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69000000012

第12章 莫道荆蛮无英雄 曾入中原来问鼎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楚国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为帝喾的火正,因有功,被命为祝融。以后其弟吴回继之。吴回第六子季连,芈姓,是楚人的直接祖先。季连的后裔熊绎被周成王封于楚蛮,给予子男之田的爵位,定都在丹阳,是周初重要的异姓诸侯,与周之同姓诸侯鲁、卫、晋、齐等共事周成王。周夷王时,周王室衰微,而楚国却有发展,其首领熊渠借口为蛮夷,不用中国之号谥,便称要自立为王。进入春秋之后,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依然称“公”之时,熊通不顾周王的反对,亦自称武王,即楚武王,楚国的叛逆性格比较突出。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不容忍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春秋左传》中将楚王皆贬称“子”。

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武王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不久,斗缗反叛。熊通作出果断决策,发兵平板,包围了权县,捕杀了斗缗,然后将权县迁到那处(那处故址在今湖北荆门市)。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

蔡国离楚国较远,郑国离楚国更远,它们都在中原,但也怕楚国了。公元前706年,熊通将其三军渡汉伐随。这在若敖、蚡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熊通伐随,是在充分准备这后开始的。伐随前,他组建了一支能在随枣走廊驰骋的车兵,以及为兵车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伐随的时间,选在随国农业歉收、缺衣少食之年。

熊通伐随的目的,不是要摧毁随国,而是要使随国做楚国的附庸。因而,熊通率三军行近随都时,他采取“伐谋”代“伐兵”。命其侄儿熊章入随都见随侯,迫随侯求和。随侯无奈,命少师随熊章到楚师驻地和谈。和谈中,熊通强求随国替楚国去要挟周天子,熊通说:“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观中国之政”即介入中原的政局。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侯使者向周天子进言。公元前704年(熊通伐随后的第二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讯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于是,当即自立为“楚武王”。熊通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周天子、诸夏和群蛮都莫之何。

此后楚国一直侵犯北方小的诸侯国,并与强大的诸侯国争夺天下霸主,可惜的是齐桓公尊王攘夷,将楚国视为蛮夷,进行抑制,接着是晋文公横空出世,城濮一战,使得楚国数代不敢北向,当是时,秦穆公也锋芒毕露,总之楚国一直无法夺得霸主之位,直到楚庄王的出现。

庄王即位三年,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寻欢作乐,还向国内下了道诏令:“有敢进谏的格杀勿论!”伍举入宫进谏。庄王左手怀抱郑姬,右手怀抱越女,坐在歌舞乐人中间。伍举说:“希望向您进献一个隐语。”接着又说:“有一只鸟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过了几个月,庄王更加淫佚放纵。苏从大夫就入宫进谏。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苏从回答说:“舍身而使您贤明,这是我的夙愿。”楚王于是就停止淫佚作乐,开始处理政务,杀死了几百个罪人,擢升了几百个有功之臣,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举国上下十分拥护。“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典故出自此。

当年楚国灭亡庸国。六年,楚国讨伐宋国,得到五百辆战车。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问鼎中原之后,楚庄王对中原小国开始了蹂躏。

九年,楚庄王让若敖氏做宰相。有人在庄王面前中伤他,他怕被杀,反而攻击庄王,庄王杀死了若敖氏整个家族。十三年,楚国灭亡了舒国。

十六年,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

十七年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唯命是听!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

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

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战斗都冲杀在最前面,首先杀败了晋军。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这位大臣说:“我从来没有重视过你,你这次为什么奋不顾死呢?”这位大臣说:“我罪当死,上次宴会上调戏美人的就是我,大王您宽宏大量不治我的罪,我因此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原来,三年之前,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这时候楚庄王的一个宠妃正在大臣席上敬酒,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因此侮辱大臣呢?!”马上命令群臣说:“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尽欢而散。

这个就是著名的绝缨之会的来历,虽版本有差异,但是历史记载确有其事。

如果说此段时间楚庄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对手都是中原的小诸侯国,可能有点水分,但是打败强晋,就不是依靠侥幸或者以大欺小了。

二十年,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都达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些烧。宋国的名臣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国家倾覆之下犹自想着百姓。”于是撤军离去,三年后楚庄王死。

楚庄王豪气干云,霸气侧漏,询问中原九鼎,接着又击败宿敌,当时的中原第一强国晋国,终于获得周天子认同,会盟诸侯,成为又一个霸主,位列五霸之一。

在楚庄王六年到二十年这一段时间,楚国国力强盛,兵威甚盛,几乎大小数十战未遇一败,使得中原各大诸侯国俯首屏息,不敢挑衅,位列五霸之一,实至名归。

但是楚国并没有一直保持强大,可见楚国只是依靠战争和领导人的因素更多,晋国,自从晋文公称霸以来,却一直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大国。

