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2300000017

第17章 九一八事变后复出军政界(3)

邓宝珊对“青马”(主要是马步芳)和“宁马”(主要是马鸿逵)的裂土为王是很不满的。但在民族成见由来已久的甘肃,为了立定脚跟,争取和平环境以利百姓养息,必须与邻省青海、宁夏协调关系,以求缓冲。邓与邵力子联袂入甘前,已派王新令到青海联络交好马麟。马麟继其兄马麒主政青海,只图“守成”不图发展,和其侄马步芳意见相左。邓宝珊、王新令认为,交好马麟既可外却强力,又可抑制马步芳之嚣张。邓宝珊和邵力子人甘后,马步青自山西宋哲元部归,青海方面请改编甘州、凉州的马麟部队为甘肃骑兵师,委任马步青为师长。邵、邓就请国民党中央给他以骑二师师长名义。已而请改一旅为步兵,以节民力,不增饷项。不料马步芳、马步青借口步兵人数多于骑兵,在河西大肆征拔壮丁,引起社会骚动。邵、邓又电请国民党政府严电制止。可见,邵、邓对“青马”叔侄两辈是区别对待的。马步芳、马步青势力盘踞河西,邵、邓亟图收回甘、凉、肃三地财政权,和马步芳之间是有过斗争的。

宁夏马福祥、马鸿逵父子对邓宝珊持排斥态度。邓来甘肃前,马福祥就反对邓归来。在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临时中委会议上,当提出对邓的任命案后,何应钦首先表示同意,其他委员也没有什么异议,本应立即通过,讵料马福祥起而反对,他认为此案既是任命军事官员,应通过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反驳说:“国难当头,中委大多数在场,还一定要通过军委会吗?”马才默然。但事后又大肆活动,企图为儿子马鸿逵活动这个职务,直闹到蒋介石跟前。蒋对邓素有芥蒂,听马福祥说“邓宝珊身边有共产党(指葛霁云等)”,便又犯了踌躇。蒋向刘守中征求意见,刘说:“邓宝珊英而不雄,不争实权,处世随和,善于排难解纷,他和邵力子同去甘肃,可以起到协调各方、消弭祸乱的作用。至于他身边的葛霁云等人,都不过是老部属、老朋友的关系,这些人北伐时和共产党有些往来,马福祥怎么能说他们都是共产党呢?”经过斡旋,蒋介石才下令邓宝珊尽快赴任,但叫人转告不得起用葛霁云。

尽管有这一段历史纠葛,邓宝珊对“宁马”仍一持和平态度。1932年夏,马福祥病逝于涿州。邓宝珊认为,马福祥毕竟不同于其他回军悍将,后期转向全国政界活动,职至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是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其对于回汉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尚不乏可称道之处。因此,送挽联曰:“燕市语犹温,忍看蓟野星沉,陇镇月冷;令威魂倘返,定伤山川未改,景物全非。”“山川未改,景物全非”寓意甘肃由于地方武装势力割据,以及绵亘多年的“河州事变”致使社会生产凋敝的状况。意在说服马鸿逵体恤家乡民生困难,勿事骚扰。

虽然名义上青、宁军事应受驻甘行署节制,邓宝珊知其不可,只望他们各守其境,敛其觊觎甘肃之心,亦为不得已的办法。及邵力子飘然远举,朱绍良前来甘肃,情况变化,邵、邓抑制“诸马”之想,皆成空言。朱的中心思想是:国民党中央尚无暇经营西北,与其积极革兴,毋宁消极维持。将河西实权畀之青马,以为羁縻。“青马”“宁马”也以朱绍良后台坚实,中央军已入甘肃,对朱卑礼厚币,备极谦逊。“两马”就是在与朱绍良的互相利用中乘机扩大实力的。此段时间,邓宝珊与马步芳、马鸿逵关系淡漠,几至不相往来。

