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4200000001

第1章 执笔的定法

1

要写好字,首先有个怎样执笔的问题。

执笔是有法的。对初学书的人来说,掌握正确、高效的执笔方法,真的很重要。

书法家沈尹默(1883-1971)说:“写字必须先学会执笔,好比吃饭必须先学会拿筷子一样,如果筷子拿的不得法,就会发生拈菜不方便的现象。”

比喻很形象。筷子是两根,笔杆是一管,只是两根的用来夹菜,一支用以写字,两者粗细略有不同。

想起儿时外婆一再教我们如何“抲箸”吃饭夹菜。难道拿筷子也有什么讲究?——能把饭菜拨拉进嘴就好,年少时,我曾对外婆的话颇不以为然。也许外婆有些言重了,她说,在外边别人一看你拿筷子,就知道有没有“家教”。

曾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几个孩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在几分钟里谁从罐子里夹出的玻璃球多谁就赢。这个游戏就直接考验孩子拿筷子的手法和指法。拿筷子手法正确的,夹的玻璃球就多。而平时两根筷子并在一起的孩子,此时就手忙脚乱,要么夹不起来,要么夹起玻璃球后,也很容易掉在地上,引来一片笑声。

长大后,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使用筷子效率高的好处。成习惯了,吃饭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看人家怎样“抲箸”。

——同样,不管是领导弄墨,还是书家挥毫,我往往也要瞧人家执笔有无“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还有写毛笔字课——那时不叫书法。每周有两节,都安排在下午。同学们都很喜欢,带上毛笔、墨和砚台。这门课作业是不打分的,期末也不考试,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字,也只在上面画几个红圈。红圈越多,表明毛笔字写得越好。

在课堂上,老师一再教学生把笔的方法。因教室里同学多,看不太清,不是握得太紧,就是手指用力不均。祖父是书法家,毕生临池不辍。他手把手地对我的执笔进行了纠正,使我日后受益无穷。

现在,看到一些书法名家,在电视上讲书法,在公众场所泼墨献技,往往见他们把笔或五指攥成拳状,或五指横撑,能正确执笔的并不太多。心想,如此把笔难免会影响观众,致使谬误流传。确实,这也证实了古人所说的“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就是说,字即使写得好的,得笔法者并不多;而今天书法家虽众,但善书者并不多,得笔法者更少。

2

2

《书法要录》记载了自东汉蔡邕以来,至唐代徐浩、颜真卿、乌彤、崔邈,笔法传授有序的23人。古代没有书法专业,教学多通过言传身教,并执行规避的原则。而笔法传授的路径更显得扑朔迷离。

现在大家往往只知钟繇是与蔡邕、张芝、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以及他对真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实他还是三国时代的名臣,在官渡之战中给曹操送去了粮草,在魏国初建的时候就做了相国,封定陵侯,加太傅,世称“钟太傅”。据传蔡邕写了本关于笔法的书,后来到了韦诞的手里。钟繇向他借而不得。韦诞死后这本书也一同随葬了。“钟繇发其冢而得笔法”。——这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在当时可能性是存在的。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为了筹措资金,盗墓成了个大产业,曹魏还设立了专门盗墓的官方机构“摸金都尉”——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文物局”了。

以后的故事,就有更多的演绎成分。有一种说法是,西晋末年,这本蔡邕的笔法,被藏在枕头里,带到了江南,后来又传给了王羲之。

魏晋之际,笔法并非单线传承,相当大的书法群体都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得汉魏书法的正统,而且总体水平已经很高,否则就无法解释北魏时期魏碑在楷书方面达到精妙绝伦、气势恢宏的艺术境界。由此想到,北魏时期草书的水平也可能不低,只是其书家无名、纸质作品也没有流传下来罢了。北魏时期的书法家郑道昭(约455—516)被尊为“北圣”,也是清代中晚期的事,他在山东的一些摩崖石刻,如《郑文公上·下碑》受到包世臣、吴熙载、康有为等推崇。郑道昭家世代为中原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浸淫,并长期与鲜卑族贵胄相从,但其书法在北魏史书上并无记载,历史影响自然也无法与“二王”相比。

笔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执笔,运笔,字的结构,布势等等。诸法之中,首先是执笔。