而楚国,除了楚庄王这一时期,一直没有真正的强大过,尤其是春秋后期,竟然被兴起的吴国击败,攻入都城,几乎覆灭。可能我们总是被历史上的地图所误导,以为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都是楚国的,总认为楚国土地面积那么大,却有时候连一个吴国都对付不了,未免显得臃肿而无力。其实,楚国真正有效控制的区域只有江汉平原这一小块区域,再往南则是南方土著,土生土长,尚未融入中原文化的民族,往东,是聚集吴越的百越各族,往西,则是连秦国也无法深入的不毛之地,但是地图总是那么笼统,一下子将南方全部给了楚国,造成楚国地大物博的假象。当然,并不是说制作地图的人不懂历史,而是没办法,地图涉及政治的。

同类推荐
  •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最强异姓王

    最强异姓王

    奉旨闹事杀人,本王的世界嚣张放肆奉旨殴打皇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奉旨协同篡位,谁是新帝本王说了算颤抖吧,凡人,本王的传奇千秋万代无人能及“等等!先皇何曾传命如此下作的圣旨?”潜台词,你懂吗?两任皇帝的影子,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皇上,你看那陈国甚是富饶,咱们四四六六怎么样?”ps:说实话,前面一卷都是铺垫,可能比较无聊又不得不写!嫌烦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不影响阅读,并且更爽。
  •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

    历史记载着文化信息,文化引领着历史前进。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回眸昨天,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这片热土的根脉;放眼今天,甘肃人民奋发图强的火热生活,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展望明天,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甘肃人民将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一部《甘肃通史》,浸润着这块土地上特有的人文精神。是我们走向美好明天的精神动力。
  • 穿越之三国召唤

    穿越之三国召唤

    现代特种兵王韩冰一次任务失败死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东汉最怂的诸侯韩腹之子——韩冰并且身体里还有一个召唤华夏历史上的猛将的系统。让我们看一看主角如何争霸天下的(独笔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希望大家不要喷啊,谢谢大家
  • 红颜有毒

    红颜有毒

    本文是个坑,慎跳…………………………………………
热门推荐
  • 归寂

    归寂

    想与你看遍花开花落高山流水中杯酒相酌或与你并肩锦绣山河踏遍那三千红尘落落——白锦初【作者小白,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苏,而且我是玻璃心,提建议可以,请不要打击我,十六在这里给诸位谢谢啦!当然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没有就当我在这里自己唠嗑吧……】
  • 非凡传说

    非凡传说

    他手持一根盘龙棍,打遍天下九九八十一州都姓赵;一介武夫爱藏书,并因此而开创出来了一个文人天堂!
  • 将清

    将清

    将,扶也。——《广雅》天不我将,唯人自将。一个梦回大清乾隆末年,穿越城为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的侄子的故事,一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注定将演绎一段不凡传奇的剧目。~~~~~~~~~~~~~~~~~~~~~~~~~~~~~~~~~~~~~~~另与读者话:本人素来喜好历史,本书背景尽量以史为本,不误人子弟,有志同道合者可来一观,不足之处望多见谅,并请不吝指教。
  • 笑逐颜开

    笑逐颜开

    穿越就穿越了,还得代嫁,代嫁就代嫁,还露馅了。露馅就露馅,还成了庶女。庶女就庶女,还得做小。做小就做小,还得和姐姐共侍一夫。神马都是浮云,爱自己,靠自己,守住阵地,是千古不变的硬道理。貌似这些都得有他做靠山,守住这座靠山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得有些经历。不过就算是背靠大山,也得自力更生排除万难才能生活的笑逐颜开。。
  • 左菲儿想要飞

    左菲儿想要飞

    一次转学改变了她的人生,一群朋友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左菲儿的宠物多多,达达,又会引发哪些事情?在一次旅行中,左菲儿难道真的飞起来了?
  •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名为《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着重点主要放在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了解这些,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根源从哪里来,从而引发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
  • 刊误

    刊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主禁区的玫瑰印

    公主禁区的玫瑰印

    他们三大家族是全世界顶尖的家族,他们德隆望尊,钱,权,地位,样样具备。就因为这样,黑暗组织把邪恶的矛头指向三大家族,想一举吞并,他们是否能够幸运地存活下来?三大家族的孩子相聚在沐修贵族学院。
  • 那青春,消失在雨季

    那青春,消失在雨季

    眼睁睁的看着这恶魔,当着自己的面,泡自己闺蜜,这真的就像一巴掌,狠狠的打在了凌雨晨脸上,而且是火辣辣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曾许诺

    你曾许诺

    米小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确切的说是张若昀的好朋友的妻子,再说的具体些,那时他们来墨尔本,有过一面之缘,却都记在了心里。米小花和我,并不认识。只是有一天,孩子满月酒时,都叫来家里热闹,就坐在一起聊天了。我忘记和你说了。米小花已经是畅销书的作家,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就是她的作品,据说就连那些演员的衣服都是她亲自剪裁的。她送我一本她新出的书,插画很美,背景是一片淡蓝色的大海,中间靠着一对卡通的男女,很可爱。她说想要听听我的的故事。我随意翻看了几页,觉得文字的魅力太大,尤其是印刷体的铅字。某一天,我们重逢在咖啡厅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就这样絮絮叨叨的说起了很多。那些关于青春,激情,友情,爱情和岁月。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一本新书。我看到“你曾许诺”几个字时就掉了眼泪。是谁曾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