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2700000026

第26章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2)

3.教育是湖北的优势产业

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第三大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是武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说工业是武汉经济的命脉,那么,大学为武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一点苏州、深圳等全靠外贸发展的城市是远远没法比的。

早在19世纪80年代,武汉就出现了仿效西方的新式学校。1903年,张之洞在武昌开办普通学堂,端方开办了湖北幼稚园,这也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公立学校。

黄冈高中在中国的中学中是知名度相当高。“黄高”为祖国培育了大量人才,并数次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夺取金牌。它完全成了一个中国的教育品牌,就像手机产品中的NOKIA、MOTOROLA一样。据说,在中国的中学中,有两个名词是无人不知的。一个是“海淀”,一个是“黄高”。不仅如此,武汉也是全国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是跻身全国高校前十位。

武汉大学的名气在中国也是响当当的,如果哪个说自己在武汉大学上学,旁人或多或少也会露出艳羡的目光。武汉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百余年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武汉大学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卓著的学术声望。

周恩来、董必武、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迈入新世纪的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武汉大学名师荟萃,珞珈山上英才云集。近几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才华,担当起百年名校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武汉大学综合科研实力也是十分雄厚。

武汉地区另一所享有声望的就是华中科技大学了。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也在世界小有声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华南地区如雷贯耳,她曾是深圳市大量中高层官员的母校,排名远远超过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此外,医学专家的摇篮——原同济医科大学(现并人华中科技大)、教授的摇篮——华中师范大学等众多中国一类重点大学纷纷云集于此。

建国以来,经过几次全国性的院系调整,加上后来的发展,武汉成了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武昌的东湖地区是仅次于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现在,武汉拥有35所普通高校,有736个科研设计单位,在武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部门开放实验室47个,有两院院士45名。在全国著名大学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一直有着不俗的排名。因为武汉的实力,湖北一直保持着在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全国前列的地位。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武汉的高等院校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依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援,是促进武汉经济升级的有力杠杆。

截至2003年底,武汉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省属技工学校)2887所,在校生约205.9万人,教职工17.11万人,师生员工共约223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9.03%。其中,普通中小学2011所,在校学生约120.33万人,教职工约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3所,在校生约14.17万人,教职工约1.37万人。高等教育学校59所(普通高校47所,成人高校12所),在校生约61.14万人,教职工约6.67万人。幼儿园614所,在园幼儿约10.26万人,教职工约1.03万人。

以上的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个计算,在全国地级市中,很少有市区人口数在80万以上的。而武汉光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45万)与高校在校学生数(30多万)之和,就相当于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

武汉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但是开发利用的水平很低,据武汉市人力资本的供需资料显示,2003年普通高校有应届毕业生7.62万人,而当年新增从业人员中,大学生只有1.7万人,占应届毕业生22.3%。改革开放以来,在武汉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中,仅有4%左右的硕士研究生、1%左右的博士研究生在武汉就业,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武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是相匹配的,这种认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武汉的人才资源,这个问题应引起关注。

4.湖北人的“才”哪去了

在网上,有这样一则流传很广的帖子:

“北京人说风沙大,内蒙古人笑了;内蒙古人说地域广,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伟人多,湖南人笑了;湖南人说美女多,四川人笑了;四川人说知识深,湖北人笑了;湖北人说胆子大,东北人笑了;东北人说性子直,山东人笑了;山东人说发展早,上海人笑了;上海人说民工多,广东人笑了;广东人说大款多,香港人笑了……”

这帖子以戏谑的形式嘲弄了某些盲目自傲的人们狭隘的地域文化观,这种人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外面的世界已是精彩分呈的时候,而自己却还在独自陶醉。

湖北的最大本钱当属是“教育资源”,祖上有屈原老先生提气,后又有“惟楚有材”这个金字招牌壮胆,于是,有的湖北人便认为自己可以吸天地之灵气,该有才还是有才。于是,“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统丢了,徒逞口舌之利的风气盛行。

不可否认,楚地曾是“人才培训基地”,这也是见于典籍的事实。屈原在《离骚》中曾这样自夸:“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屈老夫子习惯“以香草譬君子”,兰、蕙、留夷、揭车、度蘅、方芷都是楚地香草,各有其香喻各有其才,足见楚地当年人才济济的盛况。

然而,有人才是一回事,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则是另一回事。伍子胥有治世之才,楚王却信不过,杀了他满门,他一气之下跑到吴国搬兵报仇,“掘墓鞭尸”,搞得国势一蹶不振。范蠡有济世之才,楚王却用不上,范蠡只好跑到小邦越国,督导勾践卧薪尝胆,成就其春秋霸业。李斯有经天之才,楚王却留不住,李斯也说了,他一看楚王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于是跑到秦国当丞相,辅佐嬴政一统天下,得享千古一帝的大名。屈原有纬地之才,楚王信而又疑,留而又逐,用而又绝,万丈的忧愤凝成一部《离骚》,以此给楚文化传统增添了悲剧性的遗传因子。更何况,有君子的地方必有小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伍子胥桀骜不驯,却落败于小人费无忌,屈原文采惊艳,却落败于小人靳尚。楚国由盛入衰竟致灭国的教训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所用非人。屈原曾叹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照这样说来,一部楚国兴亡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流失史。

