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4800000027

第27章 天马、神龙与昆仑神话(2)

1966年,在汉昭帝平陵东北70米处汉代遗址距地表深2米左右,发现一件玉奔马。这件玉奔马通高7厘米,长8.9厘米,白玉雕成。据描述,此玉马“马足踏于刻有云纹的长方形托板上,昂头张牙露口,双耳竖立,两眼前视。身躯肥圆,用阴线刻出飞翼,四肢粗壮有力,作奔腾前进状。骑者戴盔,身穿短衣,两手按着马颈”(咸阳市博物馆:《近年来咸阳发现的一批秦汉遗物》,《考古》1973年3期。)。玉马刻出飞翼,显然不同于一般,而其上的乘骑者从文中发表的照片来看,应当是汉代流行的仙人或称“羽人”的形象,其双肩生翼而不是“穿短衣”,头上也不是戴盔,而是生出高出头顶的双耳(咸阳市博物馆:《近年来咸阳发现的一批秦汉遗物》,《考古》1973年3期。),如《抱朴子?论仙》所载“(仙人)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因此,仙人所骑的带翼之神马,极可能便是当时对“天马”的想象和造型。

河南洛阳出土的汉画像砖中也刻有带翼神马的图像,如一幅被定名为“骏马图”的画像砖上,刻有一马,体格粗壮,肩上生出短小而丰满的小翼,马体上还带有一个旋涡状的图案,其用意可能表示马飞翔时的飘逸感。类似的这种装饰图案在其他几例洛阳出土的天马画像砖上同样也可见到(王倩编著:《汉唐动物造型艺术》,页168,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河南洛阳还出土过一方被名为“马与仙鹤图”的汉画像砖,其图案为一棵树下分别立有一马、一仙鹤,其中的立马肩生双翼,昂首挺立,与上例“骏马图”造型极为近似,也当系“天马”的形象(王倩编著:《汉唐动物造型艺术》,页168,左上图,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另一例河南洛阳出土的西汉画像砖上也有天马的图像,马身硕壮,肩上生出短而丰满的翼,昂首挺立。已有学者正确地指出其可能为“艺术化的天马形象”(董依华等编撰:《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汉画像砖》,页46,台湾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2000年。)。

1992年,陕西灞桥呼陀寨汉墓中出土有一件陶质翼马,据介绍,“翼马作跪卧状,昂首,双目前视,长嘴微张,短耳后抿,短尾下垂,背生双翼”(高曼:《西安地区出土汉代陶器选介》,《文物》2002年12期。)。除中原地区之外,四川是较多保留有汉代天马图案及造型艺术的地区之一,可举出以下各例:

其中一类为雕刻在汉代石阙上的天马图案,多系高浮雕,造型生动,有呼之欲出之感。如四川绵阳杨氏阙右阙,左后角刻一翼马,其前一人,衣饰飘飞,神态轻盈似仙女,是为御者(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等编:《四川汉代石阙》,页25,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四川雅安高颐阙主阙,据调查简报称,“四隅诸兽皆生双翼”,其主阙楼部右侧面有人物和翼马(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等编:《四川汉代石阙》,页3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细审考古调查报告,骆驼身有双峰,肩上生有短翼,身后紧随一胡人,头戴尖顶,似为牵骆驼人。翼马四蹄奔腾,生有短翼,一人紧随其后,头为双髻。这种翼马的性质当为“天马”,只是从造型上看,与河南洛阳画像砖上的翼马图案相比较,其双翼更为突出明显,已飘出身外,具有更强烈的“天马行空”的动感表现。能够帮助我们最终确认西南地区汉阙上这类带翼神马为天马的直接证据,可举出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上雕刻带有“天马”铭文的带翼马图像。这幅图像位于该阙左阙斗石的右侧面,整幅图案为一马昂首而立,马身饰卷云纹,生出有翼,马背上部正中浮雕长方形榜题,榜文为汉隶“天马”两字,与此阙左侧面的“天禄”图像相对应(李锋:《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的初步认识》,《文物》2007年1期。)。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有“天马”题铭的图像史料,不仅能够进一步支持本文对天马图像所作的考订,其史料价值更为重要。

