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800000046

第46章 廖平经学六变的变因(2)

于是,廖平感到只讲孔子为中国立万世法,将“使圣经囿于禹域,则袄教广布,诚所谓以一服八者矣!……则五大洲中仅留尼山片席,彼反得据彼此是非之言以相距,而侵夺之祸不能免矣”(《地球新义提要》,见《井研县志·艺文志三》。)。只有在经学第二变的基础上,把孔子神化为全球之圣,将六经鼓吹为全球万世法,才能免除西方侵夺之祸,解决中西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廖平提出了他的经学第三变。

要把孔经神化为全球法典,说明有所谓解决中西矛盾的大统说,首先必须论证孔经有全球的世界观念。而《周礼》言疆域,有方三万里、九服诸说,较《王制》方三千里大得多。又《周礼》十一言“周知”,郑玄注:“周,扰遍也。”廖平因而据之,以《周礼》为周知天下的大统经典(《周礼新义》。)。可见,经学第三变以《周礼》为孔子大统之书,同经学第二变以《周礼》为刘歆作伪的产物,观点虽正相反,但都是企图从孔经中寻求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理论表现。

经学第三变的产生,还有认识方面的原因,这就是廖平所说,他考先秦诸书,发现《周礼》之说并非孤证,而在秦汉典籍中比比皆是。又读《诗》、《书》、《易》,发现“小大连文者,小字皆在大字上”,如小共大共,小球大球等,乃知“先小后大,由内推外”,即由中国推世界,小指中国,大指全球,而启小统大统(《经学三变记》。)。同是一部《周礼》,同是那些秦汉典籍,经学第二变认为二者全反,现在则以为两相印证,这种迥然不同的认识转变,与从小大连文推衍出治中国、全球的小统大统这种荒诞的认识,如果不是中西矛盾的时代刺激是绝不会产生的。正是中西矛盾的影响,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才使廖平有此认识转变和荒诞认识。因此,认识方面的原因相对于中西矛盾的作用而言,只是第二位的原因。

经学第四变名人学天学。所谓人学天学,是说孔子改制,不仅适合六合以内的人类,也适合六合以外的天体。孔子为六合以内所立之法是为人学,替六合以外所建之制即为天学。天学是人类最美好的制度,但要千万年后才能实现。天学以人的灵魂漫游六合以外为神游说,以道教的飞升、佛教的成佛为形游说,其形游的天堂世界为最高境界。同经学第二、三变相比,廖平的经学第四变虽然是前两变的经学理论的发展,但又有极大的不同。这就是他的尊今抑古、小统大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他的以讲天学为重心的经学第四变,则从现实的当今转到虚缥的千万年之后,从人类生存的地球转到空幻的天体,再也不具有前两变的理论所具有的现实感了。

廖平自己说,经学第四变的产生是因他“考《中庸》,动言至诚、至道、至圣、至德,于圣、诚、道、德之上别加一至字”,而知在言圣诚道德的人学外,尚有更高的天学。另一方面,则因“梵宗有感悟”。不可否认,《中庸》和佛教诸书给廖平的天学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但从这些思想材料中能诱发出人学天学的理论,则又另有其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廖平企图用他的经学理论来解决近代中国现实矛盾的主观愿望破产了,但又继续迷信孔子和孔经。从1887年开始,廖平讲了十年孔经是中国万世法,又讲了十年孔经是全球万世法,宣称孔经是解决古今矛盾和中西矛盾的法宝。但由于孔经在近代中国只能是被时代所批判、否定的东西,因而决定着廖平的经学理论只能是一种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主观意愿,其必然的结局只能是惨痛的破产。虽然有崇今文经学者,因尊今抑古,而对经学第二变以某些肯定;信古文经学者,又因讲《周礼》是大统文书,而对经学第三变以几句好评。但只要不囿于经学的宗派偏见,无不对他的经学理论持否定态度。然而,“道之不行”,并没有引起廖平对自己的经学理论的反省批判,相反,在他看来,这正证明孔子的伟大、六经的绝对。因此,当廖平的经学理论在现实中破产后,他就只好遁入六合以外、千万年后的空幻的天学之中去了。

