体学子的培养。为此,他在1875年亲自撰写了两部著作,一部是《书目答问》,一部是《轩语》,用以指导尊经书院学生治学成材。官休假日时,张之洞还亲临书院为之讲解,对四川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学生读书门径的目录著作。张之洞撰著这部书,是要给学生解答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这部书著录著作两千余部,除选有《四库全书》的部分著作外,还收有这以外及以后新出的一些书籍。这部书具有两大特点,最便于初学者寻检治学门径。

其一,编排的特点。《书目答问略例》述其编排原则说:“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一类之中,复以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叙时代,令其门径秩然,缓急易见。”具体地说,张之洞把这两千多部著作,除按经、史、子、集的传统四部分类法编排外,另外还新增了丛书一部,这就是“各就其部”。在每一部之内,又详加分别,如经部又分为正经正注、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及小学三大类,这就是“详分子目,以便类求”。各大类之中,又根据相近者相比附的原则,再加区分,如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类,就分为《易》、《诗》、《书》等二十个小类;在每小类中,又加区分,如仪礼,有正录、校勘之属,官室、服制之属,余录、补逸之分,这就是义近者相比附。同时,每一部类的著作,又是依年代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这样,不仅便于初学者根据其需要很快查找到有关问题的书目,而且可以从中得知从古至今这类问题的不同时代的代表作。

其二,选书的标准。《书目答问略例》指出:“凡所著录,并是要典雅记,各适其用。”因此,《书目答问》有五不录:一是无用、空疏、偏僻、淆杂的书籍,二是今书已包括了的古书,三是注释浅陋、妄加删改、编刻伪谬的书,四是尚未刊行的今人书,五是无以购求的书。这就排除了无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书籍和冷僻的书籍入选。

《书目答问》问世后,出现了不少翻刻本与批校本,可见其极受推重。客观的社会效果,最公正地说明了这部著作的确为学生指明了治学的切实门径,虽然张之洞是为教授尊经书院的学生而著,但其影响却非尊经书院可以范围。

《轩语》则是一部关于治学之道的指导书籍。这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行。所谓行,类似现在讲的品行,因而有德行谨厚、人品高峻、习尚俭朴等条目;但与品行又不完全相同,而是偏重于与治学相关的学行修养,因而,多讲戒轻言著述刻集、戒讲学误入迷途、戒早出考一类问题。第三部分是语文。所谓文,主要是讲时文、经文、策、诗赋等的体裁格式,纠正容易出现的程序错误,以及避讳、勘磨等注意事项。第二部分是语学。它是这部书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有关治学之道的论述主要见于这一部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如下两点。

一是学贵有得,归于有用。张之洞主张读书学习,“不贵多,贵真过目;不贵猛,贵有恒;不贵涉猎,贵深思;不贵议论,贵校勘、考证;不贵强,贵能解;不贵创新,贵通旧说;不贵更端,贵终卷。学之所得又必须归于有用”。《轩语》说:“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而致用有三,“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三者之中,经世又是最根本的,“通晓经术,明于大义,博考史传,周悉利病,此为根本;尤宜讨论本朝掌故,明悉当时事势,方为切实经济,盖不谈书者为俗吏,见近不见远,不知时务者为陋儒”。张之洞强调讨论本朝掌故,明悉当时事势,将读书不知时务者斥之为陋儒,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学不以致用,学之所得就失去了意义,而致用的根本又是为现实服务。只有立足于此,学之所得才是有价值的。这一思想是十分深刻的。一般传统的正统学者,皆诋毁诸子,而以儒学经传为务。张之洞则大赞诸子说:

其益无限,大抵天地间人情物理,下至猥琐纤末之事,经史所不能尽者,子部无不有之,其趣妙处较之经史,尤易引人入胜。故不读子,不知瓦砾糠牲无非至道;不读子,不知文章之面目变化百出,莫可端倪也,此其益人,又在于表里经史之外者矣。

任何一种学术,都自有其产生的根据与存在的价值,诸子学也是如此。但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诸子学一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张之洞以清朝学政的身份,如此称许诸子,实是一种兼容百家的宽阔胸怀。以此作为治学之道劝勉学人,就有可能防止治学的片面性倾向,而使之充分吸收各种学术的营养成分,成为不囿于一家之说的博通之士。

由此出发,张之洞十分反对治学中的门户之分。清代学术有汉、宋两大门户,治汉学者攻宋学空疏,治宋学者诋汉学烦琐,张之洞针对这种门户之见,说“愚性恶闻人诋宋学,亦恶闻人诋汉学”。在《创建尊经书院记》中,他进一步说:“使者于两家有所慕,而无所党,不惟汉、宋两家不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废。若入院者抱一而自足,误矣。”认为不仅汉学、宋学,而且一切学术皆有可取。这说明张之洞以汉学为宗,同时又不囿于汉学的局限。

