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6200000032

第32章 再伟大的梦想也要一步步地去实现

● 李樯:刚性十足的硬坚持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势必要经历苦闷、彷徨乃至绝望。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喘口气,思考片刻,看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 差距,重新校正方向,调整策略,但没有理由就此放弃梦想,选择平庸的生活。

如今声名鹊起的编剧李樯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就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而他为梦想做出的牺牲常人是无法理解的。当我们重温他 的往事时,可以触摸到他对梦想不妥协、不放弃、不打折扣的执著。

1968年出生于河南安阳的李樯,高中快毕业时由于担心考不上大学,所以选择了当兵。1989年,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大专班,1992年毕业后分配到战友话剧团做编剧。两年后,他又转业到安阳文化局的创作室做编剧。

毕业后的李樯一直非常迷茫。在读大学前,他几乎没有写过什么东西,唯一的写作经验是当兵时写日记。但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 ,有一种讲故事的冲动。转业到地方后,在旁人看来,他学编剧出身,到文化局是非常对口的。但李樯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工作主要是创作民间戏曲——河南豫剧,但李樯在大学学的是话剧、电影编剧,他还是想写自己真正想写的题材,写与内心有关的故事。

李樯母亲的一个朋友,一辈子都梦想拍一部电影。他把用毛笔小楷写的端端正正的剧本拿给李樯,想让他推荐给导演拍摄。剧本 写的是古代题材,但不是很规范,几乎是诗歌的写法。李樯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心里非常难受。在母亲的朋友眼里,李樯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可以在文化局的创作室做编剧。但李樯却并不认为自己幸运,甚至害怕自己的未来比他更不幸。

李樯悲观地想,他会不会是自己未来的一种征兆呢?自己和他会不会都是堂吉诃德呢?要知道,堂吉诃德总是执著于与想象中的 对手斗争,却丧失了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欢乐。李樯非常害怕自己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见了他后,李樯实在无法忍受内心的恐惧,坚决地辞职了。

文化局的工作稳定,可以按部就班地过日子。所以,有人批评他:“话剧团的工作你辞掉了,文化局的工作你也辞掉了,这么多 年也没见你写过什么东西,你是不是心比天高、好高骛远啊?”一个搞创作的人,还号称要成为优秀的编剧,却没有作品问世,所以有人甚至指责他是狗熊掰棒子,捡了这个,丢了那个,最终的下场将是什么都得不到。

李樯回到北京,成了京漂一族,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与住房。其后的几年,是他最艰难的日子,过得有些乱七八糟。

李樯不清楚自己具体要写什么,只是朦胧地觉得北京的机会多一点,可以让他完成写剧本与拍电影的愿望,所以就回来了。但首 先要生存下去,李樯去了一家报社做编辑,后来又帮一批学生写话剧剧本《小王子》,但没有任何稿酬。除此之外,从毕业到写出剧本《孔雀》,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李樯几乎没有作品问世,这让他感到迷茫和苦闷。

当时,李樯的房子租在北京南城,而工作单位在北四环。上下班要倒3趟公共汽车,耗费将近两个小时。一天,他路过国贸桥, 看着汹涌的人群,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好高骛远。北京的大街上有那么密集的人群,李樯在其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对自己所坚持的梦想产生了怀疑,他怀疑自己是否错了,自己是否应该在话剧团、文化局继续待下去,干着一份安稳的工作。

怀疑过后,李樯没有放弃,仍然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发现自己除了写作之外别无所长,而且再从事新的行业已经晚了。 1996年,李樯又辞掉了报社编辑的工作,一心一意地写作,但他的努力仍然没有结出果实。

1997年之后的两年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两年。那两年时间,李樯一直试图创作,但没有成功。每次春节回家,家人都会问:“你 今年都干了些什么?”李樯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重的压力让李樯陷入到焦虑当中,他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经常处于一种自闭的冥思中,有时连续睡一个星期都不起床,不仅暴饮暴食,而且密集地看书、看碟。他觉得自己很没用,是个多余的人。

1998年,李樯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年没有赚到一分钱,住在一间特别差的房子里,彻底绝望了。他觉得无法向家人和自己交 代,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年华。过年的时候,李樯借了1500块钱回安阳。李樯坐的是临时加车,开得极慢,原本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坐了十几个小时。车上都是农民与民工,坐这种慢车的人也只能是穷人。李樯看着他们,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跟他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被生活湮没的人。

但李樯还是不甘心,回安阳后,他跟父母说:“北京太喧嚣了,我要回家安静地写东西。”他觉得自己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定要写一个完整的东西出来。既然一直以编剧自居,那么总得有部作品吧?不管这部作品能不能被拍成电影,他都要完成它,也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折腾一个交代。

