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300000020

第20章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大唐开国(6)

眼看又是一场恶战。唐军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可接下来的一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秦军一到阵前便哗哗啦啦地扔下武器,全部向唐军投降。

李世民笑了。

这正是他忍了六十多天后志在必得的结果。

可薛仁果却差点哭了。他早知道这帮将领靠不住,可没想到他们会在这节骨眼上临阵倒戈。

无奈的薛仁果只好带着剩下的部众回城坚守。日暮时分,唐朝大军全部进抵高墌城下,将其团团包围。午夜,守城的秦军将士意识到薛仁果大势已去,争相出城投降。

十一月八日晨,脸色苍白、双目红肿的薛仁果万念俱灰地来到李世民的面前。他的身后是一个洞开的城门。

秦军当天全部投降。李世民接收了一万多名精锐士卒和高墌城的男女居民五万人。将领们纷纷向李世民道贺,可他们也忍不住提了一个问题:“大王虽然在野战中击破宗罗睺,可薛仁果仍然据守坚城。您却不带步兵,不带攻城器械,只率少数轻骑直逼城下,大家都觉得难以攻克,为何竟能拿下高墌呢?”

李世民一笑,说:“宗罗睺的部众都是陇西人,将领骁勇,士卒凶悍,我只是出其不意而破之,斩获不多,并未摧毁他们的有生力量。如果行动迟缓,让他们撤回城中,薛仁果加以安抚,重新组织起来,就不容易对付了。所以我才急于进攻,迫使他们士众崩溃、逃回陇西。如此一来,高墌的防备自然虚弱,薛仁果胆裂,来不及应对,并且军心涣散,只能归降。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诸君难道看不出来?”

众人大为叹服,都说秦王的谋略和胆识非常人可及。

收降了秦军的将士之后,李世民并未将他们改编,而是仍然把降卒交给薛仁果的兄弟以及宗罗睺等降将率领,而且经常跟他们在一起射猎,毫无猜忌之心。

西秦的众降将原本只是迫于形势而降,可以说人降心未降,而如今他们却亲身感受到了李世民超乎常人的气度与胸襟,不禁被他的恩威所慑服,于是皆愿为其效死。此外,李世民还收降了薛仁果帐下的黄门侍郎禇亮,此人颇具时望,日后也成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班师回到长安,将薛仁果在闹市中斩首。数日后,李世民因功被李渊擢升为太尉、兼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正是从这时起,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华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没有人会怀疑,假以时日,这个年轻的二皇子必将成为大唐帝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割据陇西的薛举父子至此彻底出局。从起兵到败亡,历时仅一年零七个月。

李渊的卧榻之旁再无他人鼾睡。

可身边有一个人,却让他在这一年最后的日子里产生了一些烦恼。

这个人就是李密。

李密之死

李密当了一个多月的光禄卿,感觉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想自己好歹也是牛角挂过书、瓦岗称过孤的,论学识,论事功,这李唐朝廷的衮衮诸公能有几个出其右者?可如今却沦落到替人置办酒菜的地步,真是衰透了。

几天前朝廷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李密职责所在,不得不忙里忙外地张罗。那几天李密心头的怒火真是蹿得比御膳房的炉火还高。

宴会散后,李密跟王伯当大发牢骚。当时王伯当已经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可他对这个职务同样也不满意,于是怂恿李密说:“天下事都在您的掌握之中。而今东海公徐世勣在黎阳,襄阳公张善相在罗口(今河南巩县西南),河南兵马犹在,何苦再待在这里!”

李密遂下定决心叛唐,离开长安再展宏图。他向李渊上奏说:“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无所报效;山东豪杰多为臣之旧部,请让臣前往收抚。凭借我大唐国威,取王世充就像从地上拾一根草!”

李渊也正有此意,当即首肯,但是群臣却纷纷劝谏说:“李密性情狡猾,很容易谋反,如今派他前往,就像投鱼入水、纵虎归山,肯定是不会回来了!”

李渊笑着说:“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纵使他叛我而去,也不过像‘蒿箭射入蒿草’(隋唐民谚,指无用的蒿草制成有用的箭,但没入草中复归无用)。更何况,让他和王世充鹬蚌相争,我们正可坐收渔翁之利。”

十二月一日,李渊亲自设宴为李密等人饯行。同行的人有李密原来的幕僚贾闰甫。李渊把他们亲切地叫到身边来坐,还给他们夹菜,向他们敬酒,说:“我们三人同饮此杯,以明同心。希望你们好好建立功名,不辜负朕之期望。大丈夫一言既出,千金不换。确实有人坚决反对让老弟前往,可朕以一颗赤心对待老弟,任何人都无法挑拨离间!”

