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7900000003

第3章 心态与情绪(3)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见人恐怖症,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个性上的内向、害羞,与社交恐惧症是不一样的。社交恐惧症的患者通常对群体的看法都是很负面的,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这些人无法主动走出自我的世界,也不愿意加入人群。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

社交恐惧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它往往会恶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的妨碍。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经过训练是可以治愈的。

(2)功能解读:自卑与超越理论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说:所有的人都是自卑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对自卑的超越。

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己价值的怀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自卑常常会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人对成功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通过成功来不断消除内心的自卑感。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因为不断地失败而变得极度自卑,最后患上“自卑情结”;也有人走向另一极,通过对成功不择手段地追求,而变得极度自信,但这种被称为“优越情结”的状态其实只是对内心自卑的掩饰。极度自卑自然不妥,但适度的自卑却能够给人带来行动的勇气和动力。

那么,什么是具体的超越自卑的方法呢?

首先,我们要敢于坦然地承认自卑。当我们了解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之后,我们不妨坦然地承认,进而深入地反省、观察、研究我们的自卑。

其次,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卑,不要胡乱比较,错误比较。其实,自卑与导致、引发自卑的某些事实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关系最大的是比较。如果你自认为不如别人,这其中就包含着无数的比较,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

最后,千万不要用错了标准。我们自认为不如别人,可是你又想过没有,“自己不如别人”的那个“别人”是谁呢?实际上,并没有“别人”的通用标准。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相信自己有其独特性,才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

(3)认知解读: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它非常清楚地从认知的层面,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心理平衡机制,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害怕当众讲话。

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和谐,常于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但是不协调作为认知关系中的一种,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和谐。而心理上的不和谐对于个人构造自己内心世界是有影响和效力的,所以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去根除一切搅扰。

在这种理论中,认知的含义十分广泛,可以是任何一种观念,包括知识、思想、态度、信念;也可以是对行为或事物的意识或知觉。

费斯廷格认为,认知不协调一经出现,就会激发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人的避免焦虑、肯定自我、保持认知协调的倾向会推动人设法减轻或避免这种不协调状态,恢复心理的平衡。

减轻和消除不协调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是改变或否定认知因素中的一个。第二是改变一方或双方的重要性或强度。第三是在不协调的两个元素之间加入一个或多个能弥补二者距离的新认知元素,使原来不符合推理原则的两个认知元素通过新的认知元素构成合理、协调的联系。

(4)需求解读: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它与认知不协调理论的不同在于,它从人的基本需求层面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又称社交需求。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情、爱情与亲情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4)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也称为高峰体验。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结构解读: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作人格结构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提到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我是想告诉大家,大多数人的自我都遭遇严重的压迫。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并据此解释清楚了人的非理性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

1)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2)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3)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完美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产生于自我对于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的劝告、威胁、警告或惩罚的顺从或抑制,从而反映出了父母的良心和社会准则。

(6)互动解读:镜中我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创立的镜中我理论,非常有效的说明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而我要强调的是,过份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能导致过度的自卑、自闭,或者完美主义。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并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一样。

当然,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其基本形成之后,也还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之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成年人,自我意识也总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变化。

三、突破恐惧的训练方法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你如果希望征服你的听众,首先你要征服自己内心的恐惧。

如果你害怕当众讲话怎么办?方法就是练习当众讲话。这话看上去有点奇怪,其实就是告诉你,你只有正确地面对当众讲话,积极地实践当众讲话,最后你才能成功地当众讲话。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性格过于内向,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性格的话,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借助当众讲话。

当众讲话需要自信,必须突破恐惧的心理,从练习的角度,以下几种方法与项目是必须完成的。

1、了解自己的问题

古希腊德尔斐神殿有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我们人类最大的盲区就是自己。我们自卑,但我们可能不承认;我们承认自卑,可能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症结所在,可能我们并不愿意或者敢于用行动去改变它。

当你要开始练习当众讲话之前,一定要对下列问题给出答案:

1)我害怕当众讲话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2)我是否经历过非常难堪的当众讲话失败?

3)我为当众讲话作出过哪些努力?

4)这些努力足够吗?