就这样,李樯开始写《孔雀》,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2003年,《孔雀》由顾长卫拍成电影。2005年,《孔雀》公映 。

后来,他的第二个电影剧本《立春》也由顾长卫搬上银幕,话剧《穷爸爸富爸爸》、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也相继出炉。

面对自己走过的路,李樯说:“你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前,命运无论如何都会捂着你。在这之前,你是不可以妄自菲薄的,你也 不可以自以为是,你只能慢慢地去发现你的天性中能成形的部分,不断地尝试去成就它。现在回想,我过去经历的一切坎坷,都是成为编剧前人生安排给我的课题,怎么面对人生的选择、平凡与不平凡、艰辛与荣耀,怎么认清自己……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跨越期待中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之间的鸿沟。”

命运给了李樯漫长的甚至是超越心理承受极限的考验,而李樯则凭着他刚性十足的硬坚持走了过来。应该说,他代表了“蜗居族 ”追求梦想的一种方式,一种悲壮的甚至有些极端的方式。与他不同的是,金马影帝黄渤提倡软坚持,一种更有弹性、更加灵活的追求梦想的方式。究竟以何种方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当事人的个性和所处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无意评论这两种方式的优劣,只是将它们呈现出来,让大家自己去比较、思考、选择。

● 黄渤:金马影帝的软坚持

靠《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的演员黄渤,曾经为音乐痴迷,孜孜以求10多年,但却没有获得原本期待的成功。因为一个偶然的机 会,他走上了影视表演的道路,并且靠着自己的刻苦和勤奋,终有所成。在第46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他凭借在电影《斗牛》中的精彩表现摘得“最佳男演员奖”。

1974年,黄渤出生于山东青岛。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像家乡的黄海和渤海那样大气磅礴、汹涌澎湃,成就一番事业。然而 ,这个调皮的儿子并没有让他们省心。成绩差不说,黄渤天马行空的恶作剧更令老师苦不堪言。因此,他的母亲下班后常常被叫到学校,听候老师数落。

黄渤的数理化成绩很差,但语文成绩却不错,他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这项特长几年后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他曾经给郭富城、王菲、张学友等人写歌,尽管根本没有勇气寄出去,但那厚厚的两摞笔记本至今仍封存在他的柜子里,作为青春的见证。

黄渤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书桌前,他片刻也待不住,但回到家里,在单卡录音机前,他一听就是一整天。初中二年级 的元旦晚会上,黄渤演唱了一曲《再回首》,当场引起了轰动。其实,当时他在台上双腿已经抖得不成样子。这首歌让他在学校里声名鹊起,陌生的同学们看见他都会窃窃私语:“快看,那就是黄渤。”这给黄渤以极大的成就感。

此后,黄渤代表学校参加青岛市电视台举办的一个卡拉OK大赛。他不仅捧回了三等奖,还与另一个选手高虎结成了好友。10多年 后,正是已成为演员的高虎的一个电话,让黄渤的人生改变了方向。但在当年,黄渤是无法预料到的,他正忙着为自己熊熊燃烧的音乐梦想而努力。

在那个年代,卡拉OK正火遍大江南北。黄渤抱着一摞获奖证书毛遂自荐,很快就在一家歌舞厅找到了演出机会,报酬是每晚15元 钱。父母知道后极力反对,软硬兼施却拴不住儿子的心。放学后,黄渤就去歌舞厅演出,然后半夜偷偷溜回家中。

不论唱歌、舞蹈,还是主持,黄渤都颇为拿手,许多歌舞厅都争相邀请他,出场费自然也逐渐提高。第一次领到报酬,他要求对 方将2000多元钱换成50元、10元的票子,看起来厚厚一沓,拿到父母的面前。当时工资不过三四百块钱的父母,看到儿子的执著,只好无奈地放手了。

得到默许之后,黄渤更是如鱼得水。一天演出后,一位舞蹈学校的校长邀请他去当兼职教练。就这样,黄渤一教就是7年。后来 青岛歌舞厅有名的舞者,大多是他的学生。

黄渤对自己的音乐梦想越来越痴迷,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取名为“蓝色风沙”。中学毕业后,他没有如父母所愿迈进大学校园 ,而是带领乐队外出闯荡。除了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外,这支4人乐队的足迹遍布全国。

“我们属于看着地图演出,看哪里没去过,就直接奔过去。”旅途中,有风景、快乐,也有辛酸、危险。他遇到了各色人等,好 玩的、吝啬的、善良的……这为他日后的影视表演提供了很多灵感。实际上,从第一部电影开始,黄渤的角色就与“小人物”结缘:售票员、农民工、乞丐、小偷、小混混……因为多年的闯荡和打拼,黄渤非常了解他们的特点。

