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9000000012

第12章 信念与兴趣

我们终于把确定的道德概念还原到自由的理念。但是,这自由的理念,我们不能证明它现实地为我们自己的特性或人性的特性;只是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思议存有为理性的存有,并且在关于它(他)的行动中,意识到它(他)的因果性的存有,就是说思议一存有为禀性具着一个意志者则自由的理念必须被预设;这样,我们也见到:即依这同一根据,我们必须把“在它(他)的自由的理念下决定,它(他)自己去行动”这种属性归给有理性与意志的每一存有。

从这个“自由”理念的预设,这结果也随之而来,即我们能觉识一个行为法则,此法则是:行为的主观原则,即标准,它们也能当作客观的,即普遍的原则而有效,因而它也能充做我们自己裁决的普遍法则。由于我自己是一理性的存有,这样,就把一切其他具有理性的存有也隶属于此种原则,我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做呢?我将承认:这并无任何兴趣(利害)促使我去如此做,因为如此,那必不能产生一定的律令,但是纵然如此,我却必须对此“定然律令”感兴趣,而且要辨识它如何发生;因为假若只是理性决定此存有的行为而无任何阻碍,则这个“我应当”恰是“我必愿”,一个在一切理性存有上有效的“我必愿”。但是,若有一些存有,他们在理性以外是不同类的激动力,即感性所影响,人类就是如此,而在这些存有的情形中,只是理性所必会去做者并不常是被做成,那么,对这些存有而言,那必然性只被表示为一“应当”,而主观的必然性也不同于客观的必然性。

那么,道德法则,即意志自律原则,恰当地说,只是在自由的理念中被预设,而且好似我们不能“独立地”证明它的实在性与客观的必然性。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已得到某种可观的事,即至少因为“比以前所作者更准确地决定真正的原则”而得到了某种可观的事;但当涉及此原则的妥实性以及“把一个人隶属于此原则”这种实践的必然性时,我们却未曾前进一步。如果要问:为什么我们作为法则标准的普遍妥效性必须是“限制我们行动”的条件,并问:我们所归给这种行动的价值——个“如此之大以至于不能有任何更高的兴趣(利益)”的价值是根据什么?如果再进一步问:“只因这一点,一个人便相信他感觉到自己的人格价值,与此人格价值相比,那些悦意或不悦意的情况的价值是被视若无物”这事是如何发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有任何满意的答复。

实在说来:我们能对那“并不含有任何外在情况的兴趣”的人格品质感有兴趣,一旦理性真要做成这安排,人格品质使人们能够参与于这“所欲的”情况时,那就是说,“这纯然的值得有幸福”其自身即能使我们有兴趣,甚至并没有“参与于这幸福”的动机。事实上,这个判断只是我们以前所预设的道德法则的重要性的结果,但是,“们应当把自己从这些经验兴趣中撤离,就是应认为我们自己在行为上是自由的,是服从某种法则的,这样以便只在我们自己的人格中去发现一种价值,这价值足能补偿那些“能对我们的情境给与价值”的每一东西的损失,这一点,我们还不能依道德法则认识它,也不能看出:这样去行动如何是可能的,就是说,不能看出:道德法则从什么地方引伸出它的责成性(强制性)。”

我们必须坦白承认:在此,有一种循环似乎无可逃避。在有效的次序中,我们认定自己是自由的,这样,在目的次序中,我们是遵从道德法则的:而此后,他们已把意志的自由归属给我们自己:因为“自由”与“意志的自我立法”这两者都是自律的,因而它们也是相互利用的概念,所以这一个决不可用来去解析另一个,或用来去给另一个以理由,至多只为逻辑的目的,用来把同一对象表面不同的观念还原到一个简单的概念,这就像把同值的不同分数还原到最低的共同项目。

但是,有一种求助或转机留给我们,即是去究问:当我们为了自由,思考自己为先验地有效的原因之时,以及当我们从眼前所见的作为结果的行动来形成关于自己观念时,我们是否用了不同的观点。