况且,“惟楚有材”,他乡就没有人才么?战国七雄群星辉灿,难以尽数,在此不论。能用伍子胥治世之才的吴王,堪称大才;能用范蠡济世之才的越王,堪称雄才;能用李斯经天之才的秦王,堪称不世之才。而不用、禁用、废用楚地才俊的楚王算是什么呢?“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史者欲不惑于史,读城者欲不惑于城,惟有摆脱祖先、宗祠、籍贯、乡党这些人才以外的狭隘的文化地域观,痛定思痛,方能目光炯炯地洞察历史和未来。

如今是鼓励人才流动的时代,“楚才晋用”或“晋才楚用”都很寻常。“阔起来”的外省人以“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等)为饵张开大网捕获荆楚人才,“经济欠发达”的湖北人怎么办?要留住用好既有的楚地人才,更要放眼世界广揽人才。不能给予“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的待遇,至少得有“三顾茅庐”、“解衣推食”的诚意吧。何况,湖北并没有穷到那个份上。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啊。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战国群雄逐鹿不无相似之处,此时的拼资本、争市场,不就是当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么?然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则强,失人才则弱,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惟楚有材”对与湖北人来说上优势也是潜力,但千万不要挂在嘴上,更不可以“惟楚有才”自居;另外,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济济的荆楚之间地是否能人尽其才亦是关键。古有伯牙为钟子期断弦,今有人才为得人赏识折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筑巢引凤”,当能夙愿得偿。

同类推荐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以综述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南京市鼓楼区境内的石头城、清凉山、宝船厂遗址、乌龙潭、古林公园、国防园、随园、鼓楼、中山北路、颐和路、湖南路等名胜景点和重要道路的古今风貌。该书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集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做到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对读者了解鼓楼区的历史风貌、近代文明和现代时尚,以及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有着很好的帮助。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异次元:灵狐小姐,你给我站住

    异次元:灵狐小姐,你给我站住

    你给我一个绚烂的秘密,沉睡在仲夏夜里的美丽梦境中。因为陷害,让慕槿绒的生命从无限变成了有限,本已看淡了生死,想要逍遥快活的过几年,突然有了他的出现,让她的生活从此五彩缤纷。慕槿绒突然害怕死亡,只是因为没有了他的存在。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他,却又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一直徘徊在爱与不爱间。最后谁又成为了谁的救赎......“慕槿绒,你给我站住!”“你别想再从我身边离开了,永远也别想!”
  • 灵修高手在都市

    灵修高手在都市

    这年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谁说飞来都是横祸?少年蒋俊宇,偶得意外传承,却因一起冤案开启无限人生,启神戒,吞服灵丹,修习上古古术。从此脚踢四面、拳打八方,校花与美女齐飞,热血都市成就不一样的传说。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妖孽总裁的甜心

    妖孽总裁的甜心

    季悠然和黎煜城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就像两条永不交集的平行线,各自有着既定的生活轨迹。一个想收菜,可是万菜丛中却没有合适的口味;一个不用收菜,一筐筐菜却源源不断,结果就是消化不良外加厌食。当两条平行线因为外力发生碰撞时,两人开始了剪不断、理更乱的情路……
  • 网联天下

    网联天下

    简介:一次意外,让情场失意的陈凡重生,并拥有了能够接收无线电波信号的异能。回到高中年代的陈凡,是否能够与朝思暮想的女孩在一起?他的人生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敬请关注,执牛耳者,倾情打造都市类小说——网联天下。本书刚开始有点慢热,主要是为了情节打开,大家多多支持。
  • 霸道妖孽:邪王宠妻

    霸道妖孽:邪王宠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第一人,死后穿越到异世。废材?看她如何驭灵兽,夺宝器,抢美男!他是人人唾弃的二皇子,痴傻?从小隐瞒天赋,身份却另有隐情?当他遇到她“喂,小丫头做我娘子。”“我不嫁你。”“没事,我可嫁你。”【绝对宠文!更新慢不要介意。】
  • 穿越之腹黑孤女

    穿越之腹黑孤女

    前生21世纪的她是一名孤儿,然夺回一切却也落个身亡火场。意外?怎么可能!异世大陆再次重生。再次睁眼,我,死了吗?火,还在烧着,死里逃生,我却不是之前的那个无牵无挂可以去拿性命做赌注的姬雪歌。三年在地下的修习,我——姬雪歌将改变这大陆的局面!若单单是这倾城姿色就成了自己的负担,没关系,“妞,给爷笑一个!”可以女扮男装!契约兽无限,阵容不断壮大。“爱财?毕竟自己有一大家要来养呢!”学院天才?不,本小姐是天才金字塔中的顶端。无尽美男围着转,运气好到老天都嫉妒!“雪儿,人家要亲亲啦~”
  • 总有一片云永垂不朽

    总有一片云永垂不朽

    苏妙可真的认为这个男的太装了,不就是长得帅点,怎么能这样!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邪意傲然

    邪意傲然

    一个自称魔祖分身——魔,类似智脑又类似系统的存在骗李少阳签订了灵魂契约,接着一重重奇怪甚至古怪的任务接踵而来,它到底想要做什么?李少阳会面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