乐队解散后,黄渤来到广州,与一个唱片公司签约,同毛宁、杨钰莹等人成为同门。在俊男靓女和甜歌风靡的年代,黄渤发展得 并不顺利。最后,他离开广州去了北京,做起了“北漂”。

那时,黄渤蜗居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地下室里,每天骑两小时自行车去酒吧唱歌,同那时尚未成名的满文军、沙宝亮、周迅等人一 样,怀揣梦想,寻求希望。后来满文军通过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一首《懂你》一举成名。但幸运之神却迟迟未能眷顾黄渤,他向唱片公司递交的演唱小样均石沉大海。他甚至感到惶恐不安,压力并非仅仅来自生活,还有精神。

后来,在老家做生意的一个朋友盛情邀请黄渤加盟,于是他回到青岛,成为一家韩国鞋类模具厂的代理商。第一次去采购,黄渤 不知道身后那个占了半个房间的庞然大物就是车床,居然还在愣头愣脑地四处寻找。

生意场上的往来应酬、钢板轴承等专业词语常常使他“灵魂出窍”,“我怎么会在这里?”“我在干什么?”为了排解心中的空 虚和不安,他有时甚至白天上班,晚上给歌厅免费唱歌。两年后,黄渤下决心停下手头的生意,又回到北京,重新开始了酒吧驻唱和走穴生活,继续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转眼到了2000年,一天,正在西安演出的黄渤接到好友高虎的电话,说有部电影需要找一个会说山东话的男主角,让他去试试。 没想到,这部他参演的《上车,走吧》后来获得了金鸡奖第一次设立的“最佳电视电影奖”。此后几年,该片又拿了几项大奖,每次播出也是收视飘红。

第一次参加颁奖典礼,坐在嘉宾席中,黄渤就像普通观众那样左顾右盼,周星驰、巩俐等大腕的出现让他激动不已。此前15年的 歌舞生涯默默无闻,而这部仅仅拍摄了12天的电影却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让他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黄渤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影视表演能带来更多的创作快感和成就感,也许这条路更适合自己。

虽然得了奖,但黄渤对影视表演还处于启蒙状态。之前,他连导演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黄渤觉得有必要从头学起,给自己充电 。

于是,27岁的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考场上,他的小品表演把考官逗得哈哈大笑,结果却名落孙山。又连考了两年,黄渤终于 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配音专业。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他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旁听其他系的许多课程。

2005年,黄渤在电视剧《生存之民工》中出演了一个配角——薛六。他在表演中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让角色变得更加丰满。 许多人看后诧异,导演在哪个工地上找了这么个民工,演得如此真实、本色。与此同时,他的表演也引起了新锐导演宁浩的注意,当时宁浩正在筹拍一部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小路上,黄渤与宁浩导演见面了,由此也开始了他“疯狂的喜剧”时代。《疯狂的石头》这部小成本电影创造 了2006年中国电影的神话,不仅赚足了票房,而且赢得了口碑。在影片中,黄渤饰演的倒霉小偷黑皮可恨、可怜而又可爱,他幽默的台词、在下水道里绝望的骂声、在立交桥上被摩托车追赶的场景,让人捧腹不止。

这部电影让黄渤一炮走红。此后,他片约不断,《大电影》系列《高兴》《疯狂的赛车》《斗牛》等电影相继上映。

黄渤未曾料到,自己会以演员的身份成为明星,而非追寻了十几年的音乐梦想。“唱歌,包括拍戏,我没有那么死气白赖,这事 儿不行就得怎么着了,也不是遇到难事儿就放弃。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反正一直是冲着目的地往前走。”黄渤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这样的“软坚持”。

通往梦想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在梦想的花园里也不止一种果实可以采摘。唯一不变的是,不论你走哪一条路,不论你追求的梦想 是什么,都需要付出心血、流淌汗水。在拍摄《斗牛》时,在零下20多度的山中,黄渤磨破了37双棉鞋,每天与重达1700多斤的奶牛周旋,登高爬低,被牛踢得骨折……黄渤的故事告诉我们,选择了有梦想的人生,也就选择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同类推荐
  • 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

    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

    曾经因为无法说服他人而懊恼?被人忽悠得团团转而毫无察觉?因无法理解上司的弦外之音而错失晋升机会?向人袒露心扉,却遭人散布谣言?……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你是否也会苦闷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各种圈子里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自己却屡屡碰壁?从现在起,扭转这一切!翻开《我最想学的社交读心术》,教会你超强读心术,瞬间洞穿他人的心理诡计,消除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烦恼,掌握人际交往的王牌,操控社交全局,让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这是一个让你从细节识人的有趣智囊!这是一本教你洞察他人真实内心的智慧宝典!
  • 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情绪掌控术