前人所说的执笔法,据说是王羲之七代孙智永禅师传给其外甥虞世南,这就是相传的五指执笔法,即用五个手指执笔——实际也是上指执笔,小手指托在第四指下面,起一点辅助作用。在笔管外边,是第二指(食指)和第三指(中指),笔管里边是大拇指和第四指。这四个手指成“雁行”排开,第二指和第三指略高,大拇指和第四指略低。这四个手指形成的“万向节型”力点,组成了两组灵活的“杠杆”。写大字与小字略有区别,除了笔管上握笔的部位有高低之分外,写小楷时,大拇指与食指一般齐平,这两指就可把笔管给捏住,其余手指位置不变。由于在笔管外有两个手指,所以这种执笔法又叫“双钩”,或“双苞”。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大书法家,有《温泉铭》传世,此铭是他为陕西骊山温泉撰文并书,至于这个温泉是否为后来杨贵妃沐浴的汤池,已无从考证。李世民从虞世南处得笔法传授。虞世南(558—638)是越州余姚人,他笃志好学,学识渊博,谦恭儒谨,但耿直不阿,常犯颜直谏——据说他曾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学笔法,得“嫡派真传”。因此,李世民的笔法亦可上溯到智永和王羲之、王献之。

李世民说:“大抵腕直锋正,锋正则四面虚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平均;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李世民的书诀腕、指、掌层次清楚,特别是“实指”这一句,如何使各手指用力均衡,腕与指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些只是要领,需要在不断书写实践中仔细体会才能掌握。

3

当代一些书法家不太讲究执笔。

有的自始至终如钢笔一样前斜或右倾,歪向一边,修修补补,书写往往成了“画字”。有行家说,一看执笔,就大致可知书艺高下了,这有一定的道理。

现在执笔中,单钩倒不多见,好多基本上像是“一把抓”,即笔管外面紧紧“抱着”三指或四指,而笔管里面只是个大拇指,看起来就费劲。——这与“单钩”有些相似,一边倒执笔写字时,不管里外,这一个手指是万万松不得了,这给书写时转笔运笔,带来诸多不便。

1962年9月,沈尹默在《人民教育》发表了《怎样练习写毛笔字》——这篇文字是为青少年朋友写的,行文直白,通俗易懂,其时沈尹默先生已经79岁了。

在同一期《人民教育》上,还发表了郭沫若的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1957年后,中国的教育急剧左转,专业课受到了轻视,书法也被当作封资修。在此种情形下,能够坚持写字教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记得当时很多科学大家都给青少年写书,像华罗庚、苏步青都著有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而现在名家专门为中小学生写普及性读物,反倒很少见了。记得上初中时还买过华罗庚写的数学参考书,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大增。沈尹默的谈书法,大抵也是基于普及。

当下,基本性的执笔要领,一些人要么不屑一顾,要么被故作高深玄妙的说法,搞得如坠云里雾里。

沈尹默指出:“前人执笔有回腕高悬之说,这可是有问题的。腕若回着,腕便僵住了,不能运动,即失掉了腕的作用。这样用笔,会使向来运腕的主张,成了欺人之谈,‘笔笔中锋’也就无法实现。”“又有主张五指横撑,虎口向上,虎口正圆,美其名曰‘龙眼’,长圆的美其名曰‘凤眼’。使用这种方法,其结果与回腕一样。我想这些多式多样不合理的做法,都由于后人不甚了解前人的主张,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规定下来的,它是手臂生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而偏要别出心裁,巧立名目,腾为口说,惊动当世,增加了后学者很多麻烦,仍不能毕其成功,写字便成了不可思议的一种事情,因而阻碍了书法的前途。”[沈尹默:《沈尹默讲书法》,1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这是极有见地的。

依照五指执笔法,笔管自然会竖直。坐正、笔竖直,这是提笔书写前的基本状态。字的笔画有各种形态,笔毫要随之变化,笔杆会有倾斜、转动等各种状态,但总体而言,像“不倒翁”一样,在书写过程中——至少在心理上——用笔要有这种“欲倾还立”的定力。

自然还有一种“握拳执笔”法,执笔就像手握棍棒一样,那只适合写特别大的字,用笔杆特别粗的毛笔,而且往往只用于题壁或在地面上写,那就超出了一般的书法,另当别论。

古代书论中,有关于“衣袖书”、“撮襟书”、“头濡墨书”等记载,多为书家一时兴起,用衣袖、卷帛,或用头发蘸墨狂书而得,新奇怪异,但书法的价值却说不上,至今也未见有传世的。现在,据称有专门擅长“巨书”的名家,写一个龙字用掉几桶墨汁,运笔像是拖拖把,而“善书”的也只是龙、虎、寿、福、和谐等几个字。写字时请领导出席,媒体报道——这更多的像是表演,哗众取宠,不具书法上的实际意义。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两阙者也;今又称擘窠大字。作之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为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

有人对沙孟海(1900-1992)榜书称赞有加,认为几支大笔捆扎在一起写字,大胆使用笔肚笔根擦扫横抹,触笔成势,证明可以不讲笔法,其实这只是书法家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为之,有时甚至是无奈的选择。我少年时曾听祖父对沙孟海先生此种笔法有所评说,认为其势固雄强,但荒率粗陋与不精之处可见,常人也不可学。

