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700000003

第3章 拜伦式的不幸(1)

同其他时代一样,当今社会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智者:看破前代轰轰烈烈的场面,认为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是不幸福的,他们引以为荣,将这宇宙本质,认为是惟一可取的理性态度。对自己不幸的自豪、夸耀,使得较少世故的人怀疑其真实性,以为以苦为乐的人并不痛苦。这种看法过于简单了些。这些受难者在优越感和洞察力方面得到了某些补偿,这却不足以弥补纯朴快活的丧失。

我个人认为,人不快活是没有什么理性、优越可言的。智慧的人只要情势允许,是会感到快乐的,当他发现对宇宙的思考超越极限而变得痛苦时,就会转而考虑别的问题。这就是本章中试图证明的。我想奉劝读者,无论出于何种理由,理智决不会阻止人们去获得幸福;那些颇为真诚地把自己的悲哀归于自己的宇宙观的人,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出于某些去知的原因,于是,导致他们去思考世界上那些不甚今人愉快的方面。

对当代美国人来说,约瑟夫·伍德·克鲁奇先生写的《现代性情》一书中提出来:对我们的祖父而言,是拜伦的观点;对所有时代的人说来,则是《传道书》作者提出的观点。克鲁奇先生说:“我们的事业是必将失败的事业,在宇宙世界中没有我们的位置,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因作为人而感到遗憾。我们宁愿作为人死去,而不愿像动物那样活着。”

拜伦这么写道:

当早日思想的光芒在情感的隐隐腐朽中渐渐衰落,这世界给予的快乐没有一个能像它带走一样的快活。

《传道书》中说我羡慕那些死了的人,他们比活着的人幸福多了,但是,我未出生,未曾看见过这世上所发生的不公正的事,比上述两种人都幸运。

这三位悲观主义者在回顾了生活的乐趣、快活后,都得到了悲伤抑郁的结论。克鲁奇先生生活在纽约城最高层的知识分子圈里;拜伦畅游过赫勒斯滂,有过许多风流韵事;而《传道书》的作者追求的快乐更是多种多样,他饮酒作乐、欣赏音乐、建造水池、拥有男仆女佣,甚至仆人都在他家里传宗接代。即使在以上种种情况下,他的智慧依然没有丧失。他把这一切,甚至智慧都看作一片空虚。

我决心辨明智慧和愚昧,知识和狂妄,却发现这也是捕风。智慧越多,烦忙越深;学问越博,忧虑越重。

智慧似乎都使他恼怒,他想摆脱但未能成功。

我自言自语:“来吧,试一试享乐,来享享福!”可是,这也是空虚。

但智慧仍与他同在。

我心想:“愚蠢人的遭遇也是我的遭遇,我尽管聪明又有什么益处呢?”答案是:“没有,一切都是空虚!”因此,人生对我没有意义;太阳底下所做的一切事只能使我烦恼,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捕风。

对文人来说幸运的是,人们不再读很久以前的那些东西了,因为读了,便会得出结论:不管人们对水池发表什么议论,新的论述必是空虚。如果我们能表明,《传道书》的教义并不仅仅为贤士所独有,我们就不必为以后表达同样情绪的词句而自扰了。在进行这方面的讨论时,我们必须分清情绪及其理智的表现方式之间的差别。同情绪是没有必要展开争辩的,它会随着某一幸运的事件,或是我们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不可能通过争辩而转变。

一切都是空虚,我对这种情绪的摆脱并不是通过任何哲学的手段,而是由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促成的。

你的孩子病了,你会不高兴,但是不会感到一切都空虚,你会觉得孩子的身体康复是件理应关注的事情,根本不必去考虑人生是否有最终价值。富人可能会、而且常常觉得一切都是空虚的,不过如果他恰巧丢了钱,便会觉得下一顿饭就不是空虚的了。这种情感是由于自然需要的极易满足而产生的。

