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2900000129

第129章 陈寿和《三国志》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几经亡国之痛,一生际遇坎坷。因为聪明好学,为人正直,得到朋友的敬重,却又因为不愿趋炎附势,得罪权贵,忤逆世俗,招致种种非议;所著史书,叙事得法,有人因此称他为“良史”,将他与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人相提并论,又因为书中曲笔隐讳,记述失实,为当朝统治者隐恶扬善,备受后人责难。这位集褒贬、毁誉于一身的史学家,就是魏晋时期的陈寿。

陈寿(233—297),字承祚,出生于三国时代蜀国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历经魏灭蜀、晋代魏的社会变故,病死于西晋惠帝元康年间,享年65岁。

陈寿少年时代拜颇有名气的史学家谯周为师,学习历史。谯周认为他聪明伶俐,文采过人。这段学习经历对陈寿影响很大,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开始精读古代历史名著《尚书》、《左传》、《史记》、《汉书》,研究撰写史书的方法和体裁,并着手搜集、整理蜀汉地区乡邦人物事迹,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益部耆旧传》十篇。同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陈寿也不例外地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出任蜀汉政权的观阁令史,主管文献档案工作。这期间,宦官黄皓专政弄权,许多官员都阿谀奉迎,唯独陈寿不这样做,结果多次受到贬斥。偏偏他又不肯向世俗低头,在父死居丧期间,不幸染病后,他不顾封建礼教约束,让婢女给他调治药丸。这下可招惹大祸了,人们议论纷纷,陈寿也因此被罢官;闲居在家。这已经是魏灭蜀、晋代魏之后的事。这样过了几年,经过爱才的晋朝中书令张华的推荐,陈寿先后担任过佐著作郎和著作郎的职务。在任佐著作郎期间,他受人委托,编写诸葛亮事迹,最后于公元274年,编辑成《诸葛亮集》24卷。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中国统一,这时陈寿48岁;开始整理三国史事。在他之前,记述三国历史的书,已有好多部,但都限于一国史事,或专记孙吴,或只写曹魏,而且蜀汉没设史官,国史缺而不录。陈寿利用自己曾是蜀国人,熟悉蜀国历史,又编过《诸葛亮集》、《益部耆旧传》,了解写史方法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参考关于魏、吴历史的其它著作,创造性地合三国历史为一书,最后撰成魏书、蜀书、吴书共65卷,定名为《三国志》。张华看到这部书,很欣赏,遂推荐陈寿任中书郎。权臣荀勖嫉妒张华,转而迁怒于陈寿,把陈寿从中央调到地方,担任一个地方的太守,陈寿借口母亲年老需要照顾,坚辞不就。母亲临终时,嘱咐他把她葬在洛阳,陈寿照嘱办理,又受到众人的指责,说他没有把母亲归葬原籍蜀中安汉,是不孝的表现,于是再次遭到贬抑。几年以后,朝廷调他任太子中庶子一职,还没来得及到任,就病死于洛阳。

陈寿很有才学,但身逢乱世,朝政腐败,权臣肆虐,生性耿直、不肯屈就的他,自然是很不得志。正如常琚在《华阳国志》里所说,陈寿所得到的地位、名望远远不能反映出他的才能,当时就有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他生平所著,除《三国志》外,均已亡佚。即便《三国志》一书,也是他死后,经了解这部书的有关官员的请求,由朝廷命地方官派人到他家里去抄录,保存于政府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三国志》完成后,得到的评价非常高。见到稿本的人都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张华甚至把他与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并且准备让他写《晋书》。当时有一个名叫夏侯湛的史学家,正在撰写《魏书》,待见到《三国志·魏书》以后,自愧弗如,主动毁坏自己的书稿而作罢。这足以说明当时人对陈寿和《三国志》是何等的推崇!我们只须看看《三国志》的编纂方法,就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

前面我们讲过,陈寿之前,关于三国历史的著作已有不少,但都限于记述一国史事,这本身就说明,想写一本融三国历史于一体的史书,绝非易事。而陈寿写这本书,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你想,要把一个头绪纷杂的时代,用长于人物传记的纪传史体归纳为一书,反映出历史的全貌,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陈寿当时已做了晋朝的官,晋朝是承袭曹魏而统一全国的。在这种情况下,既要真实地反映出三国鼎立的历史面貌,不能任意贬低蜀、吴两国的历史地位,又要不触犯晋代魏而立这一政治现实,爱晋及魏,突出魏在三国中的特殊地位。为了处理好这种关系,陈寿熬费了一番苦心。首先,他摒弃了当时人写三国史以魏为主,附记蜀、吴的做法,独辟蹊径,采用三国历史并叙的体例,然后在体例形式上做了点手脚,让《魏书》居前,并给曹魏的几个皇帝分别加上“帝”字,而蜀、吴的皇帝只称“先主(刘)备”、“吴主(孙)权”,均不加“帝”字,以示区别,但在记事时一律按年叙事,与记魏帝的本纪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实际上还是把蜀、吴放在与魏同等地位的,而且书名也反映了他的这一意图:分署《魏书》、《蜀书》、《吴书》,以明鼎足三分之态势,全书又统署为《三国志》,这就如实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让当朝统治者无把柄可抓。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对三国历史能够采用这样一个总揽全局的处理办法,足见陈寿是一位很有创见的史学家。另外,《三国志》的“列传”覆盖面很广,举凡三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科技和学术思想领域的重要人物,都被网罗其中;文章简洁,文字精炼,常常着墨不多,就能把人物的神态和心态表现出来;人物个性鲜明,评价公允得当,这些都是备受后人称颂的《三国志》的优点。

