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2800000006

第6章 王充元气自然论简析(1)

王充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物主义的元气一元论,它表现为元气自然论。这个理论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是元气产生和构成的,自然是元气的基本属性,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元气自然的体现。

元气,王充有时称作气、精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等,都是同一元气的不同类别。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形成的。他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篇》。)“夫日者,火之精也;月者,水之精也。”(《论衡·说日篇》。)“夫风,气也。”(《论衡·感虚篇》。)“气渥为雨。”(《论衡·雷虚篇》。)“夫雷,天气也。”(《论衡·难岁篇》。)“山气为云。”(《论衡·艺增篇》。)“为水旱者,阴阳之气也。”(《论衡·阴雩篇》。)“夫虫,风气所生。”(《论衡·商虫篇》。)鱼是“水精自为之也”,草是“地气自出之也”(《论衡·讲瑞篇》。)。从天地到天上的日月、地上的草虫等动植物,以及天地间的风雨雷云水旱等自然现象,无一不是由元气构成的。

人同样由元气构成。他说:“气积而为人。”(《论衡·道虚篇》。)人是由气的积聚而成。他又说:“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论衡·命义篇》。)人的产生和成长,都离不开元气。他认为,由于人和物都由同一元气构成,因而不存在本质差别。他说:人“禀气于元,与物无异”(《论衡·辩崇篇》。),“人,物也;物,亦物也”(《论衡·齐世篇》。),“虽贵为王侯,性不异物”(《论衡·道虚篇》。)。人和物都是物,就是高贵如王侯的人,本性也同物没有差异。这从理论上讲,是王充元气一元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论。但从政治上讲,在君权神授作为正宗统治思想的时代,这不能说不是新奇而大胆的结论,说明王充的哲学是他反对当权的豪强地主阶层的理论武器。这种强烈的批判性和现实针对性,鲜明地体现了王充唯物主义哲学的战斗精神。

王充甚至认为鬼妖神魂也由元气构成。他说:“鬼,阳气也”,“妖者,太阳之气也”(《论衡·订鬼篇》。)。“寒暑风雨之气,乃为神。”(《论衡·龙虚篇》。)“夫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篇》。)他用元气来解释鬼妖神魂,否认其神秘性,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不从根本上否认鬼妖神魂,则是王充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王充的这个论点,继承和发展了《周易·说卦传》中神是气神妙莫测的变化以及《黄帝内经》中“阴阳不测谓之神”的唯物主义观点。它又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所发展。

在用物质性的元气来全面地说明世界万物构成的基础上,王充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万物之生,俱得一气”(《论衡·齐世篇》。)的哲学命题,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是世界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这是鲜明的唯物主义元气一元论,是对先秦以来唯物主义气论的大发展。

但是,王充在物质性的元气外,又提出了“太平之气”(《论衡·是应篇》。)、“五常之气”等概念,并认为人皆“合五常之气也”(《论衡·论死篇》。)。而“太平”是社会政治用语,“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封建道德,这就使气社会政治和道德化了。有时他甚至说人有五常之操,是由于人含有五行之气,如他说:“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气,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论衡·物势篇》。)这就使本来是物质性的五行之气,也带上了封建道德的色彩。这些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但它在王充哲学中是次要的。

王充关于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对汉代神学唯心主义是直接的打击。汉代神学唯心主义宣扬天是最高的神,万物皆由天神产生和主宰,王充则用元气来说明万物的产生,这就从根本上否认了天神是世界本原的说教。王充把天说成是含气的自然,就剥去神学唯心主义套在天上面的神灵外衣,把天从神的地位还原为物质性的自然物,从而摧毁了神学唯心主义的理论支柱。

元气之所以能成为构成万物的本原,是因为元气具有万物所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是:

第一,不可消灭性。王充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论衡·论死篇》。)这是说人由元气凝聚而产生,人死又散还为元气。万物的生死同样如此。他不仅说明人物有生有灭,而且也说明构成人物的元气本身,只有聚散形态的变换,而不能消灭。王充也十分明确地说过:“气不可灭。”(《论衡·变虚篇》。)元气的不可消灭性,使元气能无穷地产生和构成世界万物。

第二,时间上的永恒性。王充说:“人有死生,物亦有终始。”(《论衡·辩崇篇》。)人物都有生死始终,在时间上只能有限地存在。而“阴阳不生,故不死。死者,生之效也;生者,死之验也。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唯无终始者,乃长生不死”(《论衡·道虚篇》。)。元气无所谓产生和消亡,它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因其元气的永恒性,才能使有限存在的人物连续不断地产生出来,使世界成为川流不息的永恒过程。

第三,空间的无限性。王充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是有限的,而“气莽苍无端末”(《论衡·变动篇》。)。元气是无边无际的,具有空间的无限性。这是元气能构成世界众多事物的依据。

第四,无形性。王充认为元气聚而产生的万物都是有形体的,如:“薏苡,草也;燕卵,鸟也;大人迹,土也。三者皆形,非气也。”(《论衡·奇怪篇》。)有形的事物不能说是气,表明元气是无形的。王充说:“气若云烟”(《论衡·变虚篇》。),“元气荒忽”(《论衡·论死篇》。)。云烟无形,荒忽也表示无形,都是说的元气的无形性。因其无形,元气才能构成世界上千姿万态的不同事物。