人类同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竞争较为适应,而在占有巨大的财富,homo sapiens不需付出任何努力便可满足一切奇想怪念时,单是生适中缺乏努力,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很容易实现,他便会认为欲望的实现并没有带来幸福。如果他具有哲学思辩的气质,他便会得出结论:既然有了一切的人并不幸福,那么人生必是可怜不幸的。他忘记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些东西如缺乏,正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关于情绪我们就谈这些。在《传道书》中,也有理性的探讨——江河流入大海,海却不满不溢,太阳底下一件新事物都没有,前人往事无人追念,由劳碌得来的一切对我也都没有意义,因我不能把一切留给后人。

上面这些见解可以用现代哲学家的风格来作如下表述:人永远在辛勤劳作,物质永远在运动,没有什么会永远驻留不去,尽管新事物同旧事物没有什么差异。

一个人死去,后嗣继承他的劳动果实;河流奔向大海,河水却不能待在海洋里。如此周而复始,在无尽期、无目的的循环中,人类和世间万物生生死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进步发展,没有永远的成就。如果河流有智慧就会待在原地止步;所罗门如果有智慧,就不会去种下果树,让他的儿子来坐享其成。

但是如果是另一种情形,这一切看上去就完全不同了。天底下没有新事物出现?那怎么解释摩天大楼、航行飞机和政治家们的广播演说?所罗门怎能知道这一切?如果他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听到希巴皇后从他的领地回去时对臣民们的讲话,那对处在毫无价值的树木池塘间的他不啻是一安慰?要是他有一个新闻剪报机构向他报告报纸是如何报道他的建筑的富丽堂皇、后宫的舒适安逸、那些同他争论的圣哲们的困窘狼狈相,他还能说太阳底下一件新事物都没有吗?

这些事物可能不能完全治愈他的悲观主义,但他至少会采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克鲁奇先生对我们时代的抱怨之一便是,天底下的新事物太多了。如果新事物的没有或出现同样令人讨厌的话,那说明两者都成了人绝望的真正原因。

有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江河奔向大海,但是大海却不满不溢,江河来到它们发源的地方,它们又回来了。”以此作为悲观论的根据,于是便说这种旅行是不愉快的。人们夏天来到疗养胜地,然后又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这并不证明夏天到疗养胜地是无益处的。如果河水具有感情的话,它们或许就会像雪莱诗中的云一样,欣赏这有冒险性的循环旅行。

至于把财物留给后嗣的痛苦,可以从两个观点来看:从继承人的角度看,这显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灾难。认为一切事物都带有悲观的原因也不尽然。如果继之而起的是更坏的事物,那倒还是一个原因,如果随之而来的是更美好的事物,那就应该是乐观的理由了。

那么,如果所罗门认为的,继承的事物同原来的一模一样时,我们又该怎么认识它呢?这不是使整个过程失去意义了吗?当然不是,除非循环的各个阶段本身是令人痛苦的。

只关注未来,认为今天的全部意义在于其将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有害的习惯。没有局部的价值,也就无所谓整体的价值。生活不应被视同这样一种情节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经历难以想像的痛苦不幸后,最终以圆满结局作为补偿。我活着,有我的生活,儿子继承了我,他有他的生活,他的儿子又继承了他。这一切又有什么悲剧可言?相反,要是我长生不死,那么生活的欢乐最终会失去吸引力。代代相继,生活将永保青春活力。

我在生命之火前烘烤着双手,火焰低落熄灭,于是我准备离去。

这种态度和对死亡的义愤态度一样是很合理性的。因此,情绪如要由理智决定的话,那么快乐和绝望都是很好的理由。

《传道书》是悲剧,克鲁奇先生的《现代性情》则带哀怨色彩。

克鲁奇先生之所以悲伤,根本上是因为中世纪的以及以后一些时代所肯定的事物准则都崩溃了。他说道:“当今这一不幸的时代为冥冥世界鬼魂困扰作祟,尚未认识熟悉自己的世界,其面临的困境,犹如一个青少年遇到的困境一样,要是脱离了少年时代经历的神话世界,就不知道如何引导自己走向前方。”

