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4500000111

第111章 附录(5)

2008年12月16日,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了陇西县委原书记张自强,县革委会原主任、县政府原县长陈得录和副县长王治邦,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史继宗和主任聂治堂等集体回忆陇西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聚会。第二天,又在《定西日报》上看到张自强口述、定西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张全有整理的《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一文。一连两天的所见所闻,勾起我对父亲与老书记张自强的一段特殊交往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我不但知道父亲叫李恒山,祖籍山西太原,而且知道父亲出身三代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又拜蜀地名医陈浩然先生,悬壶陇西,行医治病,为民造福。由于父亲是闻名遐迩的中医大夫,解放后,组织安排父亲在陇西县医院从事中医、针灸工作。1962年,组织推荐他进入甘肃省中医学院深造。父亲潜心中华医学,又勤于临床善诊积累,对中风、痹症、痿症等疾病尤显特长。

父亲的医德和医术在陇西是有口皆碑的。1959年隆冬,有人在陇西科羊沟的大路旁发现一具“死尸”。正在当地碧岩龙川水库工地给民工治病的父亲闻讯赶来,经过细心的检查,他发现“死尸”的心脏还有微弱的跳动,就紧急采取了针灸及西药注射等抢救措施。过了一会,“死尸”活了过来,并慢慢睁开了眼睛。原来,此人是附近魏家村的农民,从宝鸡探望女儿归来,饥饿困乏致使他栽倒在地昏死过去。这件事一传开,父亲便成了陇西当地能起死回生的名医。连附近各县的群众,凡有疑难杂症,均慕名而来,登门求医。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凡有求救,父亲均欣然应诊,经常是顶着烈日出外医诊,或在灯光下为患者针灸、熬药,宁可全家大小不睡觉也要给予病人一切方便和关照,群众夸赞他是“华佗再世”,面对家里人少不了的几多埋怨,父亲总是微笑着对大家说:“治病救人,仁术仁心,这是橘井杏林中人积德行善之举,切不可有半点私心杂念!”。“切不可有半点私心杂念”这句话以后成为我们全家人的一条准则。兄弟姐妹八人中,凡有埋怨情绪者,大家总会对着它重复父亲的教导——“切不可有半点私心杂念”。1960年冬天,父亲正在陇西城关公社汪家门大队巡诊,当父亲走进一家大门时,见村间众人正在为已穿上“寿衣”、捆好手脚的一女青年停尸办丧,职业的敏感使父亲伸手去摸“死人”的脉搏。他却发现此女人并未死去,疑为胃部疾患。他又去压女人膨胀的胃部,果然发现女人的眼睛在动。于是,他紧急召唤大家把“死人”松捆,安放炕头。只见父亲拿过银针,直刺女人胃脘穴。一针下去,“死人”突然长吁一声苏醒了过来,这一幕惊呆了当场围观的群众。接着爆发出一阵欢呼鼓掌和亲人的感恩叩谢。经父亲十多天针灸治疗,终于从死神那里夺回此女人年轻的生命。后来我问父亲:当时凭什么断定此女人未死?父亲说:“此女人患了急性胃痉挛,致使休克。这种病最容易误认为死亡,为医者就是死亡线上的生命卫士!”。父亲这句话成为伴我终身为医的座右铭,镌刻在心,永志不忘1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父亲被认为有历史问题,被下放到城关公社园艺大队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全家成了农民。父亲在园艺大队合作医疗站仍从事中医、针灸医疗,每天诊病百余人次。他精湛的医术,诚恳的服务态度,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父亲在世时给我说:记得1978年8月的一天,陇西县委办公室主任李克勤到我们家来,说:“请你给县委张书记去看病。”父亲说:“我去恐怕不合适吧。”李克勤说:“是张书记同意的。”父亲便去给张书记诊病,服了三剂药,张书记的病就好了。

过了几天,张书记派专人把父亲叫到他的办公室,直接对父亲说:“听说你原来在县医院工作,是什么问题把你下放的。”父亲说:“是历史问题。解放前,我去云田看病,在路上遇一同行人,他问了我的姓名、职业、住址。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就全部告诉了人家。解放后,政府取缔‘一贯道’时,定我是反动道会的头子,就把我处理下放了。”张书记听后说:“你把你的情况写个材料,交给李克勤同志,转交落实政策办公室。”