此外,张之洞在这部著作中,还对博与约的关系问题,如何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专精一门学问的问题,如何读经、史、子、集等问题,都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颇值得时人治学参考。从上可以看出,张之洞在川兴学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饬学界,一是创建尊经书院,而最有意义的显是后者。张之洞创建书院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造书院、奖拔俊秀,二是书院制度的制定和对学生治学的诱导。两者相较,最有影响的又是后者。因为张之洞在书院制度的制定和对学生治学的指导中,贯穿着某种理论性的教学与办学思想。这些思想是张之洞治学和办学经验的总结,尽管难免有种种局限,但总的说来是极具价值的。在张之洞学政任满离川后,他的这些思想仍对尊经书院,以至全川的文化教育起很大的影响。

由张之洞创建的尊经书院,在近代几十年里,一直作为全川的最高学府而产生影响,现代著名学者蒙文通、郭沫若,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尊经书院的遗泽浸润,如蒙文通曾受业于廖平,而郭沫若早年则师事廖平的弟子帅镇华。历史已经证明,张之洞在川兴学,不仅改变了四川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而且为四川成为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发达的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论语》感悟

    本书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全书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本书以央视2008年“百家讲坛”同名讲座之完整录音稿为基础修订润色而成,比该讲座的电视播出版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文字量多出将近一倍。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尼采谈人生权力意识

    本书文章篇目包括《从苦恼到爱》、《歌颂神灵》、《人类与绳索》、《收获生活》、《阅读历史》、《基督与基督教》、《我们对艺术的感谢》、《勇气论》等。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大学的精神尺度

    大学的精神尺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问题进行思考的结集,作者首先对大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大学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并介绍了现代大学起源——德国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最后对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制度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书学术性、人文性较强,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对于当下颇受人们关注的大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屠神魔君

    屠神魔君

    在强者为尊的世界,你会发现一味的韬光养晦,只能让那些嚣小之辈更加的变本加厉,只有张狂的站在世界的巅峰你才能领略到绝美的景色。他张狂,他冷血,但他有一颗淳朴的心。他有宏愿,他不是一个嗜血的人,一旦他开始嗜血敌人,修罗也会胆颤。
  • 我是传奇之国民天后

    我是传奇之国民天后

    她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女人,却有一个明星梦。她很懒,懒的去阿谀奉承,懒的去炒绯闻。她只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扎稳的往上爬。男人,你干什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幻:咒术师

    神幻:咒术师

    四个少年被命运的轮盘扭转到一起。梦想的道路盘根错节,血液在燃烧,泪在飙,岁月轻狂。天道,人道,宿命。四大咒术体系:阴阳,诡道,通灵,五行。
  • 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

    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

    山西是文学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历史上出过许多成就卓著的大作家,也出过不少大评论家,比如唐代司空图,就写过文学评论经典《二十四诗品》等作品。近现代山西文学史上,同样有过一些影响很大的评论家,比如李健吾等。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我省创作的繁荣兴盛,文学评论发挥了引导和推动创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批评家》杂志为核心,凝聚和培养出一支在全国评论界令人瞩目的评论家队伍,成为“晋军崛起”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评论家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理论素养越来越厚实,评论视野越来越广阔,写作成就越来越突出。
  • 我的女神林姐姐

    我的女神林姐姐

    我叫刘硕,在我17岁那年,家里突然来了个姐姐,是妈妈收养带来的,她叫林诗雨,后面,各种囧事发生了...
  • 坠羽错

    坠羽错

    不知道自己先天血统的凌寒羽被逼离开帝国,失去了家人,与伙伴共同寻找七神剑,但一切都只是幻想,因为从始至终他都是一颗棋子,到底是安安静静的做完他的棋子还是翻开这命运书自己主宰...
  • 训妻如训虎

    训妻如训虎

    看腹黑男主怎样把暴力虎妻娶进家门。奈何自家媳妇儿油米不进耶!就别怪自己相公霸王硬上弓啦!“哎呀,果果!你手怎么了,我来帮你揉揉”吃豆腐ing“去死”咯唐果完胜……“怎么又吃得嘴边到处都是的。”吻上去“唔”。脸红第二天“啊,腰酸死了”“要不要再来一次?”“讨厌~”陈初完胜男主抱得虎妻归?青梅竹马?欢喜冤家?工作关系?别反驳,我们都懂得!
  • 忆:约失江南

    忆:约失江南

    我披金戴甲,赴争沙场,你,又在何方?终于寻到你,却奄奄一息。乳名钗上的字,我终不会忘怀…披上凤袍,我是一国之母。可当今圣上,心又在哪里?两年的美好,难道只是一场梦?本该不在的姐姐,为何会出现?又为何要夺走我的一切?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我,我无言以对,皇上冷眼相看。“天上神明在此,本宫没做就是没做!”说罢,便一头撞向朱砂柱。血,染红了一切……
  • 丘隅意见

    丘隅意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间残像

    时间残像

    三千年前的一场仙魔大战,令仙魔俱灭,横行人间的,只有“异族”以及专杀“异族”的“清洁者”。木音——一个令异族和清洁者都看不出来历的神秘女子,时间在她的身上反射出了凄迷而五彩的光芒。有时候见证一切的人,只余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