    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情绪掌控术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和心灵导师卡耐基写给你的口才训练与情调修炼智慧书。
  • 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

    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

    本书正是带着这样的思想,从思想、人际关系、家庭、财富、心灵等方面一一铺陈开来,让读者充分感受简单生活是一种方式,简约生活是一种智慧的思想理念。事实上,当我们对生命的体验真正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筒约是一种轻松之美,一种灵动之美,就像我国唐代的“诗豪”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那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每个人只要适当地随性而为,而不去看着别人怎样活着,像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那样能够“为自己举杯庆贺”,我们必将在简约生活中获得轻松和愉悦。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什么是情商?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精神状态》一书中提出,人有“多元智慧”,开启了情商学说的新智。199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首创EQ情商一词。1995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绪智力》一书,将情商推向高潮。EQ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并风靡全世界。情商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智能的第二次革命,其主要观点包括: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所说的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
热门推荐
  • 我的死亡被判定为失忆回归

    我的死亡被判定为失忆回归

    (这本书又叫:为美好世界献上“女神”、和女神一起的异世界生活and无法Re的异世界生活,主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故事和博君一笑!属于慢热型!)死亡不是真的长眠,死亡只是一次回归,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死亡就会回到另一个世界。科技发达的世界,却存在众所周知的超能力,海临作为超能力开发高校的大二学生,却意外穿越了——和指导穿越的女神一起穿越到了异世界……
  • 立黄天

    立黄天

    来到三国,不想在滚滚长江中沉沦,却只为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活得精彩;本想在浮沉中安身立命,却掌旗黄巾太平军;为生民请命,为天下太平;不忍兄弟刀兵相向,却屡受情谊打击;面对草原荒漠大唱征服;三国鼎立,却不愿相互征伐;和平不易,只望天下太平。一样的三国,不同的人生,理想乌托邦,岸在何处!
  •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之逆天绝恋

    仙之逆天绝恋

    一柄仙剑破苍穹,万古长流几天骄!庞博元,一个意外转世的天才作家。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秘密?他能够谱写一段什么样的传奇?
  • 寻找胡福

    寻找胡福

    胡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时代,唐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胡福总是沿着“玄林”后面的小径为小村的人们带去福音,人们非常敬畏他,据说大凡在这个世界上祈福未来的人都是由他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去的。然而,随着那条小径的消失,原来熟悉而神秘的胡福在唐娴的眼前消失了,是他带走了唐娴家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决心寻找到丢失的胡福。在寻找胡福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厄休拉,得知她也在寻找胡福,她们自认为寻找的是同一个使者,于是踏上了一条充斥着荒唐变故的道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自认为是胡福的人,胡福的马车带着她们去寻找由追寻幸福而丢失的故乡,然而,故乡在哪儿?故事的核心意在唤醒人们在寻求发展的惯性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 皓月至尊

    皓月至尊

    皓月照云间、仗剑执天涯。醉馀清夜梦、卧时留余香。正当少年时、立志万丈峰。花露月明残、飞剑斩恩仇。
  • 网游之龙人道士

    网游之龙人道士

    网络中,真真假假无定论。游戏里,孰弱孰强难自知。盛世大国日渐强。人才辈出。华容下,英雄难过美人关。道志同,兄弟齐心创天地。士知己,默然支持无怨悔。幸运的玩家,兄弟间的真情,火暴的攻城战,数不尽的职业,极品BOSS,看我如何以中华道士力挽狂澜,征服世界。
  • 中国惊奇少女

    中国惊奇少女

    平凡的女大学生塞可,因室友的意外失踪,而被卷入一连串的阴谋中,塞可身陷危机与谜团但几次死里逃生,直到某天清晨,她从一个神秘男子床上醒来,她知道自己失去的不止是身体,还有她最珍视的那个人,爱与恨的纠缠不断撕扯着塞可,故事还在继续,阴谋从未停止。。。每天0点更新,每章字数3000-6000不等
  • 绝对风云

    绝对风云

    (新书《邪轮》已开,今天凌晨冲榜,慕容建德番外上传,求新书支持,推荐,收藏)(新书《邪轮》已开,今天凌晨冲榜,慕容建德番外上传,求新书支持,推荐,收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世上最强的神器不是别的,就是书。制器书,内劲书,拳法书,医术书,毒药书……一本本书籍,铺垫了不同的强者之路。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