李密和贾闰甫叩头拜谢。李渊随即又命王伯当担任李密副手,一同启程。

李渊虽然在群臣和李密面前表现得十分坦然,可实际上他也是有顾虑的。

李密毕竟不是一支蒿箭那么简单。

这个年轻人虽然自负,可他的自负不是没有缘由的。瓦岗过去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寨,只是由一群不相统属的盗匪杂糅而成的变民武装,可在他手里却迅速崛起,变成了一支战斗力异常强大的割据政权,让东都朝廷和隋朝军队焦头烂额,李密也因而一度成为四方群雄共推的盟主。虽然这个称号水分不少,但不可否认,李密确实是一个兼具文韬武略的人才,也的确具有睥睨世人的资本。把这样一个人重新放回关东,固然显示了李渊作为一个圣明君主的大度和自信,但是这么做就没有一点风险吗?李渊难道不担心李密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吗?

不,李渊承认这么做是有风险的,但是在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李密确有复叛之心的情况下,李渊也只能暂时表现出他宽容大度和用人不疑的一面。当然,与此同时李渊也进行了防范。他没有让李密把瓦岗旧部悉数带走,而是命他把一半部众留在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只带另一半部众出关。

在随同李密出关的部众中,有一个人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这个人叫张宝德,是李密麾下的长史。

他之所以内心恐慌,是因为他料定李密此行必叛。而他现在已经一意归唐,再也不愿当一个四处流亡的草寇了,更不想在李密败亡的时候跟着他一块遭殃。所以张宝德迅速给李渊呈递了一封亲启密奏,列举了很多理由,揭露了许多内情,其结论只有一个——李密必叛。

看着这封密奏,李渊后悔了。

他承认群臣说得没错——这的确是在放虎归山,很可能会后患无穷,但是李密早已走出潼关了,怎么办?

李渊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李密召回来,可又担心这样做会把他提前逼反。考虑再三,李渊只好颁了一道慰劳李密的诏书,命他暂且回京,再接受一个任务;让他的部众缓慢前行,等李密接受了任务再赶上去和部众会合。

然而,李渊的这招缓兵之计骗不了李密。

此刻的李密已经走到了稠桑(今河南灵宝市北)。他接到诏书后,发出一声冷笑,对贾闰甫说:“诏书遣我出关,无端又命我回去。皇上自己都说过,有人坚决反对我出关。看来他已经听信挑唆之言了,我现在要是回去,绝对难逃一死,不如先就近攻破桃林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收其士兵和粮草,北渡黄河。等消息传到唐军驻守的熊州(隋宜阳郡,今河南宜阳县西),我们早已远走高飞。只要能进入黎阳,大事必成,不知你意下如何?”

贾闰甫看着李密,忽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预感到李密的败亡就在眼前。

贾闰甫说:“皇上的姓名与图谶相应,天下终当一统。明公既已归附,岂能再生二心?况且史万宝和任瑰等将军驻守在熊州和榖(gǔ)州(隋新安郡,今河南新安县),我们早上发动,他们大军晚上就到。即便攻克桃林县,军队岂能一时集结?一旦被宣布为叛逆,还有谁愿意接纳?为明公计,不如暂且接受诏命,以表明绝无异志,如此一来,挑唆之言自会平息。前往山东之事,应当从长计议。”

李密勃然大怒:“李唐朝廷根本没有重用我之意,我岂能忍受?至于说图谶,我和李渊应验的机会一样大。如今他不杀我,让我东行,这足以证明王者不死!纵使唐朝据有关中,山东终归我有,此乃上天所赐,我为何不取?反而要自缚双手去投降别人?你是我的心腹,竟然会有这种想法,如果不能跟我一条心,我只好杀了你再走!”

贾闰甫当即泪下,哽咽着说:“明公虽应图谶,然时局已非同往日。今海内分崩,强者为雄,明公正在流亡,谁肯听从?况且自从诛杀翟让以来,人人都说明公弃恩忘本,今日谁肯将手中军队再交与您?他们担心被您夺走兵权,势必争相抗拒,一旦失势,岂有容身之地?若非身受重恩之人,谁肯像我这样直言不讳?愿明公熟思之,只恐大福不再。只要您有立足之地,闰甫又何惜一死?”

