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9000000053

第53章 理性与实践(2)

以上所说是如此的显明,而且也能如此的清楚地为事实所证明,以至于我们可以极有信心地向一切虚伪的自然神学家们去详细说明一个简单的属性,不管是知性的属性抑或是意志的属性,以便去决定他们所有的对象(即上帝),其所有的对象是这样的,即对于它,我们不能够不可争辩地展示说:如果我们把拟人的(神人同形的)每一东西从这对象上抽掉,则除只是空字眼外必没有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而于那空字眼处,我们也不能够去把即“由之我们可期望有一种知解知识的扩张”的那一点点概念连结到这对象上去。但是,就实践的知识说,关于知性与意志的属性,仍然有一种关系概念存留给我们,对于关系的概念,其客观实在性是为实践法则所给与。当这一点一旦被做成时,则实在性即可被给与于一个“道德地被决定的”意志的对象的概念,并可被给与于此对象的概念的可能性之条件,此条件即上帝、自由、不朽之理念。但是,这实在性仍只是关联于道德法则之实践而被给与于它们,并不是为任何思辨的目的而被给与于它们。

依以上那些解说,对于这个重大问题,即:“上帝之概念究竟是一个‘属于物理学(因而也就是说属于形而上学,此形而上学含有物理学的普遍意义的纯粹先验原则)’的概念,或是一个‘属于道德学’的概念”,这一问题,现在这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如果我们须求助于上帝以它为万物的创造者,须求它以便说明自然的种种安排或自然的种种变化,则这种说明至少不是一种物理的说明,而乃是一种完全的招认,即哲学已到尽头的招认,因为要想对于我们眼前所见的东西能够构想其所以可能,我们便不得不去假定某种东西,对此某种东西的自身,不这样,我们是没有概念的。但是,形而上学不能够使我们通过某种推理从这个世界的知识,去达到上帝的概念以及去达到上帝的存在的证明,其所以不能,是因为要想说这个世界只能为一个上帝所产生,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全部可能中最圆满的可能的;而要想知道这个世界是最圆满的可能的,我们也必须知道一切可能的世界,就是说我们必须是无所不知的。但是,只从概念上去知道这个上帝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存在的命题,即是说,每一个“肯定一存有之存在”即“肯定一个我对之构成一概念的存有之存在”的命题,乃是一综合命题,就是说,其为命题也是这样,即:我经由此命题,便可走出那概念之外,而且对于这概念我可肯定更多一点,即此在这概念本身中所想的为更多一点的东西,那就是说,在知性之中的概念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对象在知性之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上帝存在这个问题上,只剩下一个简单的程序,即对于“理性去达到这种知识”是可能的那程序,此即是说,“从理性的纯粹实践使用的最高原则去开始,并因而去决定理性的对象”这个简单的程序。那么,理性的不可免的任务,即“意志之必然的指向于圆善”这必然的指向之任务,它不只是显露了这必然性,即一在涉及此世界中的圆善之可能中认定这样一个第一存有,这种“认定之”的必然性,而且也显露了那最可注意的东西,即显露“理性在其依据物理自然之途径的进程中所完全不能见到”的那某种东西,就是说,显露了关于这第一存有的一个准确地界定了的概念。因为我们只能知此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又不能把此世界与一切可能的世界相比较,所以我们可以从此世界的秩序、设计以及伟大中推断此世界的一个睿智的、善的、有力量的、……创造者,但却不能推断说“他是一切,一切善,一切能(全智,全善,全能)……。”以下所说是可承认的,即:我们实可有理由通过一个合法的而且合理的假设来补充这不可避免的缺陷,即是说,当智慧,善,等等,表现于那些部分中,即“把其自己呈现于我们的较切近的知识中”的那些部分中时,它们也正同样表现于其余部分中,因此,去把一切可能的圆满归属给世界的创造者,这是合理的;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严格的逻辑推理,即“我们于其中能在我们的洞见上骄傲我们自己”的那些严格的逻辑推理,只是一些可允许的结论,即“我们于其中可以恣纵放任”的那些可允许的结论,而这些可允许的结论在我们能使用它们以前需要进一步的推介。依经验研究的途径(物理学),上帝的概念总只是存留而为这样的一个关于“第一存有的圆满”的概念,即,并不是“很够准确地被界定了,而可以被认为是适合于神的概念”的第一存有的圆满的概念。

当我现在试想通过涉及实践理性的对象,而检验此概念(即上帝的概念)时,我看出道德原则只承认“具有最高的圆满性”这样的一个世界创造者的概念为可能。只要想去知道我的行为知道到这个程度,即知我的心灵状态在一切可能情形中而且在一切未来时中的最深的根,必须是无所不知的(全智的),只要想把“行为相称的结果”分配给行为,必须是无所不能的;同样,必须是无所不在的,永恒的,等等。这种道德法则,“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圆善的概念,它决定第一存有的概念为最高存有;这一点,理性物理学的程序,换言之,就是理性全部的思辨程序,是不可能去做到的。上帝的概念是一个“根源地说来并不属于物理学”的概念,那就是说,是一个“并不属于思辨理性”的概念,只是一个“属于道德学”的概念。至于理性之其他概念,即我们上面曾视之为理性在其实践使用中的悬设者,也同此论。

