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2500000033

第33章 科技素质:兴国富邦之必要(1)

一、时代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技素质

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为人们所普遍认识。由此推论科技创造的智慧是第一智慧,应该说是意味深长的。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在不断地发现、发明和科技创造中产生和发展的。从最初人类祖先是怎样在石器与火的发现、发明中,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到现代社会人类依靠自己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智慧在推动社会物质生产乃至整个社会文明中具有最本质的动力意义。在现代高科技社会,一个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点,就是具有善于开拓和创新的意识和智慧。否则,他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就会成为落伍者。

胡锦涛在全国青联八届一次会议和全国学联二十二次大会的祝词中说:“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事业。致力于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劳动技能,为迎接世纪科技革命的挑战打下坚实基础,广大青年还要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品质、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跨世纪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代表——当代大学生。当然要响应这一号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那种“书呆子”型的人才已越来越不受欢迎,时代要求大学生博学多才。既能当某一领域的能手,又能胜任其他工作。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对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汲取新知识尤其是应用性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也是培养抓住机遇、追踪、占领科技发展前沿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奠基过程。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因此,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应该在宽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努力拓展和进取。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广博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使今天的学习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紧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学习处于高、精、尖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前沿上的新发明、新发现有所了解。

我国的各级各类大学,都程度不同地肩负着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它既是传授专业知识的高等学府,又是国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当然,不同层次的大学,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的学校如全国重点大学,既是国家的教学中心,又是国家的科研中心。就是一般的学校。至少也要结合教学,进行知识性的研究。大学的教师,既是教学人员。又是科研人员。不少大学的教授,同时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李四光、周培源、钱伟长等。这支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学人员组成的科学研究大军,是我国进行科学研究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教学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且在科研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成熟的专业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应在未来的继续教育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完成。通过公共课和各种选修课,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大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本领,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现代科学技术对劳动领域的不断渗透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都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当今社会,“多一技之长就是多一种生存能力”的观念,已成为众多求学、求职者之共识。

我国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状况

科技素质,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并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所必须具备的科研技能、科学知识和热爱科学、敢为科学献身的科技道德品质。科技素质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也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智慧、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发明与创造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还包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技道德品质。一位有广博科学知识而缺乏科技创造能力的人,不可能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骨干作用;而一位有强大科技创造能力而缺乏为科学无私奉献的人,也难以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有所作为。

科学知识与科技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客观地说,我国过去四十多年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科技知识教育。就是在吹响科教兴国的号角的今天,高等教育仍然停留在科技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现状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科技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视。科技素质教育要包括三个层面:科学知识教育,科技技能教育,科学思想品质教育。目前。不少高等院校还没有就上述三个方面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采取严厉的措施惩罚考试作弊和旷课迟到的大学生,又采用奖金数额可观的办法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用科学知识教育代替科技素质教育。而大学生科学技能的锻炼和科学思想品质的培养很少采取激励的措施,以为搞科学研究,那是教师的事情。大学生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科学技能低下也没关系,因为学习成绩好就等于科技素质高。在高等院校也没有设置主管科学技能培养和锻炼的科技处(科研处只负责教工的科研工作),学生的科技素质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和培养。

二是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如同大海中的航标,它为大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由于人们把科学知识教育等同于科技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也反映了这一陈旧的教育观。翻开各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各系、各专业都围绕各自的培养方向设置五花八门的课程,这无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无法弥补学生科技素质的缺陷,因为在其课程设置中看不到“科技发明技巧”、“科技写作学”、“科技发展史”这样一些意在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本来还有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可怜的技能体验,再加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将这么可怜的技能体验的机会看成可有可无,马虎应付了事,科技技能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安排本来可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其时间一般在8—12周左右,这是大学生培养科学技能的一次好机会,但由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科技发明与创造的理论指导。使科技实践成为一种盲目的、毫无把握的实践。在大学生看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为了顺利毕业,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因而对此不予重视。对指导教师来说,他们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是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名为“指导”,实为“自导”,要求不严格,使毕业设计难以发挥其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功能,更难以打下扎实的科技素质基础。

三是校园缺乏科学研究的氛围。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文化娱乐氛围已够浓厚:卡拉OK大赛接二连三举行;舞全也没少开;体育活动也不会间断;演讲辨论赛之类的人文项目也经常进行;可是很少开展科技活动。各校学生社团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即使翻箱倒柜也很难找到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社团。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以“德、智、体”评定学生的在校表现,但其“智育”却被“知育”代替了。在“智育”评定中,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其“智育”就优秀。不久前,某高校设立了学生智育奖,其获奖条件写得非常清楚:“奖励每学年每个系每个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同学”。但针对学生科技成绩的奖项却很少出现。学校缺乏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指引和导向,校园也就自然缺乏科学研究的氛围。

