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4500000006

第6章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他正确的爱(5)

7.向“暴力爱”说“不”

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路程,想想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可能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们往往不领情,觉得自己被爱捆绑了,没有自由,所以父母爱得辛苦,我们也受得吃力。当有一天,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却也不自觉地把这句话反复告诉孩子,然后孩子从不太理解到沉重地接受,再到逆反。

为了锻炼辰辰的自理能力,我们让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为期三天的训练班。在送辰辰去学校的那天,我看见了有趣的一幕。

一个妈妈蹲在孩子面前,满脸不舍,不断地叮嘱他:“宝贝,这次出去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不能调皮。这几天你不在妈妈身边,妈妈肯定连觉都睡不好,一定会特别想宝贝的,宝贝会不会想妈妈呢?”孩子沉重地点点头。

当老师叫所有的孩子集合时,那位妈妈紧紧地抱住孩子,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继续叮嘱,那场面几乎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老师过来催了好几次,妈妈才万分不舍地放开了孩子,转而央求老师:“老师,这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您千万多费心了啊!”她又低头继续对孩子说,“宝贝,想妈妈了就叫老师打个电话给妈妈。”

另一个妈妈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她愉快地牵着孩子的手,微笑着对孩子说:“宝宝,这次出去一定会发生很多好玩的事,宝宝回来可要好好给妈妈讲讲哦。你看,有些小伙伴已经在集合了,你赶紧去找你的小伙伴吧。”

孩子放开妈妈的手,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般朝其他小朋友跑去,回头朝妈妈比画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妈妈回了他一个同样的手势。而之前那位妈妈,目光从没离开过她的孩子,始终一脸忧伤地看着孩子。

三天后,我和老公去接辰辰,又遇到了这两位妈妈。前一位妈妈一把把孩子搂到怀里,没完没了地亲着,嘴里不停地说:“宝贝,你终于回来了,妈妈快想死你了!来,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哪里,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一律以摇头作为回答。

另一位妈妈则完全没有问这些问题,她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宝宝,给妈妈讲讲这三天里有趣的事吧!”

孩子满脸兴奋地开始讲述,比如把鞋子穿反了,摔了一跤,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半夜说梦话,等等,孩子讲得眉飞色舞,妈妈听得津津有味。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真的这么放心孩子吗?她莞尔一笑:“其实孩子在外,我也非常担心,可是如果我把这种担心表现出来,孩子出去就会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没有独自出去过,肯定不行。所以我就跟他说希望听到他在外面有趣的见闻。这么做一来转移了孩子害怕的情绪,二来告诉他未来的三天里会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事,让孩子充满期待。至于我的担心和牵挂,我自己消化就行,没必要转化到孩子身上。”

我不禁为这位妈妈的睿智喝彩!

有一次,我和老师聊天的时候顺便问了问两个孩子在那三天中的表现。老师告诉我,前一个孩子在那几天中一直闷闷不乐,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吵着要妈妈,和其他孩子也不合群。孩子的妈妈一天打好几次电话问孩子的情况,她跟孩子妈妈说没必要这样,可孩子妈妈依然我行我素。

而后一个孩子呢?他非常愉快地度过了那三天,把那几天有趣的事物用心地记下来,他说回去要讲给妈妈听。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乐观让人觉得骄傲。

我想大家肯定都会支持后一位妈妈的做法,那么前一位妈妈爱不爱孩子呢?肯定很爱,不过区别在于她完全是出于自身感受考虑的爱。孩子去远方求学时,经常见父母在车站依依不舍地告别,妈妈抹着眼泪,反复叮嘱,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说明母子情深。可孩子却是急于展翅飞翔的模样,我们又怪孩子没良心、不领情。其实这样做的妈妈通常都不够自信,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必须对孩子照顾有加,时时表达对孩子的感情,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爱他。但我们是否可以抛开自己的感受,多想想怎样做对孩子更好呢?

