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900000004

第4章 拖延负效应:认清拖延给你带来的危害

§第一节 情绪管理:老是沉溺在悲观的情绪之中

拖延就像压在你胸口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那么总有一天它会轰然倒塌。只有彻底认清拖延的危害,我们才能真正警醒,并最终摆脱它。

你明白,人的一生,

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

——莫泊桑

战拖要诀 脚踏实地

我们生气了,因为对老板的批评感到委屈,可委屈之后,又不得不去面对更多工作任务的挑战,此时情绪就像一个被压缩的水缸,内部外部的双重挤压让它不堪重负,濒临破裂的边缘。于是,很多人会因为这种情况开始变得悲观。

悲观是很好的逃避的借口,也带来了拖延。艾达·斯科特·泰勒说:“拖延往往会让我们伤心懊悔。今日的事拖到明天,会给我们带来双重的压力,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及时做完。”

Dan是一个属于我们身边的人。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无非上班下班、回家睡觉。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造成了Dan孤僻沉默的性格和并不积极奋进的工作态度。有一天,Dan因为没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在公司内部受到了通报批评。Dan的情绪从那之后变得更糟,周围人似乎看到了他的头上旋绕着那么一朵乌黑的云,他的天空是阴的。

工作没成绩,生活不快乐,这是沉溺在悲观情绪中的人们惯有的状况。Dan也许有一天会幡然醒悟,但至少在那之前,他会忘记他的梦想,也难以走出悲观情绪的阴影。

悲观的情绪,源自于生活和工作,又能直接作用于生活和工作。其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人们自身性格的缺陷——既对前程充满渴望,又对现实迟疑不决。戴尔·卡耐基对这种情况给出了直接的说法——先完成困难的事,简单的事自然就会完成了,这并不是很难的实施措施,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很难付诸实际,因为具体的行动是比结果更困难的事,而那个行动目标相比之下就简单多了。

在这之前,我们应该认清悲观情绪的本质。它是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是自我强加于身的对未来的阻挠。人们总是对于手上的事拖延着,可是对其结果又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那么在没能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时候,他们哪里有资格展示悲观情绪呢?拖延是大多数悲观情绪的直接原因。

在成功人士看来,他们的奋斗过程,似乎总是那么激情昂扬,究其原因,在这些人的实际行动中,他们总是对于眼下给以百分百的努力,总是乐在其中,或者说能够做到苦中作乐,结果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不会分出太多时间去展示高兴或者悲伤,而是准备为下一段的路程再度起航。

为了更好地认识以及纠正这种情绪,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改变悲观情绪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1.不再抱怨失败的结果

失败是人生道路上常有的遭遇,可是失败却不是人生的结局,在未来的旅途中,它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这是从人生大局上看待失败的最好心态。无论是对于失败的结果,还是对于失败的过程,我们都应该更理性地分析认识。

有两个人,大杨和小杨。有一天,两人都接到了同一个工作项目,大杨在刚接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各种策划、预算、评估;而小杨呢,则是想着这个项目期限还远着,可以稍缓一下。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杨在这期间充分调研,反复修改,完成了项目;而小杨则在最后几天时间里草草了事。其结局当然很明显:大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誉,小杨却遭受了冷遇。

我们可以试想小杨面对那结果时的状况——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会抱怨,夹杂着不满和悲观。可是事实呢?小杨在准备过程中,他并没有尝试努力去完成工作,却选择了拖延着去行动。

面对失败,人常有的惯性——虚荣,也让很多人更在意结果。失败时,虚荣心会作祟,责问你怎么能不如人,于是更深一步引发出了悲观的情绪。但这一切的本质,都是拖延的结果,它延缓了人们前进的步伐,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

2.纠正性格的歧途——自我误导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人们便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一样的人会因为所接触到的环境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强势坚定,有的人优柔迟疑……但无论怎样,环境造就人,也可以改变人。

因为拖延,成绩与期望差距甚大,人们会想这是来自自身的原因,还是外部环境使然。不要总是在失败后从环境中找借口,失败的本源在于行动。我们应该把握住性格中那坚定不移的行动部分,遇事不要拖延,不要迟疑,让自己的性格一点点趋向于果敢的行动派,那么到最后,悲观甚至失败都将远离你。

3.把行动具体化,制订可行的计划

在很多人心中,梦想是一个缥缈的概念,与自我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有人说,他想在明年攒够一百万,可是现在的他却分文没有,他也尚未为这个目标制订出更详细的实施举措。还有人说,他想在三年内晋升为主管。可是,这些人具体的行动呢?他们是否已经开始更努力地工作?是否开始着手与周围人保持和谐的交际关系?

我们也许都清楚,实际的行动是避免拖延、避免失败的最好举措。那么应该怎样去做呢?

有一个白领小钱,他在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两年内坐上销售部主任的位置。于是他开始了努力而艰辛的奋斗。可是事实上,两年后,他还是办公室里的小文员。小钱在奋斗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晋升,该有的步骤是:良好的业务成绩,和同事、领导良好的关系。如果只是自己埋头苦干,而没有更细致的行动目的,其失败是必然的。

没有目标的行动,有种努力了却难有好结果的尴尬。失败的结果让人难以承受,进而演变成对现实更悲观的态度。但往往一个梦想的实现,是由更多、更小的目标的成功作为其支点,小目标完全实现的时候,梦想也就会变成现实。

无论失望、生气、伤心或者懊悔,悲观的心态总是和我们如影随形。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我,有效地将我们的希望与现实相连接。在任务下达时,先尽力尝试去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分阶段地制订行之有效的与任务相关的目标,不再拖延。在面对结果的时候,无论成功与失败,我们心中应该记得的不是那结局有多么重要,而应该是在行动中我曾多么努力、我的付出让我收获到了什么。

传奇歌手法兰克·辛纳屈有一首非常经典的歌叫《我的方式》。他在这首歌里说到,在他的事业落幕之时,他也有过遗憾,但却很少,“不值得一提”。因为他知道他的生命是用自己努力的行动去完成梦想的。他有着不遗憾的过去,他感觉到了人生的充实和骄傲。所以,当他最后想起那些艰苦岁月的时候,他的心里没有悲观与伤感,有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人们内心最大的敌人永远只是他们自己。当你不再因为情绪而失去自我的时候,那么你也可以骄傲地说:悲观是什么玩意儿?那与我有关吗?

