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1100000031

第31章 教学模式(2)

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概念名称。第二阶段,呈现资料。教师向学生呈现的资料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正例或反例。它们可以是事件、人物、物品、故事,也可以是图片或任何可分辨的事物。要求学生逐一指出每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提出的概念。第三阶段,反馈和分析。对第二阶段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哪些分类对了,哪些分类错了。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属于概念的事物有哪些共同特性,反应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第四阶段,明确规则。引导学生根据第三阶段的分析,得出概念的规则。

2.师生交往系统

在概念获得教学活动展开之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概念,制作概念的范例(正例和反例),安排范例呈现的次序。大多数教科书上陈列的概念都不符合教育心理学指出的儿童习得概念的规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重新编排和组织。重新编排的教材要做到属性清晰,兼有正例和反例。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记录、给予提示和补充材料,所以在刚开始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时,可以采用结构比较强的形式,由教师占主导地位,以后慢慢可以采取较松散的结构。

3.反馈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反应持鼓励的态度,要营造一种对话的教学环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4.支持系统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都要有大量的资料、范例,学生的工作就是掌握教师事先选好的这个概念,而不是创造一个新概念。因此,资料和概念间的关系应很清晰,教学活动要按逻辑的顺序进行。

(三)概念获得模式的应用

我们用小学二年级自然课老师讲解“生物”概念为例来说明概念获得模式的应用。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东西。

(提出概念名称)教师展示第一幅挂图。

教师:大家看,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学生:有房子、小树、路灯、一个阿姨、一只小猫、三只小鸡。

学生:还有小河、桥、河里有两只鸭子。

学生:还有燕子在飞。还有竹子。花坛里有还没开的花。

教师:大家看得很仔细。请大家说说看哪些东西自己会飞、会走、会游?

学生:燕子会飞,鸭子会游,人、猫、小鸡会走。

教师:对。

教师在第一幅图的边上挂出第二幅图,它与第一幅的背景相同。

教师:现在请大家看这幅画,它和第一幅相比有什么变化?

学生:小树长大了,还结满了红苹果。

学生:竹子也长大了。

学生:花坛里开满了花。

学生:燕子在房子边上做了个窝,窝里有两只小燕子。

学生:有个小朋友在看书。还有两只猫、一只母鸡两只小鸡、两只大鸭子两只小鸭子。

教师:你们看得很仔细。这些东西里哪些会从小长大,哪些会繁殖后代?

学生:树、竹子、人、燕子、猫、鸡、鸭子会长大。

学生:人、燕子、猫、鸡、鸭子会繁殖后代。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再把刚才的几个问题整理一下。画里共有哪些东西呢?

学生:房子、路灯、燕子、人…

教师:对。我们把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现在来看哪些会走、游、飞,哪些会从小长大,哪些会繁殖后代。会的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不会的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我们请一些同学上来解答。

教师:大家做得很好。我们来看,有哪些东西三栏都是“×”?

学生:房子、路灯、桥、台阶。

教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它们都不会动,也不会长大、繁殖后代。

教师:对。我们把这种东西叫作非生物。再看看哪些东西有两个“√”。一个“×”。

学生:树、竹子、花。

教师: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它们都会长大、会繁殖后代,但不会走、不会游泳,也不会飞。

教师:对。我们通常把这些东西叫作什么?

学生:植物。

教师:对。三栏都是“√”的有哪些?

学生:燕子、鸡、鸭、猫、人。

教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它们都会动、会长大、会繁殖后代。

教师:对。我们通常把这些东西叫作什么?

学生:动物。

教师:对。动物和植物统称为生物。现在请大家回答,什么是生物?

学生:生物就是会长大、会繁殖后代的东西。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教师展示第三幅挂图,图上画有鱼、书包、蜘蛛、汽车、花、蚂蚁、石块、黄豆等物品。

教师:现在请大家看这些物品,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分辨生物和非生物,但是对汽车、黄豆有些同学未能正确分类。

教师:你为什么说汽车是生物呢?

学生:因为它会走。

教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定义生物的?是不是会走就是生物?

学生:我明白了,汽车不是生物。

教师:你为什么说黄豆不是生物呢?

学生:因为黄豆很硬,不会长大,也不会繁殖后代。

教师取出一盆几天前培植的豆芽。

教师:这是老师几天前用黄豆发的豆芽,你们看,这些小苗多可爱呀,黄豆和小石子一样吗?