四是大学生缺少科技实践活动。这么多年来,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此类活动就成为“参观访问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很少受到重视。科研技能只有在科技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中得到认识、锻炼、巩固和提高。可惜这类活动得不到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国外,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有专门的经费、时间、计划和组织者等措施作保障,产生了明显的科技教育效果。

五是大学生缺乏科学研究的兴趣。对此问题,笔者曾作过一次300人的问卷调查,在“每学期参加过多少次科技活动”的栏目中,选择“无”的占97%;在“业余兴趣是什么?”栏目中,回答是“参加科技活动”的占2%;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栏目中,回答是“为了自己的科研兴趣”的只占1.7%。最缺乏科技兴趣的例子是:有一近万人规模的某大学举行“学生科技节”,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觉得很陌生,参加者不到全校学生的百分之零点五。该校曾计划出一期学生论文集,整整花了一年的征集时间。收到论文不足十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论文写作功底薄弱外。科技兴趣的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六是大学生的科学观念模糊。反映大学生科学观念模糊的事实是:气功热曾成为一股黑旋风席卷校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水变油”的气功大师深信不疑;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电脑算命”;又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迷恋西方的“星座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成为农村算命先生的信徒;有些大学生甚至在校园里搬弄是非。充当“算命先生”、“手相学家”,在校园传播迷信思想。

七是大学生缺乏为科学奋斗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应成为一股不可多得的科研后备力量。然而,面对毕业分配的单位选择,自觉选择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只有少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去工作。把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单位看成是无奈的选择。即便是读生产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生也不愿选择生产单位,于是出现这样的学非所用的怪现象:读电子专业的争着到税务部门工作;读化学专业的争取到银行工作;读汽车维修的也一心一意选择党政机关。尤其近年采取毕业分配双向选择的措施后,这种学非所用的现象更加突出。即使毕业分配时无奈中到了生产和科研单位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挖空心思跳糟。造成大学生不愿到生产和科研单位工作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为科学奋斗的精神。学校没有做好学生的科技道德品质教育,学生没有牢固树立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思想。全国各地都普遍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从科研单位流到非科研单位;从国内流往国外。现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发展正是得益于本世纪初物理学上的巨大突破。如果没有像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在光学、热学、电磁学等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怎么能够有今天应用技术的长足进步?如果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研究,哪来明天的技术发展?

这种不重视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设法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既能掌握科技知识,又具有科技技能和科技品质。大学教育不同于中等教育,大学本身不能培养专业很窄的专家;大学生也不同于中专生,大学生应成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具有坚实而丰富的科技知识、科技技能和科技品质的某一方面的通才,毕业后经过工作实践,可以迅速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高等教育成功与否,就看能否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的科技后备人才。

然而,这些年来,教育者关心的是每年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的人数,而不关心为社会输送多少合格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就是我国各地大呼人才紧缺和人才大军危机四伏的原因!有人曾痛心地说,中国人多,啥都不缺,就是缺乏人才。

三、科技素养:文科学生的新“理”念

1、引进理科,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转变。文科院校有文科和社会科学的雄厚实力。利用这种优势和资源,需要理工科和管理科学的配套。有利于寻找并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高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重大课题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办出一流文理交叉学科。比如。传统的新闻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特别是21世纪的社会,人们处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下,新闻学科有必要进行改造,我们应该有超前意识。新闻系和计算机系合作,可以举行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的研究,对于改造新闻学科,使之实现从宣传学到新闻学、再向新闻传播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

    与旧版相比,《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强调实时性。紧跟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发展步子,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或所依据的法律渊源都是最近发布的现行法律、法规,所用案例,除了小部分经典案例外,大都是新近发生的案例。第二,强调实践性。本书虽有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理论的介绍与解读,但重点是阐述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实际状况、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建设实践。第三,强调实用性。在结构上打破原教材原理、历史、业务三大块的体例,以阐释现行法律规范、伦理规范为重点,将历史部分移至新闻传播法规或新闻传播伦理部分的最后一章,录以备考。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本书所包括的班主任实用案例除了部分内容是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外,还包括班主任工作中的其它诸多事项,如何写班主任计划、如何与学校领导沟通、如何与科任教师配合、如何学习各种先进理念、如何处理好班集管理与学生生活等问题也包含其中,内容广泛、全面,以实用为主要旨归,都以案例的形式来体现;全书案例既注重实用性.也注重事例和事迹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理论提示、案例过程、案例反恩相结合。还有一些班主任可学的经验和心得,多出自一线教师的真实收获。
  • 美国TOP60名校逐一点评