§第二节 压力谎言:妥协——挥霍时间的借口

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福特

战拖要诀 坚持到底

妥协,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暗地里会出现的词汇,它更多地来源于压力扩张所带来的对困难的屈服。现代社会以其快节奏、高频率的方式快步向前,人身处其中,往往被迫地接受各式各样外部因素的改造和挑剔,于是相应地,压力变得愈加沉重。面对压力,不同的人表现得千差万别。这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步骤中分别看出来——确立目标、付诸行动。

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心理预期与现实条件作适当对比,这是种偏于理性的做法。但往往随着一个项目的确立,随机因素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其最终效果常会处于一个譬如数学区间的上下限之间。有的决策者,会果敢地把公司目标确立在可能达到的最高值;而有的决策者,也会出于谨慎和妥协,保守地选择了最低目标。这样不同的选择,其效用往往不尽相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人们的心理预期会间接影响人们的积极性——高目标能调动更高的积极性,使人作出趋近于理想标准的行动;而低目标则因其低要求,致使人们不愿意付出高于工作要求的努力。

从根本上来看,这两个不同选择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现实的压力,表现为挑战压力和妥协于压力这两种态度。事实上,妥协也正是对于压力的屈服、对于时间的挥霍。

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人们相应的表现可以分为差强人意和斗志十足两种状态。当然,它们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大张和小张同时进入了一家公司,两人的条件相似,可是一年后,小张却成为了大张的顶头上司,大张当然不服气了,跑去质问经理。经理只是告诉了大张一句话:“因为我看到了你们在工作中不一样的努力程度。”

当一个人他每天的工作只是为了敷衍上司交由的任务,不求甚解,也不知进取,那他又如何能与另一个努力上进、不停挑战新任务的同事来竞争?或许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着崇高而相似的梦想,可是在现实行动中,不同的人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人甚至一点点一步步妥协于压力,忘记了进取的原本含义,只是不断地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完成了任务,其他的又能怎样呢?

对于妥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解决:

1.遭遇困难时,勿放弃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的过程中,难题都会时常出现。多数人在遭遇这样的问题时,会先作出进一步的尝试,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取决于尝试过程中当事人的努力程度。“好难,还是算了吧。”“这么麻烦,不做这事了吧。”种种不同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人对于现实困难是否妥协、是否甘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成长的过程中,苦难总是能带来收获的,而付出的多少常常也是与收获的多少成正比的。

作家梅·撒尔顿说:“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仅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

一次对于困难的妥协,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提高自我的机会。人生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平庸或者伟大,体现为不一样的生活心态。历经千苦万难,换取花开梅香,才是成功的真谛。

2.承担责任,不向压力低头

压力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徘徊。有些人在煎熬中开始畏惧了,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好像一张薄膜,压力的负担稍一增加,似乎就会破裂。害怕压力会衍生出更多的结果,比如在日常工作中总是草草了事、不敢对现状作出挑战、耽于现状、生活得毫无希望等,这些都是对于压力的妥协而得到的结果。妥协了,所以无所谓得到与失去,无所谓成功或者失败。

而责任是我们与生俱来就背负的,比如对于父母、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责任。责任的承担和实现有着高低各不同的标准。妥协会影响责任的担负——敢于接受责任,还是逃避推脱责任。适当拔高现实实际条件的追求,可以理解为挑战自我,比如在一个人仅有两千元钱可以供养家庭的时候,他会为了更好地履行对于家庭的责任,去赚取四千元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而在现实条件基础下的降低要求,则可以理解为对于自身追求的妥协,比如,当一个人长大成人,可以用各种方式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浑浑噩噩地生活,从不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对于自我好逸恶劳追求的妥协。

3.别把压力当借口,学会珍惜时间

作为一把双刃剑,压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其两面性——促使进步,或者致使倒退。在惯于妥协者的眼里,压力进一步演变成了他们对于现实负担逃避的借口。“这工作太累了,我干不了。”“压力好大,我还是辞职了吧。”很多时候,这样的话出现时,并非由于当事人力不能及,只是一个原因——对于自身软弱性的妥协,把压力当作了借口。这是从外部角度我们所能看到的压力。

压力可以产生,也是可以消除的。比如一份工作,在同样的熟练程度下,甲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完,而乙却花了两天。那么从压力的角度来看,甲所面临的压力肯定会比乙更大,因为单位时间工作强度与时间的反作用力加强了人身体神经细胞的紧张性。这是甲自身所赋予他自己的努力程度,当然这样肯定会有收获——时间的节省。如果又从工作标准上来说,甲的工作效率是正常的水准,那么在乙的工作过程中,他就浪费了一天的额外时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乙在面临工作压力时的逃避、对于时间的不珍惜。

把压力当作借口,那么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当种种提升自我的机会来临时,因为不堪承受那份压力,大多数人都会自我安慰地说——那是我所不能承担的。所以时间被浪费,个人前进的步伐受阻,到最后终究还是回到了起点——你还是你,一尘未变,面临被淘汰的结果。

从总体上来看,妥协也是种变相的拖延行为。人们会在压力面前告诉自己:“妥协吧,这不是你所能承受的,等以后,机会还会有的。”可是,“不是你所能承受的”事实上并非不能,只是很难,需要时间去弥补差距,而前方很多地方都有着你目前很难承受的压力。作为最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人是需要成长和提升自我的。至于那个“以后”,另一种解释却是属于一个被无限向后拖延的时间点,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人们往往都是这样把需要去努力的任务用一种自我安慰的拖延心态给“妥协”掉了。

要克服这一问题,应该从下面这几个步骤来完成:

(1)认清压力的本质,坦然接受压力。

(2)记住坚持是治疗妥协的最好良药。

(3)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每时每刻。

(4)勿给拖延找借口,学会果敢和担当。

人们善于用一个个谎言让自我的妥协变得更合乎常理,但时间终究会带来最后的答案。戒掉妥协吧,正确面对压力。人生太短,分秒当争,只为了活出自我真正的价值!

