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2000000014

第14章 记者出镜(2)

(1)外表。任何一个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的外表都比较严谨,有社会活动家的职业特征。

外表是指记者的物质性的外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可控部分,如头发、服装、化妆和装饰品等。

第二,不可控部分,如容貌、身高、体重等等。

所有这些构成了记者的外观符号。

心理学家认为,外观符号构成记者的“第一印象”,它是现场人物和观众对电视记者认知的接口,是第一步。接口接得好,第一步措施得当,会有利于被采访者对记者的认知;记者的外观形象如果给人印象不佳,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不快,进而影响语言交流和心理沟通。

首先,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不可控部分,也就是身高、长相等,一般说来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美国一些大的电视机构挑选主持人,长相并不需要漂亮,但对其知识修养、工作经验、口才、自信程度等方面则要求很高。电视新闻记者出镜与此类同,除了那些口音太重或在镜头面前过于不自信的记者之外,大多数记者经过一定的锻炼,都可以胜任出镜报道的任务。

其次电视记者的着装打扮也有一定的讲究,有时的确具有让观众解读的信息。曾经也发生过一些众所周知的情况,比如:有一回,中央电视台一名播音员临时被找来替人当班,主播当天的《新闻联播》。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外套,就借了一件中山装出镜播音。没想到,第二天,一些海外媒体对此发表评论:为什么一直穿西装的播音员突然换上了中山装?有的媒体甚至猜测中国的政治局势是否要有所变化。

由此可见,电视记者出镜的外表会在大众传播中形成某些相对固定的符号。随意打破原有的符号系统会引起传播受众的困扰。

电视采访中,由于记者穿着打扮方面的不合适而造成的别扭场面并不少见。有的女记者到农村采访穿着入时,化妆浓艳;有的电视记者出席重大的场合服装过于随意,这些都会在电视画面里形成反差,影响节目和采访的整体效果。

(2)体态语。电视记者的外观形象还包括其体态语言。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

人类学家霍尔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

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无声语言”、“行为语言”等,它是用表情、手势、眼色、姿态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耿二岭在《体态语概说》中说:体态语既不是从语言系统中剔除出来的剩余部分,也不是对语言系统的额外补充,它是为补充口头语言在交际中的不足所不可少的行为。体态语是语言活动中具有功能的组成部分,跟每次具体语言交际都有关。

这就是说,体态语在电视采访中的存在意义在于配合记者的口语表达,对口头语言中出现的不够严谨或不够完整的部分进行形象化的补充。

从电视记者通常运用的人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情况来看,体态语可具体区分为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四类。

①表情语。表情语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即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况,传递信息的语言。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部分。美国学者拉里·A·萨姆瓦在《跨文化传播》中指出,人的身体能发出70万种不同的信号,而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表情语就有25万种。身势学的创始人伯德·惠斯戴尔称:人脸可以做出25万种不同的表情,如此丰富的传播手段是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的。

电视观众也会不自觉地从出镜记者的面部表情中捕捉信息。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说,在所有“非言辞沟通”的范围中,最不易产生争论的,就是脸部表情。因为这是最容易看到的表情,而且一目了然。

面部表情主要是指相应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人物面部变化,它是传达记者情感以及被采访者和观众认知记者的最重要和最直接信息源之一。

表情语中使用最广泛、表现力最丰富的是目光和微笑。在电视采访中,目光和微笑的交流是电视记者非言语符号中常用的手段,无论是现场观察还是与访问对象交流,或是面对镜头述评播报,记者的目光和微笑都传达着最丰富、最有效的信息。依靠它们,记者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愿望和信任等等。

正因为这一点,电视记者还必须懂得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尤其是一些比较激动人心的场合,记者更要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不露声色”。对自我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是电视出镜记者对自我情感和情绪自控能力的外在表现。

②首语、手势语、体姿语。首语是指人体头部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如记者访谈时低头、抬头、摇头、点头等动作。

手势语是指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它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所能承载交际信息的各种动作。其中电视记者用的较多的有握手、鼓掌、挥手等动作,因为它们的交际功能较强。

体姿语是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所传递的信息,如记者在采访时的坐姿、立姿、步姿等,都会向被采访者传递一定的信息。

首语、手势语、体姿语这三种体态语的使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也可以统称为身体动作,因此我们把它们归到一起论述。

