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700000037

第37章 逃亡进行时(3)

可玄宗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一个字也不敢说。因为昨天发生的一切犹在目前,所以他只能眉头紧锁,嘴巴紧闭,用沉默表示抗议。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刚刚被玄宗任命为御史中丞兼置顿使的韦谔发话了。他说:“要想回京师,就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抵御叛军,眼下我们根本没这个实力,不如暂且先到扶风(今陕西凤翔县),再慢慢商量下一步去哪里。”

这是一个暂时化解僵局的折中方案。因为扶风是一个南北枢纽,既可以由此北上,前往河、陇、朔方,也可以由此入蜀。玄宗就此方案询问众人,官兵们也都没什么意见,于是队伍即刻开拔。

可是,玄宗一行刚走出没多远,就不得不又停了下来。

因为前面的路被一群老百姓堵住了。

玄宗无奈,只好迈下车辇,换乘一匹马,来到队伍前端。挡路的百姓立刻拥上前去,说:“长安宫阙,是陛下的居所;历代陵寝,是陛下的祖坟。陛下抛弃居所和祖坟,又能往哪里去呢?”

玄宗手握缰绳,骑在马上沉默了很久。最后,他仍然不知道应该跟父老们说些什么,只好让太子李亨留下来安抚他们,自己赶紧拍马先走了。此时的玄宗当然不会想到,从这一刻开始,太子李亨就将与他分道扬镳了。

随着他们父子的分途,属于玄宗的辉煌时代将黯然收场,而新一页的唐朝历史也将悄然掀开。

当地父老眼见天子绝尘而去,马上又缠住太子,说:“皇上既不肯留,我等愿率子弟追随殿下,讨伐叛贼,收复长安。倘若殿下和皇上都到了蜀地,那么偌大的中原,又有谁来替百姓当家作主?”

太子李亨面露难色,沉默不语。就在这个时候,从附近村镇涌来了数千个手拿镰刀锄头的青壮农民,一下子把他和随从团团围住,说什么也不让他们离开。

李亨想了半天,才找了一个理由,说:“皇上远涉险阻,我又怎能安心离开他?何况,我还没有当面跟皇上辞行,最后是去是留,还是要听皇上的旨意。”李亨话刚说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然后一边抹泪一边就想拍马走人。

当然,他没能走掉。

因为又有三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

他们是广平王李俶(李亨长子)、建宁王李倓(李亨第三子)和宦官李辅国。

三个人死死拉住李亨的马头,说:“逆胡进犯宫阙,四海分崩离析,不依靠人心,何以兴复社稷!今日殿下若跟随皇上入蜀,叛军必定烧毁栈道,断绝蜀地与关中的交通,如此一来,无异于把中原拱手让给贼人。人心一旦离散,就很难重新凝聚,到时候想回都回不来了!而今之计,只有集结西北的边防军,再召回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联合东征,讨伐叛军,克复二京,平定四海,使社稷宗庙转危为安,再修复宫室迎回天子,岂非人间之大孝,又何必执著于区区儿女之情?!”

见此情形,李亨不得不点头同意,随后便让广平王李俶去跟玄宗禀报。玄宗带着队伍走了一段路后,就停下来等太子。可左等右等,最后却等到了太子准备与他分道扬镳的消息。

玄宗摇头苦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两个字:天意、天意、天意……

随后,玄宗从护驾的禁军中拨出两千人马,让他们去跟随太子,并告谕将士说:“太子仁孝,足以担当社稷,你们要好好辅佐他。”接着又命人转告太子:“你努力去做,别挂念我,西北的那些胡人将领,我历来待他们不薄,相信一定会效命于你。”最后,玄宗又让人向李亨转达了传位之意。

李亨闻言,赶紧派人回禀,表示自己绝不接受传位之命。

当然,这只是一个姿态。

短短一个月后,李亨就在部众的劝进下,“遵马嵬之命”,在灵武登基即位了。

基本上可以说,如果没有马嵬驿“父老遮留”的这一幕,也就没有后来的灵武即位。

正因为此,所以后人普遍认为,“父老遮留”其实是李亨导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脱离玄宗,以便寻找机会自立门户。甚至还有不少学者认为,“马嵬驿之变”也是李亨一手策划的。因为从“马嵬之变”到“父老遮留”,再到“灵武即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因果链条贯穿其间。也就是说,其内在动因都是李亨要从玄宗手中夺取天子大权。