§第三节 团队协作: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战拖要诀 做好自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信息化,高效高质量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要求越来越高,团队协作成为趋势,进而演变成了多数项目策划和产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形式。

从其优势来看,团队协作相较于个体单干,在创意取材以及协作管理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此外,团队内部更多的相互交流和讨论,能确保团队目标和计划制订的科学性;而成员间的协作分工,也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

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团队作为成员的联合体,其内部个体间的差异也会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

Jason是某保险公司营销部门的主管,在他的团队成员中有一个新员工John。某月月初,公司高层向Jason指派了在其所在城市A区的月销售任务,于是Jason对手下员工明确分派了当月的个人销售额。可是到了月底,John由于工作积极性不够,最终的个人销售业绩十分惨淡,直接导致了本部门没能完成团队销售业绩,遭到了公司的批评。

从团队的角度来看,John是由于个人原因,导致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变成了泡影,他不把别人的时间当作时间,只是由于个人的拖延,造成了别人时间的浪费。

另外,从John的个人角度来说,假设他努力工作了,但结果还是没能完成业务要求,其原因就应该在于主管Jason的失误了。

假设城市A区的潜在购买力可观,可是,该团队没能在月底完成销售任务,大多数原因会在于团队规模的不足或者团队销售计划失误,从而导致未能达到规模性的营销效应,这就是主要负责人主管Jason对其团队成员的“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中“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这一概念,这里我们又回到本书的主旨——拖延。从拖延的角度来看,人们最常见的表现总是对于应该亲手去完成的事情迟疑下手,又相应地对别人抬高要求,从而导致二者相关联的工作出现失误。

在生活中扮演着多个角色的我们,常常是父母的孩子、家庭的主要台柱,又是公司里的员工。我们的时间分配具体化到每份责任和义务上,对于具体事宜的安排,也许每分每秒都是不容忽视的。拖延不合时宜地出现,会带来很多冲突和麻烦。

比如,你答应了你的孩子周末去郊游,也因此推掉了孩子辅导班的课程,可周五的时候因为本周工作的拖延,你没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于是周末不得不加班了,这样的后果是你不仅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也让自己的时间被浪费。

又比如,你答应了同事小王,下班后帮他领取包裹,可是因为你的拖延,直到天黑,你才完成当天的工作,当你再去领取包裹的时候,快递员已经离开了,最终的结果是你耽误了同事小王的时间。

在团队协作中,“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影响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注意规避以下三点禁忌,并对自己严加要求:

1.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

“自我”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个中性词,但往往在人们的认知中,它又常带有贬义的成分。在自我的人眼里,世界总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并围绕着其作永恒的运动。他们眼中往往放不下别人,以为自己的存在便是他人眼中最重要的光芒。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个人英雄主义早已变成了明日黄花。个体千差万别,独立自主的思想已成为主流,也许你眼中的别人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但在别人眼中的你,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团队,大多是由性格、经验不尽相同的成员组成的。往往一个团队项目的计划实施,直到最后的成功,需要所有人共同协商努力才能完成。这就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具体到细节上,则更为复杂。

小C和小D是某公司商业部门的一个策划团队的成员。在一次对于某商业方案的讨论过程中,小C和小D却因为最后的方案选址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小C执意在城内,小D执意在城外。小C不能理解小D的原因,就在于他感受不到作为一个在城外土生土长的人的小D对于那种生活理念的崇尚。小D也不能理解小C的固执己见。

这个时候,太过自我的做法往往是造成团队内部不和谐的主要不确定因子,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团队工作的正常运行。放下身段,耐心听取他人看法,并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是最好的做法。

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忌自我,这样我们才会有体谅他人的动力,更好地把握自己,不因为自我的拖延,造成团队运作的困难。

2.易放弃,缺乏耐心和担当精神

协作这个词语,更多地体现在群体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但也更高程度地要求着个体的素质。

接到手的项目,那就应该用心坚持着去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任务也是团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原因——缺乏细致工作的耐心——而造成团队工作的失误。担当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这不仅体现在事务的承接过程中,还更多地反映在项目工作的进程和环节上。时常提醒自己的担当精神,可以促使自己加强对工作的热衷程度,并强制要求自己耐心细致地进行工作。不能放弃,因为你的担当精神告诉你,你应该为整个团队负责;一定要细致耐心,因为你的失误,也可能导致下一个环节别人工作的浪费。

这是一种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他人的时间的表现,能有效地避免因缺乏担当精神而造成的拖延和失误,这在团队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3.不懂得时间的可贵,不重视他人的成果

时间的价值毋庸置疑。在人的一生之中,当下所拥有的以及从身边已走过的时光,都是不可再得的。认清它的价值,懂得珍惜,那么相应地你也会明白他人时间的宝贵。在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项目中,所有成员好似在共同盖着一幢楼,有人负责地基,有人负责房梁,还有人负责最后的封顶,通过所有成员花费时间的辛苦劳作,各个环节相互呼应,共同构筑成了一个整体,形成最后的成果——一幢高楼。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细节的失误都是不能允许的。负责地基的若是因为工作的拖延,使得地基的设计施工草率了事,并最终导致了整幢楼房的垮塌,那么对于他来说,是他使得团队中所有其他成员的工作成果化为了泡影,并白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在团队协作中是应该被所有成员谨记并竭力避免的。

明白时间的价值,更深层次是从自身角度学会尊重他人的时间。我们应该严格遵循工作的步骤和要求,在团队协作中,竭力做好自己应当完成的工作,不因为自身的拖延和失误,造成整个团队工作的失败。如果团队协作中的每一个人都牢记并做好了这一点,那么到最后,被节约的将是一大笔宝贵的时间。

Eric是某工作室的一员,可是最近的他却总是感觉到了同事们的日渐疏远,所有人对他似乎都不再如以前那般亲近友好,他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异常苦闷和无奈。直到最后,心理医生在咨询了他相关问题之后,给出了他在工作中如下几点建议:

1.积极分担工作任务,学会为他人减少麻烦。

2.认真、按时地完成手中的工作,不拖延。

3.待人友善,学会笑脸迎人。

4.重视和肯定他人的劳动成果。

5.认可他人时间的重要性,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别人。

对于Eric来说,他的失败之处正是在于其在团队协作工作中的失误。相应地改善和调整自我习惯,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同事关系。这也是团队协作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

§第四节 定力下降:改变不了养成的习惯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战拖要诀 集中心志

当面临拖延的挑战时,当事者的个人意志往往在这场“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志,换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定力,即在意识妄图改变个人行为方向的时候,强制地告诫自己“静下来”、“继续”、“坚持”等诸如此类的话,继而从思想逐步扩散到身体行为,达到规避拖延的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很多不良习惯会在潜意识中阻碍意志力发挥作用。

习惯是得益于时间积累而刻印在大脑中的惯性想法,当面临选择的时候,它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提醒你是向左还是向右。这并非说所有的习惯都是不良的因素。当人们开始工作的时候,脑海中的常有反应是“怎么又开始了?”“好累,再休息一会儿吧。”人的大脑在那一刻会给身体下达一个疲倦的指令,然后人真的就感觉精神状况不那么如意了。这是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而养成的习惯。拖延也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慢慢“培养”出来的习惯:拖延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当后来想改变这一症状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大幅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应对工作是那么地让人难以接受,种种不适,诸如疲倦、厌烦会接踵而至,从大脑到身体,所有的症状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这是种改变不了的习惯。