新一军的成立及其概况

蒋介石统治时期,一个非其嫡系而又不向其俯首听命的国民党将领的处境如何,我们从抗战爆发前邓宝珊的情况可以看到一斑。

蒋介石对地方杂牌军惯用的手段之一是挑起火并,让他们互相消灭。人们称蒋这种作法是“以毒攻毒”。1933年6月,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孙殿英为青海西区(柴达木)屯垦督办,率部西来。孙殿英,河南永城人,赌棍、土匪出身,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地方军阀。命令发表后,震动了甘、宁、青三省的统治者。马鸿逵、马鸿宾担心孙“假途灭虢”、消灭自己,马步芳担心孙来青海反客为主、“鸠占鹊巢”,朱绍良弄不清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安起来了。

邓宝珊对蒋之用心洞若观火,深切地感到一场灾难将降临甘、青、宁,自己的处境将更加不妙。秘书长王新令向他进言:“你的驻甘行署主任,快要站不住脚了。最好借此机会,顺水推舟,给朱送个人情。”王已风闻马步芳、马鸿逵乞援于朱,有拥朱为统帅,联合拒孙之意,希望邓乘机表个态。邓、王当下议计,决定由王联络、奔走,促成邓和马麟一起联合各方保举朱绍良为“特派驻甘绥靖主任”。蒋介石接电立即照准。驻甘绥靖公署成立,原“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便失去存在必要,奉令撤销。朱绍良以邓宝珊有“推举之情”,保荐邓一个新编第一军军长的职位,所辖仍是新十旅和新十一旅。朱还把李贵清叫去训了一顿,最后说:“邓先生是西北一个人才,跟上他,你还可以多存在一个时期,否则你这点队伍难以保存。”1935年9月国民党政府给高级将领正式授衔,邓宝珊被授予中将。

孙殿英军西来,蒋介石出尔反尔,又令孙军停止前进。这样,朱绍良指挥“三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在宁夏彻底打垮了孙殿英,结束了民国史上一场“奇异的战争”。

揖让换来“新半军”。驻甘行署成立时,除各处室设置外,还有一个随营军官学校,安置军官一百多人,由邓兼任校长,下设一个大队部,分辖两个队——军官补习队和军士教育队。经费每月25000元,官佐不分等级每月每人给维持费20元,士兵一律10元。逢年过节,加发维持费一个月。不久,补习队部分人员调充特务营等单位的连长、排长,教育队的人员,除拨特务营当班长的以外,尚余八九十人,与新十一旅派来受训的十余人,编为一个教导队,由特务一营营长杜汉三兼任队长。由于新十旅和新十一旅是新附之众,邓宝珊可以指挥的队伍,不过行署两个特务营及军官队、教导队而已。新一军成立后,一部分人被裁遣,大部分人留用。特务营等并入新十旅编为一个团,原新十旅的第一、二团并编为一个团。新十一旅不动。另成立军部特务连、骑兵连(后并入张英杰部,编为骑兵营)。全军经费32000元,军部8000元。饷项开始按级别发给,上校100元,中校80元,少校60元,上尉40元,中尉30元,少尉24元,准尉20元,上士9元,下士8元,上等兵7.5元,一等兵7元,二等兵6.5元,均包括给养在内。两个旅各12000元,官兵仍按维持费发给。全军共有人员六千余人,各种枪支四千五百余,重机枪28挺,手枪四百余把,各旅当时曾派人出去招兵,为邓制止。新一军始终只有四个团多一点之众,当时人们就讥之为“新半军”。

军部干部情况为:参谋长张性白,政治训练处处长俞墉,总参议续范亭,秘书长王新令,军需处长郝梦九。张性白为朱绍良所派来。俞墉为蒋介石所派,同来者还有蒋的外甥黄正山,黄来先任政训处处长,俞副之。旋黄离去,俞墉接任。蒋介石嫡系始终没有放松对邓宝珊部队的监视,胡宗南的团长林树人,曾兼兰州军警联合督察处处长,一段时间对邓的秘书长王新令像拜门一样,每天拿着新作的诗词或字画,到王处请教,来时执弟子礼。后来才知是来间接了解邓的思想和行动的。张性白又引进黄埔系新人谋图取代邓的嫡系。

