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正在发生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继续向女性与低收入群体扩散与蔓延,为较弱势的社会群体拥抱互联网提供了新机会,减少了贫富之间的信息鸿沟,也顺带改善了男女在互联网上的不平等状况。
从微博用户分布看,核心的高收入群(1~5万元/月)均龄都在38~48岁,均为熟男熟女,传统广告形式基本打动不了他们。这恰恰是微博广告营销的难点。
最戏剧性的事发生在中国。最戏剧性的事发生在中国互联网。最戏剧性的事发生在中国移动互联网。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群。中国手机上网已超越PC(个人电脑)上网而成全球最大移动互联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成为最大的机会金矿。中国最有可能诞生世界级企业的领域将在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手机支付,
这些2012年的大概念相互撞击,引发了怎样的趋势?
中国第一。移动互联网改变业界,也改变了中国。
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电脑上网用户的3.86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
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入口。到2011年12月,大陆微博用户达2.498亿,成全球第一。[《中国新媒体蓝皮书》(2012)]
2012年第二季度,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26.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8.9%,环比增长18.6%。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桌面网络经济。(艾瑞咨询)
移动互联网趋势:非常中国,非常应急,上帝为中国度身定制。
在北大教授刘德寰研究小组出的《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一书中有些有趣的结论。比如,“垃圾时间转正”,无聊时用手机的占到70%,公交上用手机的占到69%,还有49%的人上厕所时用手机上网,原来的无聊时间现在转正为获取资讯时间。又比如,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媒体黄金时间,早上通勤时间和晚上睡觉前成了刷微博和上网的黄金时间。
最有趣的是“熟女引领i潮流”。PC时代IT业是男性引领潮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熟女上位了。她们不只是视频付费的先行者,还是新鲜应用的实践者和推荐人。
国际上素有“技术红颜”之称的她们是iPad(苹果的一款平板电脑)半壁江山的使用者,她们是“苹果妈妈”,她们是“网购达人”。
在中国,技术红颜人群在年龄上呈现“M”形态或双峰现象:20来岁的年轻女与40岁左右的熟女是iPad或iPhone(苹果智能手机)最热衷使用者,她们继而向老公、男友或老板推荐。不少男性是在身边的女性带动下才开微博的。难怪业界有名言:“谁抓住了熟女(技术红颜中最有权势者),谁就抓住了未来。”
刘德寰团队还发现,微博的核心用户群是高收入群(1~5万元/月),他们均龄都在38~48岁,典型的熟男熟女,传统广告形式基本打动不了他们。这恰恰是微博广告营销的难点。
另一以北大为研究力量的“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成长的深层原因作了探讨:从表面看,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的原因;但从更深层的社会背景看,中国特有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中国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周期性的城乡流动、城市扩张带来的通勤时间增加,以及越来越频繁的旅游和公务出行,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最坚实的社会需求,这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不同于欧美诸国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
总体上看,今年移动互联网继续向女性与低收入群体扩散与蔓延。移动互联网为较弱势的社会群体拥抱互联网提供了新机会,减少了贫富之间的信息鸿沟,也顺带改善了男女在互联网上的不平等状况。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中国。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近年,互联网最新鲜的事始终是微博。智能手机和Pad的普及使微博与日常生活无缝对接。
人们使用微博的两大功能是收集资讯与发表意见。此两点最中国,最急需,正因此,中国的微博不能简单等同于海外的Facebook或Twitter(推特),也非两者简单的集合。
微博造就了一个“半熟人社会”,它介于熟人与陌生人之间,人们每天在其中互动却不见面。社会议题是博主与粉丝互动的最佳选题。“半熟人社会”会催生一个公民社会吗?