这对部分知识分子来说是完全适用的,这些人接受过文化教育,可对现代世界却一无所知,他们在整个青年时代受到的教育是,把信仰建立于情感之上,因而不能摆脱婴儿期的寻求安全保护的欲望,这种欲望是科学难以满足的。克鲁奇先生同大多数文人一样,为这种思想所困惑,即科学未实现他的诺言。

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些诺言是什么,不过他似乎这么认为,六十年前如达尔文、赫胥黎一辈人所期望于科学的,至今未贡献出来。

这完全是谬见,是这些不希望自己的专长被认为无价值的作家、牧师们生造出来的。当许多人的收入减少时,总会有许多悲观主义者。克鲁奇先生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收入总的说来由于战争而增加了,但是在整个欧洲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定感,知识阶级遭受很大苦难。这样一类社会原因对一个时代的情绪影响,比较理论对世界本质的影响来,远远要大得多。没几个时代比十三世纪更令人绝望了,尽管克鲁奇先生惋悼的信仰在那时几乎被所有的人所坚信,除却皇帝和少数几个意大利贵族外。

因此罗杰·培根说:

同类推荐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 孝道(青少版)

    孝道(青少版)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恶的美学历程

    恶的美学历程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热门推荐
  • 阴间小道

    阴间小道

    一条神秘的小道除了作为牢笼封印着上古旱魃和能够通往阴间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 交织夜

    交织夜

    没有人可以逃开命运的齿轮,无人有权利拨动指针NOONERUNAWAY
  • 穿越次元的高中生

    穿越次元的高中生

    在杭州,一个普通的高中内,有六位看似平凡可却不简单的初中生,马上将要改变命运,全新的生活将要开始…………
  • EXO之似水流年

    EXO之似水流年

    那时的我们都很小,不懂得所谓的爱恨情仇,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某个人的一句话,也许能让人看到希冀,也许会让人坠入谷底。我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无尽的背叛,无尽的黑暗,无尽的痛苦与失落。我曾以为他就是我的全世界,但他,却如同一把匕首,深深地插入了我的心脏。知道被朋友背叛的感觉吗?知道被爱人不信任的感觉吗?我曾渴望过的,得到过的,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幻影。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他,抢回来。『ET·LF』白寒笙
  • tfboys之爱上不平凡的你

    tfboys之爱上不平凡的你

    他是一个万丈迷人的明星,他还有着高贵的身份,可是他的心里却放不下一个人,可却一直憋在心里,直到遇到她之后,莫名的烦躁,莫名的生气,莫名的吃醋,而她却也有一颗冰冷的心,他是否能感化她,不清楚。他是一个温柔的暖男,可是笑容却达不到眼底,唯独对她宠溺至极,而她颗高傲的心却是冰冻的,让他没办法靠近她,可他仍坚信不疑的喜欢。他是一个外表冷酷,而内心是温柔细腻的人,眼底的万年寒冰,却因为她的出现,而一点一点融化,可是她却是遍体鳞伤,除了两个闺蜜外不会再相信任何人,她是否会因为他所做的一切,而震撼,而感动,到底最后他们会怎样?
  • 我的极品太子妃

    我的极品太子妃

    “喝了这碗堕胎药我便可饶你不死!”一个男人阴冷的说道。“我不喝!”“贝戈!跟你的野种死在这里吧!”说完便扬长而去。两年后,一位公主为了化解两国战役提出要嫁给萧国的皇上,在结盟的那天晚上,那位公主遇到了太子.......
  • 青丝轮回劫

    青丝轮回劫

    天若不顺,便翻了这天又如何?他若不喜,便强了这人又如何?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去吧!
  • 属于冷公主的幸福

    属于冷公主的幸福

    她,从小就在冰冷的世界里生存着,不像其他人一样有着美好、天真的童年,在她8年的记忆里只有伤痛,她对自己发誓:总有一天,她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
  • 中华历代国宝之谜

    中华历代国宝之谜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华历代国宝之谜,书中讲述了圆明园四十景之谜、四库全书禁毁书之谜......等等。
  •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