《三国志》的优点固然不少,但它也有一些问题,引起后世的批评与责难。其中争议最大、责难最多的就是所谓“正统”问题。《三国志》明显是以魏为正统的,魏国的帝王都列本纪加以记载,蜀、吴的皇帝则只用列传记载。后人认为应以刘姓的蜀汉政权为正统,因为它是承汉朝而立的,魏为异姓政权,属“篡逆”。当然,也有人赞成陈寿的做法,如宋朝大史学家司马光。“正统”论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完全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这种争论在今天已毫无意义。后世对《三国志》的批评,意见比较一致和集中的是,没能据事直书,曲笔回护太多,替魏晋统治者隐恶溢美太过份了。这一批评,击中了《三国志》的要害。例如,魏国齐王曹芳被废黜一事,完全是司马师一手策划的,事前太后一点也不知道,《三国志·齐王芳纪》却记载了太后的诏令,历数曹芳无道不孝的罪恶,说明他应当被废黜。魏蜀之间的战争,凡魏国取胜的就大书特书,而蜀国取胜的,则一笔带过甚而只字不提。凡比种种,说明陈寿屈从于当权者的压力,替魏晋统治者隐恶扬善,这正是《三国志》思想性较差的具体表现。此外,《三国志》在叙述历史时,大肆宣扬天人感应和皇权神授的迷信思想,过分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反映了他在历史观上的局限性。没有给当时的名医张仲景和发明家马钧立传,更是不可原谅的疏漏。至于只有纪传而没有志,简洁有余,文采不足等等,都是《三国志》的缺陷。鉴于《三国志》的缺点也不少,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三国志》虽有很多优点,但比起《史记》、《汉书》要逊色得多,甚至不如范哗的《后汉书》。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问世后130多年,裴松之在旁征博引150多种书籍的基础上,为这本史书作注,写出了著名的《三国志注》,同为不朽之作。我们今天研读《三国志》,必须同时看裴注。

同类推荐
  • 凌霄潜龙

    凌霄潜龙

    一个落魄的贵族子弟,一柄奇绝的利刃神兵,在群雄争霸的大时代,他本来与世无争,乐观逍遥,却总被是非左右,不能自己。他能否能以一己之力,拯救他的兄弟,他的爱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
  • 唐初风流

    唐初风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莫名回到李唐王朝,独身一人的萧逸心情忐忑。此时,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整整六年,暗中积蓄实力的大唐将士,即将对塞外展开征伐。这是一个盛世的前夜,一个令国人最是魂牵梦绕的鼎盛王朝。萧逸今后将要何去何从?是混吃等死,还是蟾宫折桂,去那名闻遐迩的曲江池,攒花饮宴?是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地主,还是跃马天山,做一位青史留名的大将军?长安欢洽金谷宴,粉汁凝香沁涤纱,流光落霞深院日,试看黄鸟啄名花!一切尽在唐初风流行!
  • 海神传

    海神传

    一段未曾披露的大明航海秘闻。公元1406年,护卫王景仁跟随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返航途中,遇到了南洋海盗王陈祖义等部的袭击,从中窥视到一个惊天的秘密!
  • 三国大乱

    三国大乱

    本书没有人穿越,没有主角,或者说主角还是吕、曹、孙、刘、诸葛司马。本书历史为主,想象为辅。与三国演义不同,本书吕布不再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是一个勇武盖世,智谋高超的阴谋家。张飞不再只是万军从中探囊取物,而是儒雅的当世虎将。每个人都不再与三国演义相同,谢谢大家的观赏。
  • 山海经(第十卷)

    山海经(第十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 剑尊无双

    剑尊无双

    异世大陆,强者林立。奇门遁术,万千宗派。一名现代的大学生因旅途跌入山崖而灵魂附身到了一名大家族的子弟身上。灵魂力的强大使他在领悟方面极其突出,从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一夜之间变为一代天才。激烈的顶级碰撞,天才之间摩擦的火花。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尽在剑尊无双!
  • 无尽缥缈