2、培养讲话的冲动与习惯

恐惧是你自设的陷阱,想像的恐惧是最危险的陷阱。当众讲话如果总是给你带来恐惧的话,那就用冲动与习惯来战胜它们,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体验恐惧。

习惯成自然。如果你过去不习惯面对公众或陌生人讲话,那你从现在开始,常常接触而逐渐适应,就会习惯甚至变成一种冲动,一有机会你就有一种讲话的冲动,想表现一番。

冲动是魔鬼,更是天使。冲动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可以让你勇敢地体验当众讲话的恐惧。

练口才,你必须大胆一次!喜欢沉默寡言的人,没有讲话冲动的人,你能指望在某一天突然开声,成为一个雄辩滔滔的演讲家吗?因此,你要把握当众讲话的机会,一有机会,决不放过。正所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3、积极的心理暗示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缘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畏缩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

法国心理学家希恩·德玛指出,人的自信来源于未来的自己!是的,也许我现在不行,但我相信将来一定行甚至很行。这就是一种最好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自信心的提升来说非常有效,可以帮助我们释放不良情绪,不求完美,给自己减压,更加轻松、积极地面对练习。积极性暗示的七种基本方法如下:

(1)抬头走路法

走路的姿势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你过去是这样走路的吗?从现在开始,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2)座右铭与喊口号法

你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怎样暗示自己。给你的潜意识一些积极暗示的话,只要你坚持一个月的大声练习,相信你渐渐会成为一个非常健康、成功、自信的人!

今日的暗示,就是明日的你。因此,写下几句激励自己的话在笔记本扉页上,贴在你的写字台前,压在你桌子的玻璃下面,不断地提醒,或者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出来。总之,我们应该学会把振奋人心的口号喊给自己!以下的口号供你参考:

我一定要成功

我一定能成功

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成功一定是属于我的

我是最棒的

我的生命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我拥有无与伦比的自信和魅力

我拥有伟大的思想

我拥有超强的行动力

我每一天都很幸运

我可以拥有一切

我热爱生活,爱身边所有的人

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3)扩大优点法

有人之所以有自卑感,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光看到自己的缺点。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看不到,只能说你没有发现。你现在要做的是,不但设法发现它,还得设法扩大它。即使是微小的优点,一天反复思索几遍,也能使你感觉到优点多于缺点。

(4)淡化消极因素法

所谓淡化消极因素,就是设法缩小消极面。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被不安和自卑情绪困扰得痛苦不堪,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将极小的失败或恐惧扩大化了,扩大到了生活的整体。

(5)不说消极语言法

消极语言是一种消极暗示。这种话说多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使人意志消沉,失去自信,一事无成。比如:

我天生口才就不行。

反正我认为不行,毕竟是不行的。

总之,我是无能为力了。

我毕竟比不上他。

总之,我注定是要失败的。

以上这些话都是一些全面否定自己的话,一旦开口,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就做不好了。

(6)赞美他人法

赞美他人,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而且不仅给他人积极的暗示,同时也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因为,在赞美他人时,你看到了他人的长处,发现了他人的优点,说明他人的长处、优点也进入了你的心灵,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同时,你赞美他人时,他人必定高兴,给你一个笑脸,这也是一个积极性暗示。

(7)转移暗示法

对于自己而言,可避免运用消极的暗示。但他人对你进行消极暗示,你就得运用转移暗示,将别人对自己的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4、走出并不断突破舒适区

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然而,显眼的时候,往往让我们感到不舒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这个舒适区就是你自己感到自在的一个位置与自己的姿态。

许多人不敢站在显眼的地方,因为他们害怕那一双双审视、质疑、否定、嘲弄、傲慢的眼睛,那些眼神让我们严重地感到不舒适,不自在。

一方面,在会场或者别的公众场合,有的人喜欢选择后排或边缘的位置,如果让他站在前列,或坐在前排,或站在主席台上,他会感觉浑身不舒服,所以大多数的人选择位置的时候,都会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原则。

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身体的状态也总是在寻找一种舒适感。四肢的动作与摆放的位置,总是以舒适为原则,如果把手当众高高地举起,或者在公众面前进行某种滑稽的表演,许多人都极不适应;坐在主席台上,他们也习惯性的把身体躲在台子背后;如果站立,他们则习惯于把手抱在怀里,或背在身后,或揣进裤包里。