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

说李亨是“马嵬之变”的幕后主使,在逻辑上固然可以成立,但证据并不充分。综观涉及这一事件的相关史料,并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支持这一点。所以我们认为,李亨并非事变主谋,他只是事先知情,并对陈玄礼的行动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亨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同谋,不能算主谋。

至于“父老遮留”这一幕,则极有可能是李亨策划的。其因有三:

首先,玄宗幸蜀这一年,李亨已经四十六岁了,入主东宫也已整整十八年,对于这样一个老太子来说,生命中最大的愿望当然就是登基即位了。可是,如果跟随玄宗流亡巴蜀,即位之事必然要被无限期地推迟。所以,李亨肯定要想办法脱离玄宗。

其次,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而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朝野共知,虽然现在杨国忠死了,可李亨仍然会跟大多数禁军将士一样,担心自己入蜀之后的命运。就算杨国忠的旧部不为难他,但终究是寄人篱下,做任何事情都放不开手脚。倘若如此,不要说何时才能轮到他当皇帝,即便是固有的太子权威也将大打折扣。所以,李亨无论如何也不会跟随玄宗入蜀。

最后,玄宗在巴蜀建立流亡朝廷,固然可以凭借蜀道的艰险阻挡叛军的进攻,获得一时之苟安,但是凡事利弊相生——既然叛军不容易打进来,你唐军当然也不容易打出去。就像那些劝留的百姓所说的那样,要是玄宗父子都躲到巴蜀去了,那就等于把中原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安禄山。换句话说,一旦李唐的流亡朝廷龟缩在西南一隅,那么四方的平叛力量极有可能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境地,而所谓的“收复两京、中兴社稷”也只能流于空谈。对此,李亨不可能没有忧患之思。所以,就算不考虑个人的政治利益,而是仅从社稷安危的角度出发,李亨也必须与玄宗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据《旧唐书·李辅国传》称,马嵬之变后,“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史料上看,李亨与玄宗在马嵬分道扬镳,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绝非出于偶然。

既然李亨与玄宗分手是势在必行之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他要以什么方式、什么借口来分?

这里有两条高压线是绝对碰不得的:一、不能引起玄宗的不快和猜疑;二、不能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

那么,要怎么做才妥当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民意”来说话。

如何显示民意呢?

那当然就要把老百姓请出来了。因此,李亨才会与儿子李俶、李倓及心腹宦官李辅国精心设计了“父老遮留”的一幕。有了这一幕,就足以表明李亨是在被动与无奈的情况下与玄宗分手的;并且只有这样子,才能表明李亨秉承了天意,顺应了民心,从而占据道德制高点,为日后的“擅自即位、另立朝廷”奠定必要的舆论基础。

和太子分手后,玄宗继续西行,于六月十七日抵达岐山(今陕西岐山县)。还没等他喘口气,就听说叛军前锋已经逼近,玄宗不敢停留,又一口气逃到了扶风。

到了扶风后,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再次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该往何处去?

禁军官兵们不但不想去剑南,而且个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护驾之事越来越感到厌倦,一时间各种牢骚怪话满天飞,连咒骂天子的话都出笼了。陈玄礼竭力想平息将士们的怨气,无奈到了这种时候,他的权威也已经大打折扣,士兵们几乎都不听他的。

眼看又一场马嵬之变行将爆发,玄宗忧心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万分庆幸的是,几天后,从剑南运来了十余万匹进贡的彩帛,恰好运抵扶风。玄宗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马上命人把所有彩帛陈列在城楼下,然后集合禁军官兵,对他们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讲。

玄宗说:“朕这些年老糊涂了,所用非人,导致逆胡叛乱,被迫流亡至此。朕知道,你们仓猝跟朕离开长安,不得不与父母妻子诀别,一路跋涉到这里,身心都已疲惫至极,朕实在是愧对你们。从这里到蜀地的路还很远,而且那里郡县狭小,恐怕也供养不起这么多人马,朕现在准许你们各自回家,朕就和皇子、皇孙、宦官们继续西行,相信自己也能走到。今日,朕就与诸位在此别过,请大家把这些彩帛分了,作为路上的盘缠。你们回到长安后,见到父母和家乡父老,请转达朕对他们的问候。从今往后,大家各自珍重吧!”