为了应付蒋与朱绍良、胡宗南的监视和瓦解阴谋,邓宝珊一方面作出“疏懒”之态。军部事务均交部下办理,自己不作过细之问,有人称他“邓不管”。他还经常往来各地,好作较久盘桓,人们又叫他“邓半年”。另一方面,由他的心腹干部对蒋介石势力的渗透,进行抵制。按国民党军委会规定,各部队排以上干部的任用,必须是各军校的毕业生,提升亦是如此。新一军为防止黄埔系的篡夺,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对黄埔毕业生委以较高的副职,使他们既感满意,又一时不能掌握部队;二是极力选拔原有军官,保送到国民党办的各种短期军事训练班、训练队,争取进修取得资格。所派人员先后进入南京军校高教班、洛阳军官训练班、天水军训班进修。同时军部自办三期军官教育队,孙远志任教育长,把黄埔九期毕业生全部调为队长和教官。这样,既提高了部队质量,又把黄埔系人员调离了基本部队。这些人为了急于争取到升官机会,多数很快自寻出路了。至于派到新一军的政工人员,只能在“总理纪念周”上作些时事报告和反共宣传,而且永远是老一套,久听生厌,军官、士兵渐渐也不理会他们了。当时新一军流行有“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政工人员上台乱叫”的说法。

这样,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新一军得以幸存。邓宝珊于危机时的良策,使他在蒋介石营垒中保存了暂时栖身之所。其用心良苦,可以想见。正因为新一军得以保存,抗战爆发后,邓宝珊才可能驰赴榆林,为国共合作和抗战事业做出了一番贡献。

新十旅是陆洪涛的甘军旅长黄得贵的残部。黄被刘郁芬打败后流亡大连,复被陈珪璋请回。后黄、陈反目,黄得贵被陈暗杀,其部下李贵清投孙蔚如,编为新十旅。入新一军序列后旅部设在靖远,第一团驻定西,第二团驻靖远。抗战爆发后在开赴榆林途中,李贵清、李平之(新一军代参谋长)、傅子赉(接杜汉三的一团团长)等投靠胡宗南,决定将新十旅开陕西扩编为师。当开抵泾川时,奉令停止前进,整顿后开到陕西凤翔,改编为暂编第十五师。胡宗南另派刘志宏为师长,李贵清只捞得个副师长。后李因失望回了老家固原,从此再无所闻。

新十一旅是三边(陕北安边、定边、靖边)地方武装纠合的一支部队,石英秀领其众,早年投靠了宁夏的杂牌军苏雨生部。苏雨生于1929年被马鸿宾打败,逃往陕西。石英秀为马鸿宾所收编,但又得不到马的信任。陕军入甘,杜斌丞通过曹又参的关系(杜在榆林中学当校长时,曹亦在该校当老师,故有旧谊)说动石英秀归顺陕军。但石对孙蔚如多有不满,及邓宝珊偕邵力子来甘过平凉时,石从驻地庆阳前往拜谒,表示输诚之意。邓怕影响和孙蔚如关系,只抚慰了一番,要其好好约束部众,保证地方安宁。孙蔚如离甘时,以石英秀、李贵清部皆依附之众,不好统驭,而石、李亦有不愿离甘之意,孙便将两部转交给了邓宝珊。编人新一军序列后,新十一旅部驻静宁,后移驻榆中,第一团驻定西巉口,第二团驻静宁,后移驻榆中。1935年,石英秀病死,刘宝堂继任旅长。这支部队后来开到榆林,是邓宝珊可以直接指挥的唯一部队。由于环境特殊,蒋介石虽用了不少心机,但一直存在了下来。1945年10月,新十一旅部分官兵因不满蒋介石内战政策,起义于陕北三边。