    无尽缥缈

    传闻无尽大陆有一条通天之路,每过万年通天之路大开,无数强者争相雀跃奔赴通天之路,来击败掌天之人,夺取那通天神座,成就掌天之位。上古无数叱咤风云神魔坠落凡间,孱弱天使荣登上位,究竟是为何?破碎的神界,凋零的魔界,江山美人娇,豪杰轻狂起……是什么支撑着在下活着,是那无尽的英灵,还是那无尽地神兵……一介神秘身世少年走去大山,一步步揭开谜团,探索无尽天道。
  • 悬空山

    悬空山

    一个苦逼的设计师量房时意外坠楼身亡,穿越到奥罗大陆一个小贵族家庭,而且还是个聋哑人...习得前世坑人设计宝典里的悬空决,组建个性组织悬空山,纵横异界大陆,快意恩仇、热血激昂。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细读菜根谭

    细读菜根谭

    本书分八个章节阐述了思与行的关系和行动力的重要性,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性的励志书。
  • 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

    门,是通往外界和别人接触的唯一通道。打开门,关上门。打开门,关上门......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重复这个动作。门开了,你就带着好奇的心去应对外界所以的危险。门关啦,心中就有安全感,不再害怕外面的世界,已经居心叵测的其他人。所以门的诞生一直以来都是以拒绝外界来获得安全感。那假如呢,假如这道门是关不上的,永远关不上的。那么你还会有安全感吗?
  • 水穷路曼曼,云起越回声

    水穷路曼曼,云起越回声

    如果欠你了太多,我愿意用尽一生去偿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光带走了青春,留下了你我。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缚仙

    缚仙

    一个茫然的修炼者,有一天被关了起来.等好不容易逃出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周遭的一切全是受人摆布的.自己的朋友为了自己一个个的饱受着痛苦甚至死亡.发现原来就连以往高高在上的仙人都被束缚着.他能怎么办?用他微弱的力量来反抗?命运已经身不由己的时候又能如何的选择?
  • 王妃,有种你别跑

    王妃,有种你别跑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刚下班的婉雪独自走在无人的大街.当一个摩托车飞一般的冲过婉雪的身旁,婉雪的包连着人被车拖了很远.......很远.......于是,婉雪穿越了。她没想都自己能再世为人,而且,还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正牌王妃;她更加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美若天仙的王妃倒是不负众望的不受自己的丈夫的待见,想尽一切办法刁难;话说一个狠毒的男人背后多半有个狠毒的女人,婉雪也很不幸的遇到了这个狠毒的王爷背后的狠毒女人,而且还不止一个!天啊,自己上辈子到底是造的什么孽?——————————————————————————————“王妃,有种你别跑!”池逍冽半眯着双眼,看着十米外张牙舞爪的女人,恨不得立马跑上去把她撕碎以解心中之愤。“王爷,您老是开玩笑的吧?现在不跑还等你来把我吃了吗?”婉雪看着池逍冽嗜血的眼睛,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战。片刻之后,婉雪对着池逍冽宛然一笑,华丽转身,纵身跳出了身后的高墙。桥归桥,路归路,但愿自己和这个嗜血王爷不再有任何交集。“王妃,有种你别跑!”南宫煜半眯着双眼,看着十米外张牙舞爪的女人,恨不得立马跑上去拉进自己的怀里,狠狠的给她屁股几巴掌。“兄弟,您老是开玩笑的吧?现在不跑还等你来把我打死啊?”婉雪看着南宫煜暴怒的眼睛,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战,片刻之后,婉雪对着南宫煜宛然一笑,华丽转身,纵身跳出了身后的高墙。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今生我们只怕是有缘无分。“王妃,有种你别跑!”皇帝池逍炎如是道。“王妃,有种你别跑!”洛景轩如是道。。。。。。。。。。天呀,怎么这么多人叫自己别跑啊!婉雪顾不得后面的得狂喊,拔腿就跑。哎,这是哪出和哪出啊,感情自己穿越过来就是为了“跑”的,跑吧,跑吧,反正我本来就不带种的,还是自己的小命要紧哦。本文反正很狗血,看的小说多了,能狗血的都狗血进去哈,各位看官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咯!虐不虐,我只能说看我自己的文字功底了。貌似偏偏恰巧我文字功底不咋好呢?掩面偷笑跑过!
  • 心跳之千年狸猫

    心跳之千年狸猫

    他,是一只来自异界的狸猫拥有千年法术却生活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演绎了一剧的诡异、惊悚跟她的相遇,是邂逅还是安排重回异界最终真相大白是一切故事的结束?抑或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敬请收看,心跳之千年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