此外,在汉代崖墓中也有天马的图案,如乐山麻浩一号崖墓内的“勒天马图”便是其中一例(详见本书第五章。),其雕刻方式与汉阙上的天马相似。

第二类为四川多见的东汉画像石或画像砖上的天马图案,这类图案多为减地浅浮雕或线刻。如简阳三号石棺一侧画像刻有天门、太苍、白虎等图像,另一侧刻有日、月、先人(仙人)骑、先人博等图像及文字(高文编著:《四川汉代石棺画像集》,图九八、九九,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其中“先人骑”为一头上有高髻、身上有羽毛的仙人骑一马,其寓意与上述陕西咸阳出土的玉奔马相同,推测其表现的应当是天马与仙人。

新津县二号石函上,刻有“天马图”,长80厘米,高80厘米,中间刻一马,一身着长袍之人以手牵马,似在与马交流。除以上这幅图画外,新津出土的石棺画像上还有“栓马”、“翼马”两图,这三幅图的构图方式非常接近,马的形象均为肩部有两翼,这种生有两翼的马即是传说中的天马(高文、王锦生:《四川新津县汉代石棺上之新发现》,《四川文物》2002年5期。)。

彭山三号石棺上有天马图像,天马生翼,站立于山峦之间(高文编著:《四川汉代石棺画像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另在新津县二号石函上,刻有“天马图”,长80厘米,高80厘米,中间刻一马,一身着长袍之人以手牵马,似在与马交流。除这幅图画外,新津、成都等地出土的石棺画像上还有“翼马”的图像,构图方式非常接近,马的形象均为肩部有两翼。对于新津石棺、石函上的带翼马,有学者认为其与汉代以西王母崇拜为主线的升仙思想有关,并且也指出其性质可能为天马(高文、王锦生:《四川新津县汉代石棺上之新发现》,《四川文物》2002年5期。),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彭山三号石棺上天马站立于山峦之间的寓意,与文献记载中天马可载乘者登昆仑、入天门的观念正相对应,其身下的山峦,很可能即为昆仑神山的象征。此外,1978年在四川金堂县出土了两件东汉画像砖,其中一件在砖的一个侧面有一幅图案,前为轺车,后有身上生有羽毛的仙人骑马随行,轺车与仙人之间刻有阳文两字,曾被释为“元马”。另一方也在砖的同样位置上有相同的图案和文字,只是在砖的后部还加刻了墓主的姓名“王子冯”(《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汉画像砖》,页196。),其意义可理解为在天马和仙人的导引之下,墓主王子冯正在升仙途中。砖上阳刻的“元马”两字,有学者认为“元马意为良马”,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天马。但笔者认为,甚至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其中“元”字的字形与“天”极为接近,或原为“天马”两字的误写或误识。第三类与天马可能有关的考古材料为陶制灯台、陶俑之类,其造型独特,别有寓意。如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汉墓中曾出土一件“人马陶灯”,陶灯的器座呈扁圆形,灯从上而下分为三层,每层均塑有骑马人像,手托灯盏,骑马人的形象均头上有高耸的两耳,长发披肩,在灯座的中央有头戴胜,双手拱于胸前的西王母坐像,底座上塑出象、蛇等图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市青白江跃进村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8期。)。笔者认为这类灯台上的神奇图案及造型的寓意可能均与四川地区以西王母为中心的信仰体系有关。其造型上下分为三层,很可能象征着“昆仑”之类的神山,故以西王母守护在天门的入口之处(霍巍:《汉代神话图像中的象征意义》,《华夏考古》2005年2期。)。由于灯台上的马上骑乘有仙人,如前所论,可以推测仙人所骑之马应具有天马的含义。此墓中还出土有两件单体的人马陶俑,造型与上述陶灯上的俑相同,上骑乘仙人。仙人的头上生出高出头顶的双耳(原简报将其定名为“骑马女俑”,笔者认为显然不确,其上骑乘者并非女性,而是仙人。《抱朴子?论仙》云:“(仙人)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可与之相互对照。),他们一手高举,屈腿骑于马上,一手叉腰,身下乘骑为昂首挺胸、前腿收蹄呈奔驰状的天马。