贾闰甫的话其实句句是忠言,对形势的判断也不可谓不准确。

然而此刻的李密已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他只想孤注一掷,把所有的本捞回来。

刷的一声,李密再次抽出了佩刀。

这次李密不是把刀挥向自己,而是挥向了贾闰甫。

又有人迅速抱住李密。

还是那个王伯当。

在王伯当的苦苦求情之下,李密放过了贾闰甫。当天贾闰甫便逃往唐军驻守的熊州。王伯当也认为贾闰甫的分析有道理,所以极力劝阻李密。可李密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王伯当最后只说了一句:“义士之志,不因生死存亡而改变。公必不听,伯当自应与公同死!只恐吾之一死无益于公。”

李密什么话也没说,随后就砍杀了李渊派来的传诏使者,而他的悲剧也就此注定。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二月三十日。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隋炀帝杨广的死亡与大唐王朝的诞生。而在这一年的最后时刻,又会发生什么呢?

李密很快就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一天凌晨时分,李密派人通知桃林县令,说他接到皇帝诏书,准备暂返京师,请允许让他的家属在县府暂住数日。桃林县令当然表示欢迎。李密随即挑选了数十名麾下勇士,让他们换上女人衣服,头蒙面纱,刀藏裙下,诈称妻妾,随同李密进入县府。片刻后,李密带领他们突然杀出,占据了县城,然后裹挟当地士兵,直奔熊耳山,沿险要道路向东进发;同时派快马飞报他的旧部、时任伊州(今河南汝州市)刺史的张善相,命他出兵接应。

驻守熊州的唐右翊卫将军史万宝对副手盛彦师说:“李密,骁勇之贼也,又有王伯当辅佐,而今决意叛变,其势恐怕难以抵挡。”

盛彦师笑着说:“请给我几千人马,一定砍下他的人头。”

史万宝问:“你有何计?”

盛彦师再次狡黠地一笑:“兵不厌诈,恕在下无可奉告。”

随后,盛彦师率部赶在李密之前进抵熊耳山南麓,立刻封锁要道,命弓箭手埋伏在两侧高地,步兵埋伏在山涧之中,下令说:“等贼人走到一半,同时发起攻击。”有部将问:“听说李密要东奔洛阳,将军却进入深山,这是为何?”盛彦师胸有成竹地说:“李密声称要去洛阳,实际上是打算出人不意直奔伊州,投奔张善相。如果让贼人先行一步进入谷口而我军从后面追击的话,山路险窄,我们难以进攻,他只要派一名部将殿后,就能挡住我们而从容逃脱。现在我们先占领了谷口,必定能将其手到擒来。”

李密率众马不停蹄地奔至熊耳山时,自认为已经脱离了危险,于是放慢速度,缓缓穿越山谷,刚好进入了盛彦师的伏击圈。盛彦师占据有利地形突然发动攻击,将他们拦腰截断。李密部众首尾不能相顾,顿时溃散。

死亡竟然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冬日午后,在这个白雪覆盖的山涧之中,一个曾经驰骋中原、号令四方的英雄终于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

天地之大,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李密看见唐兵从四面八方向他围了上来。

唐兵越围越近,李密甚至可以听见他们粗重的喘息声。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仰望苍穹,有什么东西瞬间模糊了他的双眼。

唐兵举起了刀,一道寒光闪过,李密的头颅飞离了肩膀。还有一些液态的球状物同时飞离了李密的眼眶。

那是泪。

几颗悬而未落的泪。

李密死时,年仅三十七。王伯当自始至终都站在李密身边,遂一同被杀。

数日后,二人首级传至长安。

对李渊来说,这无异于一份新年贺礼——在王朝建立的第一个新年收到的第一份贺礼。

李渊很快就把这份贺礼转送给了一个人。

徐世勣。

严格来讲,应该说是李世勣。因为早在一个多月前,李渊就已经把皇姓赐给了他。

当时李密入关归唐,徐世勣仍然据有李密旧地,却没有归属,而且他也没有自立的打算。随同李密归唐的魏徵由于不被李渊重视,就毛遂自荐,愿意代表朝廷前去招抚徐世勣。李渊遂任命他为秘书丞,派他前往黎阳劝降徐世勣。徐世勣马上就同意了。可是他的归附方式却与众不同。他对长史郭孝恪说:“这里的民众和土地都归魏公所有,如果以我自己的名义献给唐朝,就等于是利用主公之败,邀取自己的功劳和富贵,对此我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定把属下的郡县、户口、军队、马匹的数目开列一张清单,交给魏公,由他自己呈献。”随后徐世勣便派遣郭孝恪携带这份清单前往长安。