习惯并非改变不了。习惯的养成是人为的,坏习惯的改掉也可以通过人为来实现。多数情况下,拖延是由恐惧的心态引发的,比如对成功的恐惧和对被控制的担忧。当这种感觉开始出现的时候,在人大脑中潜伏的记忆被激活,情感上对于正在经历的事产生了逃避的意念,就像过去很多经验一般。但其实人们所恐惧的只不过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它们早已发生,与现实无关。

查·艾霍尔曾经说道:“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它不仅得益于我们健康、积极的思想的促进,更是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未来以及命运。

习惯与我们的思想、行为、性格是紧紧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性格单纯开朗的孩子往往比性格阴郁孤僻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因为性格乐观开朗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往往是端正而良好的,他们的习惯较之他人也更容易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当我们试图改变我们的习惯时,我们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习惯本身,还应该包括思想、行为、性格等多方面的调节和提高。

但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不良习惯影响的时候,完全将其抛弃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一步步将负面的东西变成属于我们的正能量,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作出努力:

1.树立自信,时刻牢记目标

自信的人,往往很难因为偶尔出现的失误而产生对现实的怀疑。相应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一颗对于自己从不怀疑的心。这就意味着,当失误出现的时候,自信能让人更多地去反思怎样避免失误,却不会用担心和畏惧的心态去怀疑自己。所以当定力下降的时候,首先人们应该重新树立牢固的自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反复思考自己能做到怎样、应该得到怎样的人生。

在人的大脑中,过去的经验往往被不断地吸收和接纳着,它们都不会很快地表现出来。除非在某一个适当的时间点,结合人当时的精神状况,一些符合当时情绪的经验才开始迸发出来,它们又与当时的环境相结合,融合成为新的经验,重新“潜伏”在人的大脑内部。好的经验会一点点积累,变得更好;坏的经验也会一点点融合,影响更加明显。所以,时刻牢记对于目标的追求,是避免逃避、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一点。对于目标的追求,往往代表了一种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更多地反映为乐观、向上、不屈的精神内涵。只要目标还矗立在那里,不论此刻怎样,都需要人即时前进。

2.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经验在人们意识中的潜伏,人的习惯性行为也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模糊的记忆。当遇到困难或者失误时,大脑会根据记忆中的习惯作出进一步的意识选择——是重点强调逃避失落的情绪,还是要求自己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意味着身体和意识的逐步定型,让自身产生一种最自然、最恰当的规律。它可以在人的大脑中逐步累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偶尔遭遇到不幸时,所养成的习惯会提醒人应该怎样改变现状、汲取经验,而非带来坏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人已然面临着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定力不足时,重新建立良好的习惯也是种改变方式——大脑中旧的经验会逐渐被新的习惯挤兑冲刷,个人的不良意志渐渐变得模糊,当良好的习惯在身体中占据主动地位时,被改善的将会是个人全新的生活面貌以及人生态度。

3.自我暗示,强迫法的运用

定力不足,也意味着当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也许只是刚刚开一个头,或者只前进了一小步,人们就会感觉自己已经变得不耐烦了,脑海中有个声音在反复作响,说“放下吧,休息下”,而很难在很好的状态下继续做下去,半途而废和有始无终就是最后常有的结果。

在这个时候,良好的心理暗示和强迫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而真正困难的往往都是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只要步步为营地做下去,在心中暗许前进的动力和好处,给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强迫自己继续——只要当事者真正进入那种乐此不疲的状态,人们就能发现,其实困难也就那么回事。然后,在经历一段又一段的反复磨炼之后,个人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4.友善的自我对待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证据显示,感应和关照等情绪与大脑左半球的某一个部分——左额叶相关。当这个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精神中充满了积极的态度;相反,则会出现种种负面的、不舒服的情绪。友善的自我对待,可以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从而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左逆转”——并进一步促使后叶催产素的分泌,有助于调整社会关系和对其他人的情感依赖。

研究指出,友善的自我对待是促使“左逆转”和催生后叶催产素的好办法——按摩身体,良好的饮食供给。当我们的心理得到了平复,态度和感情得以理性控制,那么再对待由于拖延所导致的定力下降的时候,很多以前难以克服的消极情绪都会变得容易对付起来。就如同当人们学会了使用船这种工具去横渡一条激流后,相比较于从前的艰难,现在到达对岸又会有什么困难呢?

只有当意志足够坚定、习惯足够良好,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丧失应有的动力和底气。我们需要坚持不懈,不拖延,不妥协。

§第五节 自我评价:我本来就不行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

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战拖要诀 自我肯定

扭曲的自我认知是拖延形成的心理原因之一。在自我认知深处,“我本来就不行”这样的评价导致了人们在行为上推迟即将要做的事情。“我无力应对环境的变化”、“这件事我肯定做不成”、“如果别人发现我的无能,就会对我进行嘲笑和打击”……这些自我评价的出现常见于人们对手上的工作表现出消极和懈怠的拖延情绪时,因为在潜意识里拖延患者们认为,只要竭力推迟行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的打击。

人们心中常有一个标杆,在上面刻画有各种刻度,用以衡量自我或他人的优劣好坏。当认为手头的工作是自己完成不了的时候,起初人们只需要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因为心中的胆怯、焦虑,就可能把这项工作拖延至20个小时,甚至更久都难以完成。拖延患者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个选择中,首先倾向的是后者。如果付出努力,假设成功的几率是50%,而推迟重要行动的举措使得成功的几率更小,这就强化了拖延患者的错误认识——我本来就不行。

法语中有一个词语“sabots”,它源于法国大革命,在工厂里工作的农民为了阻止生产,把他们的木鞋塞到了机器的齿轮里。因此当时社会的反抗者们也被称之为“saboteurs”,其含义是从事破坏活动者,他们成为了国家的敌人,其破坏财产的行为也被称之为“sabotage”,即损害的意思,指一个人有意识地损害自身的行为,不想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也可以把自我否定者称作“saboteurs”,他们在自我意识中首先认为自己不行了,再在工作实际中出现消极的实际状态,对未来的努力也随之懈怠。

