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4500000023

第23章 面对难题,利于孩子成长是前提(2)

回去的路上,我又庆幸又难过。我庆幸,是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位还可以沟通,内心还是更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我难过,是因为还有更多的孩子在作业堆里苦苦熬着。

晚上辰辰回来,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详细地问了他面对这么多作业的感受。

后来我发现辰辰的作业明显减少了。令人欣慰的是,期末我去开辰辰的家长会,辰辰所在的班级总体成绩排了全校第一,辰辰的班主任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算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吧!

在和很多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对学校的有些做法很不满,但也仅仅停留在不满和抱怨阶段,既没有想办法改善,也没有积极去找老师沟通交流。有的说不知道该怎么说,怕老师不高兴。有的认为做了肯定也不会有效果。可是如果家长袖手旁观,不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又怎能指望天降奇迹呢?消极被动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孩子呢?

3.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其实在送礼这件事上,没有绝对的提倡,也没有绝对的反对,家长的心态至关重要。如果是对于老师教育成果的肯定和感激,出于友好尊重并非不可,谁的工作都希望被人肯定。但是别有用心的送礼就有害无益了。

周末,乐乐妈妈带乐乐过来玩,乐乐显得不太开心,她妈妈也是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我忙问其故。乐乐妈妈气愤地跟我讲了经过。

原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要举行六一晚会,每个班级都要出一个节目。乐乐自身条件不错,被选中参加班里排练的舞蹈。乐乐非常用心,除了学校里必要的练习,回到家也自觉地排练,跳得像模像样的,爸爸妈妈决定表演那天要带全家人去观看乐乐的舞蹈。可是没过几天,乐乐和其他几个孩子竟然被刷下来了。老师也没说具体原因,只说决定让那几个孩子去跳。

虽然老师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令乐乐妈妈很反感,可是她不想让女儿对老师有不好的印象,就安慰女儿:“班级是个大集体,有那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同学都上去表演,也许老师发现那几个同学更有表演天赋,为了班里的舞蹈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才会换人的,有时候我们也要有绿叶精神。”

乐乐听了妈妈的话,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妈妈,才不是呢!那几个人跳得比我差多了,不信你可以去学校看看,她们之所以可以去跳舞,是因为她们的爸爸妈妈给老师送了东西。妈妈,你也去给老师送东西吧,我想参加跳舞,我都练了好久了。”

望着女儿充满期待的脸,乐乐妈妈不知道说什么好。她特地侧面去了解了一下,果然和乐乐说的一样,那几个被换上来的人,父母都下了不少功夫。

乐乐妈妈去找老师,当然没提送礼的事,只问老师为什么突然要换人,这样对孩子的打击会很大。老师振振有词地说,乐乐在班里的表现确实很不错,可作为老师要顾及每一个孩子,那几个后来替换上去的孩子,平时胆子比较小,所以才会给她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乐乐妈妈差点质问老师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已经收下的礼,可她不敢跟老师闹得这么僵,只好悻悻地回来了,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

乐乐的爷爷奶奶知道了这事,连连怪她不会做人,家里又不是拿不出这个钱,平时逢年过节应该多去老师家里走动走动,多“意思意思”,要是早做了这个功课,乐乐怎么还会被刷下来呢?

她愤慨又无奈地说,她实在看不过学校里也有社会上这些歪风邪气,心里十分排斥这种做法,可是她又不希望女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于这个礼是送还是不送,她实在非常矛盾。

乐乐妈妈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给老师去送礼吧,内心实在看不起自己这种行为,又担心孩子过早地接触这些社会习气,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可是不送吧,又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尽心,心里特别矛盾。所以很多家长尽管鄙视这种行为,还是会选择随波逐流,偷偷地送。

自古以来,送礼几乎是中国人拉拢人情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如果亲人病了,很多家属会想方设法给医生送上一个红包。有事要办,会去给相关人员“意思意思”。不知何时,这股风也刮到了教育界。

那么,我们来把这个问题抽丝剥茧一下吧!

送礼这个问题说小了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得到公平教育的问题,说大了关系到每个教师的师德问题。

曾经有一位老师也向我感慨过家长送礼的事。本来她也不好意思收,可是看到其他老师都在收,渐渐地也收得心安理得了。不过,她一边收一边却觉得自己的行为离当初做老师的初衷越来越远,甚至觉得自己对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对教育事业也没那么用心了。她最后说:其实从教这么多年,最令她感动的还是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候,一位学生送给她一盆亲自栽种的文竹,直到现在还养在家里的阳台上。

我们先来看一下家长送礼的初衷:希望和老师拉近距离,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应得甚至多于其他学生的照顾。那么给老师送礼是否就是最佳手段呢?诚然,本着拿人手短的古训,老师收了家长的“意思”,总会对孩子多些照顾,否则怎么跟家长交代呢?