这番话说完,玄宗已经泪如雨下。

毫无疑问,这是一张足以打动人心的悲情牌。虽然这张牌不乏欲擒故纵的意味,但我们决不能怀疑李隆基此刻的真诚。毕竟这些日子以来,李隆基和所有人一样,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所有骄傲而虚假的面具也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剥落。所以这一刻,与其说李隆基是在用皇帝的身份跟将士们讲话,还不如说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进行忏悔和告白。

因此,在这番真情告白中,我们几乎看不见一个皇帝经常使用的套话和空话,而是能够真切地触摸到一个老人的内心。换言之,我们听到了人话,感受到了一些有温度的东西。

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总是喜欢有温度的东西,也总是厌恶空洞的政治说教。

所以,将士们当场被感动了。

当玄宗在城楼上泣下沾襟的时刻,楼下的将士们也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眼泪。他们齐声高呼:“臣等无论生死,决意跟随陛下,绝不敢有二心!”

玄宗默然良久,最后只说了四个字:“去留听卿。”(《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从这一天起,所有的牢骚怪话就自动消失了,再也没有人咒骂皇帝,也没有人吵着要回长安了。当然,能够取得这么好的安抚效果,那十余万匹彩帛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即便已经是一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落魄天子,唐玄宗李隆基的人格魅力仍然是不可小觑的,其政治号召力也是不容低估的。

成功导演了“父老遮留”的一幕后,李亨虽然如愿以偿地脱离了玄宗,获取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他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

因为他面临的问题同样是——该往何处去?

偌大的天下,哪里才是安全的栖身之所?哪里才是属于自己的“龙兴之地”?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马嵬驿上空黑云漫卷,驿站周围那些茂密的野草在狂乱的风中东摇西摆,发出一阵阵令人烦躁的哗哗声。

广平王李俶看了看神色凝重、一言不发的父亲,又看了看闷声不响的众人,微微干咳几声,头一个打破了沉默:“天色已晚,此地不可久留,大家有什么打算?”

众人抬眼瞥了一下李俶,又瞥了一眼太子,心里都没有主意。

建宁王李倓用一种锐利的目光飞快地扫过众人,见没人吭声,便朗声说道:“殿下曾经遥领朔方节度使,当地文武官员每年都有进京拜见,我和他们见过一两次面,约略记得一些人的姓名。如今,河西、陇右的部众(指哥舒翰驻潼关兵团)基本都已战败投降,留守河、陇的士卒中,多数人的父兄子弟身处贼营,所以很难保证他们不生异心。相比之下,朔方距离此地最近,而且兵马强盛,眼下叛军刚刚占据长安,正忙着抢劫掳掠,暂时无暇扩张地盘,我们应利用这个时间火速赶往朔方,以此为根据地,再慢慢规划复兴大业。”

其实,李俶、李倓和宦官李辅国早就商量好了去处,此刻的这番问答,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说服众人而已。

众人闻言,皆称善。而对于太子李亨来说,尽管他并不觉得朔方就一定安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随后,太子集合队伍,下令往西北方向进发。

入夜,太子一行刚刚走到渭水河畔,便与潼关溃退下来的一支残兵猝然遭遇。由于夜色漆黑,咫尺莫辨,双方都把对方当成了燕军,于是大打出手。一场激战过后,双方都死伤过半,最后定睛细看,才知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李亨把两边的残部集合到一块,沿着河畔找到一处水位较浅的河段,然后骑马横渡。没有坐骑的官兵涉不过去,只好挥泪回到南岸,眼睁睁看着太子一行飞快地消失在夜色里。