    美国TOP60名校逐一点评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美国大学前60名的名校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学校群体。本书逐一介绍学校的概况、入学要求和专业设置等,特别是张旭老师收集到的中国学生申请该校最多的几个主要专业,并对学校做出了个性化的点评。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尤其吸引中国学生,也是中国学生传统上感兴趣的专业。
  •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本书介绍了行会的起源,萌芽时代,隋唐时代的行会,宋代的行会,元明时代的行会,会馆,近代手工业行会,近代商业行会等。
热门推荐
  • 源元诀

    源元诀

    这是一个由元气构成的世界,也是一个强者如林的世界。想获得别人不能拥有的权力,就只能拥有比别人更强大的武力。
  • 快穿:CEO大人的追妻之路

    快穿:CEO大人的追妻之路

    {快穿文文~本文1vs1,坑多多,套路多多}“阿萌,为撒我完成了肿么多任务,还不能回去吖?”黎宸宝一脸危险的看着某系统。“额,这个,我要去问CEO大人……”妈妈呀,这宿主忒危险了,CEO大人我能罢工吗?某天,某系统如愿以偿的摆脱了黎宸宝,却招来了抹杀之灾!某人嘴角噙着笑:“是我救了你,以身相许吧。”黎宸宝迷迷糊糊的点点头。黎宸宝就这样被大灰狼圈入了窝……{女主人格分裂,不喜欢勿喷~蟹蟹……}
  • 霸临位面

    霸临位面

    天地之气分两极,作为唯一拥有阴阳二气的圣龙大陆,拥有着成为天地间最强者的钥匙,为了保卫这片大陆,何惜辰从小就开始了不一样的童年,他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却要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暴虐沸腾

    暴虐沸腾

    气泡从打开的腹腔里冒出来,传粪便的味道。粉红色的膨胀了的肠子,断了三根。李昊咬了咬牙,把肠子塞进自己的腹腔,艰难的把肚皮合起来……
  • 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

    等到雾霭散去的那一天

    林雾跟孟星远相识的情景,有点像电影中的情节。虽然他当时的行为确实有点像搭讪,不过他这么说反而给了林雾一种非常光明磊落的感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晴天遇上你

    晴天遇上你

    从小养尊处优的许晴雅隐瞒自己的千金身份,独自一人来到B市,躲在一家小小咖啡馆当一名不起眼的服务员,与闺蜜欧心雨一起同吃同喝……直到许晴雅遇上陈宇帆,所有一切常规都打翻。
  • 皇家少爷迷恋俏甜心

    皇家少爷迷恋俏甜心

    身为英国皇室公主的她,却为何在小时候就爱上Y了?本来前途无量的她,为何放弃国内的学习,跑到中国,还惹上了冷月宸,为何?偏偏伊俊风这个配角又看上洛丝纯了。哎,她的身份很多,却偏偏一下子给爆出来,惊煞世界人。英国皇室公主爱上两个人?还都是冰山,单单只对洛丝纯一人温柔,世界奇闻啊!
  • 罪业权剑

    罪业权剑

    阴暗下的辉煌,狂风之中撕裂,远处无尽浓烈硝烟,点缀着荒凉寂寞的平原。一轮绯红的月,随着日落升起,满目无穷废墟疮痍,是这个破碎世界的叹息。从何处奏起的止战之殇,将扼住战争的咽喉。从何处举起的反抗之枪,将毁灭虚伪的和平。“喂,那前面是地狱啊。”“哦,那么我是恶魔。”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我将手执象征着王者的权剑,背负一切应受恶报的罪孽,立于那万物之始的奇点。(无为浮名,只求同好)
  • 公主难养

    公主难养

    璃筠,一个呆萌善良的公主,却被她的心动之人害得国破家亡?没得选择,她只能硬着头皮去复仇。诶,等等!怎么感觉像羊入虎口?赶着跑到别人宫里做妃子;天天和这个斗,那个斗;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美男来勾搭。这样子,真的算是复仇吗?等她终于醒悟过来,狠下心来复仇,却被告知:对不起,你找错仇人了。那好吧,只能重新谋划复仇之路了,顺便先把某傲娇毒舌皇帝骗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