经学第五变名人天小大。这一变除了综合经学第三变的小统大统,与经学第四变的人学天学,对前两变的理论加以会通修补,并强调经学第四变早有的孔子造字说外,根本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因此,实不配称一变。这一变的形成,不过是廖平有见于人们对他经学理论的批评,而对自身理论的修补。

以《内经》的五运六气解《诗》、《易》天学,是廖平的经学第六变。自讲天学以来,廖平多引道教、佛教为说。而道、佛与儒的对立,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因此,廖平的天学只能被人视为怪诞。这使得廖平感到他的天学理论需要作必要的完善,于是从《内经》中找到五运六气的理论,以论证他的《诗》、《易》天学。廖平之所以用五运六气来系统地论述他的天学,又有两个原因。

第一,与经学第三变以来的思想发展有关。廖平的经学第三变已把《内经》引入他的经学理论,将《内经》的五行学说附会为五大洲的符号,把《内经》的九针与邹衍的大九州相比附,以论证所谓大统说。到了经学第四变,《内经》又被上升为天学之书,作为《诗经》的师说。经学第五变时,廖平又以《内经》的五运六气,与《齐诗》的四始五际、五情六性相发明。可见,以五运六气解《诗》、《易》,乃是廖平经学理论多年发展的必然继续。

第二,同廖平晚年喜研医学有关,廖平晚年很喜欢研究中医典籍,他自己说得很清楚,他研究中医主要的不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是要纠正中医不合古法的错误,所谓“余著医书二十多种,专驳《难经》之难古法,……或有嘲余者,吾撰书志在医医,不在治病”(《文学处士严君家传》。)。《内经》一书是中医最古的权威典籍,廖平恢复中医古法,主要依据的就是《内经》。毫无疑问,廖平医学研究用功最多的是《内经》一书。正是在深入研究《内经》的基础上,他才提出了经学第六变。

《内经》的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六气指风湿火热燥寒。所谓天六地五之说,五运属地,六气属天。五运六气的理论把天、地的自然变化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看成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系统,含有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这与儒家的天人合一哲学有某种相似之处。用它解《诗》、《易》天学,较用道、佛论证孔经天学更为合适,而且,可以借五运六气,把孔子神化为贯穿天地人的圣人,将孔经神化为天地人普遍适用的绝对法则,解决天学人学的融通问题。因此,廖平要用五运六气解《诗》、《易》天学,并自诩使半生未解之结获得了大解脱。

以上的分析可以说明廖平经学六变每一变产生的原因,但还不能说明经学六变的总根源,要了解经学六变的总根源,还得分析每一变所共有的原因。

廖平经学六变变因虽异,但却贯穿着尊孔尊经的基本观念。从经学第一变进到经学第二变,是为了论证孔子是中国万世之圣,孔经是中国的永恒法典;经学第三变、第四变,则是把对孔子和孔经的神化,推广到全球范围和无限天体;而经学第五、第六变,则是对孔子和孔经神化的完善和补充。正如廖平自道:“平毕生学说,专以尊孔尊经为主。”(《孔经哲学发微》。)而在廖平生活的近代中国,作为封建偶像和经典的孔子与孔经,业已成为历史所否定的东西。这样,廖平的尊孔尊经基本观念与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之间,就必然形成矛盾。这个矛盾就是经学六变得以形成的总根源。