但是这里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其实老师对于请客送礼的家长,内心是轻视的,所以对学生的关照并非出于喜欢学生,而是看在钱财的分上,而真正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只有爱和耐心。第二,家长虽然给老师送了礼,但内心对老师的师德肯定是持否定态度的。失去了相互尊重这个前提,送礼还有积极意义吗?

很多家长前脚给老师送了重礼,后脚就在家里感慨现在的教育真黑,老师如何如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还小,还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如果让他们长期接触到这些言论,很可能使孩子对老师、对社会失去信心,甚至会形成反社会的人格。这种人格一旦形成,其危害难以言说。

有人可能会说,那坚决不送礼。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难道家长要袖手旁观吗?所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既然送礼并非是最佳手段,那么是否有其他做法可以替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家也曾遇到过,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启示。

辰辰刚上学的那年春节,我和老公去给孩子奶奶送礼,婆婆看着那一堆礼品,突然问我:“你给辰辰的老师送了吗?”

我一愣,因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婆婆一看我的表情就知道我根本没送。她苦口婆心地跟我分析道理:“给不给我们送都是其次,关键是要把老师打点好。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就算老师想每个都照顾到,他也顾不过来啊。其他孩子的父母都会向老师意思意思,你也赶紧把这事给办了。”

我内心有些抵触:“这样不太好吧!”

婆婆正色道:“有什么不好的,你随便去周围打听一下,有几个不送礼的,你可别太清高了。”然后婆婆给我列举了很多送礼的好处,并用了一个很新潮的词,说现在是个“拼爹拼娘”的时代,只是现在拼的不是谁家的父母把孩子教得更好,而是谁家的父母经济实力更雄厚,出手更大方。

我还是有点不情愿:“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还不错,老师也挺喜欢他的,我觉得现在就挺好的。”

婆婆有自己的理由:“你送了,老师对辰辰就更好了,这叫锦上添花。你非得等到孩子受了委屈、受了不公正待遇再送,那就来不及了。”

最终,我并没有给辰辰的老师去送礼,因为我和老公都没有找到非给老师送礼不可的理由。但是,当辰辰在市里的作文比赛中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和老公让辰辰亲自挑选礼物去送给老师。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你最后不还是给老师送礼了吗?

其实,之前送和之后送有着本质区别。如果春节的时候我给辰辰的老师送礼,那等同于用金钱腐蚀老师的师德,即使换来了老师对孩子的重视,但这种在金钱驱动下的重视,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利。可是之后送礼,意义完全不同。首先我们并没有瞒着孩子,完全让孩子自己去挑选礼物送给老师,孩子不会觉得送礼是件多么见不得人的事,更不会联想到爸爸妈妈给老师送礼了,以后老师一定会对他更好的;其次,我们送礼的目的是出于感激,不是贿赂老师,让孩子明白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让他学会感恩。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和尊重。每个老师都喜欢优秀的孩子,我们与其把精力花在想方设法给老师送礼上,倒不如把心思用在教育孩子上,把孩子教好了,送不送礼就在其次了。

有一些清高的家长,绝对不给老师送任何礼物,只要送礼就认为是阿谀奉承。

其实在送礼这件事上,没有绝对的提倡,也没有绝对的反对,家长的心态至关重要。如果是对于老师教育成果的肯定和感激、出于友好尊重,并非不可,谁的工作都希望被人肯定。但是别有用心的送礼就有害无益了。

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件事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老师的工作很辛苦,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老师表达谢意。在某些节日的时候,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亲自为老师挑选礼物。如果父母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那么就能化不利为有利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思考:家长给老师送礼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可是我们更清楚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公平,“不公平”现象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里。如果家长给孩子营造绝对公平的氛围,是否对孩子真的有利呢?很多孩子毕业走上社会后,极端不适应,因为学校相对简单,可是社会复杂,孩子看到的完全是另一面。在真空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差。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不经受挫折,那么他走上社会所经历的挫折会是学校里的千百倍,做父母的能帮孩子一世吗?所以让孩子明白只有努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只有自己足够强大,遭遇不公平的机会才会越少,这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远比替他扫平挫折来得更有意义。

4.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

据调查,中国有一半孩子是由老人在照料,年纪越小的概率越大。很多年轻的父母内心很想自己照顾孩子,但在现实的压力下,迫于经济现状、事业追求等原因,不得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料。由此,隔代教育的种种问题开始产生。