自我否定式的拖延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是有时候人们在工作中虽然得到了成功的机会,但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会设置一些阻碍成功的路障。他们可能是因为在事情开始时就认为自己不行,所以人为地为自己找了一些借口,并为以后的一系列因为拖延的失败找寻到了自我安慰的疗养之地。这种情况在幼年时期的孩童中比较常见。孩子们认为自己不行,是因为在他们过去的经历中,也许刚刚发生过一个小错误,成人们又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指导、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不可预料或者不被控制的,于是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加上小孩天性单纯,难以进行自我疏导,所以在之后类似的情况中开始越陷越深。这是树立信心的一个过程。信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可以指引方向,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

自我否定的现象在生活中呈现出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如下几种:

1.不敢挑战更高的目标

不敢挑战更高的目标,是人们对于自我探索的放弃。也正是在这一个个放弃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变得平庸和疏懒。在考大学时,很多人一开始就在心里有了一个目标大学,这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状态:目标是北大、清华的人,在每天的学习中,他们脑海里反复思考的是那个目标的艰难和伟大,这样高定位的目标至少也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动力和坚持;而那些目标只是普通院校的同学,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达到那个结果了,这些人往往不会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谋求更好的未来,因为如果追求更高的目标,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的——殊不知,机会是均等的,只是他们对自我的否定让未来无限的可能被生生扼杀在了摇篮中。

目标可以分为若干等,不同的目标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动力。人总是在不停修正自我行为、不断地树立更高目标的过程中成长的。自我否定带来的只有怯于挑战的拖延理由,它难以构成事实中理想的人生道路。

2.羡慕和嫉妒

羡慕,指看到别人有的希望自己也有。这是一个中性的词语,但在生活中却可能引起人们的消极和自我否定。羡慕别人的成功,或者羡慕别人的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的自己却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呢?原因应该在于人们对自己的否定——明明可以通过尝试和努力获得同样的赞誉,但却在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认为“我达不到那样的程度”,或者“他比我更好”。这样的人更多地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表面,却看不到那些人为了成功所付出的汗水和坚持。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渐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后天取得的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也都容易成为嫉妒的对象。在产生了嫉妒心理的时候,人们需要更多思考的应该是他人成功的原因,以及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学习到的,而不是盲目地嫉妒。嫉妒只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污浊和思想的扭曲。

羡慕和嫉妒都为拖延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为二者的产生,让我们的行为一点点被向后延迟,让我们的心理受到了蒙蔽,从而难以坦然地面对现实,更难以针对现实作出一系列切实而又有成效的举措。

3.面对失败,难以重整旗鼓

作为当今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创立者,马云的经历可谓是艰难坎坷。三次高考失败,两次创业失败,带给他的却不是消沉和平庸,反而让其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高考失败后的他,跌跌撞撞地进入了普通院校的外语专业,却让他成为了后来的“杭州外语第一”;两次创业失败,历经艰苦的他却成功创立了阿里巴巴。在失败当中,马云看到的并不是失败的后果,更多的是怎样在失败中更好地获取经验,他总是无畏于眼前的困难,一步步努力,成长至今。

人在一生中,失败难以避免。很多人却活在失败的阴影下难以走出,这是在根本上对自我的否定,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许失败的因素有很多都是难以避免的,譬如经验的不足,或者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明白,失败一次、两次、三次不是我们的终点,因为人生漫长,成功的机会始终存在。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可以在下次的坚持中得到成功。

我们应该时常告诫自己:对自我的否定,也正是对未来的放弃。人的意识决定行为,只要你足够自信,无论多么困难,在一次次尝试和坚持下,总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激励是一个很重要的要诀。当人们开始为了一个目标而工作时,是那个目标让人们开始有了渴望。激励可以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勇气,并让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让消极的否定意识退出脑海。

永远都要记住:不是自己不行,拖延的借口不应当成为人生的主宰,相信自己才是对自己未来的最大肯定。

§第六节 精神不振,身心俱疲

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己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

人生就没有意义。

——穆勒

战拖要诀 振作精神

人的精气神是一种面相,在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中就可以带来很多直观的判断。“这是一个乐观的人”、“他是一个阴险的人”,这类的话语在简单的接触中也许当不得真,但往往也在事实上反映了一些关于人的观感。《吕氏春秋·尽数》中说道:“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汉代王符的《潜夫论·卜列》也说道:“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而元代揭斯更是作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工作比喻成一次涉险的攀登过程,那精神状态则可当作这攀登过程中牵引人向上的绳索:没有绳索的攀登是冒险的,也是没有方向的、迷茫的;只有在足以拉动一个人前进的绳索的帮助下,攀登才是有希望的一次尝试。

状态不佳的原因

工作中,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拥有无尽的力量,让疲倦等很多不良的身体信号不会轻易泛滥,使人们在工作中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甚至于拖延这种更严重的“疾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都可以得到“治疗”,因为你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处于活跃的状态,提醒你手头的工作要适时按量地去完成,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去延迟工作的进度、毁掉未来可观的前程?

但是不良的精神状态又是怎样的呢?精神不振和身心俱疲是很直截了当的说法,这些状况也常见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想做”、“好累”是现在白领挂在口头的常见词汇。精神不振——似乎整个人处于一个相当萎靡的状况,提不起多少兴趣去进行努力。身心俱疲——四肢没有多少力量,大脑开始变得迟钝,于是人就变得恍恍惚惚,只是不停地告诉自己好累好累。这些状态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为的反复,丧失新鲜感

反反复复、无休止的劳作是当前社会很多工作职位都可见的状况。一个人或许可以把一项工作重复做三次甚至十次,但长年累月地去完成同一个操作,对于很多心理素质欠佳的人来说,带来的就是厌倦和疲惫了。

近年来,网络上热议颇多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些跳楼者中,或许还有其他的一些自杀因素,但往往工作所带来的精神状况不佳是其主要原因。富士康作为台湾投资大陆的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它在中国大陆工厂主要是为电子产品进行代工生产,其内部工人的主要工作往往是在流水线上反复进行电子器件的加工生产,这样的工作方式带给人更多的是心理疲惫,加上其他因素,所以跳楼事件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总是偏爱于新鲜事,这是天性使然。因为新鲜带来的不只是陌生感,它可以激起人们心中对于未知事物的向往和好奇。但耐心的丧失、精神的疲惫,往往是由于人们心中坚持力的不够。活着本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其余的困难则是对我们人生的一场历练和考验。

2.信念疲乏,毅力不足

我们在工作中,可以看见有的人极其努力,有的人则很是慵懒,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状态,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工作信念。信念是一个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词语,积极的信念可以带给人正确的工作状态,而消极的信念又可以危害人的选择和行为。但这些不同的信念归根结底却是来源于人们自身。