同类推荐
  • 就这样读懂上司

    就这样读懂上司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职场读物,文字通常易懂,形式活泼多样。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不但能读懂上司的心意,进而在工作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成为上司的得力下属,更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攀高,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这个今日的下属早日成为明日的上司、领导。
  • 男人成大事的5种能力

    男人成大事的5种能力

    《男人成大事的5种能力》成功的创业者必定是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是成大事最基本的条件,在如此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如果你自己不渴望成功,那么幸运的光环又如何能罩在你的头上呢?因此,你不能固守于现在,必须有开拓的精神、学习的劲头,从容面对职场风云。不论做什么事,你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做事业时,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做什么事业,都会走上成功之路。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业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
  • 青少年成才攻略——练就雄辩的口才

    青少年成才攻略——练就雄辩的口才

    本书围绕口才这个主题,通过与之有关的名家演讲实录来启发广大青少年朋友提高口才的重要性。
  • 骑在纸背上的心灵:《意林》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

    骑在纸背上的心灵:《意林》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

    激励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让温情点亮生活,让细节打动人心,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本书是《意林》超人气作家的精华文萃,体裁有散文、杂文,期待广大读者的阅读、欣赏。
  •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教理言行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教理言行

    感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本文从众多佛经典籍中精选出部分内容加以编译、点评,共分为参学篇和修身篇二部分。这些不同侧重面的言论、故事与见解,虽有些会与原义稍有出入,然而,见仁见智,同样能够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热门推荐
  • 我与女妖有个约定

    我与女妖有个约定

    失恋之后,本来想约个妹子,意外得到出现微信升级,升级之后出现了一个新功能,紫界之门。通过新功能,张扬搜索附近的人,不料约到了一个来自蝎子星的女妖,并传了他两套功法。自此,张扬开始了他的另类人生,走上逆袭之路。
  • 天道之阴阳先生

    天道之阴阳先生

    懵懂无知的少年游走于阴阳两界,驱邪灵,借冥地,被鬼借身,战鬼妖,闯地府,心系挚爱;中巫蛊,得仙骨,剑指泰山.......冥冥之中明白阴阳先生背负的责任,看透了人鬼之心,却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心魔。少年孤独一掷,命不由我,也不由天!
  • 哎哎

    哎哎

    此时正是六月时分,但在止息谷红枫林内却是一点也看不出季节的气象,那不断飘落下的枫叶像舞于空中的彩蝶一般,随风轻摆带出一套绚丽的舞蹈,再加上枫林中那时有时无的淡香味让这一片枫林胜似人间仙境。
  • 学校后山是坟墓

    学校后山是坟墓

    夏砚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开学他认识了一个叫做“孜然”的朋友,住进新宿舍的当天晚上就死了一位舍友,死亡地点是学校后山,学校后山到底有什么?
  • 四色岛(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四色岛(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作品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细节描述讲述了一个关于逃避的故事。四个高中生“听到”了一起强奸案,可没有作出施救。过后把赎罪的希望寄托在幻觉与想象之中。本是血气方刚的男子,却成了不言不语、洋洋自得的懦夫。逃跑、逃跑、逃跑、逃跑。他只是感到整个头部都灌满了水,水甚至从他的口、眼镜、鼻孔和耳孔流出来,跑步都跑不稳,头重脚轻,下一步脸就要砸在地上,像装满水的胶袋砸在地上一样。他连这些都想不了。也想不起来有没有在叫喊。
  • 物不迁论辩解

    物不迁论辩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侍卫相公乃别跑

    侍卫相公乃别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想和梦

    幻想和梦

    我和你初次相遇的时候,这个世界年纪还小,天空还没有破碎,苹果树尚未发芽,你说你要去屠龙,我对你说巨龙还在蛋里。
  • 穿越奇缘之三生路

    穿越奇缘之三生路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一朝穿越,她成了辰国宰相5岁之女陆云暮,20岁的心理,5岁的身体,明明是老牛却偏得扮作嫩草T_T好在宰相一家为人正直倒也无妨,可是为什么要送她上山学艺?整天面对冷冰冰的师傅与几位奇葩师叔这日子没法混了!且待她有所学成一定要把这几年所受的苦一一讨回来!多年后,回想起当初山上的日子。是那么快乐,无忧无虑...怪这世道太无常,怪这红尘琐事变幻多端。怪命运,怪时间。三生石,三生路,三世情缘尘归土。但相思,莫相负,再见时盼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