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3100000031

第31章 诸藩自立为王(1)

向藩镇开刀

为了让儿子李惟岳能够顺利继承节度使之位,成德李宝臣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建中二年正月初,李宝臣以托付后事为由,把跟随他多年的十几个心腹大将召到恒州,并且在同一天全部杀死。

这件事很绝情,很残忍,可李宝臣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李惟岳太年轻,而且生性软弱,缺乏主见,日后很难镇得住这帮悍将,所以李宝臣只好提前帮儿子清场。

当那十几颗血迹斑斑的头颅在李宝臣面前一字儿摆开的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感到欣慰,就不由自主地蹙紧了眉头。

因为漏掉了一个。

他麾下最骁勇的将领、时任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的张孝忠并没有在这串头颅里面。

这可不妙。李宝臣想,张孝忠不死,儿子将来的麻烦可就大了。

李宝臣随即派遣使者前往易州,催促张孝忠来恒州晋见。

使者是张孝忠的弟弟张孝节。

看着弟弟那张拧成一团的苦瓜脸,张孝忠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回去问问李宝臣,那些将领犯了什么罪,竟然同日被诛?你告诉他,我张孝忠怕死,所以不敢去,不过请他放心,我也不敢背叛他。说来说去,就是跟他不敢奉诏入朝一样罢了!”

张孝节的眼泪哗哗就下来了,哽咽着说:“你要不去,我就死定了。”

“我要是去,咱哥俩就全死定了!”张孝忠说,“有我在,他不敢杀你。”

张孝节空手而回,李宝臣在心里一声长叹。

看来张孝忠是杀不掉了,而且这个笨蛋张孝节也不能杀,现在杀他就等于提前逼反张孝忠。

没办法了,让一切顺其自然吧。儿子李惟岳能不能守住这份家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正月初九,李宝臣卒。幕僚胡震等人劝李惟岳秘不发丧,随后以李宝臣的名义上表朝廷,请求由李惟岳继任节度使。

看着成德的奏表,德宗李适的心头不禁掠过一阵战栗。

这是兴奋的战栗。

李适很清楚,李宝臣肯定是翘辫子了,否则李惟岳也不会这么急着上表。

机会来了!要想把藩镇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德宗一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成德的要求,一边派遣了一个叫班宏的使臣前往恒州,去“探望”李宝臣的病情。

朝廷使臣一到,李惟岳顿时傻了眼。他知道瞒不住了,只好拿出重金贿赂班宏,希望他能够帮着隐瞒。不料班宏却一口回绝,马上回京向德宗禀报了李宝臣已死的实情。李惟岳无奈,这才匆忙发丧,同时自立为留后,并授意成德将领联名上奏,请求朝廷赐给旌节。

德宗再次驳回了他的请求。

天子的强硬态度让诸藩大为惊愕,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

尽管诸藩人人心怀鬼胎,处处明争暗斗,但是在“确保权力世袭”这一点上,他们却是空前团结、高度一致的。早在许多年前,成德李宝臣、魏博田承嗣、淄青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等人就形成了一个秘密约定——诸镇必须齐心协力,确保各自地盘的世袭。

当初田承嗣死时,李宝臣就曾极力帮他的侄子田悦说话,迫使代宗朝廷承认了田悦的世袭权力。

所以,当德宗此次明显流露出“削藩”的意图时,诸藩当然不会坐视。随后,魏博节度使田悦便代表诸藩频频上奏,一再替李惟岳求情。

德宗还是那个字:不!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朝臣劝谏德宗说:“李惟岳承袭父位已经是既成事实,若不顺水推舟,势必发生叛乱。”

德宗当然知道——敢于说“不”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

如果李惟岳及其河北诸藩胆敢抗命,他将不惜一切代价与之一战!

为了表示自己向藩镇开刀的决心,德宗李适对满朝文武说了一番话:“这些年来,各种反叛势力凭的是什么?还不是凭借朝廷封给他们的土地、赐给他们的权位!过去,朝廷为了息事宁人,不断给予他们任命,不断满足他们的欲望,可结果呢?叛乱还是有增无减!由此可见:爵命不足以消弭叛乱,适足以助长叛乱!所以,倘若李惟岳必定要叛,给不给他任命,结果都没什么两样。”

朝廷最终拒绝李惟岳的消息传出后,田悦和李正己的使者便迅速赶赴恒州和李惟岳见面。

诸藩紧急磋商的议题只有一个——武力联合,对抗中央!