一切被动地或接受地来到我们心中的“观念”(觉象、表象),例如感情上的那些观念,它能使我们去知道对象,都不外是如对象影响于我们那样使我们去知道对象,除此以外,它们不能使我们去知道对象;这样,对象自身是什么,则是永不为我们所知的,结果,就这类“观念”说,即使以知性所能应用于它们(观念)上的最密切的注意与最清晰的分辨,我们也只能依据它们达到现象的知识,却不能达到物自身的知识:这种解说是不需要细致地反省去做的,而我们可以认定即使最普遍的理解也能做到,虽然它随其自己样式,一种“情感”的那种判断力模糊的辨识而然。只要这种区别一旦被做成,那么由此区别而来的便是:我们必须承认而且认定某种不是现象的别的东西,即物自身,在现象背后;虽然这样认定,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因为它们(物自身)除影响于我们那样外,永远不能为我们所知,所以我们也不能更接近于它们,也不知道它们自身是什么。这一点必须给出一个感触界。与一个智思界(知性界)之间的一种区别,不管这区别如何粗略。在这区别中,前者可依各种观察者中感性印象的差异而差异,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基础,它总是保持统一。就人而言,甚至对他自己,一个人也决不能从他因内部感觉所有的知识,假装知道他自身是什么。这是因为以下的缘故,即:由于他并不创造自己如普通的所谓,而且他也不是先验地得出他自己的概念,只是经验地得出他自己的概念,所以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只能因内部感官而得到关于他自己的知识,结果,他也只能通过他本性的现象以及“他的意识影响”的方式来得到关于他自己的知识。同时,在他自己的主体这些征象以外,他必须必然地设定某种别的东西为这些征象的基础,即他必须设定他的“自我”,不管这自我的征象是什么。这样,就纯然的知觉以及“感觉的接受”而言他必须视他自己为属于感性界者;但是,不管怎样在他身上或可有一纯粹活动而言,他必须视他自己为属于智思界者,但是,关于这智思界他却并无进一步的知识。

对这样一个结论,能做反省的人必能被呈现于他眼前的东西而达到:这样的结论甚至在具有最普通的理解的人们中或许也能被遇到,这些人常是最易倾向于去假定某种活动着的东西在感取的对象背后。但是,他们又因这立刻予以感性化而破坏了这结论;就是说,他们要求它成为直觉的对象,这样,他们也就没有变得更明智一点。

现在,人在自身中可发现一种机能,借此机能,他自己可与任何别的东西区别开,甚至也与他自己区别开,只要他自己为对象所影响时,此机能便是理性。理性由于是纯粹的自动,它甚至也升举于“知性”之上。虽然知性也是一种自发的活动,而且并不如感性那样,只含有直觉,这直觉是当人们为事物所影响时才生起,但知性从其自己的活动所产生的只不过是那些概念,足以用来去把感性的直觉置于规律之下。因而去把它们统一于意识中这类的概念,除此种概念外,它不能从其活动中产生出任何别的概念,而且若无这种感性的使用,知性也毕竟不能运其思想。可是,相反地,理性在我叫做“理念”的东西的情形中,表示出纯粹的自动性,以至于它因之而可远超乎感性所能给与于“它”的东西之上,而且它在区别感性界与知性界的不同中,以及因而也在规定知性本身的限制中,显示出最重要的功能。

因此,一个理性的存有必须当作一睿智体认其为属于知性界(智思界)而不属于感触界(感取界);他有两个观点用以看其自己,并由此以认知其机能运用的法则,因而结果也就是由此以认知一切他活动的法则:第一个观点,就他属于感性界而言,他见其自己服从自然法则(他律);第二个观点,由于属于智思界,他又见其自己受制于这一些法则,即这些法则由于独立不依于自然,因此并无经验基础,只有理性基础。

由于是理性的存有,因而结果也就是说,由于属智思界,人不能不依自由理念的条件思议自己的意志因果性,因为“独立不依于感触界的决定因”这独立性便是自由。现在,自由的理念不可分地与自律的概念联系于一起,而自律的概念又不可分地与道德的普遍原则联系在一起,这普遍原则理想地说来是理性存有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恰如自然的法则是一切现象的基础。

在前面所提起的那个疑难可被消除。这疑难即是:有一隐伏的循环包含于我们的“从自由到自律,又从自律到道德法则”的推理中,这就是:我们设置自由的是因为道德法则之故而设置,而所以如此设置,那只是为此后我们便可转而又从自由推知道德法则,这样,我们对于道德法则毕竟不能指派任何理由,只能把它“呈现”为一种乞求论点(丐题)者,此种乞求论点所求的原则,有好意的人必乐于把它允许给我们,但我们决不能提出之为一可证明的命题。“此种循环的疑难,我们现在可以消除它。”现在我们看到:当我们思议自己是自由的时,我们把自己转移于知性界而为其中一分子,而且认知了意志的自律连同着其结果,即道德;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思议自己是受强制的,那我们就是属于感性界的,而同时也属于知性界的。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素书全鉴(第2版)

    素书全鉴(第2版)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老夫子品评墨子

    老夫子品评墨子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墨子天子聪颖、博学多才,甚至在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如在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墨子一生的活动、事迹、思想和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15卷53篇,流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热门推荐
  • 爆萌宠妻:乖萌逃妻狠狠爱