李渊听说徐世勣的归降使者已经入朝,但却无奏表呈给朝廷,只有一封信函呈给李密,他大为奇怪,遂召见郭孝恪。郭孝恪将徐世勣的本意做了说明,李渊听完后大为赞叹,说:“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当即将皇姓赐予徐世勣。

此刻,当李世勣看到长安使者送来的那颗头颅时,悲痛便不可抑制地向他袭来。

李世勣面向北方,长时间地叩拜恸哭,最后上疏朝廷,请求将李密的尸首与尸身合成一处安葬。李渊随即命人把李密的尸体运到了黎阳。李世勣及其部众全部换上丧服,以君臣之礼为李密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出殡仪式,把他安葬在了黎阳山(今河南浚县东南大伾山)的南麓。

诚如李渊所言,李世勣不愧是一个纯臣。

可就是这样的纯臣,却始终得不到李密的信任。即便是在兵败邙山走投无路的时候,李密宁可归降唐朝也不敢投奔黎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失策,也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如果他当时不计前嫌,能够前往黎阳,与李世勣坦诚相待、和衷共济,那么大事或许仍有可为。就算最终不能战胜李渊,起码不会这么快就败亡;就算最终一样要出局,也不至于因“降而复叛”而受人指摘,玷污了一世英名。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有结果。

当公元619年的阳光照临大地的时候,李密的坟头很快长出了离离青草。

白云变幻,时光流转,这个世界依旧混沌而喧嚣。

在隋王朝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大唐王朝,能否顺利地扫灭群雄,荡平宇内,重建一个拥有和平、秩序与权威的崭新帝国?

李渊父子对此充满信心,可他们的对手却对此不以为然。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游戏还在进行中……

同类推荐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竹林七仙

    竹林七仙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年。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蜀国与魏国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内质却是以诸葛亮为大家长的道家与以司马懿为教主的儒教的大决战。故事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家诸葛亮和儒教司马懿之间的军事战争。第二部分是竹林七贤和司马家族之间的军事战争。第三部分是竹林七贤各自的经历与他们同司马家族之间的文化、政治、社会斗争。其中,第三部分的故事是穿插在第二部分的情节之间的。这种手法使得战场上的战争场面与社会生活画面交替进行,增强了节奏感。第四部分回到道家诸葛亮和儒教司马懿之间的军事战争,收尾。
  • 逐鹿未央

    逐鹿未央

    取材自西汉巫蛊之乱到汉宣帝刘询继位。以刘询为取材,以安王刘墨为主角引导小说走向,大家为了各自利益和欲望,明争暗斗,谋略夺权,看谁笑到最后。从人物的台词和一些细节描写上,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的许许多多的感悟,作者从各个角度来暗指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来引发读者的共鸣。社会的缭乱,权力的纷争,爱情的纠葛,情感的错杂,最终会让我们失去了最原始最平凡的心,很多时候走累了,停下脚步看看走过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中央苏区史话

    中央苏区史话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文笔叙述了中央苏区从创建、发展、巩固,走向鼎盛,到红军主力撒出中央苏区这五年的伟大历史,记录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彭德怀、项英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共精英在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作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这段红色历史的辉煌、成功、曲折和悲壮。
  • 日起帝国