身体动作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第一,表达态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利用姿态表达态度,比如紧抱双臂表示保守的态度,身体前倾表示尊重等,这些在电视记者出镜采访时会经常遇到。《焦点访谈》在199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天播出《走进麻风村》中,记者在采访时主动与麻风病人握人。事后这位记者说:“我和麻风病人握手,就是想利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和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

记者态度和情感在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得以最充分的体现,而感受到这一切的不仅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最主要的是被采访的麻风病人。

第二,情感交流。出镜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运用体态语,可以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使采访进行得更加顺利。

《生活空间》的记者采访一个女画家办个人画展。一大早,天下起了小雨,女画家从出租车上空手下来,女记者很自然地撑起一把伞,为女画家遮住了雨。记者还挽着画家,边采访,边向美术馆走去。在这段采访中,记者的行为加深了双方的情感交流,使采访气氛变得温馨而自然,采访效果较好。

第三,以动作强调语言信息。体态语还可以被用作强调记者希望引起采访对象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在提问中,记者可以利用手势等动作加强提问的语气,在现场播报述评中,出镜记者也可以利用动作强调报道述评的力度,使观众注意到记者播报内容的重点。

以上三种作用对于电视采访来说都是经常性的。比如用手势加强提问的气势或强调个别字等;用不同的姿态表示记者诚恳、虚心、好学的态度等。这些,都是采访中的内容构成部分,而绝不仅仅是手段。

现实中不理想的例子似乎相当普遍。以体姿语为例,很多电视记者在采访时的姿态不当,如坐姿后倾、面部不朝向采访对象,将手插在裤袋里、交叉在胸前等,这些姿态会造成对被采访者的不尊重,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出镜记者一定要在平时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否则,有可能在屏幕上自毁形象。

(3)记者的情绪控制。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语气等综合在一起在镜头前会形成记者的态度,表露记者的情绪。

电视记者在现场情绪表现会真实地展现在镜头前,而这些情绪是有信息含量的。作为记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某电视记者采访俗称“的姐”的北京出租车女司机时,由于听到“的姐”谋生不易的艰辛故事,这位女记者在镜头前与采访对象一同失声哭泣,而当这一切被摄入电视画面时,观众会对记者的自控能力产生怀疑。

当然,有的记者听到被采访者怎样感人的故事,都板着一副一样的面孔,甚至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也会使观众认为记者缺少人情味。因此,出镜记者要学会在镜头前有分寸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些记者缺少出镜的经验,在采访时自己比较紧张,情绪上放不开,这样会影响采访对象的谈话兴致。

电视镜头会给人带来压力,这种压力除了机器对人形成的陌生感之外,主要还是镜头前的人容易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及担心出镜之后的观众评价。

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消除镜头前的紧张感是必需的,通常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对自己的出镜形象进行分析,找出改善的办法,增强自信心;同时,记者了解自己的出镜形象到底如何,也是消除镜头压力的方法之一。

肯·梅茨勒在《创造性采访》一书中说道,最好的采访是那种忘记了布景、摄像机和所有一切,完全沉浸于谈话及所有敏感的问题之中的采访。

有些记者个性比较张扬,在镜头前自我亢奋,不顾及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反应,这会使采访对象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也提不起兴趣回答问题。还有一类记者,在镜头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态度傲慢,采访效果自然更加恶劣,尤其是在批评性报道中,电视记者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态度蛮横、提问粗暴都是采访的大忌。

以批评性报道见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赵敏说:“声色俱厉并不代表你就是强者。能够从容不迫地,用看似平常的提问,收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是我比较欣赏的境界。”我们认为,这也是电视记者都应该保持的采访心态。

3、类语言

这些年,电视界一直有“反对播音腔”的声音。

实际上,播音腔虽然使记者过于符号化,不利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时形成自然的人际交流状态,但播音学中所运用的一些基础手段对电视记者的出镜报道十分有益。

言语行为是以有声语言符号来传达的,其信息媒介为语词和声音,而类语言是指伴随着言语而瞬息万变的声学行为,它包括:音调、音色、音量、重音、口音、节奏、速度和停顿等等。

在电视记者出镜报道时,运用不同的声调可以传递言语意义的细微差异。这对于声画合一的电视新闻来说不是一件小事。

播音专业硕士出身的新闻主持人敬一丹在很多现场报道中所体现出的训练有素的语言功底,为她的报道增色不少,与其他电视记者相比,她也显示出了掌握这些类语言手段的优势所在。