    爆萌宠妻:乖萌逃妻狠狠爱

    幼时他们便相知相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次偶然的分离,却让年幼的她忘记了曾经深爱的人,而他却一直苦苦寻找......那次的回眸间,记忆在脑海间重叠,他终于找到了他心爱的女孩,可当他满心欢喜地与她相认时,却发现她的世界里早已没了他的身影,一次的误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洛曦曦,无论如何你都只属于我苏瑾昊一人!”苏瑾昊的唇角微微上扬,暮然一笑,他的笑容仿佛让天地都为之失色,而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和占有!欢迎加入苏筱念读者群,群号码:146890675(敲门砖:书中任意人名)
  • 薰衣草紫瞳留香

    薰衣草紫瞳留香

    她们,叱咤风云,争霸黑帮第一,不仅外貌出众,家族也很神秘。他们,虽不及她们,但也是黑帮第二,家族也很神秘。她,慵懒,紫色,黑色,红色结合起来的女王。她,可爱,粉色,蓝色,白色结合起来的公主。她,双面,蓝色,白色,粉色结合起来的小姐。他,帅气,紫色,黑色,红色结合起来的国王。他,温柔,蓝色,银色,黑色结合起来的王子。他,双面,蓝色,白色,黑色结合起来的少爷。当他们在一起会擦起怎样的火花?呐,在那片薰衣草田里留下了最初的回忆,你知道吗?那谢谢你,皮卡丘,赐给他们幸福,可小浅和小陌的幸福呢?
  • 放手去做

    放手去做

    青梅竹马的感情抵不过兄弟之情,爱情抵不过亲情,她是该放弃还是坚持?爱情能否抵过所有,可没有他,她怎么办?
  • 绿茶不污

    绿茶不污

    从被媒体冠以“美少女作家”的头衔沦落到人人口诛笔伐的“绿茶婊”“失足少女”可她的座右铭依然是“出淤泥身先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屈不挠不卑不吭的在和宿命作斗争,安放于灯红酒绿下的青春没能让她破罐子破摔即便是充斥着情色与虚伪,血腥与背叛,甚至是变态的折磨面对一份长存心底纯白无瑕的爱,她左右为难,一度绝望到弃之不顾。被情敌尖酸刻薄的丢下一句“千人骑万人上的婊子也配谈情说爱?”繁华似锦绣,美景如画,还看谁主沉浮?
  • 大boss来袭,小娇妻请注意

    大boss来袭,小娇妻请注意

    自己的前男友邀请自己参加他和她同父异母妹妹的婚礼,在那里放下了,但后来又遇到了一位帅的不要不要的男人,但是他说他认识自己,自己还不认识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后她知道了他boss的身份,谁来告诉她,她这是碰上什么桃花了?
  • 月无殇

    月无殇

    原是夏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公主和太子殿下,只因父皇后宫中储着的昭雪公主的母妃对父母的嫉妒,而成为亡国的祭品。年幼天真的她一夕之间变为冷血煞神,你要她死,那好,她就把你全族推进地狱!冷漠如她,江湖上的冰心医仙独孤寒,亦是凌云宗大小姐雪玉罗刹君陌殇,却非前朝大夏莲央公主殿下君琰!
  • 神级倒爷

    神级倒爷

    一箱方便面可以换得了什么?萧七用事实告诉你,他用一箱方便面从妖界换来了世间少有的玉精,成吨成吨的玉精……白手起家,一本万利。借用一句话:不管是一条内裤还是一张卫生纸,到了萧七的手里,那就是发财的利器……
  • 浅芷萝殇

    浅芷萝殇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可曾想过,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你可曾想过,这个世界除了你以外都是虚构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未知的事情等待着你去慢慢发掘,在发掘的路上又有多少奇闻异事,爱恨情仇在等着你。来吧,让我来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无数的冒险在等着你......
  • 蓝玫瑰:雪花之恋

    蓝玫瑰:雪花之恋

    “做我女朋友吧!”说过n多次的话语,但是女主始终不答应,每次就说“把那朵云摘下来,我就答应你!”他们可以在一起吗?他们在一起了跟男主有婚约的配角该怎么办?请敬请期待!!【书名之所以叫蓝玫瑰;雪花之恋有两个原因1.女主喜欢蓝玫瑰2.他们是因为雪花而在一起的。】
  •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如果现在的你刚刚进入投资领域,渴望成为成功投资者中的一员;或者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现在仍是时常亏损的一个,渴望提高自己的投资技巧。那么,建议你认真阅读一下本书。让你汲取大师的投资精华,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在投资领域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