李亨率众渡过渭水,经奉天(今陕西乾县)北上。由于担心燕军追击,太子一行拼命狂奔,一昼夜疾驰三百余里。抵达新平(今陕西彬县)时,士卒和器械已亡失过半,剩下来的部众不过几百个人。进入新平后,李亨听说当地太守薛羽已经先他一步弃城而逃,顿时勃然大怒,即刻命人追击,硬是把薛羽抓回来一刀咔嚓了。当天,李亨又进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当地太守徐瑴同样弃城而逃,李亨照例将其捕杀。

一连杀了两个太守,李亨自己都有些困惑了。

难道李唐的人心就这么散了,再也无从收拾了吗?

难道帝国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溃的边缘,再也无法拯救了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李亨并不太长的余生中,他将耗尽生命中全部的力量和心血,来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肃宗登基

燕军攻克潼关后,安禄山压根就没料到玄宗会在第一时间逃跑。他以为燕军与唐军在长安必有一场恶战,所以不敢贸然进攻,而是命崔乾祐暂守潼关,等待大军集结。

直到崔光远的儿子揣着降表屁颠屁颠地跑到洛阳时,安禄山才得知:原来玄宗早就撒丫子逃跑了,而长安也已变成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安禄山不禁发出一阵仰天狂笑。

他完全没想到,李隆基竟然是如此怯懦的一个人,更没想到长安会如此轻易地落入自己手中!

随后,安禄山即命心腹大将孙孝哲、中书令张通儒率军前去接收。

天宝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亦即玄宗逃亡的十天之后,燕军兵不血刃地占据了长安。安禄山任命张通儒为西京留守,仍旧让崔光远担任京兆尹,命将领安忠顺率兵进驻皇宫御苑,同时让孙孝哲统御关中诸将。由于孙孝哲生性残暴,杀人不眨眼,所以燕朝的文武将吏都对他忌惮三分,连宰相兼西京留守张通儒也不得不受他节制。

长安既然落入孙孝哲这种武夫手里,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的日子,凡是跟随玄宗逃亡的那些公侯将相,其滞留长安的家眷全都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无论男女老幼均被砍杀,连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燕军士兵在长安城中日夜搜捕,每天都会抓获一批李唐朝廷的文武官员,以及藏匿在宫外的妃嫔、宦官和宫女。那些日子,天天都有数百辆囚车被全副武装的燕军士兵从长安押解到洛阳。囚车上的男男女女有的哭号,有的哀求,有的拼命咒骂,有的一脸麻木,可无论有多少种不同的表情和反应,他们眼中却都写着相同的两个字:绝望。

当然,长安城中还有另外一种人,是不会被押上囚车,更不会感到绝望的。

他们就是变节者。

为首的是前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等人。

自从杨国忠当权后,陈希烈就靠边站了,所以一直对玄宗怀恨在心;而驸马张垍曾得到玄宗的口头承诺,说要封他为宰相,结果始终没有兑现,因而也是牢骚满腹。对于这样一些旧政权的失意者来说,长安沦陷非但不是一种灾难,反而是他们咸鱼翻身、扬眉吐气的良机。所以,燕军一进入长安,他们便忙不迭地跑去向新朝廷宣誓效忠,毫不犹豫地当了“唐奸”。

同类推荐
  •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请随作者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 唐密真经

    唐密真经

    此爱情真龙伏藏,无上瑜伽巨型神话史诗真经《真龙伏藏·唐密真经》共分十部500万字由诗歌和白话著成,为爱情真言圣典佛经神话,故事以真龙和神龙无上绝对的真经爱情为主线,出场神话人物10000人,其中男神7000人,女神3000人,共计1万神,总统摄显密一切佛经圣典和所有宗教一切显密体系的所有神话,封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大型爱情故事:详述法界不同根性神佛妖魔,为了自己神圣的爱情阴阳大战的真经故事,揭示宇宙真理,人生生老病死轮回真相,歌颂无上绝对纯粹正确美丽的爱情价值观,此爱情神话伏藏出世,乃众生之福以利万世万民。在此网站布施驻站第一部真经圣品,以积个人无量爱情功德福报。
  • M事件之秦之崛起