人们工作时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选择,比如当遇到一个难关时,是放弃还是继续,人的信念往往就是在这些时候发挥着它的作用。信念,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当遭遇艰难和迷惑时,我们应深信自己是可以去改变的,好的希望是能够到来的。正如杨朔在《木棉花》中所说:“‘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我的信念是像南国盛开着的木棉花一样的鲜明、美丽。”

信念疲乏、毅力不足,这种工作状态不仅让人们的身体饱受疲惫的折磨,更会进一步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产生危害。人总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工作中对眼下之事一步步拖延,对未来之事毫无渴求,其最终能取得的人生成就也是可以料想的。

3.事事拖延,弄巧成拙

小赵是某公司职员,一次,他的主管交给了他一项策划任务。原本这项任务并不多,以小赵全力工作的效率,他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但小赵因为下午要陪女朋友逛街,所以不得不把这件事暂时耽搁了。因为主管反复地强调过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小赵逛街的时候也没多少心思,脑海中反复想着那个策划。到了第二天,当小赵开始着手的时候,他又发觉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好像昨天脑海中的构思全没了。于是他决定再思考思考,这一耽误就又是半天。等到了最后,当小赵完成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却有了种感觉——自己为这项任务付出了好多,感觉好累好累。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行为——因为拖延,把重要的事一步步耽搁下来,但又不能完全放开,于是在事实上就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这项工作上。只因为没有尽力、高效率地完成,所以长时间的拖延,让效率的降低演变成了劳动时间的加长,到最后,整个人身心俱疲,并且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很容易变成一种拖延式的自我折磨,让自己的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疲惫状态。

其实人们原本并不想如此,只是一次次无意识地行为堆积,让这种精神不振、身心俱疲的结果成了惯性。归根结底,还是拖延的问题,如果人们在第一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工作,可能只花很短的时间,任务就圆满、及时地结束了,也就能余下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和调养自身。工作和休息的有效脱离,不仅带来了良好的工作质量,更让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学会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有写道:“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王夫人因为觉得自己的精神不佳,便放下了主掌家族的事宜,只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状况并不能胜任工作,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可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多么重要。

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保证和调节精神状态是一种必须学会的本领。我们应该谨记以下三点:

1.一心只做一件事,效率的保证在于状态的集中。

2.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3.坚定不能放弃的信念。

正是因为源于自身的拖延,所以我们才有了不良的感觉——疲惫或者精神不振——这种身体状况或为事实,或为意念中的幻觉,但总归还是有其解决途径的。我们应该不胆怯、不畏惧,勇于去坚持梦想,那么无论什么时候,身在路上的渴望就不会让我们的脚步停下来,它也会缓解我们的疲惫和压力。

§第七节 丢失信仰:目标和价值观摇摆不定

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的力量之一,

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

——威廉·詹姆斯

战拖要诀 坚定目标

信仰作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划分,可以把信仰分为宗教、意志、价值观等多种形态。它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促使大脑的思维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在西方社会的很多国家,基督教与社会经济、政治的长期依存,给其信仰者带来了精神上的依靠。在它的教义中,原罪是其伦理道德观的基础,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一直犯的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救赎,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在基督教信仰者的日常生活中,坚持有罪救赎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维护个人心灵本质的纯洁和友善,也可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预防罪恶的产生。我们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信仰——当然并不仅限于宗教——它的存在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态度,帮我们确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促使我们的坚持、执著、善良等品质的提升。

可是,在拖延者的眼中,信仰却是种模糊而遥远的概念,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等等之类的问题常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他们的内心尚不足够强大,没有足够的理性思考可以作为行动的指导。日复一日,拖延患者会浑浑噩噩地浪费着时光,却常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存在目的。

左右摇摆,这是很多人共有的习惯。今天突然爱上书画,买来笔墨,勾勒几行,明天却又喜欢上了乐器,于是放下了今日的向往,再次摇摆着去往另一个方向。

一个确定的目标可以让人不断为之努力奋进,直至靠近那个梦想,因为良好而坚定的价值观会不断提醒你:坚持和谦虚的品质是成功的基石。

信仰的丧失不仅使得目标和价值观摇摆不定,也让拖延行为的产生变得更加容易。而要改变这种糟糕的境遇,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改变迟疑的源泉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迟疑。时间上——要不待会儿?事情上——要不换一个做法?在人的心底,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选择代表着不同的结果,往往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绪等诸多方面。

在人们因为一件事开始拖延的时候,从表面上看,他们总是想把时间往后拖,让起初的紧张感轻一点、再轻一点;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一种迟疑——他们迟疑该不该现在去做那件事,是应该放下还是拿起。这样的心思反复泛起,人就变得越来越犹豫了;但从最根本的状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信仰的丧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信仰树立目标、信仰使人坚定。而迟疑则恰好是因为缺乏信仰,所以当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没有更多地考虑后果和价值,眼中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是难是易——而没有想到去做了甚至做好了,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能让自己享受到怎样的过程。不断地迟疑,把原本需要三个小时或者更短的工作时间,拖延到了十个甚至三十个小时,低效率浪费了那些可以用以尝试更多人生的宝贵时间。

2.建立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开始写一本书了,然后着手进行种种准备,准备之后,提笔疾写了几天,却发现思维突然开始变得混沌不堪,似乎难以继续了。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一点点拖延着时间,直到最后选择了中途放弃。但他们没想到,今天可以放弃一件这样的事,明天甚至以后也会更加容易地放弃更多的事情。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容易的事,只是因为人们信心不够,或者对自己的认同感还不足以支撑他去拼搏努力,所以大多数人都变得容易放弃、迟疑。

对自己的信心、认同感代表了一种对于自我的态度——肯定,或是否定。它们是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动力之一。对自己说“我肯定行”,那么至少当一个人在工作中面对困难的时候,他最初想到的不再会是不能完成,而是会想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想到自己需要怎样去尝试和努力。也许他会在这一过程中花费很多时间,但最后的结果却很难会失败,而且,当下次再面临相似或相同的难题时,高熟练度的技巧能让他轻松应对。只有当树立信心、坚定信心、再重复信心的时候,人们的内心才能在一遍又一遍的锤炼中建立起对自我能力的绝对信任。

