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2700000024

第24章 湖北人文况味,我有我的特点(3)

楚剧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说当时的楚国国君十分喜欢看戏,因此在宫廷中养了一批“优伶”,相当于现在的歌舞团。而其中一个叫优孟的人相当出色,演什么像什么,因此深得楚王喜爱,而他也就被公认为楚剧开山鼻祖。但毕竟历时太久,我们现在很难考证优孟当时唱的剧本是怎样的。据《史记》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潦倒,无力为生,于是向优孟求助,优孟装扮成孙叔敖去见楚庄王,惟妙惟肖,庄王竟以为孙叔敖复生,想起用他为相国。优孟趁机讽谏,才使孙叔敖之子得到一处封地。

凡事有一长也就必有一短:比如,一“博”,就不能“集中于一点办大事”,就有“艺多不养家”的嫌疑;再比如,一“博”,就有点“杂”,有点“杂”,也就不好“统一定调”;还比如,一“博”,就没有特色,没有代表,问:国粹?谁都知道是京剧!但要问:湖北省省剧?答:……博,在一定意义上似乎等于“多”,一“多”,就有些照顾不过来,犹如一个母亲生有八个孩子一样,照顾不周,甚至产生“投机”心理:老大不行,老四恐怕可以,老八还可以“赶本”。有的孩子嫌母亲照顾不周,不满母亲的“投机”心理,就干脆去当“上门女婿”。黄梅戏就是如此。起于湖北,盛于安徽,多少让湖北人有些尴尬。再如,湖北人研制的丽珠得乐,在深圳好好地火了一把,也与此类似。好在“上门女婿”当得还挺出色,给人以慰藉。

南北交汇,承东接西,怎样真正留住各种“优秀文化”,不使之成为匆匆过客,并促其“开花结果”,进而形成精品名牌,是湖北人需要考虑的一个首要问题。湖北不是没有底气,但多少有点让人觉得是手捧金饭碗,却到处要饭的感觉,稍有些让人扼腕叹息。想及工业、农业及其他行业,亦然。

7.汉韵楚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论历史,究竟是南方的文化要悠久一些,还是北方文化要璀璨一些,很难下个确切的结论。而楚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支系,在许多人的眼中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但当你了解了楚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相信你一定也会为楚文化的伟大而发出由衷的感叹。

中国古代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多元复合的,其主体华夏文化是南、北文化的二元耦合,可是在学术界及中国古代文化里,却一直有着重北轻南、重河轻江、重龙轻凤、重儒轻道的思想。换句话说,也就是重视北方文化轻南方文化,重黄河轻长江,重北方的始祖黄帝轻南方始祖炎帝,重北方的象征物“龙”而轻南方的象征物“凤”,学术上重北方的儒家轻南方的道家。但细数起来,位居中部的楚文化无论是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不了解楚文化,要全面认识世界古代文化也不可不了解楚文化。

其中,震撼世界的当算湖北曾侯乙墓葬的发掘。随着曾侯乙墓的现世,楚文化再次大放异彩,光是那些随葬品,就能让人激动不已。虽然无法想象当初的楚国的国力如何强盛、场面如何壮观,可单从这曾侯乙墓葬的规模以及陪葬物品之精益足可略见一斑。楚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春秋早期到战国末期,其间500多年间的历史,楚文化的影响不仅波及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南部,甚至向北推移,给中原文化以强劲的冲击。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说到楚文化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做工精益的青铜器。那时已运用了失蜡法、范铸、分铸、铸接、多层透雕等工艺,技艺超群绝伦,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即使在今天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那些层层叠叠的镂空蟠螭纹尊盘、纠结盘绕的建鼓基座、曾侯乙编钟上繁缛细密的纹饰,也足以令现代人为这鬼斧神工的工艺所惊叹、所折服。

中国的青铜器本以它那独特的工艺享誉世界,但像曾侯乙墓出土的那套规模巨大、音质纯美、设计精巧的古代乐器——编钟,还是十分少见,因此,这套编钟以其气势雄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编钟上的纯金铭文上记载了2800多字有关一钟双音、旋宫转调等的音乐理论文献。当然,这套编钟在音乐界的重大影响不是几句话可以言尽的。

另外,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艺、器具与房屋建筑等相对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单说这些成就,就足以使湖北人在世人面前称颂了。

最能显示楚艺术的特色和成就的还得看漆器、丝绸、小型绘画、小型雕刻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那些制作精致的木雕漆绘和艺术品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流逝的光阴,不但没有使它们失色,反倒使它们越发显得璀璨夺目。漆木器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综合艺术,纹饰是将各种小兽、龙凤形象打散或连缀,加以变形,再重新组合成新的艺术形象,活泼洒脱,体现楚国钩佩与环饰的艺术基调。曾侯乙的棺木、衣箱、虎座凤架鼓、漆盖豆等至今还保持它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纹饰、华丽的图案。让人在赞叹中国古代的工匠艺人们卓越的技艺和精巧的才思之余,更是想到,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南方艺术传统的代表。