    日起帝国

    一个高中生重生于三国,却对历史不是很熟啊。让我怎么办???我好像只认识的名士只是三国演义的人吖,怎么混吖???
热门推荐
  • 惹上腹黑夫君:娘子四爬墙

    惹上腹黑夫君:娘子四爬墙

    阿芜考试,删文,7月7日重新发
  • tfboys之皇室婚约

    tfboys之皇室婚约

    小敏第一次写,写的不好要多多包含哦!>3<本文纯属虚构,不要当真!
  • 沧桑的大兴安岭

    沧桑的大兴安岭

    往事仿佛天际的云,飘浮在记忆的天空。故乡土地上的足迹,抛洒在林区的汗水,任凭天边阳光流淌,尽幻化作过眼云烟。原始森林随梦远去,兴安人竟背井离乡。难堪林区子弟燕纷飞,演绎人间生离死别。企盼家乡元宵夜,再现昔年满天烟花。雪中兴安银龙起舞,林海春风群山沸腾.漫山嫩绿白桦林,映衬三月红杜鹃。企盼家乡新希望,故乡沃土可耕田。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曾经存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以林海著称天下。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黄金之路,故又以金镶边驰名。这里曾经是一片热土,我们曾经在这里播撒过希望的种子。这里曾经是一片沃土,我们在这里曾经流淌过耕耘的汗水,也曾经收获过秋成的喜悦。但是,由于多年单一的原木生产,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原木资源的匮乏,林区经济出现危困,使很多林区人远走他乡另谋生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大兴安岭的杜鹃花依旧,绽放在那一片片倔强不屈的桦树林里,向世人展示着林区的前景与未来。我相信:一百年以后,这里还会出现原始森林。现在虽然留守林区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发展“乳肉鹅草”多种经营已成为林区治危兴林的根本途径,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感慨林区的沧桑变化,目睹在身边发生的故事及林区百姓二次创业的生活,那些爱恨情仇交织成的平凡而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事迹......促使我提起笔,记录到本文的字里行间,浓缩生活,提炼成文,以飨读者。谨以此文感谢关注林区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活的人们!谨以此文对那些在林区留守并二次创业过程中的人们给予关注!有幸来到呼伦贝尔或没有机会来到呼伦贝尔的读者们,本文带您走进大兴安岭,把那些不为您所知道的大兴安岭人民火热的生活展示于读者眼前,本文是让您观察、了解大兴安岭的一个窗口。文中以原始森林消失为线索,记录了林区沧桑的往事,在读者的眼前大兴安岭人民正痛并快乐着。呼伦贝尔学院姜绍忠著
  • 老黄聊菜根谭

    老黄聊菜根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跟随老黄的笔墨来品味《菜根谭》里那出世入世的智慧。
  • 瞬间看透身边人

    瞬间看透身边人

    本书通过观察总结人的行为举止,运用行为心理学,分析人们的性格品行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对人提高社会经验有所帮助。
  • 青梅竹马:恶魔少爷别碰我

    青梅竹马:恶魔少爷别碰我

    她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但在五年前,她去了金光闪闪的美国,五年后,她回国了,但她却忘记了他,接下来的他们会发生什么?会上演一场火星撞地球吗?
  • 时控天地

    时控天地

    他是天赋非凡,他出身大家族,他曾被寄予厚望,但那天后一切都变了。命运将他打入地狱,他便将从地狱回来。
  • 极品出租车

    极品出租车

    曾经有人说你是什么职业?任小天骄回答、我是开出租车的。任小天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却得到得到一辆穿越的车。从此穿越不是梦,遨游在世间!一辆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出租车,幻化人形后的绝世美女!今天学习武功秘籍、明日遨游两个世界。世界中的连接点等待发现,众多的未知还有待探索。
  • 绝色宫主俏千金

    绝色宫主俏千金

    只有数面之缘的她竟有胆子公然对抗太子的力量,将被逼婚的新娘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随后又遇到美貌得过分的男人被人公然调戏?嘿嘿,这样滴“美人”被糟蹋了实在可惜啊,看她如何英雄救美耍威风!
  • 萌王爷恋上傻丫头

    萌王爷恋上傻丫头

    他一袭红衣站在满是白雪的的平原,桃花花瓣随风飘零,素手轻抬花瓣安详的躺在他的手中,脸上并没有任何表情。双指轻捻,花瓣化作粉末,风吹走手中的粉末,随着风若即若离,露出了可与太阳媲美的笑容,那么神秘,他一笑倾城,却叫她一生痴狂,她一生追逐,只为与他并肩而行。可是到头来她却不得不亲手将他杀害,只为护妹妹平安,她不怪任何人,只怪她和她有缘无份,于是她为爱殉情,只盼来生再续前缘。当他重生时,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变得对什么也不在乎。当俏皮可爱的她闯入他的视线,心一点点的在融化。当曾经的爱人出现在了他的生命里,他会选她还是她?群号:456325919欢迎敲门砖。文中角色任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