3.增加人生阅历

人往往在不了解、不清楚困难的时候,就开始狂妄、轻浮、急功近利,然后脆弱的内心因为一次次失败,就变得怀疑、胆怯起来,最后完全丧失了自我,不明白自己应该有怎样的定位、怎样的目标,看风不是风,看云不是云,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模棱两可,甚至包括前途和未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人生阅历的不足,即经历过的人生,感受过的失败与成功、喜悦与悲伤、愤怒与欣慰等种种的情绪的缺乏。但这样的观点,并不代表人生阅历愈多,内心愈是强大。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人生阅历应该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利用的资源,而非如过眼云烟,转眼即逝。在人生的一次次经历中,人应该去感怀、去体悟那些与经验相关的东西,并在自省和批判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生价值观的定位,确立一个坚定的信仰,使其如饱含养分的土壤,可以让自我的未来散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与朝气。

而人生阅历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工作过程中,人们对自我充满怀疑,对选择犹豫不定,对未来无限悲观。因为他们经历得太少,所以他们所知道的尚不足以支撑他们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并始终不移地走下去。

4.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如前文所提到的,基督教义中原罪的理论给其信仰者带去了一些心灵上的抚慰。这是信仰的延伸作用——净化心灵,保持纯净,并且可以给人们的日常工作提供力量源泉。可是对于相反的情形——缺乏信仰,又会怎样呢?

人们在工作中常有这样一些念头——“我就是个失败者”,“这个对我来说太难了,还是换一个吧”。这些往往都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肯定不够,负面的情绪直接作用于具体的选择行为上,让人们对于未来充满了一种悲观而消极的态度。当然这是种不健康的心理。在消极的情绪作用下,人们反反复复地沉浸于自我否定与怀疑的循环过程中,锐志一点点被磨去,一直到最后都难以作出一点成绩。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更多的则是因为人们在消极的过程中相应地丧失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渴望。连目标都不敢去肯定,那又怎么能去实现目标呢?

种种迹象表明,信仰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保证。拥有一个坚实的信仰,并进一步确立目标和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保持脚步的坚实、方向的正确。

我们应该确立一份信仰,让我们的步伐可以更加坚定,不再陷入迷茫和迟疑的拖延之中。

§第八节 缺乏动力:不思进取而满足于现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进步来自进取心。

——塞内加

战拖要诀 积极进取

这里谈及的动力,即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发展的力量。它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坚持着继续付出劳动的支撑。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干事业?其动力是为了养活自己、供奉家庭、谋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实现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动力,人们才能在一次次遭遇困难、面临迷惑时,不断地付出行动,坚定不移地前进。

可是缺乏动力又会怎样?很多现实会告诉人们,那是种不思进取而满足于现状的情景。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中说道,“惟希望也,故进取。”没有动力的支撑,人们常常会忘记了应该怎样去树立一个希望,进而去实现那个梦想。

满足于现状是一种很糟糕的人生态度,意味着身处其中的人,生活不再有目标,也不再愿意为获取更好的将来而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实始终是那样,摆在那里,不偏不倚,毫无新意。人生也就如此,不再有存在的新意义和对于自己的另一种诠释。

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这是拖延束缚住了自己——自我定位和价值观被局限化、固定化所带来的动力缺乏式的拖延。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研究对象是一群即将读大学的有拖延倾向的年轻女性。在测试开始时,所有女性对象都做那些实际上无法解决但看起来有解决可能的代数难题和语言艺术难题,然后其中一半的测试者被表扬:“相对于我们已经测试过的其他学生,你们表现得不错。”但对另一半的测试者却不置可否。接下来,这些测试者被告知,在下一个任务中,她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任务,即有机会充分发挥思维能力的任务,或无需动脑就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她们被告知,她们可以选择将最终的表现结果严格保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或者可以选择将他人评判自己的表现公之于众。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最终结果,大多数女性会选择严格保密。这是一种不敢公开面对的心理,反映了她们一定程度上对于自我的不肯定,也不敢进一步挑战自己。而对于任务难度的选择,那些第一次受到表扬的女性,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无需动脑就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们在已经受到表扬的时候,其意识中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得到了实现,所以动力的缺乏让其有了满足于现状的表现。而没有受到表扬的那些女性则会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更有难度的下一个任务,这也是人的惯性思维和选择。

缺乏动力的影响

缺乏动力、不思进取而满足于现状,这是人的通病。其坏的影响,可以更具体地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物质保障不足,精神需求匮乏

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其丰富,生活代价水涨船高。人们总是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常常被社会苛刻地要求着、审视着。精神动力的不足,更多地带来工作时的消极对待,更直接地表现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漠”。可是回到现实中来,有的人也许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这样的存在更多的只是给家庭、社会带去更大的压力。

而精神需求则是另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如兴趣的满足、生活的充实、爱情的甜蜜等等。它总是对向其索取者要求着种种,也反馈着种种。缺乏动力,常常意味着精神要求的极其低下,进而整个人陷入到了一种生活毫无乐趣的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这类人的人生都会变得落魄不堪。

2.做事没恒心,工作三心二意

当着手开始工作时,缺乏动力的表现常常是工作的耐心不行。做一件事,起初兴致勃勃,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了厌倦的心思,于是开始抱怨,对手头的事情草草结束。今天做这份工作,过些天又换做另外一项工作。这些都是缺乏动力的表现。

为什么缺乏动力又会进一步导致工作也出现这些状况呢?这是因为在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项会给人带来行动上的忙碌、情绪上的急躁。这个时候往往对人的耐心要求极高,要求他们时时刻刻坚持不懈。如果缺乏动力,则意味着工作目标的丧失,让人们维系工作的恒心变得易碎,他们也许会很坦然地告诉自己“算了罢”,做事总是有始无终的。那么他们的未来就会总是那么缥缈、难以捉摸方向,人生也很难能有一件成功或者值得骄傲的事。

我们必须认清这些动力缺乏的表现,并运用已知的认识去战胜心中的毛病,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正能量,让积极进取的渴望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

增加动力的措施

为了战胜缺乏动力、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心理,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强制性地去努力,并学会改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时刻提防拖拉,为即将到来的工作多作准备

一份工作常常要求极多——很多信息需要收集,很多材料需要准备。在开始的命令刚刚下达之时,工作的步骤接连展开,出现在人的面前。一个良好的准备会带来好的开端,进而好的开端会带来连锁反应,支持着人一步步走下去。人们应该多把结果的美好作为提醒自己的一个标记,因为这会带来更多的动力,同时也让拖拉远离自己。

2.规划行动进度

工作任务的展开、进行和完成都有相应的要求。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可靠地接近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对手头上的事就尝试作出一个个明确的规划,设置小目标,分阶段地完成任务。在这样一种计划下,人们甚至会有更多的时间作出适当的自我调整。因为随着工作的进行和熟练度的提高,工作也会变得更高效化。当最后成功之时,回首再看看走过的那条路,人们的自信就会很容易被重新树立,这对于将来也是很好的借鉴。