父亲的材料报上去不到半个月,县委就安排有关部门调查父亲的情况。经调查,父亲没有参加过“一贯道”组织的任何活动。很快,父亲就收到了县委落实政策的通知,恢复到县医院工作,全家也由农村迁入到城镇。父亲恢复工作后,才听说,张书记听说父亲是位名中医,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多少年来不能正常行医时,就督促公安局、县政策落实办公室认真查处,所以十多天就平了父亲的冤案。为了充分发去年父亲的才能,张书记就亲自给卫生局、县医院安排,要县医院设专门的针灸科室,让父亲主诊,并派助手协助。由于他亲自抓父亲工作的落实,县医院很快开了针灸专科门诊。开诊后,张书记去医院门诊看望父亲,他亲眼看到前来诊治的病人每天有三五十人之多。群众高兴地对张书记说,多少年了,把好大夫不让给群众看病,现在可好了。他听后,在鼓励父亲看病救人的同时,要注意抓紧培养继承人,更多的造福于群众,父亲十分感动。

其实,解决父亲所谓历史问题的举动,是陇西县委和县委书记张自强在陇西最先纠正冤假错案所做的事情之一。当年,陇西县委和县委书记张自强对全县“文革”前和“文革”中已结案件进行复查,为许多人恢复了名誉,安排了工作,也为许多家庭解决了大问题,让许多干部群众能够重新为党为人民做事情。

父亲非常感激党的实事求是好政策、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倍加努力工作,经常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可以说,父亲风风雨雨数十载,奔波于村落民舍问,就诊于病榻之侧,废寝忘食,献身于民。《甘肃日报》、《定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父亲的工作做了多次报道。尤其是1988年4月10日《甘肃日报》报道了父亲的事迹后,一直关心我们一家,每次来陇西都要到我家中看望父亲的甘肃省监察厅厅长张自强同志,特别从兰州寄来“晚霞普照分外明”条幅,以示祝贺。2002年春天,父亲过80寿辰,张自强书记还专门给父亲作了寿词,记得内容是“甘为春蚕吐丝尽,奉献芳心万古流”,盛赞父亲潜心学问,终生从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父亲被选为陇西县政协第五、六届常委。期间,父亲认真履行职责,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政议政,先后围绕发展陇西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提案,如《关于筹建县中医院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提案》、《关于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的提案》等,这些提案均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筹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四层中医院住院大楼,筹资200多万元购置B超、胃镜、200MAx光机、心电图半自动化分析仪等五十多件先进医疗设备。父亲退休后,仍在中医院政协委员咨询诊疗室为群众义诊服务。台胞原瑞麟先生在台湾就患有胃部痼疾,1990年来陇西后,找父亲为他医治,父亲用针灸和中医治疗。令原瑞麟先生都不敢相信的是,在台湾数家大医院经专家诊治数十年均未好转的痼疾,竟然在故里陇西被父亲治愈康复,感激万分,这使他深感中华传统医学之博大精深和父亲妙手回春的医技之精湛。在返台前特持匾牌致谢:“医国医人,功同良相,寿人寿世,德业永彰!去国五十,辛未还乡,治愈沉痛,衷心颂扬!台胞原瑞麟,时年七十六岁,1991年7月9日。”可以说,父亲为陇西中医院的创建、发展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同时他更注重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先后写出《中药对症心得》、《中国针灸史略》、《针灸特空穴词》等专著,为中华医学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