后来有一次,我又见到了前一位妈妈,听她跟孩子的对话,似乎在劝孩子接受她的意见。她对孩子说:“宝贝,画画不好玩,它会把你的漂亮衣服弄脏,而且画得再好也没什么用,能成为画家的有几个啊?可是数学就不一样了,关系到以后的考试、升学,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孩子则一声不吭,看得出来他很想学画画,可是又没办法反驳妈妈的话,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

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路程,想想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可能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们往往都不领情,觉得自己被爱捆绑了,没有自由,所以父母爱得辛苦,我们也受得吃力。当有一天,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却也不自觉地把这句话反复告诉孩子,然后孩子从不太理解到沉重地接受,再到逆反。

很多时候,这种爱产生的伤害比打骂孩子产生的伤害更加严重。最大的区别在于,打骂孩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摒弃,并且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而打着“为了你好”的口号的父母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甚至觉得自己爱孩子爱得很彻底,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

所以,如果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可以提出抗议,他的情绪就得到了宣泄,这种打骂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相对减少了。但当父母拿出“我都是为了你好”这个法宝,然后又加上无数事件,比如“有好的东西我都是先想到你“我宁愿自己吃苦也绝不让你受委屈”“我是这么地爱你啊”,于是,孩子连提出抗议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不管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大了之后,终于声嘶力竭地喊:“不要再说什么为了我好,你什么时候考虑过我的感受。”也许很多父母会觉得这孩子真不懂事,父母为他付出了这么多,他不但不领情,还这么对待含辛茹苦的父母,甚至有的父母还借机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这孩子多不懂事啊,父母还不是为了他好吗?你长大了可别学他哦!”但是,有谁能替孩子想一想,他在这样的爱中是不是快窒息了。

很多父母以为:如果我放任孩子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爱护孩子,绝对不让他受到伤害,那我就是一个无私的父母。殊不知,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是最大的伤害,甚至这种伤害还披着“华丽”的外衣——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事实上,这到底是为了谁好呢?

比如,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父母一听就极力阻止,不管孩子如何保证自己会小心,会按时回来,父母都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万一你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大人陪伴太危险了,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于是,孩子就趴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天空。

父母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作家,可是孩子偏偏喜欢画画,于是父母就告诉孩子画画是多么不务正业,很多都成了街边卖画的,而作家就不同了,受人尊敬多了。

有的孩子对某种乐器根本就没有兴趣,却被父母逼着每天弹上两小时,孩子不情愿,父母告诉他:“如果你学会了这个乐器,以后考试可以加分,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于是,孩子继续辛苦地弹着。

孩子喜欢看小说,父母会说:“你的任务是学习,看这些书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纯粹浪费时间,我都是为了你好!”

甚至到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孩子明明喜欢中文,可父母偏偏要他报法律,理由是:“等你毕业后,中文这个专业就业多窄啊,可法律就不一样了,又吃香赚钱又多。”于是,孩子痛苦地在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里度过了四年,有的还得继续干上一辈子根本不喜欢的工作。

在一连串“为了你好”的声音中,孩子的种种想法和愿望都“流产”了,而且不能提出抗议,否则就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这顶大帽子下,父母理所当然地干涉着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行为到爱好到思想。孩子对父母的一切安排不得有异议,不得反抗,不得委屈。

其实,当父母说出那句“我是为了你好”的时候,孩子的某种天性已经被压制了。

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其实我们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替孩子在走他的人生之路,却要冠冕堂皇地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口号,使自己的所有行为合理化。

看到很多孩子还在父母爱的“暴力”下辛苦的压抑着,我总是无比同情他们。什么时候他们的感受才会被父母重视?什么时候他们才不用承载父母那么沉重的爱呢?

8.你患了爱的强迫症吗

只有离不开孩子的父母,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

几天前,闺蜜约我逛街。临行前,闺蜜突然打电话跟我商量是否可以改一下活动,原来她有一位很好的朋友约她,对方似乎心情不好,她希望找个茶室坐一坐,一起开导开导她这位朋友,我欣然应允。

见到闺蜜这位朋友的时候,她正一脸愁容,闷闷不乐的样子。闺蜜拼命安慰她,她却依然无法开颜。在闺蜜安慰她的过程中,我大概听明白了是什么事。

原来她有一个儿子,一直都在家人严密的照顾下长大,现在已经十二岁了,自理能力出奇地差,现在还跟她一起睡。早上要给他穿衣服、洗脸、喂饭,晚上要给他洗澡等。这次在班里举行的自理活动里,他连鞋子都不会穿,甚至不知道吃香蕉要剥皮,惹得全班同学嘲笑他,他拿了最后一名。孩子很不高兴,回家就大发脾气,扬言以后再也不去上学了。这不,已经连续三天没去学校了,怎么哄怎么劝都不顶事,稍微说句严厉点的话,孩子就哇哇大哭,全家人都没办法。因为逼孩子去学校,孩子跟她赌气,不想理她,她才有空出来找人说说话。

我听后不禁问:“这么大的孩子了,为什么不早些让他独立呢?”