4

执笔究竟有没有定法?一直有不同看法。

主流意见还是有定法的。

唐代贞元年间书家韩方明以擅八分书而闻名,他在《授笔要说》中历述笔法传授渊源,自认得到了真传,称“昔岁学书,专求笔法”。他在文中着重阐述用笔,认为共有五种执笔法,并推崇“第一执管”,其他四种都不足取,不是粗劣浅陋,便是气势骨力全无,有的握笔怪异,实为世人所笑。韩方明认为,正确的执笔法是“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能做到书写时力足而有神气。

宋朝米芾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心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米芾的意思是,正确的执笔,才能得心应手,写出各种不同的文字。米芾还说蔡京“不得笔”,应该是说他的笔法——包括执笔运笔可能有点问题。

声称“无法”的人常引用的一句话是苏东坡说的“把笔无定法”,但苏氏的原话还有下面半句:“要使虚而宽。”这不应忽略。

从以上几位书家所说的可以看出,正确的执笔指轻而掌虚,才能运笔自如。

一般地说,执笔既可“双钩”,也可“单钩”,手指在笔管上,既可高捉,又可低捉,可以说没有定法,但效率高下还是有的。就是说,不管怎样执笔,只要做到执笔的手掌像“虚拳”,而执笔的手指筋力平均,腕直锋正,运用自如就可以了。苏东坡执笔用的是“单钩”,即五指中只有食指在笔管的外侧,用大、食、中三个手指着管执笔。若“单钩”执笔,无名指与小指缩进,便很难做到掌“虚而宽”。

苏东坡是怎样做到的呢?当时就有人讥评苏东坡不能双钩悬腕书写。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同为大书法家、诗人的黄庭坚,在仔细观察了苏东坡的执笔和书写后发现了他的秘密——原来苏东坡是提着手腕书写,在腕上用力和运动,不过因为腕离桌面稍近一点,人们一般看不出来罢了。据说单钩执笔,古今闻名的书家,只有苏东坡一人。

苏东坡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首。他的才力极高,无论在行政管理、水利工程、诗词文学、绘画音乐,甚至美食烹调上都具有很高的造诣——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可以说“我书意造本无法”,而且还随心所欲,用一种效率不太高的“单钩”执笔,写出了一流的作品,这只有才力超迈的大师才能做到。

如果我们细看苏东坡留下的墨迹,还可以看出单钩执笔的一些不便与局限,其不足正如黄庭坚所说的“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黄庭坚早期曾学苏东坡的书法,书风也相近,是否也学过苏氏单钩执笔?不得而知。但他后来一定洞悉了执笔的奥秘,大开大阖,挥洒自如,才在行书和草书上达到宋代的高峰。

苏东坡是宋代文坛的领袖,“粉丝”众多,但学他的单钩执笔法书写,几乎没有学成的,这就能说明点儿问题。这种“单钩”执笔法,如今在农民作工笔画时,倒常常看到。所以,才力超群的人执笔可以无定法,而常人未必能学得,这点初学者必须明白。正确的执笔方法,在习字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则无法之后,很可能就是无成。

现在声称“书无定法”的,大抵并没有才高八斗。多数是下不了苦功,基本没有入门的人,急于用旁门左道“闯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以博取书名。

5

还有一个问题是写字的姿势,有坐与站两种。一般地说,写较小的字宜坐,一般小字是指字径在三四寸以下的;大字和纸张篇幅大的字,宜站着悬笔作书。但姿势要正这是共同的。

坐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立势的基本要求是:头平、身躬、臂曲、足稳。

一般地说,坐着写字,椅凳不宜过低。足安是指两足要自然地放平踏稳,不要卷腿踮足尖,切忌一脚或两腿抖动,以致影响身体稳定与书写。

当书写成为习惯爱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后,字体或大或小,书写或站或坐,便可交替进行。如房内空间足够,最好能固定一桌习字。笔、墨、纸、砚经常齐备,这样插空书写比较方便,也不用每次习字后都要收拾整理。当然,平常习字可用毛边纸或其他差一点的纸,用不着那么讲究。如果用惯了各种质量的纸,对书法还是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晚上站着悬笔临写几幅大字,凝神静气,运笔挥毫,如同打一套太极,或做一遍气功,一两小时后,会全身发热乃至汗如雨下。此后洗澡休息,容易酣然入睡,有如神会,梦中有时还能见到前贤的墨宝呢。