父亲不但救死扶伤,研究医学,推动陇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研究李氏文化,担任陇西县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努力推动陇西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世人皆知,陇西是世界李氏公认的根基和发祥地,经历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已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李氏文化,而且陇西李氏文化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藏传佛教文化齐名,是甘肃四大文化之一。父亲积极投身陇西李氏文化研究,经过努力,1992年8月1日,陇西召开了历史上第一届李氏文化研究会。全体理事公开推荐父亲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会后,他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为“陇西堂”的筹建、李氏文化的研究、海外李氏族人的联络、族谱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人员的配备、工作的开展而奔波忙碌,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新唐书》、《旧唐书》、《巩昌府志》、乾隆《定西县志》等史书与方志,与研究会人员一起深入民间实地考察了陇西境内的李家龙宫、太白故里、五李亭、李贺墓、西园天王李靖庙等遗址,联络外地工作的陇西籍李氏族人共同为李氏文化的研究献策出力。在父亲的影响感召下,先后从北京、山西、福建、四川、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新加坡征集到大量的李氏族谱及其有关资料,聘请了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山西社科院和福建、安徽、敦煌等文物古迹专家、教授为特约研究员,专门从事李氏文化研究。1994年5月30日,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在兰州成立,父亲应邀参加大会,并被推选为总会副会长。尽管他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但为了弘扬李氏文化,他仍然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撰写了《世界李氏名人录》、《诸李诗文集》、《李氏词综》、《李氏楹联集》、《当代李氏中医名人选》等著作,为李氏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和宣传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陇西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投资、旅游、考察、观光、祭祖的李氏族人纷至沓来。据统计,十余年来先后有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40多个李氏宗亲组织和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多万李氏族人前来陇西祭祖、观光和旅游。当然,这与各级党政领导和陇西全县人民的大力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作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和“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长的父亲,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并为之奔波、呐喊、开发和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其功绩熠熠生辉、功不可没。父亲李恒山的名字,永远辉映陇西李氏文化这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金字文化品牌!

宋代哲人朱熹有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的父亲是我们子女在事业上最好的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及笃行榜样。他用言传身教栽培子女,教育我们都长大成人。现在,我们全家40余口,子孙15人先后考上大学、3人参军,并均参加了工作,是陇西县医疗、司法、工商、公交、新闻等行业单位的骨干,有的还担任领导职务,为陇西、为国家做事情。

由于受父亲医术医德的熏陶,我懂一些医学,曾担任陇西县中医院院长、县卫生局局长、县人大科教文卫主任、县委委员、县政协委员。现已退休,经常义务给群众看病,并接任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担任第二任会长。我是父亲的长子,我代表我们全家40余口,感谢已于2008年11月8日驾鹤西归的父亲给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更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执行党的好政策的陇西县委原书记张自强让父亲为党为人民有机会做工作,让我们全家有机会能够为人民做事情!

2009年6月于陇西

全国“十杰教师”的父亲与原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爷爷的一份情缘

史懦将

2008年年底,从中共定西市委主办的《定西发展》第12期上,我看到原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和定西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张全有写的《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前前后后》一文。由于我的父亲史振荣曾多次很自豪地对我说起过他认识张自强,出于这种朴素的情感,就似懂非懂地看完了那篇文章。周末回家时,也没有忘记带上它,让父亲也看看。后来,父亲无意中碰上先于《定西发展》刊登《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前前后后》一文的2008年12月17日的《定西日报》,也就将那期《定西发展》和那张《定西日报》放在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一起,十分爱惜的收藏了起来。

人们可能要说,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能与甘肃省监察厅原厅长有什么瓜葛。这还得从1998年说起。

1998年10月,陇西县如期召开每年一度的教育大会。曾于1996年获省委、省政府“园丁”奖,同年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民办教师二等奖,1998年9月10日在人民大会参加国家庆贺教师节的大会,1998年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父亲有幸也参加了此次大会。在大会上,时任中共陇西县委书记的牛兴民为父亲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励物资,同时向父亲转递了大会上刚刚宣读过的一对条幅和一封书信。条幅和书信是曾担任中共陇西县委书记的张自强所作。

父亲说,会议结束后,县教育领导将那一对条幅和一封书信拿走,交给陇西教育电视台播出。教育电视台播出条幅和书信的内容后,有一段时间,陇西人怀念张自强书记,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就是与陇西人的感情深。在陇西工作时期,把解决群众困难的事情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做工作;离开陇西后,经常与陇西保持联系,关心陇西的变化;离休后,还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了解陇西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

大概又过了一段时间,陇西教育局将条幅和书信转交到父亲手里。

条幅的内容是:“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浇灌栋梁才。”

信的内容是:“史振荣老师:我们不相识,还得自我介绍。77年至81年我曾在陇西工作过四年半时间。我对陇西有特殊的感情,对陇西的山山水水,对陇西的人民,对陇西的各级干部我是热爱的。我已年迈离休多年,但我通过各种渠道很注意陇西的变化,我很希望陇西有大的变化。因为在我工作期间,陇西人民太困难了。陇西的双泉一带,更是我时常牵挂。去年今年我在甘报曾两次看到你的模范事迹,深深感动。陇西人民有你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干部,我看陇西就有大希望,但愿陇西人民都向你学习,都能像你一样,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因对你的敬佩,我写了一对条幅,特送你,可否愿意。