这位妈妈无奈地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意识到了,尤其是这次的事情后,我也想着让他独立了,可是他离不开我啊。唉,我该怎么办呢?”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报道:

故事发生在南方一个小城市,父母都是金融系统的国家干部,自从儿子出生后妈妈就一直带着儿子睡,这一睡就是整整十九年,直到儿子考上大学。

儿子高考成绩不是很好,考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到开学报到的时候,他死活不肯自己一个人去读书,妈妈只好撇下工作送儿子去报到。到了学校,儿子不肯住在宿舍,妈妈便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陪他住了些日子,直到实在不能耽误工作了这才回家,但心里一百个放心不下。

妈妈临走的时候特意留了二十多万元给孩子,生怕他在外地吃不好穿不暖,这是他们半生的积蓄。妈妈在租来的房子里买了家具电器和所有生活用品,还雇了一个钟点工每天洗衣服、做饭。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外地,开学两个月里,每个周末她都风尘仆仆地去看望儿子,陪儿子住两天,然后抹泪回家。

她觉得儿子习惯了有她陪着的生活,一个人在学校肯定会吃苦。她希望儿子能慢慢习惯独自生活和照顾自己,但在孩子还没学会之前她不敢放手。

儿子的大学生活只维持了三个多月,他就无论如何都坚持不下去了,花八千元钱雇了辆车连夜回了南方——租来的房子和满屋东西弃之不顾,他不知道怎么坐火车,甚至不知道雇一辆车跑一千多里地根本用不了八千元钱。

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回学校,但儿子怎么都不肯回去。母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暂时休学,等慢慢适应了再回学校去。这一次孩子的父亲不答应了。他向来非常顺着妻子的意思,甚至能忍受妻子为了带孩子十九年不跟自己一起睡。但这次他意识到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差到令人吃惊,表现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生活方面的小问题了。

夫妻俩因为孩子是否应该回学校上学的事争得不可开交。妈妈哭成泪人儿:“我给他准备了所有需要的东西,半辈子的积蓄也都留给他读书用,可他为什么就是不肯好好读书呢?不读书将来能做什么呢?可孩子一个人在那儿吃苦我又怎么忍心?”

爸爸感叹自己管得了庞大的金融机构,却管不了老婆孩子。孩子则显得更有理:“如果从小让我自己睡,怎么会有今天的事?”

一家人争来吵去,最终还是爸爸选择了妥协。

孩子虽然在妈妈的日夜照料下读完了大学,但成绩平平,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到头来还得靠爸爸的关系到当地一个小储蓄所工作,至今没有谈女朋友——他不敢谈恋爱,因为没有妈妈在身旁,他睡不着,睡不好。

故事中的孩子也许身体很健康,但其实他已经严重残疾了,他的自理能力甚至还不如一个几岁的孩子。我们都认为成年人的智力如果跟几岁的孩子一样,那就是弱智。可自理能力奇差无比,其后果绝不亚于智力问题。

很多妈妈乐于跟孩子一起睡,并且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做,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学甚至初中了还和父母睡在一起。她们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可是她们又会无奈地说,孩子离不开我啊!到底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我在这里断言,只有离不开孩子的父母,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

前文中的两位妈妈已经患了“爱的强迫症”。孩子三岁之前,确实需要父母在旁照顾,可是过了这个年纪还不让孩子独立,这种爱就过头了。其本质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潜意识里就不想让孩子独立,离开自己,才会制造这种孩子离不开自己的假象。她们把自己离不开孩子归结为孩子需要自己。与其说这种行为极爱孩子,不如说极爱对孩子的那种拥有感。这些看似无私的母爱,其实不过是极端自私的另类表现。

古语有云:爱之适足以害之。不要亲手用爱来毁掉自己的孩子。

同类推荐
  • 成功父母的7堂课

    成功父母的7堂课

    不是每位父母部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作为父母,仅仅为孩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有责任提高自己的能力,有责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廖康强编著的《成功父母的7堂课》是一本培训好父母的教材,告诉父母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理念,教父母如何与孩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何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对于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毫无疑问,《成功父母的7堂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汇集了近四百年哈佛顶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的成功案例、哈佛家训的精华训言,并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妙语连珠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书一共分为七篇,分别从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品质、杰出的本领、克服人性弱点、激发灵活思维、成为社会财富、能力培养七个角度解释了哈佛教育的精髓,并挖掘了丰富的人性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还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新的突破,使他们见微知著,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本书从家庭教育实施者——广大父母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难题及其根源,深刻地反思了父母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父母朋友们以警示、启发与指导。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广大父母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
  • 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