第五,精微性。王充说:“元气,天地之精微也。”(《论衡·四讳篇》。)元气是最精细的物质。元气的精微性,是它能构成世界上形体大小不同的万物的根据。

王充关于元气特性的论述,有的同现代哲学关于物质概念的抽象是相符合的。因此,王充哲学中的元气,已经是同具体事物有区别的观念了,它类似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先秦以来的唯物主义气论,都没有像王充这样用物质性的元气,来全面地说明万物的产生和构成;更没有对元气的特性,作出这样高度的哲学论述。所以,完全有理由说王充的元气一元论,是唯物主义气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大飞跃。它给后代唯物主义气论的发展以深刻影响,如张载提出的“太虚”,其规定性就有一些同王充哲学的元气特点相似。

但是,王充哲学中的元气,同现代哲学科学的物质概念毕竟是有区别的。物质作为科学的哲学概念,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它只是对客观存在的一切具体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但王充所说的元气,虽然具有同元气构成的万物的不同特性,但它却同万物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实有东西。因此,王充的一元论必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同一的元气为什么能产生众多不同的万物?

王充对此是从气的量和质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的。当从气量方面来解释时,王充把万物的差异归结为气量的多少,也就是数量上的差别。他说:“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论衡·幸偶篇》。)所谓厚薄就是气量的多少。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人之间富贵贫贱的差异,是因为禀受元气多少的不同。他又说,人“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论衡·气寿篇》。),“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气有少多,故性有贤愚”(《论衡·率性篇》。)。人的体质强弱,寿命长短,性的善恶和贤愚的不同,都是气量的多少决定的。

王充从气的质方面解释万物的差别,是把元气分成不同的种类,如前面提到的“山气”、“风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等。不同的气类,构成不同的事物。如人有知识智慧,是由于人是“含精气之徒”(《论衡·幸偶篇》。)。人由阴阳气而生产,“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论衡·订鬼篇》。)。鬼有象而无形,是因为产生鬼的“太阳之气,盛而无阳,故徒能为象而不能为形”(同上。)。干旱是火气的异变,水灾则是水气的异变(《论衡·感虚篇》。)。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热门推荐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话说材料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话说材料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吾自逍遥

    吾自逍遥

    龙逍遥本是地球上一个普通大学生,却因一块残破玉石穿越到了玄天界!在这个世界强者具有移山倒海,毁天灭地之能。可龙逍遥的“前身”却是一个万年难见的漏元体,无法修炼!携带着龙逍遥灵魂穿越的玉石却诡异的代替了丹田……
  • 逆天召唤师:腹黑王爷妖娆妃

    逆天召唤师:腹黑王爷妖娆妃

    她与他在这里相识,相知。本以为能够一生一世一双人,那承想却是如此的捉弄,如此的命中注定。忘川河畔,她问他,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他答道,因为你。一行清泪自她脸上流下,来世,我只望能够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也不愿拥有这样的感情。再相遇,他们形同陌路,而她也遇到了一个真正的良人,故事就此展开......
  • 鬼帝的契约妻:少女猎灵师

    鬼帝的契约妻:少女猎灵师

    被退婚了?行,退了就退了,改日再让他后悔退了这场婚;欺她蠢笨?来,设个陷阱让你跳;骂她废材,要杀了她?得,先召个亡灵出来跟你打!什么?对方是大陆难得一见的极品天阶高手?没事,把他的老祖宗给召出来狠狠地教训他!……没错,本小妞没有斗气不会修练没有修为那又怎么样?心情不爽,一个秘术召唤,将你家老祖宗全都召出来供本小妞当奴隶使!看这世间,还有谁敢欺她,骂她,杀她!……只是,这个长得极端妖孽型的美男是谁?怎么召唤出来了就送不回去了?啊啊,妈妈咪啊,此妖孽是有影子的!苍天啊,大地啊,小妞召的是亡灵,不是美男呐!……女人,扰了本帝沉睡了千年的好梦,还想逃?!
  • 天狱邪神

    天狱邪神

    一位来着异世的少年楚天,逆天武技,超强体质,只为实现一个诺言,而自己竟然却不知自己的身世竟是一个悠久的传说。。。。
  • 女友难伺

    女友难伺

    因遇见男友出轨,无法接受的出了车祸,从而过上别人尝试不到的失忆生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还请等待
  • 我本不是江湖人

    我本不是江湖人

    江湖是社会必须的疾病,所以不能消除,但必须在可控范围,不能扩散。
  • 系统之都市火影

    系统之都市火影

    他曾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凡人,拥有了系统之后,他现在与各个帝国的强者斗争;来回穿梭于平行宇宙之中。
  • 血色的蔷薇花

    血色的蔷薇花

    她,是天使坠入地狱的结果,拥有着控制万物的能力。她,是失去能力的血族公主,拥有着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权利。她,是魔鬼与天使的蔷薇花,凋零不谢,红与白的颜色铸就了她的不平凡。世间就是这么巧合,三者融为一体,命运,将如何被她改写?
  • 你不是第三者

    你不是第三者

    在别人眼里白书晟是个第三者,没错!他拆散了别人的家庭;邱雨桐也是第三者,没错!她也拆散了别人的家庭,一个情字,牵扯到了四个家庭,在别人眼里赵青似乎是受害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每当赵青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时,白书晟总是在心里冷笑:婊子还想立牌坊!“我没有错!”面对赵青的十几个家人,白书晟淡淡的说道。“哼!你永远都活在虚拟世界里,而我却是活生生的,我不是虚拟和宠物,”在经过一夜无眠的谈判之后,邱雨桐心灰意冷的对杨伟说道,“你滚吧!永远不要再回来,”杨伟对着电脑屏幕,甚至没有空抽出手来指一指大门的方向,因为他正在进行一场游戏比赛,雨桐冷笑着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