同类推荐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文艺美学论

    文艺美学论

    如何建构“文艺美学”的现代解释形态,是富有意义的思想工作。在确立文艺美学解释的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李咏吟编著的《文艺美学论(解释学论集)》探讨了文艺美学体系的“解释学构造”,总结了文艺美学的“诗思综合解释方法”,致力于重建诗恩的审美内在和谐。通过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以及文艺美学解释中的当代思想论争等问题的综合考察,作者形成了“自由生存实践与自由生命创造的文艺美学观。
  •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课外雅致生活-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凡高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世界艺术5000年

    世界艺术5000年

    本书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代表世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和艺术珍品娓娓道来,在增加辅助栏目的同时开辟专栏进行体例上的创新。400多幅精美图片和注重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装帧设计将《世界艺术5000年》打造成一座雕梁画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让读者直面艺术,与艺术亲密接触。
热门推荐
  • 灵能术士

    灵能术士

    世界崩坏,次元与灵界两处空间大开。未知的次元高级生命体,只出现在古书典籍中的鬼怪妖神。它们要干什么?废话,自然是为祸人间啦!戈尧,一个身兼超能力与法术的普通大学生,势必要在这重叠的空间之中发生些什么才对···
  • 2012灭绝

    2012灭绝

    玛雅人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第五个太阳纪结束之时,而本次文明结束之后,人类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文明。不是巧合,科学家早计算过2012年地球和太阳有可能同时磁极更替。而且据西方星相学计算,2012年是完成我们现在的双鱼座年代向水瓶座年代交替的一年。按上次双鱼座开始时基督的诞生来说,水瓶座开始时基督还将会再临,或者是将有一个新的使神诞生。
  • 妖异笔谈

    妖异笔谈

    桐影project始动,古老的妖怪们和降妖家族黄泉之间愉快的日常
  • 天神的欲望

    天神的欲望

    最后,王子都没能如愿与偿,因为,他们两个相爱了。
  • 掌控穿越女:娘子不好惹

    掌控穿越女:娘子不好惹

    从阴沟里掉下去,她不过就看了场好戏,居然就要赖上她,让她负责?好吧,负责就负责。乖乖,居然丢下她去询花问柳,也不看看她是谁,不去助兴她就不叫莫芜茨。什么,让她为他解决难题?行,就怕你没有这个本事。嗯哼?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当她好欺负?那就让他见识她莫芜茨的手段……
  • 总裁太危险

    总裁太危险

    她,善良、沉静,守着一个小小的粥铺,努力而坚强地支撑着心中的家;他,冷傲、霸道,叱咤黑白两道,立于尼科尔森帝国最顶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五百万,孩子和你再无关系!”他突然出现势在必得,她没有能力阻止,任凭眼泪滑过。“我来这里只是因为孩子,我不想别人有所误会,请你别让我为难。”“我让你为难了吗?”男人俊脸无辜如狩猎般步步逼近。老天!她可从来没有招惹过这个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男人啊!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这小女人居然敢说对他毫无非分之想!很好!!!深邃的双眸蓦然升起掠夺,她很快会知道,他龙夜?尼科尔森想要的从来没有得不到,包括她——顾可儿!
  • 乐师道

    乐师道

    风凌宇,战国时期最着名的乐师,在战乱时期,用自己的音律挥洒与各国之间,不幸在大混战中穿越到现代。在现代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天赋闯荡现代,将各个领域掌控在手中.玩转现在的生活。
  • 剑神无极

    剑神无极

    瓦罗兰再起腥风血雨,且看我没落贵族子弟,如何在德玛西亚崛起,一人一剑、败尽传奇、笑傲天地!所有的英雄,必将在我的光芒之下黯然失色。
  • 气动武洲

    气动武洲

    石破天惊的一剑,劈开异世轮回,玩转斗气的最巅峰。穿过东海绝境,走进传说中未被探索的十万大山,那里有理想的国度,惊人的武技,炎黄吗?我曾经是......。主角寻父的过程中,命理不断推演,他是她口中的有缘人。但他......。当我武破虚空,那些嘲笑我的人,你们只是一个笑话。当我化身灵武,那些欺负我的人,你们会后悔当初的愚蠢。你问我武的是什么?呵呵这本书下面很强壮,不会割掉,放心收藏、推荐对本书有看法的朋友可以加群:180995297
  • 少爷的假面玩偶

    少爷的假面玩偶

    四年前,她为了摆脱家族纠纷而决裂出逃。为了寻找一个安生之地而落入另一个地狱。只是地狱里,一抹罂粟花静静开放,她逃不过他的惊鸿一瞥。外人皆知司家少爷是天山上的雪莲,高冷孤僻,却不曾看到宠溺着她的他。当热情褪去,冷情淡漠成了一种伪装。家族的追捕还在继续,他们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