二 坚持开明、进步的政治态度

不与共产党、红军为敌

在自己政治处境困难的时候,邓宝珊同情共产党的态度始终不变。

1931年冬,邓宝珊暂住西安,他在老皇城南门外有一所院子。一天,中共陕西省委军委负责人汪锋被国民党特务追踪走到这一带,当他想到这是邓宝珊的公馆后,便快步进去找葛霁云。特务失去了跟踪对象,又不便进邓的公馆去搜,就悻然走开了。汪锋在这里住了两天,经葛霁云介绍认识了邓宝珊。邓很痛快地向汪表示,你在这里住多久都行。

1932年5月,谢子长到兰州活动,经当时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的杜斌丞介绍,和邓宝珊在城外五泉山会晤,当时常黎夫也在场。他们就如何抵制蒋介石剪除异己和联合抗日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谈得很投机。后来,邓赠送手枪两支,子弹二百发,由常黎夫转交谢子长。葛霁云随邓宝珊到兰州前,蒋介石要邓迫葛离去,邓佯作不知。到兰州后,特务对葛追踪很紧,中共党组织调葛离开兰州,前往苏联共产国际本部工作。

杨嘉瑞是20年代初邓部的士兵,历任班、排、连、大队长。1926年,葛霁云推荐他当了邓宝珊的副官,次年初在西安由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杨离开邓去洪湖革命根据地。邓宝珊到甘肃后,杨来到兰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中共陕西省委所派的一些同志,利用邵力子、邓宝珊来甘后政治上控制不严的条件,已在积极开展恢复甘肃党组织的工作,建立了一个中共特别支部,常黎夫任书记,杨嘉瑞是该支部的成员。为了影响邓宝珊,杨嘉瑞于1932年冬去会见邓。杨向邓讲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并说自己在洪湖当过红军团长。邓宝珊听后郑重地说:“共产党我是同情的。”后又送杨二百块银元和一领羔子皮皮袄,实际上是资助中共地下组织的经费。全国解放后,杨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32年底,中共甘宁青特委在兰州成立,吴鸿宾任书记,孙作宾任特委军委书记。次年2月,特委军委发动靖远保安队和当地农民暴动,宣布成立西北抗日义勇军,中共党员、原保安队队长王儒林任总指挥。3月,中共党员贺晋年发动兰州水北门兵变,策动邓宝珊特务营一个排起义,然后到靖远红沙岘与抗日义勇军汇合。后抗日义勇军遭甘、宁、青三省国民党部队“会剿”失败,特委军委书记孙作宾以及李慕愚等36人被捕,押送兰州甘肃省警备司令部。邓宝珊闻讯让侄子邓鸿宾(行署少校、中共党员)出面活动,将孙作宾等主要人物要出放了。其他人也以“民族斗殴”、“青年闹事”为词陆续释放。

1935年夏,谢子长发展的中共党员牛化东在靖远县被保安队逮捕,押来兰州。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邓宝珊部的团长陈国宾营救。炼转请于邓,并说靖远保安队有个牛团长,可能是把人抓错了。邓宝珊即打电话叫查询,适靖远保安队的牛团长外出,邓就叫陈国宾保释了牛化东。牛化东后在新十一旅任副团长,1945年10月发动新十一旅在三边起义。解放后曾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邓宝珊在兰州期间,救助出狱的共产党员还有紫宗礼、苏河、徐启东等。

这一时期在邓宝珊身边以秘书、副官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有汤昭武、杨子实等人。

同类推荐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拒绝高考的小子:18岁当CEO

    这是一部讲述“亚洲新音乐王储”、刷新“80后”创业记录的张伯宏个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佳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途径,但是张伯宏不这么想,他“直奔梦想,不兜圈子”,毅然选择了拒绝高考!本书再现了张伯宏为了不丧失自我,为了要自己想要的而做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其中也记述了他面临压力时的彷徨、面对转型时的苦思冥想。本书告诉人们:只有在有兴趣的领域“玩好”,才能赢得人生。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热门推荐
  • 我的师父是只猪