学生:我懂了,黄豆在一定条件下会生长,它是生物。

三、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原理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是理查德·苏赫曼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概括而成的。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如何对一种陌生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它的原因;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中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苏赫曼认为,人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自发的倾向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到其发生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当学生好奇心大发时,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的思维方式。

像布鲁纳等人一样,苏赫曼坚信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想弄明白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他还指出。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把“好奇心”以一种原始的方式保存着,未能意识到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动力和心理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对自身的思想方式加以分析和改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维策略。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以及随时准备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苏赫曼在这些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构筑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他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情境(如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或一则难猜的谜语),但问题最终必须是可以解决的,因为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快,提高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问题产生以后,学生本能地就会有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这种冲动激起的探索的必然结果是出现新的领悟、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这时候,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向自己提问,使他们通过不断地提问,形成假设,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只能对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由教师判定假设是否正确,而不能要求教师替他们进行解释,学生必须设法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学生不能问“天上的云是怎么形成的?”但可以问“江河里的水蒸发到天上,凝结在一起是不是就变成了云?”学生提第一个问题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了解什么样的知识,他们需要教师替他们找到答案,替他们完成概念化的过程。从表面看起来,学生提出了问题,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从知识的形式上看,他们仍然是在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却要求学生把液态水一热一蒸发一水汽一凝结一云这些不同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教师的任务仅仅是证实假设的真伪,回答“是”或“否”。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探究问题情境中各种变量关系上了。如果学生背离了这种探究模式,教师应该提醒他们:“你们能不能重新说一遍问题,让我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你们?”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探究的第一步是收集并证实各种事例,弄清事物发生的条件和特点,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可以指导进一步探究的方向,使学生把注意力转向问题情境中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上。这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提问,继续要求教师来证实他们的假设,也可以根据已有的假设,自己做一些实验来验证这些因果关系。例如,如果“我以为下雨的过程是江河里的水蒸发变成水汽,水汽升到天上遇到冷空气,互相凝结在一起变成云,云越长越大,最后变成雨又落到地上。”那么,学生就可以用一根试管装些水放到火上,模拟一下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条件或改变一个已有的条件,把各个变量隔离开来,了解它们如何相互影响。通常,学生们总是满足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完美的解释,但教师仍然要鼓助学生再找一找别的假设。

苏赫曼提出科学模式的宗旨是,要人们意识到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重视任何问题情境的内容或答案。与此同时他也指出,科学探究是个复杂的过程,很难简单地程序化,探究的策略也多种多样,不管我们把探究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整体上都必须按逻辑的顺序进行。

(二)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结构

1.步骤安排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共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同时把提问的程序、提问的目的和提问的方式告诉他们。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是要动动脑子才能回答的,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体验新知识的创造过程。问题情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中含有非逻辑的东西,其表现有悖于我们的现实观念。所有的问题情境都应该既含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又要有一定的难度。第二阶段,证实、收集有关的信息。第三阶段,实验。学生可以把一些新的因素引入问题情境,看看会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理论上说,这两个阶段是不同的、互相独立的,但实际上它们是收集资料和数据过程中两个可以互换的不同方面。实验的用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实验能够提供探索的途径;二是,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理论的能力。把一个理论假设演变成一个可操作的实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时甚至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检验一个理论可能要做很多个实验,要证实很多假设,没有哪种理论可能用一个实验就能证明是对还是错。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要防止学生轻率地丢弃变量,以免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学生获得的信息,拓宽其探究活动的范围。第四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作出解释,对有些学生来说,从收集信息到对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之间仍是有一定难度的跨越。这时候,他们一方面很容易丢掉一些重要的细节,提出一些不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根据同样的资料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解释。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集体得出一个完整的解释。第五阶段,对探究模式和探究类型进行分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哪些信息是必需的,所提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最有效。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帮助学生:意识到探究的过程,系统地推进科学探究的策略。

2.师生交往系统

科学探究模型是高度结构化的,师生交往大部分由教师控制,目的是要让师生关系变成一种既合作又严密的关系。尽管如此,这一理智的环境还是应当向所有的观点开放,师生可以平等地探讨,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鼓励探究。

教师控制的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逐渐由学生自己来控制。可以采取讨论、分头独立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教师则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监督者退居一旁。

在这整个教学模式施行过程中,教师最初的责任是选择或建构问题情境,然后按探究程序进行评判,对学生的提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教师必须帮助刚起步的探究者找一个着眼点,为学生探究问题情境提供有利条件。

3.反馈方式

如果学生的提问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教师应要求他们重新安排问题,促使他们再去收集资料,把资料和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推进探究过程。

4.支持系统

主要是准备一系列有一定知识背景的问题材料及有关的参考资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己编排,也可以参照科普读物编排内容。

(三)科学探究模式的应用

探究训练最初是为自然科学设计的,但它的程序在各学科中都适用。任何可构成困惑情境的主题都可用于探究模型,社会科学中也有很多可拿来探究的问题,比如文学中的推理小说便是一种可供探究的很好的问题情境。

构筑问题情境是科学探究模型的关键,它要求教师把课程内容转变成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这个教学模式是怎样运转的。

小学四年级的自然课,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块平面镜。

教师:大家都照过镜子吧?

学生:照过。

教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镜子是怎么成像的。你们可以用镜子尝试,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问我,不过我只会回答你们“是”或者“不是”。好,现在开始,我们要靠自己找出答案。

学生:老师。镜子一下子能照出多少东西?

教师:你自己试试看。

学生:它只能照出前面的东西,后面的、太边上的东西就照不出来了。

学生:镜子里的东西是不是和外面的东西一模一样?

教师:你说的“一样”是指什么?你再仔细看看。

学生:各个部分都是一样的,上下也是一样的,可是方向反了,我举一下左手,镜子里的我举的是右手。我明白了,镜子里的像和真的物体是对称的是吗?