微博把个人暴露在大众面前。网络时代没有隐私,任何人只要上网,所有行为都是被记录的、可追溯的。
分享简称“晒”,一晒就晒出了问题。郭美美曾“晒”出了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之后又“晒”出“表哥”。在微博时代,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引发轩然大波。
媒体评论说,“表哥”杨达才落马展现了公民监督的威力,“网络监督”不仅仅是让杨达才、周久耕这样的官员落马,更在于在网络反腐事件中,塑造一种新秩序。这种秩序,一方面是维护现行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就是公民和公权力所达成的合作、治理的规则。
2012年伦敦奥运会表明,竞技不是最重要的,娱乐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转变的推手就是微博。刘翔出局就消费刘翔:网上有大把调侃刘翔的赞助商广告的。
微博时代没有隐私,但有个人权益。微博时代没有新闻“把关人”,但有“小秘书”。越是民众狂欢越显诚信的重要—当然,诚信缺失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困境,不唯微博如此。
“这是个信任危机的时代,能骗一把就骗一把,能捞一票就捞一票。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我看见了网商的力量,看见80后、90后的力量,人与人之间都没见过面,就可以卖出10 000亿,每天凭信用成交1 500万笔,这是这个时代拥有的信任的力量。”马云曾在网商大会上如是说。嗯,淘宝网的每次交易都是一次信用教育。
云时代的手机大战:诺基亚老了,苹果熟了,安卓机群雄并起。
智能机方兴未艾,功能机乏人问津。在手机卖场上,最便宜的功能机仅售60元,利润仅数元。
诺基亚是云时代竞争的失落者,此前一段时间里,它虽在保有量上排名第一,但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除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外,小米、华为、联想,甚至阿里巴巴、360都在大举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在此背景下,苹果状告三星侵权具有杀一儆百的作用:警告安卓,别动我的“苹果”。
“果粉”们跨境追捧售价高达八千港币的iPhone5。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喜新主义(Newism)盛行,或者,移动互联网迎合了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你不喜新厌旧,你就落伍。据统计,中国人平均18个月换一部手机,而美国人等西方人的换机频率则至少在3年以上 。
女性的互联网,背后更加关键的变量就是“右脑时代”的崛起。
她们爱拍照,爱分享,喜欢收藏。女性用户成移动互联网的新宠。据调查,“聚划算”每天上午9点到10点是个高峰,白领女性守候在电脑或手机旁,抢购最新促销产品。
女性用户群在互联网的崛起有其必然性。她们具有更加感性的右脑,正在转变互联网延续多年的左脑思维传统。一个右脑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
腾讯内部坦言,微信的研发者开始并不太清楚这款工具能有什么前途。后来发现女同胞们在私下里晒微信邀请的数量。有人将微信身份更换成女性,邀请一下子多了起来。微信素有“泡妞利器”的美誉。
这不能简单地被斥为女性的虚荣,分享与交流是互联网的最新潮流。或者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女性互联网”的阶段。
女性更爱购物和社交。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201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有56%的成年女性称她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保持联系,持这种观点的成年男性比例为46%。这又是一个熟女引领互联网潮流的例证。
互联网的最新逻辑不再是强硬的、冷冰冰的、左脑支配的,而是女性的、感性的、体验的、细腻的……“右脑时代”借移动互联网进一步被开启,由右脑引发的行为决策正在发挥关键的作用。
还等什么,激活你的右脑思维吧。
云计算正打造One Machine,将世界联成一部智慧的机器。
云时代手机大战正酣。各家都打“云”主意,做“云”生意,甚至传统电视领域也打出“云电视”。
二维码将是未来线上与线下的关键入口,人们将二维码一扫就进入相关网站。而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的结合将能实现“即拍即买”。
未来还将通过微信直接转账,微信是商家与消费者链接的最新平台。一切都在“云”之上交易完成。
Nike(耐克)推出Nike+,借助运动鞋上的传感器将身体的细微变化传到移动互联网上,然后汇总到云,形成一个健康档案,你可以自查,也可以得到提醒,云端健康顾问甚至会给你推荐适合的运动计划及训练项目等。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大网络。One Machine:互联网正将世界联成一部智慧的机器。每个人、每台机都是这个大网络的一个节点。
3D打印机或将无所不能,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2012年8月21日,美国3D打印公司Shapeways推出全球首款由3D打印机印制的比基尼“尼龙12”。
只需要一个想法、一些材料,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把你脑中的一切想法转化成实体。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从原理上看,未来3D打印可以打印一辆车、一栋房子、一只胳膊,甚至一块猪肉。这项在欧美快速发展的技术已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21世纪的新经济模式、影响全球未来30年的社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敲门,而中国企业还在门内打价格战。
未来正在发生,你准备好了吗?