敬礼

曾在陇西工作过的一位同志 张自强

98.9.25于兰州”

拿到条幅和书信后,父亲甚是感动,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到了热泪盈眶的地步。父亲经常感慨地对我说:“我这样一个普通得再也无法普通的教师,竟能引起老书记的关注,得到他的鼓励,实在让人难以忘怀。”拿回家后,亲戚朋友见之赞不绝口:写得好,写得好,若能配上老书记的中堂更佳,何不把中堂求来?于是,父亲就向老书记写信,一边感谢老书记的支持,一边向老书记求写中堂。

同类推荐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即德性、道德品质,亦即个人的道德自我、道德人格。因此,品德是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内心状态。从字源来看,也是如此:德的基本部分是右半部,从直从心,古代写作“惪”,指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品德是个体道德行为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更确切地说,是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两次好事便说他品德好;同样也不能因为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品德坏。
  •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灵活多元的教学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贴近生活的课程设置,要求严格的教师管理等。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本书是由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部报道先进新闻工作者、中央驻甘新闻单位记者、甘肃新闻媒体记者、灾区宣传部门同志撰写的,是他们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深入甘肃灾区第一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热门推荐
  • 超级乐园

    超级乐园

    我曾在神雕侠侣中拜祭过独孤求败,也曾在邪神传说中教冷漠武功。我曾远走西藏求艺波纹气功,也曾在龙珠超里拜师孙悟空。我曾在圣杯战争中收远坂樱为徒,也曾在诛仙里拜读过五卷天书。我曾在洪荒中听叶青讲道,也曾在遮天里血战星空。我是叶恒,我想变得更强,也想长生,或许这还有一丝回家的希望......
  • 机战觉醒

    机战觉醒

    “这就是宇宙之魂吗?”强大的灵魂压迫使得方晓不得不以全力抗击。“你注定只有我能得到,我也将会成为千万纪元以来的第一人,我将会进入新世界,谁也不能阻止我。”在与宇宙之魂的强力压迫下,方晓以不屈的意志力坚持着,因为他心中一直坚信着那句话“我将会是宇宙之魂的终结者,千万纪元以来新世界的第一人。”
  • 魂星术

    魂星术

    化亿万之魂,只求更进一步寻你!为寻你,我又一次,轮回!
  • 僵尸保镖

    僵尸保镖

    谁说僵尸四肢僵硬,惧怕阳光,林天成为僵尸后刀枪不入,照样可以行动自如,可以晒太阳,当他抱起漂亮的二小姐时,僵尸还可以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低调做僵尸,高调做保镖,校花、姐妹花、女总裁、美女老师尽在僵尸保镖。
  • 绝色下堂妻:王爷别嚣张

    绝色下堂妻:王爷别嚣张

    穿越成为一个农家女,温溪有点蒙,听闻这个农家女还是位下堂妻,温溪是十分蒙,但是那位ex竟然还是位王爷,温溪对天比了个中指,whatthefuck。不过所幸天高皇帝远,管他是ex,还是eex,姐现在只想拉着弟弟妹妹奔小康。只是“别以为你这样做我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某男温溪大懵,“啧啧,你谁啊你。”
  • 隔壁情人

    隔壁情人

    一个江南美女、大学教师,一个北方汉子、诗人,他们各自有家有事业,然而他们在网上相遇并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中。在那虚拟的世界中,他们摆脱尘世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时间,爱火熊熊,情话绵绵……
  • 魂屠

    魂屠

    “魂魄”古往今来,无人能道清,自古相传,人死灯灭,当入阴曹地府,经奈何桥,饮孟婆汤,忘却前尘往事,历经转世轮回,再世为人。一代名将白起,因凶煞之气过甚,魂引地狱十九层......
  • 易烊千玺之爱要大声说出来

    易烊千玺之爱要大声说出来

    她是一个千纸鹤,非常喜欢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对他大声说出来。
  • 迷糊小神医

    迷糊小神医

    中国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点点就能够明白的。要说这医道更是长久而又神秘的,仁志,医道,救一人或杀一人,是对是错又有谁分的清呢
  • 六即义

    六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