朋友的孩子即将周岁,上次见面已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蹒跚地走上几步,想来现在应该能摇摇摆摆地走路了。周末在网上遇见她,随口问起孩子,朋友叹气说,本来孩子已经勉强会走了,现在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连原先都不如了。当时有事,我也没细问她原因。

周岁宴上,我见到了朋友的孩子,果然像她说的,连下地都不行了。我大为惊讶,按原先估计,即使还不能自己走路,估计也差不多了吧?朋友跟我讲了原因:自从她升职后,工作更忙了,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就把公婆接了过来。公婆对孙子特别疼爱,事事照料周到,来了一个多月时间,很少让孩子下地。她反对,可是老人说谁见过六七岁的孩子还不能走路的?过段时间自然会走。朋友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孩子还不知道养成什么样呢?言语中流露出对老人带孩子的不满,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据调查,中国有一半孩子是由老人在照料,年纪越小的概率越大。很多年轻的父母内心很想自己照顾孩子,但在现实的压力下,迫于经济现状、事业追求等原因,不得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料。由此,隔代教育的种种问题开始产生。

很多年轻父母看见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缺点,开始后悔让老人带孩子。有的一边埋怨一边又无可奈何,甚至引发家庭战争。

隔代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偿心理导致的溺爱

大多数老人都在物资极度贫乏的情况下长大,所以面对孙儿辈,特别想将自己年幼时没有享受过的,或者没有给子女的生活,补偿到孙儿身上。这么做,完全是出于爱,可是表现形式往往是毫无原则的纵容和溺爱,对孙儿的所有事情都采取包办手段。比如不厌其烦地收拾宝宝乱扔的玩具,到了孩子该自立的时候,还给孩子穿衣喂饭,或者孩子把什么东西给摔了砸了,老人最多唠叨几句,很少会和孙儿较真,以致造成孩子蛮不讲理、任性自私、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现状。由老人带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反应迟缓,极端怕事,一遇到问题就想躲回家中;一个是飞扬跋扈,嚣张自私,破坏力极强。

(2)老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老人生活的时代和我们不同,很多观念差异很大,在教育观念上普遍比较落后。可以说在很多老人的观念里,根本没有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不是好好的?”

另外,由于他们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减少,观念得不到更新,不懂得该如何引导孩子。对孩子因为好奇而出现的“破坏”“危险”行为盲目地加以阻止,容易压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导致孩子缺乏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教育观念上的差别

在教育孩子上,老人对孩子比较宽容,父母多偏向严厉,这就容易造成分歧。老人溺爱孩子的时候,父母会提出抗议。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就会阻挠。因为标准不同,所以在教育上容易深一脚、浅一脚。比如,父母正在教育孩子某种不当行为时,老人容易帮腔,甚至说:“你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孩子知道有人撑腰,容易变得有恃无恐。因为老人在言语中已经使孩子的行为合理化,父母教育孩子就容易被孩子抵触,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使亲子关系渐渐疏远。

(4)先天的身体劣势

老人年纪大了,动作变得迟缓,无法带着孙儿去户外活动。老人思维也不如年轻人那么清晰、有逻辑。老人带大的孩子容易安静有余,活泼不足,社交能力欠缺。一来会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严重的会出现幼儿心理老龄化等;二来户外活动少、缺少运动,容易造成体弱多病。

可如果说老人带孩子都是弊端,那也是极端、片面和不公正的。老人带孩子其实也有很多年轻父母难以企及的优势。

首先,很多老人具有抚育多个孩子的经验,对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轻车熟路,可以帮助年轻父母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让年轻父母省心不少。

其次,在心态上老人比年轻父母更有优势。他们一般已经离休,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心态往往比较平和,而年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压力过大,很容易情绪紧张。在教育孩子上,老人一般比年轻父母更具有耐心。

老人比年轻人更具有儿童心理。老人经常会跟子女赌气,让子女来哄自己。其实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反应,使他们更容易和孩子玩到一起。而这种爱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姆带孩子不能相比的。

同类推荐
  • 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玛利亚·蒙台梭利育儿的思想是公认的当代最科学、是完整的育儿体系,在育儿史上的贡献举世瞩目,以她的思想与法则建立的指导中心,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帮助世界的人士”十二位杰出人物之一。
  •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一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人手,将孩子与父母之问的矛盾与隔阂进行了——化解。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既有探因,也有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促成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 孩子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孩子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真正引领孩子要走过人生最关键的路的人,也是父母;当然,真正经历过人生风雨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人生爱憎是非的人,还不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所赋予孩子成和匠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更周全了。父母称得上、也有权利作为孩子一生的伟大指导老师。孩子美好的人生开端,来源于父母良好的人生指导——愿所有的父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担当起指导的重任!
  • 0~2岁的保育

    0~2岁的保育

    本书分为从两者关系到社会网络、宝宝真了不起、婴儿保育之实践、理解婴儿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依附、人际关系、婴儿保育所必要的环境、婴儿的能力、婴儿的脑、婴儿的发育等。
  •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和孩子一起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儿方式,除了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还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爱与信任,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99%的天才诞生在儿时的游戏里》内含500个经典亲子游戏,能带给您的孩子一个开心而丰富多彩的童年,一次快乐的成长体验,同时也带给您一个良好而温馨的亲子关系。
热门推荐
  • 圣薇骑士:校草大人,开战了!