    M事件之秦之崛起

    我是米凌是现代人,因一次车祸让我失去了我的家人。想要回到过去可意外来到了战国!现代三人组因此开始了我接下来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因为我发明了时光机!我想和你分享我所看到的先秦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我的疯狂改变了历史。当你看到这一切看似匪夷所思,但如果你相信这一切,那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就让我带你开启一段奇妙之旅!
  • 还原吴三桂

    还原吴三桂

    描写吴三桂一身经历。披露历史真相。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后人更清楚的知道吴三桂的本来面目。所以编写了这个剧本。故叫《还原吴三桂》。在这之前人们对吴三桂及其历史事件的理解。是片面而模糊的……其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歪曲和隐瞒了历史真相。通过本剧人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更客观的认识吴三桂这个人……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热门推荐
  • 天官赐福到农家

    天官赐福到农家

    异能妹子穿越异世农村没有安全感努力抱大腿的奋斗史....
  • 错位恋人之淡淡柠檬香

    错位恋人之淡淡柠檬香

    她,苏柠檬,从小便是一个天之娇女。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个对她宠爱有加的父母,除外还有一个从小就漠视她存在的哥哥。无论在家或在外,她的哥哥,她从小就敬重的哥哥始终视她如空气,对她冷漠相向,不予理睬……她和他两心牵引,彼此深爱,却又被名义上的“兄妹”给禁锢着……她和他是初恋,情动之时,谁向谁迈进,谁又将谁推却?柠檬VS苏辰!苏辰VS司景!司景VS柠檬!三人的情场,终有一人退出。
  • 我和它

    我和它

    赵雨函,笔名小小Aeby,年龄12,请多多关照!
  • 守望先驱

    守望先驱

    仅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依偎着罢了,我和作品……忍不住开了新书,这本书有时间的话,会更新的。
  • 魔眼高中生

    魔眼高中生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乖乖女生,却因为一场车祸而变成了魔眼拥有者。一觉醒来,眼前这强吻她的帅哥是哪位?本以为是春梦一场,可再次睁眼,他居然还在吻她?美名其曰,定契约!了解到他非人类,她跟着他来到了妖界,殊不知却意外知道了有关自己的惊天秘密!
  • 小狼的灵异故事系列

    小狼的灵异故事系列

    一个偶然被我写出来的有点现实成分的故事,小狼,大概在某种程度上生存在不同的空间中,过着和我一样的校园生活......
  • 法医傻后

    法医傻后

    煲鸡汤煲死一个常笑笑,她真是死的冤屈无比!死而复生,又悲惨至极。腰似水桶,脸如大饼,貌赛狗屎,置身红罗帐内,眼前一双男女正在亲密!见她醒来,女子惶恐:“皇上,皇后娘娘好像醒了!”男子淡定:“宝贝,没事,她是个傻子,看不懂!”女子放心:“奴婢差点忘了,呵呵,皇上你好坏哦!”常笑笑傻眼了:“喂,你们是谁啊!”
  • 异世邪君:幻兽物语

    异世邪君:幻兽物语

    一名被遗弃的少年,在不平凡的履历中逐渐找到真正的自我,更从此成为传奇式游侠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成长,跟随着召唤兽进化,一个又一个离奇故事,一段又一段传奇经历,那感人肺腑的兄弟真情,那致死不虞的忠贞爱情,权利与亲情,金钱与信念,生与死,爱与恨,一切的一切都将呈现在《幻兽物语》的文字空间之中!
  • 沈少的甜妻好迷人

    沈少的甜妻好迷人

    这一夜,她被人下药。自知清白不保。在理智尚在时,抓住了眼前的男人。从此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程阅问:“你爱我吗?”沈作棠说:“为你的美神魂颠倒。”程阅问:“为什么?”沈作棠说:“为了跟你鬼混。”他害她羞于见人。她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有一天却发现,扼杀自己孩子的是他……当头顶的光环不在,当他的宠爱变成阴谋……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视野和成就。如果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风雨之后迎来彩虹;如果悲观消极,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压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