通过以上这样一些具体而形象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天马的形象化的理解,就是带翼的神马,它们多由仙人驾驭,可由昆仑和天门阊阖升入仙境。这类天马还常常与其他有翼动物共处,如上例中四川雅安汉代高颐阙上的天马,就是与有翼骆驼、有翼虎等并列,这也再次证明汉代有翼神兽的产生,实际上是将来自域外文明中的新事物(各类有翼动物),赋予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内涵,从而融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现风格,可以说这是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反映在造型艺术上的一个典型例证。

不仅如此,在汉晋时代西南地区的一些文献记载中,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祭祀天马的“天马祠”:

如《华阳国志?蜀志》会无县条下载:“会无县路通宁州,渡泸得堂狼县,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冢不闭户,其穴多有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有天马河,马日千里,后死于蜀,葬江原小亭,今天马冢是也。县有天马祠。初,民家马牧山下,或产骏驹,云天马子也。今有天马径,厥迹存焉。”(笔者按:此条材料蒙张勋燎教授见告,特此致谢。)

又《华阳国志?蜀志》江原县条下载:“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上有天马祠。”(笔者按:江原县系两汉旧县,蜀、晋因之,辖今崇州市及都江堰市岷江西南之地。)

由此可见,时人对西极天马的崇拜已达到何等程度,这与考古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有一点引起我们格外的注意:在远离汉文化中心区域的西南地区,出现如此众多与天马有关的带翼神兽,并且文献记载还有相应的祭祀天马的“天马祠”,足以说明这一观念早已从中原传入到汉帝国的边缘地带,成为当时流行的天马崇拜观念。

三天马与神龙

中国的传统神话中,有所谓“龙马”,如《尚书?顾命》孔安国传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河出马图。”可见马与后来被视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龙这种非实体的动物,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各地考古发现的“龙”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随处可见的龙的形象,是经过历代的加工、改造才成形的。但是,文献史料当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先秦时期与西方最为接近的周人,认为体形高大的马也是龙。《诗?大雅?皇矣》记载周人有“禔类禔马”的习俗,大约与对马的祭祀活动有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则进一步记载这种祭祠“马祖”的习俗:“乃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周礼?夏官?庾人》。)汉代仍有将马与龙相联系的记载。如王充《论衡?龙虚》云:“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由是言之,马,蛇之属也。”但最值得注意的,还是本文前面所引《史记》、《汉书》中在言及“天马”时对龙的特别垂青:“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这表明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唯有“神龙”才能与“天马”相匹配,天马以神龙相为媒,可以漫游天门,直升天国。西域的良马因其形体远比中土的马为高大,故被称之为天马,如果按照《周礼》的说法,如在八尺以上,则其本身就已经是“龙”了。

顺着这条线索梳理下来,我们似乎可以明白汉武帝为何对“西极天马”情有独钟:实际上他所期冀的,就是自先秦以来古史传说中的神龙,而这种龙的实体,先秦时期最具西方知识的周人认为其即为体形高大(八尺以上者)的马,只是这种高头大马生于何处,在汉通西域以前中原人士大概无从知晓。随着汉通西域之后对于西方的知识背景的拓展,人们终于明白唯有从西域才可求得如此良马。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世俗的法规

    世俗的法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各地民间的各种禁忌风俗,包括漫话禁忌、身体禁忌、生产禁忌、生活禁忌、婚丧禁忌、语言禁忌、礼俗禁忌、自然禁忌、动植物禁忌、鬼魂禁忌十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绝色天下:邪王的腹黑毒妃

    绝色天下:邪王的腹黑毒妃

    穿越到一个备受欺凌的傻子嫡女身上,顾巧巧表示,我不报仇,我要做个好人!好人是什么定义?那就是你若杀人,本小姐——只诛心!扮猪吃老虎,亦可以不见刀锋也见血!哎呀,说什么斤斤计较,本小姐是眦睚必报!
  • 修神界