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从驻南联盟记者站发回的大批现场报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类语言的使用上很不成功,以至于造成传播效果不理想。虽然记者冒着危险赶到了战争现场,可是记者出镜报道的语音比较单调、缺少节奏感、速度偏快等因素影响了信息的传达,而这些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是重要的质量构成要素,实在不容忽视。

4、距离

(1)在电视访谈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存在保持距离的问题。

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得华·霍尔提出“相互作用距离”,他把口语交流中的互相作用范围分为四个区域:

亲密区:距离为0厘米至15厘米。是关系最密切的人之间的交流区,常发生于情人和夫妻之间;

个人区:距离为45厘米至75厘米,为一般熟人之间的交流区:

社交区:距离为120厘米至210厘米,是相识但不熟悉的人们之间交流活动的范围;

公众区:距离为350厘米至750厘米,包括所有类型的公众交流,如演讲、法庭辩论等。

当然,我们认为这些区域空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会因为文化和个人习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电视记者出镜访谈,与被采访者保持的合适界域应在“个人区”的范围,即45厘米至75厘米之间。离被采访者太远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太近则使人感到“逼人太甚”或产生其他不适感。

此外,电视采访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出镜访谈的距离和空间不仅体现在采访现场,还会体现在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画面上——人物的距离从屏幕上看是否合适。这要求摄像师在拍摄时注意人物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及不同镜头焦距所产生的空间变形。

(2)要注意话筒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话筒呈45角,与被采访者肩齐平,距离为10到15厘米左右,保证近景拍摄带台标。太近,被采访者不适,太远,拾音效果不好。

同类推荐
  • 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本书内容包括:成为高素质的农村教师、做无悔的奉献者、在业务上胜人一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等。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史苑传薪录: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二辑)

    史苑传薪录: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探索和感想,其中既有教师撰写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的论文,也有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撰写的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想法,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学生对本院教师的访谈,在教学和治学方面均可受益。
热门推荐
  •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傲世封神

    傲世封神

    少年身怀禁忌血脉,自苦寒中走出,修人族无上不灭体。踏天才,斩强敌,横枪所向,征战天下,横推各族最强天骄。举世浩劫,万族争雄,少年无敌,带人族步入巅峰,恒古不朽。要世间永恒,种族长存,唯有封神……
  • 美味东北菜600款

    美味东北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东北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The Outlet

    The Out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痕之锋

    无痕之锋

    这里没有穿越.没有传承.没有转世.有的是神兵伴主.有的是别具一格的招式.有的是绚丽的季之力.看主角的神兵引天雷.分暴雨.撕裂大地.破碎春秋.希望各位关注并且多提宝贵意见Q群:273420708验证书名
  • 你是我的流星雨

    你是我的流星雨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校园里的青春故事,在那一个夜晚,流星雨出现了,可是他已不在……我何德何能再奢求什么呢?
  • 巨型虫灾毁灭地球

    巨型虫灾毁灭地球

    一夜之间,沉睡在地下万年的巨型虫子突然破土而出,这是人类世界史上最恐怖的灾难!虫群毁灭世界,人类社会全面崩溃。到底该如何拯救人类文明?
  • 《我的奇遇记》

    《我的奇遇记》

    我的奇遇记因为巧合所以冲撞了在别人心中的男神彼此的我们却不知道火花在此擦出。。之后的种种困难阻挡了我们。。也许普普通通的我真的配不上你。。可是感情是可以说放下就放下的不是嘛。。。最后的我们会如何
  • 煌渊

    煌渊

    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钟声响起,虚空传来所有专注于《煌渊》的玩家们都听得见的一道声音:“是于深渊造就神位,还是于地狱挣扎苟存?为神者,必将冲破煌渊囚笼!苟存者,必永世不得回归现实!”随后玩家们被拉入真正的煌渊。《煌渊》没有复活系统的游戏,如果在游戏中死亡那么在现实中的自己是否会死亡?惊恐,不安,愤怒充斥人们心头,当他们叫骂着这破游戏之时,害怕战斗的死亡恐惧之际。角落里身着魔法师袍的洛芸只是静静的提上一杆新手长矛,随后独自一人朝着远方前行,只余夕阳下被拉长的斜影。站在高峰之巅的林枫看着眼前的雄伟景观在心中呐喊:“吾必成神!”
  • 命运屠刀

    命运屠刀

    一次意外,两个孤儿姐弟穿越到了格雷尔世界,在手中戒指的带领下,少年走上了屠龙的道路。上天堂,破地狱,寻回了自己的父亲。望穿星空,一把战刀,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