3.早点开始工作

动力的不足,很多时候也会表现为因为看不到希望,而丧失掉了原本拥有的那些动力。而看不到希望则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拖延了工作,让时间变得紧迫,从而难以完成。在任何时候,早点开始,总是工作的一个重要要领。只有早点去尝试,一点点熟悉任务,才能及时地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调整,也更容易让人们因为既定的目标产生更多的动力,从而规避消极的态度。

4.保持工作状态

在进行工作时,良好的工作状态可以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容易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下,做事不再那么容易触发消极悲观的一面。当然,这种状态的养成,也是需要人们对自我进行严格的要求的,需要人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把工作变成习惯,再把习惯变成兴趣和爱好。情绪上的积极乐观,带来工作上的坚持和勤奋。当一个人每天眼里只有不断要做的工作时,他的目标必然是明确的,那么也就难以不思进取而满足于现状了。

把握好一份可靠的行动动力,遇事不再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给自己的未来建立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划,并积极进取、坚持不懈,人生的梦想迟早是会实现的。生而为人,当自强不息;逆水行舟,当激流勇进。我们的努力和心中的渴望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满意义。

同类推荐
  • 换个方法做人

    换个方法做人

    本书从心气儿、面孔、态度、关系、环境、手段、策略、心态、思路9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入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力求全面地给那些为人处世感到吃力费劲的人以正确、巧妙的点拨。
  • 这样办事更周全

    这样办事更周全

    本书以办事为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有关把事办得更周全的技巧和方法。
  • 不敢,就是一种失败

    不敢,就是一种失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让你的人生激荡起来;让你的人生温润起来;让你的人生阳光起来;让你的人生灿烂起来;让你的人生甜美起来等。
  • 读古人,学做事

    读古人,学做事

    对每个人而言,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由做这样那样的事形成的。这些,事有容易的,也有困难的;有做过的,也有没做过的。而对现实中大多数人而言,如何去做事,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都是需要去认真学习的一门课。因为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做事的智慧时刻在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有了这种智慧的帮助,我们才能更容易的实现梦想、创造价值,获得幸福的人生。
  •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

    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需要不断地从书本中、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养分。缺少伟大精神滋养的灵魂是贫弱的、平庸的,而心灵导师的选择在生命中无疑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位民国文化大师的阅世心得》精选20位民国文化大师回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碎屑凝聚了大师们的生活情趣、情感和智慧,字字句句都是卓越思想的结晶。借助大师的思想与智慧之光,让我们重温过去、思索未来吧!
热门推荐
  • 绝世战后

    绝世战后

    她,曾经的华夏帝王杀手,前世的东宁国镇国女将,今世的西楚国“无盐草包女”丞相府大小姐独孤倾凰。在异世,遇到那个爱她疼她的男人。看她如何灭三国,助他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他,西楚国三皇子,视她如命,爱她入骨。她杀人,他递刀。她逛街,他买单。一个风华绝代,一个霸气侧漏。看两人如何站在云端卧看重生!
  • 真爱只一天

    真爱只一天

    黑色是最彻底的奢华,就像沉默是最有力的呼唤,我是女人,我爱玫瑰。我爱上过一位热爱雕刻玫瑰花的艺术家,那是二零一零年六月六日,我将要毕业的那年夏天,从没有谈过恋爱的我在错误的时间与地点邂逅了对的他的故事。因为遇见了他,我真的改变了性格;因为遇见了他,我第一次看到了生命的七彩;因为遇见了他,我真正懂得了生活;因为遇见了他,我明白了爱;因为遇见了他,使得等待有了意义;因为遇见了他,我相信了奇迹;因为遇见了他,我了解了人生;因为遇见了他,使得灵魂重生……
  • 然情祈心

    然情祈心

    她是养在深闺的女儿,从小被家人捧在手心疼着宠着,她单纯可爱,向往美好的爱情,为了这份向往,她女扮男装,逃出温暖的家,步入江湖。经历了辛酸苦辣,终于找到了心中所爱,并得到皇上皇后的祝福,幸福美满。
  • 修真之异仙

    修真之异仙

    拥有生物智脑的韩奕,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修仙者的世界。被称作修炼废物的他在智脑的帮助下,却一次次的刺激着他人的神经!炼丹?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百!炼器?经手的法器神兵绝对是顶级货!功法?不管什么属性的,信手拈来!一切精彩,尽在异仙!!!
  •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她36岁南下闯世界,从担任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多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她以特立独行的销售模式独步天下,一系列“叫板国美”似的铁腕手段彰显其行棋无悔的品格,而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更是发人深省。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一个拥有高尚信仰的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可敬、可佩,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 银血戒

    银血戒

    曼珠华是黑暗教堂的圣女。她在年少时的发小陷入了一次灾难。作为曼珠华世上唯一的朋友,成煜不想让她陷入这次危险的政治利益之中。他舍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了让曼珠华活下来。但是,她注定了要陪伴他一生一世……
  •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给神仙写小说

    我给神仙写小说

    一个失败的网络写手,在受尽人生绝望之时,突然有大量神话中神仙给他小说打赏!从此,漫天神佛,成了他的脑残粉!恭喜你,沉香看你的小说感动的流泪,打赏宝莲灯一个!恭喜你,财神爷看你的小说撸了一发,打赏人民币一百万!他从一个失败写手,华丽变身成,被萝莉,御姐,各大校花,女总裁,都想推倒的网文之王!
  • 甜宠来袭:风纪委员会

    甜宠来袭:风纪委员会

    一个在学校是铁面无私的风纪委员,一个在学校是玩世不恭的学校第一,一个在家是温柔体贴的姐姐,一个在家则是离开家自己生活的正牌大少爷,她苦苦恳求他当风纪委“算我求你了,你就当吧!”“当也行,不过我有一些条件,上学的每一天你都要把早中饭给我做好带来,还有就是你每个周末必须抽出一天时间来给我做饭,怎么样?你要是不答应我可就走了。”不就是当煮饭婆嘛!为了学校的风纪,我当!“成交!”由此,关于风纪委员会的故事就开始了[本文是不会弃文的,请大家放心收藏和订阅]
  • 学会培养你的情商(名师解惑丛书)

    学会培养你的情商(名师解惑丛书)

    当我们生理或精神上受到外来刺激时,会引起种种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即为情绪。为什么面对困难和烦恼,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其事,有的人情绪沮丧,精神沉沦?为什么有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很好的适应?这些,都和我们的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