    圣薇骑士:校草大人,开战了!

    ‘天帝的使者降临人间,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撒旦的化身,一明一暗的对抗将在这里展开,人类的危机是否能够能够化解???’“啧啧,天帝使者??撒旦化身??还人类危机??幼不幼稚啊?”对于的这网络上玄之又玄的说法季南湘表示嗤之以鼻。然而当命运的轮盘指向她的时候,她不得不相信这一切!踏上这一段满是荆棘的旅程,我们用生命来谱写这一段命运之殇!!
  • 一箭情深

    一箭情深

    哇靠,七岁的霍小仙同学竟然一箭射中了人家的胸口,而且还不知情!算命先生说:“此伤疤是你有缘人留下的。”愤怒的谢氏集团大少愤然:如果让他找到凶手定将凶手碎尸万段!
  • 倾城萌宝:为其倾倒

    倾城萌宝:为其倾倒

    她,原是全球第一金牌杀手。一次穿越,成了一个不能修炼的小毛孩?被欺负?打回去!被小看?亮出等级,吓死人!一个上品魔器价值上千紫晶币?黄泉戒里的上品神器都是大白菜!逛神界,逛大陆,改命运…都不在话下!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
  • 太空战

    太空战

    为了和平,一群青少年驾驶着战机去外太空作战,这一去,太空战即将开始
  • 极限篮坛

    极限篮坛

    这里没有所向披靡的NBA巨星,这里没有的饮誉全球的世界冠军,这里有的只是一群追逐梦想的篮球少年,在青春的路上,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热爱的篮球,为了不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从爱上篮球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不放弃。在这里你有最真挚的队友,有最团结的团队,还有最在乎的爱人,一群热血少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此牢牢地凝聚在一起!篮球版《网球王子》,中国版《灌篮高手》,所有的热血就在《极限篮坛》!
  • 灵法王朝

    灵法王朝

    没有什么不可能,资质不一定要很好,只要足够幸运,面前的一切不算什么!不为强敌,勇敢杀敌,遇魔杀魔,遇兽杀兽,成为最强的魔法师,经历最残酷的战斗!
  • VIP女仆:对不起,滚远了!

    VIP女仆:对不起,滚远了!

    她是他的“专属仆人”,为了留住他,她不惜“出卖”他,最终令他离家出走;为了赎罪,她走进他所在的演艺圈,却惨遭他的报复;别人都说她演技了得,却没想到她真正实力是……夜莺的歌喉,只有幸运的人才听得到!
  • 丫头要快乐

    丫头要快乐

    她有一个邻居,从她有记忆起她和他便住在一起,直到他不留片语的离开前去工作。她与他从初中开始就是同学,以为上了高中便不会再遇见,直到领书那天他再次出现与她成为同学。她有个网络上的师父,明明没有见过他,为何他如此了解她,让她觉得如此熟习,直到知道真相。
  • 梧桐深秋清风

    梧桐深秋清风

    对你的喜欢或许是小时候早上醒来时一声不介意的早,或许是雨天里理所当然地为你送伞,再或许是放学一起走回家时斜阳照射出的影子。明明就是喜欢,可是骄傲一世的我和你都不愿意承认。我和你都喜欢小院子后面那个废弃花园中的那棵长得很丑的梧桐树,你喜欢靠在我的旁边,而我喜欢靠着那棵树。靠在我旁边的你总喜欢用轻柔的语气叫我“柒柒”可我总觉得像只兔子的名字。那时,幼稚的我觉得我们会一直这样平静走下去,可是最后还是走散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但是,许忤。不管长大后的你走的多远,你都要记得梧桐树下的我,因为我还没来得及把梧桐树最后掉下来的叶子送给你。
  • 六纪风云

    六纪风云

    经历了无数爱恨情仇的徐杰终于完成了承诺,安置好母亲与妹妹,厌倦伤心的徐杰踏上寻找自己爱人的路。九死一生后,他终于发现了自己心爱姑娘的踪迹,可是当他不顾一切追上自己心爱的人时却发现,这个曾经与他相约一世白头的、精灵般的女孩竟然与一只丧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