    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

    你的儿子十几岁了,即将成人,你还没来得及高兴,却发现儿子变得陌生:和同学、朋友甚至网友侃侃而谈,唯独对父母惜字如金,你问多了,他可能一句话把你顶得哑口无言。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明明近在眼前的儿子,却仿佛远在天边。你会怎么做?软硬兼施,还是悲观失望,索性不闻不问?此刻,你又多了一个选择:读读赵子墨所著的这本《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你会发现,儿子不说,恰恰是因为你没有正确地听。让儿子主动告诉你他的心里话,秘诀就在《为什么你的儿子不告诉你?》一书中。
  • 等待绽放

    等待绽放

    本书是一本给儿子写的书,也是给天下的母亲写的书。全书分为七辑:一只新剥开的笋、刹那烟火、流星雨、破茧成蝶、多梦的季节、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图腾、无处不飞花。
热门推荐
  • 美元大势

    美元大势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救助计划点燃了美国债务的火药桶,高通胀、隐性债务……美国正朝着另一个经济危机——高通胀和美元贬值前进!《美元大势》揭开了美国政府过失的面纱,告诉读者美国经济现在究竟处于什么境地:联邦债务正呈复利增长,而比官方债务的数字还要大得多的隐性债务,让事态发展变得更加棘手。
  • 恋恋初心

    恋恋初心

    肖晓欣和方新阳第一次分手,初心全面沦陷。失恋之后的生活就是回忆,回忆他的脸,回忆他的眼,回忆他的诺言,回忆的生活定格在了他的唇间。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在曾经的美好记忆里存活多久。方新阳,西大校园的“风范书生”,受百花瞩目,肖晓欣的初恋。岳巍,肖晓欣的稚气师弟,向生活委曲求全的他匆匆寻找女友,不要求真心,不要求恋爱,只要求认真敷衍。寻觅之间,他拯救了肖晓欣师姐的流年,决心与她合作一场初恋。甄惟一,岳巍的师姐,肖晓欣的室友兼闺蜜,来自小城的邻家女孩,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岳巍,最终被流放到了城市的边缘。初恋最美,谁又爱上了谁?
  • 我那无疾而终的师生恋

    我那无疾而终的师生恋

    为了跨越这段世人认为的不伦恋,有人决定6年后光明正大在一起;有人等不及时间的苦熬,展开地下恋情;也有人修成正果,但难逃婚姻的真相,分手离别;更有人为爱选择成全,埋藏这份青春之恋……不管是真心还是私心,能厮守下去就好好爱下去,不能爱下去,就决然离去,重新开始吧。
  • 孕妃休夫:爱妃收回休书

    孕妃休夫:爱妃收回休书

    天天盗墓,一着失足,再睁开眼竟成了王府的王妃?“你一个堂堂的王爷,不懂非礼勿视的道理吗?老师没有教过你?”“你我本是拜过天地的夫妻,瞧了几眼,何来的非礼?”本以为是翩翩佳公子,原来却是这个不折不扣的色狼!本小姐就不跟你计较许多了,盘缠拿来,我走也。“爱妃,你身怀六甲是要去哪啊?不如带上本王一起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足坛之怨念交易

    足坛之怨念交易

    马尔蒂尼:“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02世界杯被黑哨吹淘汰了,你能帮我解决吗?”齐达内:“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06世界杯决赛被红牌罚下场,你能帮我解决吗?”杰拉德:“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14年的致命一滑摔飞联赛冠军,你能帮我解决吗?”特里:“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谢莉尔……啊不……是科尔,啊不好意思,我找错神了。”罗维希:“我就是万能的神,我能帮你们解决足球上的怨念,作为回报,你们也得帮我解决一些怨念,这就是怨念交易。”
  • 仙舸

    仙舸

    大周王庭已日落西山,天子坐堂治世。还有那群道士总是道貌岸然地窃取着气运,操控万物。余磊只想拿起仙舟,砸出个神道未来。
  • 大道周正

    大道周正

    一朝成鬼穿越其他世界,修道法练神通,借天地大势,压天下群雄,布下诸多谋划只为回归神州!
  • 神级城堡系统

    神级城堡系统

    我的脑中有个城堡,里面什么都有。嗯,简介就这么简单任性。
  • 凯源玺之tfboys

    凯源玺之tfboys

    tfboys,加油,虽然我不是四叶草?,我也不追星,但我很喜欢你们的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