    修神界

    华国顶级特工在一次文物追回中被杀,文物带着他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文物包罗万象,功法,神器,丹药……应有尽有!主角踏神路的格言:与生俱来人中首,唯我与天同齐寿。双脚踢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 破命之路

    破命之路

    我想变强…我错了么我想改变命运…我错了么我不想再被人欺负…我错了么我想保护我身边的人…我错了么我想打破权贵势力…我错了么我想不枉此生…我错了么就算我错了那又怎样!
  • 最强全能宠物师

    最强全能宠物师

    楚峰三岁的时候被周然捡回来,从那时起就开始修炼宠师。开始的时候他非常的有天资,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达到了真龙境三重天的级别。可是不知为什么,过去了三年他的修为再无半分精进。开始还被周家人称赞是天上掉下来的“天才”,现在却被周家人誉为不知道从哪来的“废材”……
  • 狂拽丫头吊炸天

    狂拽丫头吊炸天

    小时候的偶然相遇,名字都未问过的两人,终究抵不过缠缠绕绕的命运。他们、、、、最后的结果又将怎样。。敬请期待
  • 神州志之风云再起

    神州志之风云再起

    神与魔本非天成。俗话说,事在人为,心性使然。神州浩瀚,千秋万载。总有一些故事无法忘记,总有一些身影挥之不去。正魔交战留下的惨痛已经烟消云散,神州之乱的伤痕仿佛也已经不痛不痒。风起云涌,暗流并不是风平浪静。恩怨、情仇即将碰撞出一出激烈的篇章。兽王宗盘踞天坑,韬光养晦,有着何种预谋与惊天的发现?!无极门、天冷坛、梵音寺与星月宫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与牵连?!神州之大,何去何从?如浮萍之于流,如鲲鹏之于游。沧海桑田笑,我只忆今朝;浩瀚神州志,凭栏看逍遥。
  • 霸道王牌校草的呆萌腹黑女

    霸道王牌校草的呆萌腹黑女

    她,一个砂砾般的丑小鸭,脸上带着灿若繁星的笑容,身上透着阳光的少女,在以家世为生存地位的薰衣草贵族学院,拽拽的倔强,让新转来的校草看着就觉刺眼。第一次她被人如此侮辱,就像是被世界遗弃一般。他仿佛一个来自地狱的恶魔,将她的自尊心狠狠践踏。第一次她被如沐春风般的笑容迷醉,黑夜中的月光也比不上他眼底迷人的笑容。他如同一个来自天国的天使,将她于水深火热中救赎。第一次她看到了上弦月般透亮的笑容,他的坏笑有着一种邪魅的诡异。他如同一个来自黑夜的精灵,将她的伤慢慢愈合。季梓琰冷酷邪恶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你不能对他们动心!”她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丑小鸭,又有什么资本站在那三个一出生就携带着光环的少年身边呢?
  • 桃花朵朵上仙难逑

    桃花朵朵上仙难逑

    当初她救了他的命他为了报救命之恩带她上天界娶她为妻生活的很幸福却因为另一个人的到来一切都毁了当她站在诛仙台要跳下去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并不是只为了报救命之恩他也是爱上她了她两眼含泪:“愿下世我不要在遇见你不要再爱上你”跳了下去他发出失声力竭的呐喊:“不!要!”可一切都晚了。。。。
  • 一夫四侍十二宫

    一夫四侍十二宫

    她可是堂堂女儿国世子殿下,占据一方霸土,打下江山铁壁,却唯独不能抗拒美男的诱惑。为娶美男,她不惜逼婚,甚至强取豪夺!倾城宰相,妖孽三皇子,暴帅刺客,哇,桃花那叫灿烂啊!
  • 灵魂缺货

    灵魂缺货

    这是个灵魂缺货的年代,太多的背叛,太多的荒唐。谁又能清者自清,置身事外呢?一个个迷失的灵魂游荡在欲望横流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