在这个矛盾中,由于廖平固执尊孔尊经的基本观念,因而就不可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反,他却企图用他的理论来规定历史的发展。但是,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它并不屈从廖平个人的主观意愿。这样,在个人与历史、主观与客观之间,就形成一种不相容的冲突,而冲突的必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廖平经学理论受到历史的否定。否定的结果反而坚定了廖平尊孔尊经的基本观念,而社会的批评又迫使他为维护尊孔尊经的基本观念去修补自己的理论。于是,在廖平的理论和历史发展之间,就形成了现实不断否定理论,理论不断变化,又不断被否定的恶性循环,这就形成了廖平一变又一变的经学六变。因此,廖平一生思想数变,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廖平虽经学数变,但因固执尊孔尊经的基本观念,又使得他的经学六变呈现出愈变愈怪、愈变愈玄的特点。这是因为面对历史的否定和社会的批评,廖平要使人接受他的理论,就不得不为其理论不断作出新的论证。而在古今中西交汇的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古今中西的各种学说都成了廖平附会其理论的材料,且这种附会随着经学六变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古今中西的各种学说有着各自的界限,把它们用来作为尊孔尊经的材料,这只能使廖平的经学成为怪诞不经的东西。因此,廖平经学六变愈变愈是荒诞,同样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样,廖平耗尽大半生心血所建造的经学理论,理所当然地只能落得个被历史所否定的悲惨结局。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热门推荐
  • 学生版时文选萃: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

    学生版时文选萃: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成功的密码,在于懂得怎样避开障碍,让我们把不满表达成上进,把委屈升华为不屈,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热情执著,从一时的失意中进发出一生的拼搏。把心径扩大一毫米,避开障碍的密码,用一片星光来照亮前方,有一缕阳光就更要灿烂!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平凡的对话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 那年陪伴:凯源玺

    那年陪伴:凯源玺

    韩雨恩是韩国首富韩之秋的女儿,来到中国重庆只是为了与时代峰峻合作,可没想到她却遇到了八年前邂逅的那个男孩,她会原谅他么?诺希涵是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文静秀气,可不幸的是却患有先天性白血病,她是否已经伤透了他的心?香港著名的服装设计公司韩氏家族唯一的继承人韩恩惠,背着父母偷偷跑到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其实只是为了他。多年后,女孩们再次遇见了男孩们,面对同父异母比自己小八岁的妹妹,韩雨恩与王俊凯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已经成为著名演员的韩恩惠到底会不会原谅王源?那个神秘的女孩究竟是不是多年前早已因白血病去世的她?有情人,会终成眷属么?
  • 邪魅冷少:娇妻未满十八岁

    邪魅冷少:娇妻未满十八岁

    她是因病而休学的小宅女离别之际得到了暗恋多年学长的回应,期盼着继续那场还未开始的恋情。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和他相遇。一朝风波一朝起,当发现所拥有的不过是场虚幻时,腹黑冷酷男却走进心底深处,她该何去何从?最终的抉择会是什么呢?…………“喂,你可别乱来,我可告你未成年侵犯法!”某笨兮双手紧护胸。“哦?我倒是想尝尝犯罪的滋味呢……”某弦扑倒抗议无效的某笨兮……且看花痴小笨女怎样抱得“冷男”归吧!!!
  • 末雪半夏

    末雪半夏

    世间的一切都有定数,缘起缘灭,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即使我们想要认真去忘记一个人,记忆也只会变淡,而非忘记。有些人,一辈子只能背后仰望,有些事,一生都是你独家的记忆。
  • 紫沫

    紫沫

    一个不样的年华,我拥有着我自己的故事,或笑或哭或闹或疯,那都是生活。我就是我,却没有不一样的花火,我就是我,有你们没有的故事。
  • 士志于道

    士志于道

    本书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和情怀,关注当下的经济热点和社会问题,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人文情怀。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精神探究的角度阐述了制度经济学家的定位。后面五个部分讨论了中国改革、地方事件、国际关系、学者情谊、思想市场和土地制度等问题。
  •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仙剑九重天

    仙剑九重天

    这是一本凡人流的仙侠小说,也许前三章会有那么稍微的一点平淡,但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的看下去,因为爽感是一点一点来的,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希望你们能陪我一起走下去。
  • 法至永恒

    法至永恒

    在这里,一个新的世界,没有斗气,没有武技,没有灵力,只有魔法!所以用魔法,去创造一个新的传奇,到达无人可至之境,成就永恒!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