在希腊哲学的历史中,我们找不到纯粹理性神学的显著的线索为较早于安那撒哥拉斯者;但是,这并不是因为那些较老的哲学家没有智力或洞见,通过思辨的途径,至少以合理假设的帮助,足以去把他们增长到这种纯粹的理性神学之境。什么东西可比“去认定一个“具有一切圆满”简单的理性原因,以代替世界的若干(不同的)原因,代替一个不决定的圆满程度”,这种每一人都可有的思想,更为容易,或更为自然呢?但是世界中的罪恶对于他们似乎是严重的反对,不允许他们去觉得自己去作这样的假设为有理据。那么,他们是在这一点上表示他们的智力与洞见,即:他们不允许自己去采用这种假设,但相反地,却想在各种自然原因之间,去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在这些自然原因中,找到一个第一存有所需要的性质及力量。但是,当这敏锐的民族在他们自然的研究中,已进到如此之远甚至很够哲学地去讨论道德问题时,他们首先发现一新的而且是实践的需要,此新的,实践的需要并非不能给与他们第一存有的概念以确定性。而在这一点上,思辨理性只表现了观察者的身份,或至多不过有这功绩,即“装饰一个‘不是从它自己的基地上生长出来’的概念”的功绩,以及“应用一连串从自然的研究(此自然的研究现在开始提出)而来的确证”的功绩去作展示。

从以上那些解说(提示),读者将可彻底信服那辛苦的“范畴的推证”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于神学与道德学又是如何地有成果的。一方面,如果我们把范畴置于纯粹知性中,则只有通过此推证,我们才能不如同柏拉图那样,视之为内在而固有的(天赋的),而且也才能不在其上建立起过度的虚伪要求——要求关于超感性者的理论(知解),对这种过度的虚伪要求——要求关于超感触者的理论,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成就或结局,而且通过这过度的虚伪要求——要求关于超感触者的理论,我们必使神学成为一种空想。而同时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视范畴为以后得的,则此推证又可以使我们不如同伊壁鸠鲁那样,把范畴一切使用都限制于感取的对象以及“感取的动力”。但是,现在,纯粹理性批判通过那个推证,已表示:第一,范畴不是属于“经验的起源”的,但却是在纯粹知性中有它们先验的地位与根源;第二,由于范畴是独立不依于对直觉而只涉及对象一般,虽然它们除依应用于经验的对象外,便不能结成理论的(知解的)知识,可是当它们应用于一个“因着纯粹实践理性而被给与”的对象时,它们却能使我们确定地去思议那超感触者,这些是必然地与那先验地被给与的纯粹实践的目的相联系,而且也是必然地与此纯粹实践的目的可能性相联系,只就“这超感触者为这样的各种说法所规定”而言,它们(诸范畴)才能使我们确定地去思议那超感触者。纯粹理性思辨的限制以及其实践的扩张,把纯粹理性带进“均等关系”中,在此均等(均衡)的关系中,“理性一般”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其目的,而这一榜样比任何其他榜样更可较好地证明以下一点,即:进至智慧的途径,就我们人类说,它必须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科学(学问)而前进(或进行);但是除非这门科学(学问)已被完成,否则,我们不能确信这途径可以引至那目标(智慧)。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人文意识、人文主体与个性、人文学科的方法、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等内容。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热门推荐
  • 外逃王妃

    外逃王妃

    穿越后被困深宫,逃出来后又被囚禁,她最重要的男人惨死他手,又被他送入妓院,她该恨他!可他又命自己的小妾不惜堕下胎儿作为自己解毒的药引,如此男人阴狠之极,谁爱上,便是万劫不复,但假若谁被他爱上,那必定无处可逃,上穷碧落下黄泉至死不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女江山一锅煮

    美女江山一锅煮

    战天风本只是个小混混,大小姐丢绣球撞天婚,居然撞到了他头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战天风乐傻了,但更意外的是,拜天地的时候,突然又冲进来一个绝世美女,说战天风与她有鬼婚之约,直接喜堂抢亲,把战天风抓了出来。但却又告诉战天风,真要成就好事,要过九关,过得关,美人由他抱,过不得关,黄泉路上行。天婚鬼婚一起撞,美女辣妹同时来,最终是左拥右抱,还是两头落空呢?请入书中,与主角一起笑傲江湖行!
  • 综漫之世界之心

    综漫之世界之心

    普通的综漫,非后宫,非无敌,重生后,主角成为假面骑士,在超炮的世界开始旅程,前方等待着的是无限的冒险与不断的战斗本书q群121567746,喜欢的可以加一下,提一些建议聊一聊动漫,现在的大纲还不确定,所以请喜欢本书的书友赶紧加群,说出自己喜欢的动漫,如果合适的话我就会写出来,希望各位赶紧来吧,只有几个人的群还是很无聊的。。。
  • 不疯狂,枉青春

    不疯狂,枉青春

    每人都会成长,这是一段跌宕起伏的青春,这是一个青春期孩子共有的伤。
  • 冤镜来袭

    冤镜来袭

    人的每一次经历都透着玄机,是无意闯入?还是命中注定?离奇的铜镜为何只选择她?她为何又选择他?是做替死鬼,还是有事相求?谜底将慢慢揭开!
  • 末世之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末世之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此书将删,大修工程浩大,而且剧情主线有改,干脆推翻重写,书名的话也会换,我们有缘再见吧。
  • 仙帝殇

    仙帝殇

    生与死,轮回不止,爱与恨,因果循环。成仙路上多寂寞,昔日红颜皆为尘。遥看万古长河中,多少天才终成殇。
  • 戮破天

    戮破天

    只想安安静静地如众生一样死去,地为枕,天作被;谁知死的妥妥的,被救活了;唯望轰轰烈烈的如凡人一般爱一场,海为媒,山作证;怎奈好事多磨难,世事沧桑;渊面之上,生死游离;大道三千,争鸣九天;狭路争锋,任吾纵横;前尘后土,吾主沉浮;
  • 菊与刀(精华版)

    菊与刀(精华版)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新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新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