曾侯乙墓如同一座宝藏,大到青铜器,小到玉器、琉璃器、金银器等300多件艺术品,无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也反映了那时南方玉器工艺的巧夺天工。如可折叠的“十六节龙凤玉佩”则属战国玉器之冠了。“蜻蜓眼”琉璃珠的发现也是了当时中西交流的早期物证。

楚文化不仅是艺术品璀璨夺目,其哲学和文化也上不逊色于北方,比如南方的哲学思想老庄道家和代表了南方的文学传统的屈原“楚骚”。那些《楚辞》中的瑰丽句子,正是对那些“内崇楚国之美”的场景的描写。楚艺术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除了艺术品独特的魅力外,还因为它代表了华夏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楚骚、楚韵。这是一种传统和一种精神传统及其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

楚文化艺术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美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写照。似乎在凝重中洋溢着几许生气,流淌着这些艺术本身的生命。其中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源于楚民族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神秘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体现着深不可测的意蕴,是湖北人引以自豪之处。

8.武汉的民俗节日

要认识一个地区的人,认识一种文化,就要研究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来处和记忆,庆典和告别。

(1)武汉杂技节

杂技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起源于民间杂耍,武汉的杂技艺术在中国不是最有名的,但却是发展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尤其是1953年建立武汉杂技团,使武汉的杂技艺术由民间教团向规模化发展。武汉先后推出了《顶碗》、《椅子造型》、《车技》、《跳板》、《双层定车》、《跳台晃板》等技巧难度高、动作优雅美观、惊险动人的优秀杂技节目,在国际比赛中多次捧回大奖。培养出夏菊花、李莉萍等著名杂技演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91年在汉口建成全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杂技厅,并于1992年由武汉市举办了第一届武汉国际杂技节。1995年又举办了第二届武汉国际杂技节。杂技节由此沿袭下来,每届杂技节都有五大洲的杂技英豪聚会金秋江城,向人们展示杂技古老艺术奇葩的现代风采。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国内许多城市踊跃组团参加,成为我国杂技演艺界的盛会。武汉杂技节促进了各地杂技艺术的交流,为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2)横渡长江活动

武汉人可以说从小是生在江边长在江边,与水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武汉民间自古就流行泅水活动,横渡长江成为传统游泳赛事。1966年7月16日,武汉5000人参加第十一届横渡长江游泳比赛。73岁高龄的毛泽东乘舰亲临江上检阅,然后浮入江中游泳,游程达15公里。为纪念毛泽东此次畅游长江,此后武汉市每年都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横渡长江比赛,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武汉之夏

武汉夏季异常炎热,有“火炉”之称。因此武汉人历来就有夏夜纳凉听书听戏的习俗。1978年夏,武汉政府文化部门为了让这一习俗得到更好的发展,把它扩展为一次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每到夏季的夜晚,在街头、广场纳凉的人们就聚在一起,拉琴、唱戏、赛歌、说相声、听鼓书、讲评书,自娱自乐,非常热烈。文化团体也积极参与,派演员到群众中指导演唱,或组织专场电影、歌舞、戏剧,举办图书夜市。后来又引入卡拉OK、交谊舞会等。此后年年坚持,称为“武汉之夏”活动。

(4)武昌旧俗甘蔗节

“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这是50多年前流行于武汉的一首民谣。寥寥20字勾勒出武昌旧俗甘蔗节的一个侧面。这个习俗起源于公元1011年,北宋年间,当时宋真宗敕封守护泰山的神祇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民间称之为“东岳大帝”或“东岳菩萨”。人们因此认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每年这一天,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停业休息,一般寺庙多半要举行“天齐会”,因此积沿成习。尤其是武昌洪山宝通寺,香火更盛,从早到晚,撞钟、击鼓、敲磬。在那一天,洪山上卖甘蔗的小贩特别多。价钱相当贵,钱带少了的人只好买麻花吃。“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的民谣就是这样产生的。

而甘庶节仅盛行于武昌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据说元末农民徐寿辉起义,在蕲水(今浠水)建都称帝后,派遣邹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为号。官兵进入武昌城,看见人家门前有甘蔗渣的概勿侵犯。从此以后,武昌民间遂流传在这一天吃甘蔗可以免灾的说法。