    我的师父是只猪

    销售精英再见三年后重回众盛公司,命运的安排让她和师父季作伟有了新的交集。一次再见在朋友的介绍下遇到了优质男郑浩,却不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面对局促的婚姻,再见意识到了她对季作伟异样的情感.....。婚后,郑浩发现了再见心底里的那个秘密,朝夕相处,已对再见渐生情愫的郑浩,慢慢对她开展了爱情攻势。往事已过,爱情如白驹过隙,谁是谁的遗憾!接二连三的碰撞,郑浩和周炜彤的过往渐渐浮出水面,原来,感情是一生最不能随便的事........。她想要的,不过是师父的关怀,他的陪伴。却不知一场由游戏开始的暗恋追逐,早在过往便隐藏着本心。他一语道破,颇感疲惫的将目光直逼再见。她巧声附道:”师父!原来我是爱上猪...
  • 德音

    德音

    京都有着两个最大的青楼,一个明月楼,因花魁明月而得名,另一个醉花楼,神秘莫测。她是一国公主,国灭亲人亡,留下剩余的国人,为了复仇,进入醉花楼,一举夺下花魁,冥冥之中认识了成为灵女之前的她,谁知仇人竟是她的哥哥。以贺轩晟王妃的身份进入了祭祀,祭台高高在上,人海茫茫,她却也能一眼认出那上面的人——德英!!!“...姐姐...是你吗?...“
  • 看名画的眼睛

    看名画的眼睛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先生,他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曾任东京大学美术史研究室教授、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日本西洋美术财团理事长。出版有《日本近代美术史论》《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19-20世纪的美术:东西方的相遇》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译者范钟鸣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6年赴日,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从事艺术创作交流。现为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译著有《日本美术尚未诞生》等作品。
  • 阴缘巧合

    阴缘巧合

    他待人温文尔雅,一副谦谦公子的形象,可是骨子里却有一种冷静。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可是就在他顺风顺水的第三十个年头里,老天给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他遇到一个让他随时控制不住情绪的女人,准确的说这个女人是个鬼魂。“我只能摸到你,其他人我都碰不到……”“我只认识你,我只能待在你身边,能不能不要赶我走?”抱歉,他可不是什么好人。更何况,导致这个女人死去他占了一半的责任。正是因为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才见死不救。
  • 雷动九天之泪无痕

    雷动九天之泪无痕

    世上,厉鬼可怕,还是人心可怕?堂堂南天皇子,为什么流落人间?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无数次的分离,无数次的装作莫不在乎,究竟要经历多少,才能拥你入怀。我想说,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南天皇子?更不想去管世界会怎么样?但如果……势必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闹地府,战北天,只求你……肩负神秘使命的南天皇子,遇上平凡的人类女孩……
  • 玄魔战神

    玄魔战神

    《热血爽文》战,剑指苍芎与天斗。战,铁血踏破江湖海。战,龙刀在手震八荒。战,傲视九霄我称神。
  • 陨界

    陨界

    身怀史上最为神秘而又危险至极的界域,少年将如何脚踏实地步入巅峰!
  • 极品帝师你休逃

    极品帝师你休逃

    狂妄的她一朝寄身于女帝芙暖身上,她誓要替她守好云梦这片江山!从此,神挡她杀神,佛挡她弑佛!可是谁能告诉她,面前这个男人,一不是神,二不是佛,可为毛偏偏让她宠不得杀不得?好吃好喝好玩的供上,那厮竟然一转脸说道:“陛下,请注意您的仪容。”她眉毛一抽,好一个薄情帝师,你如此闹心是为哪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诛炎

    诛炎

    猪脚一开始真的很渣,非常渣,但会慢慢崛起,慢慢强大。
  • 金三角之殇

    金三角之殇

    她是化学老师,她遇到了他,她感激涕零,什么叫一见钟情啊!她勇猛的冲上去,赖皮的缠着他,结果竟然是……一夕之间,一生改变她的人生因为他而变得如此忧伤,又如此快乐当尘埃落定,她会不会下定决心,出庭指正这个爱她如生命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只是现在,该忘记的你有没有忘记安琪读者的小窝:428343505我在窝里等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