10年后,手机也能开车。—澳大利亚科学家正研发通过卫星导航用手机驾车的技术。
10年后,人类大脑将可被构建,它能像人一样有智慧、说话并行动。—瑞士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正为他的“人脑计划”争取欧盟支持。
……
人类文明的速度,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用了800年,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用了120年……收音机的普及用了38年,电视机的普及用了13年,互联网的普及用了4年,Facebook的普及用了2年,iPad的普及用了1.5年……
未来学家认定,从现在到2023年之前将是科技的“黄金十年”。到2045年,如美国《时代周刊》所称,借助云储存之功,人类本身将变得不朽,你的肉体和灵魂都在云生成备份。
贴士一
消费者更趋向于“线上比价,实体店购买”
五星电器公布《2012年国庆家电消费需求调研报告》:消费者更趋向于“线上比价,实体店购买”。受访消费者中半数以上都曾经有过网购经历,主要以购买3C产品和小家电为主。大家电方面,高达93%的消费者更愿意在实体店购买,尤其是到家电连锁企业。
有67%的消费者选择“更相信实体店并在实体店购买”。消费者普遍认为实体店具有“质量放心、产品直观可试用、3C产品有体验区、售后服务好、安全”的优势,而网络购物的优势体现在“快捷、方便、便宜”上。
超九成白领下馆子前喜欢“搜一搜”
2012年,艾瑞咨询发布餐饮行业研究报告:城市白领在下馆子前普遍有搜索餐饮服务信息的习惯。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有外出就餐习惯的受访者中,99%以上都有餐前搜集餐馆信息的习惯。
消费者对于餐馆信息查询的要求越来越高,50%以上的受访者在就餐前都习惯查询优惠信息、口味特色、餐馆环境、地理位置和服务质量等信息。而本地生活消费综合平台、搜索引擎、团购网站、社交媒体、线下终端、电子会员卡等已经取代印刷宣传单、报刊、电视、杂志等传统信息渠道。
贴士二
2012移动互联网七趋势
源自:刘德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CMRA)会长]
1. 手机再无领导品牌
诺基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塞班系统正逐渐被抛弃,Windows系统(窗口化操作系统)仍然弱势。
苹果连续3年保持双峰模型,扩散效应趋弱,部分人群普及接近饱和。
安卓跃居手机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更多厂商加入竞争,手机品牌集中度降低,“诸侯”角逐,各分杯羹。
受惠于安卓系统的助力作用,三星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取代HTC成为安卓系统首选。
2012年手机品牌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为:诺基亚34.58%,三星17.08%,苹果10.10%。
2. APP生命周期缩短
各领风骚三两周,个性化需求飙升,桌面管理软件在APP用户中基本普及。
3. 游牧时代的到来
SNS网站:人人、开心向微博集体迁移;即时通讯:MSN向飞信迁移,QQ稳定。这些都标示着互联网进入了“游牧时代”。
4. 桌面、移动互联网分工初步成型
桌面互联网固化为办公设备,以办公功能为主;人际交往、阅读重心则偏向移动互联网。
5. 手机购物冲击实体店,实体店变成体验店
手机融合“线上”与“线下”,为实体店消费带来更便捷的优惠购物体验。
2012年手机网购飞速发展,经常性用户环比提升超过100%。
6. 手机阅读跳过桌面互联网
移动阅读用户普及率90.04%,逐渐成为主要阅读方式;学生、非城市、低学历群体对移动终端依赖性更强,成该类群体跳过桌面互联网进行阅读的最好方式。
7.“3微”发力,前景各异
微博之重:微博超越各自门户网站,仅次于搜索引擎;对高收入群(1~5万元/月)中均龄在38~48岁的核心用户,传统的广告基本不起作用。
微信之轻:语音聊天工具集体跃进,强势抢占短信份额。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其他IM(即时通讯)工具,并成“白骨精”的熟人社交新宠。
微视频之活:“年轻”的微电影迅速成为不同年龄段人的偏好。
贴士三
分化&;聚焦
2012中国安卓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为调查报告
源自: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
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增长速度在全球可谓一枝独秀。中国的APP下载及激活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同样也是一枝独秀。
全球范围内,安卓手机取得爆发性增长。在中国,2012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4 200多万部,其中81%是安卓手机。[据易视国际(Canalys)数据]
1. 安卓手机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价格,因此安卓手机用户充分体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千元安卓手机三分天下,降低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门槛。
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迅速拉低安卓手机的价格体系,更兼移动运营商的补贴,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2012年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2. 80后、90后一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他们也经历着全球罕见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