(5)中秋节玩荷叶灯

在中国,人们都有闹元宵的习俗,但要说到闹中秋,可能就不多见了。因为这是从前武昌地区特有的习俗。在中秋节到来这天,其他地方的人们会一家团聚吃月饼、赏月,但武昌的人却要在中秋之夜玩荷叶灯。荷叶灯的做法是:把一张荷叶连柄摘下,在荷叶中心连着叶柄的地方穿一个小孔,插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就是这样简单,一盏灯就做成功了。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呼朋唤友,带着荷叶灯周游大街小巷,往往要玩到深夜才散。汉口、汉阳虽然和武昌隔水相望,却不兴玩荷叶灯。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在武昌的中秋之夜,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玩荷叶灯。武汉沦陷后,这种习俗和武昌特有的甘蔗节一样,都消失了。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对联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院主

    史上最强院主

    方昊得到学院系统,打造最强学院,管你是绝世天才还是盖世妖孽,本院主看上你那是你的福气。武侠世界广收人才,仙侠世界寻找机缘,进入圣王世界和杨奇意外翻脸,学院起步不久,时空商人入侵,学院被占,杨奇追杀。逃脱追杀,学院集体历练,再度归来,灭时空商人,发展学院。学院由来,圣地传承,继承轮回荣耀,横扫洪荒诸天...............PS:前面武侠不算我写乱,本来想着很多都是留着时空商人入侵在补充的,算是伏笔,但自己想的和写出来就不一样,加上文笔不好,感觉太难写了。
  • 蔷薇少女:腹黑大神

    蔷薇少女:腹黑大神

    他说:世界上最麻烦的生物是女人,。她说:前面的那个美男在放屁话。校园斗智斗勇斗美男。神秘学生会,美男成群,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挥一挥匕首,不留一个活口......第一次写文文,别建议,收藏看看哦别建议,收藏看看哦。这本书不是完结的,是不写了,所以想看结局的别点进来哦,另外一本书,后宫美男多多
  • 天魂永歌

    天魂永歌

    少年失神望着天空,漫天的雨水砰砰地打在身上。体温不断地散失,眼里却不断聚起光亮,……生命,就是不断战斗。就是在血与火之间游离。就是在死亡间隙决不放弃。这里不放弃诺言,不放弃灵魂,不放弃生存……
  • 遗世天祭

    遗世天祭

    祭印、遗弃之地、魔神、天匙、远古凶兽以及神,真是个混沌的大陆啊,秩序又在哪里?原来我就是秩序啊!
  • 开光

    开光

    从小被送到一个神秘基地训练的楚越,突然接到家里遭遇变故的消息。老爸生病住院,潜伏在暗处的对手虎视眈眈,为了回家,他申请提前接受结业考核,但在执行任务中却又遭受到了陷害……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又是谁要对付楚家?带着疑惑,带着一颗复仇的心,楚越回到华夏,在迷雾笼罩的阴谋漩涡中劈荆斩棘、一路向前……“天才?开什么玩笑,在我面前难道你没有无地自容的感觉吗?”“美女?拜托你们不要用这么花痴的眼神看着我好不好,会招别人嫉妒的!”“钱?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啊!!!哦,对了老板,刚才买茶叶蛋的五毛钱,你还没有找给我……”“越是黑暗的天空,就越是能够发现最亮的星辰,而我楚越,注定就是为暗夜开光的那颗……”
  • TFboys:缘分不灭

    TFboys:缘分不灭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缘分吗?”“就算上天不让我们在一起,我也要‘逆天’”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沙漠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沙漠

    本书介绍了沙漠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沙漠化的由来及治理等同时,将世界各大沙漠的景观及特色也呈现于眼前。
  • 世界无其不有只是还没发现

    世界无其不有只是还没发现

    第一部【兄妹情】一场阴谋的生日宴会,毁了他们..。一次意外差点丢失性命.。。复仇害死了他.。我们永远兄妹司家和碧家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司家有个小儿子名叫司命。碧家有个小女人叫碧云。两家都有意将自己的儿子女孩撮合在一起也就是指腹为婚。而两家的小孩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也所谓是青梅竹马。然而就在司命6岁碧云5岁时。家里突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司命的大哥叫司阡华。碧云的大姐叫碧绿。就是他们二个才把两个家庭搞的支离破碎。玄幻。。神话.。妖界.杀手。。特务等等第二部..
  •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每对父母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对孩子的爱,有了这种爱,父母就有了做最好老师的必要条件。然而,父母们应该知道,光有爱还不够,同样是父母之爱,有些爱把孩子培养成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有些爱却把孩子带入自我毁灭的深渊。《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从习惯、学习、情商、交际、健康、财商、美德、气质八个方面来帮父母把教育女孩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击破,让父母成为女孩人生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
  • 四家语录

    四家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