老师:是的。

学生:老师,我们为什么能看到镜子里的像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问题。现在我们把窗帘全都拉上,注意不要漏进光线,再照一下镜子看。

学生:老师,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教师发给每个组一个手电。大家打开手电,看看怎样才能照得清楚。

学生:现在可以照出东西了,不过还是很暗,我把电筒的光打到镜子上,照出来的人还是不清楚,那我就把电筒的光照在自己的脸上,哇!好清楚啊。老师是不是镜子的亮还是暗和能不能照清楚东西没关系,只要被照的东西足够亮就能在镜子里照出来了?

教师:对。

学生:老师,镜子是不是靠反射物体的光来成像的?

教师:对,这就是镜子成像的原理。现在我给每人一个“z”字形纸盒,大家按黑板上的图把小镜子装到纸盒里,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潜望镜。装好后,大家蹲在窗台下,通过潜望镜往外看,看看能否看到外面的景物,然后研究一下潜望镜为什么能帮助解放军叔叔看到海面上的敌人。

四、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

“集体研究制”是威廉·戈登和他的同事发明的一种发展创造力的新方法。戈登的工作最初是围绕建立一个“创造性群体”,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接受训练,使他们成为问题解决或新产品开发者而进行的。

(一)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

同类推荐
  • 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正面审问,以获取真实供述或辩解的一项侦查措施。侦查讯问作为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进而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好习惯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好习惯故事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 包袱里的感动

    包袱里的感动

    本书是故事集。爱情、亲情、友情,最可贵的是人间真情。这个集子中的30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折射出都市生活的七彩虹霓,散发着乡野清新的泥土气,展示了军营战士无私无畏的情怀。
  • 小公主

    小公主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世界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积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热门推荐
  •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1辑医学影像科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习题集第1辑医学影像科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应全面、有计划地对影像专业医师进行培训和训练,使他们牢固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我们受江苏省卫生厅委托曾出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学影像科》,为了便于各级医院开展岗位培训和考核,我们又编写了这本习题集,供大家参考使用。本书包括了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核医学和超声诊断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限于编者水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哈佛公开课:细节决定成败

    哈佛公开课:细节决定成败

    本书阐述了把握细节与成功之间的联系,内容包括:运筹帷“细”地决胜工作、小细节成就卓越管理者、丝丝关怀打造人际关系网、事无巨细决定创业的成功等。
  • 一介女修

    一介女修

    在一个以武道为主,强者为尊的世界。身为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最高武道武圣的后代邓歆,天赋为眼眸的她却天生暗疾双目失明。然而在她九岁的时候却是得了一场大病昏迷,醒来之后双目居然恢复了光明,而且经常做一个梦,梦中一个仙子一样的女子抚摸着她的头流泪,泪水全都滴进她眼中。眼睛恢复了光明的邓歆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从此展开了她的武道修炼之途。
  • 都市异界王

    都市异界王

    异界火王命数不断减少,为寻生路,来地球一游。
  • 妖女太狂傲,邪王不要

    妖女太狂傲,邪王不要

    废材、妖女又如何?她想怎样还需经过你们同意么?既然如此又干嘛要管她?她只是烧了隔壁丞相家的院子、吃了药婆婆的灵药、吃了厨房准备给烈天宗的天鸡......最后调戏皇上家的皇子而已!不过,有人不乐意了:“夜泠夏,你说什么!”“我说什么关你什么事!”夜泠夏白了某男一眼,跑到自家空间里去睡觉了!“以为跑到空间里就没事了么?”某男看着一脸惊讶的夜泠夏,邪笑。“你怎么进来的?”“先别管我怎么进来的,先为刚才的事付出点代价!”“不要,我腰疼。”“没事,我轻点。”“妈的,君懿天,你丫的禽兽!”
  • 昨日的天空

    昨日的天空

    故事讲的是一个出身特别的少年苏维大起大落热血的人生,也讲了这个男生经历追一个女生七年但是没有结果的悲剧和最后找到真心爱自己的人的爱情故事。
  • 无迹之时

    无迹之时

    明代捕快穿越再穿越,没完没了了,某人表示很无奈,不过人家身为一名神探,怎么能错过破案。看他如何在蛛丝马迹之中屡破奇案
  • 繁花序

    繁花序

    繁花有意,却未道衷心,繁花似锦,却也难长存于世,只苦留一段哀思。
  • 陪你到此生散场

    陪你到此生散场

    韩延看着李瑾的眼睛道:你不是淑女,你自私,你有野心,你自以为是,我也不是君子,我狂傲,我放纵,我们两才是天生一对,况且整个洛阳城没人像我这样吻你。
  • 旅途:梦幻之都

    旅途:梦幻之都

    当少年踏入了那未知的新世界时,他的心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撼动,此时此刻,他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循序渐进式幻想题材小说,在这个故事中,一些年轻人受命运的眷顾在一个名为“梦幻之都”的奇幻世界中展开了一场绚烂而宏大的冒险,讲述了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成长与彷徨。他们前方的路危机四伏,众人能否克服万难,在冥冥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而当他们面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时,他的身后却有静悄悄的阴云卷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