建中二年五月,诸藩率先动手了。

魏博节度使田悦命兵马使孟佑率五千步骑北上增援李惟岳,同时命兵马使康愔率八千人进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命别将杨朝光率五千人在邯郸西北扎营,阻击昭义方向来的朝廷军,而他本人则亲率数万大军围攻临洺(今河北永年县)。

与此同时,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出兵扼守徐州、甬桥(今安徽宿州市)及涡口(今安徽怀远县淮河入口)一带,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遥相呼应,封锁了朝廷的江淮运输线。

德宗没料到诸藩居然赶在他前面动了手,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与朝臣们制订了一个平叛计划。

六月初,德宗发布作战命令,准备在南、中、北三条战线上与叛乱藩镇全面开战。

南线战场,由于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屡屡主动要求征讨梁崇义,德宗感其忠义,遂晋封他为南平郡王,加授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命其统率诸道军队进攻山南东道。

中路战场,德宗命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治所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组成联合兵团向魏博的田悦发起进攻。

北线战场,德宗把进攻李惟岳的任务交给了幽州留后朱滔。朱滔二话不说,欣然领命。本来,幽州与成德、魏博(并称河北三镇)一直是同穿一条裤子的,可自从代宗大历十年,魏博田承嗣诱使成德李宝臣偷袭幽州的朱滔后,幽州镇就与成德镇结下了梁子。如今朝廷要讨伐李惟岳,朱滔当然要借这个机会报仇雪恨了。

浓密的战争乌云,又一次在帝国上空迅速聚集、剧烈翻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大战爆发前夕,亦即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大唐帝国的头号功臣、四朝元老郭子仪终于走完了他沧桑而辉煌的一生,病逝于长安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在平定安史之乱、挽救李唐社稷的那批功臣中,郭子仪是活得最久的一个,也是声誉最隆、威望最著、功业最盛的一个。其实,郭子仪身边不乏嫉恨他的小人,比如鱼朝恩、程元振等,都曾经不择手段地算计他,甚至想置他于死地,可郭子仪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这首先当然要归功于上天赐给他的好运气,但同时也跟他的处世之道息息相关。

说起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不外乎这四个关键词:谨慎,低调,宽容,坚忍。他之所以能够在惊涛骇浪、大起大落的一生中屡屡化险为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几条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处世原则。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郭子仪的一生,未尝不可作如是观。

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武将、文臣和宦官,为了功名利禄争得头破血流,最后却大多死于非命。可郭子仪很少主动去争什么,到头来却拥有了世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权力、地位、名望、富贵、平安、长寿、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史称,郭子仪仅“中书令”一职就兼任了二十四年,光朝廷发给的俸禄每月就多达两万缗(两千万钱),加上各种渠道的私人收入,可谓富甲一方,所以家里的库房总是“珍货山积”。

郭子仪不仅门庭显赫,而且人丁也异常兴旺。在他的长安大宅内,家人、族人,连同奴婢、仆从加起来,足足有三千人,相当于今天正规部队的两个团!

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皆为朝廷显官”;孙子有数十个,每次请安的时候,郭子仪连认都认不过来,只好保持同一个表情,对每个孙子都微笑点头。曾担任郭子仪副将的仆固怀恩、李怀光、浑瑊等人,虽贵为王公,也经常被郭子仪呼来喝去,甘愿受其驱使,以至连郭子仪的家人,也把这几个大将视同家里的仆从差役。

盖棺论定之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郭子仪做了这样的评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至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终有唐一朝,做人做到这份上的,恐怕也只有郭子仪一个了。

郭子仪死后,德宗为之辍朝五日,命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一品陵墓,并在一丈八的高度上诏令再加一丈,所有丧葬费用都由朝廷支付,文武百官全部赴郭宅吊唁。出殡那天,德宗李适率百官亲临安福门,为之哭泣送葬,随后谥号“忠武”,让其配享代宗庙庭。如此种种,可谓极尽人臣之哀荣。

就在郭子仪去世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平藩战争也迅速拉开了帷幕。战争在三条战线上先后打响。

首先来看中路战场。建中二年七月底,马燧与李抱真合兵八万,从壶关(今山西壶关县)越过太行山直抵邯郸,对驻守在此的杨朝光部发起攻击。正在围攻临洺的田悦担心腹背受敌,亲率一万多人回师援救杨朝光。马燧命部将李自良在双冈(今河北邯郸市西北)阻截,并下死令:“如果让田悦过了双冈,你就提头来见!”李自良遂奋力死战,击退了田悦援军。

随后,马燧以优势兵力一举击溃杨朝光,全歼其所部,随即进抵被围已久的临洺。田悦投入全部兵力迎击马燧。双方恶战一百多个回合,田悦军终因士卒疲惫而不敌,被斩首一万余级,连夜败逃。邢州、临洺二州之围遂解。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一直封锁消息,自领军政。田悦战败后,慌忙向李纳和李惟岳求援。李纳遂出兵一万,李惟岳出兵三千,与田悦残部合计二万余人屯驻于洹水(流经河南安阳市)。马燧等人率部进驻邺城,与其隔河对峙。

八月,李纳为父发丧,同时上表请求承袭节度使职。

李适不禁冷笑。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做你的春秋大梦呢!

李适不想给李纳任何答复了。

他现在只想用刀剑说话。

南线战场,兵力单薄的梁崇义唯一一次主动进攻失败之后,便一直集中兵力龟缩在襄阳。李希烈大军沿汉水而上,直逼其老巢。梁崇义急命部将翟晖和杜少诚在蛮水(汉水支流,流经湖北南漳县南)阻击,被李希烈打败,二将皆降。李希烈即命二人暗中返回襄阳,对守城军民进行策反。梁崇义下令闭城坚守,但守城将士却打开城门纷纷出逃。梁崇义无力阻止,绝望之下带着妻儿投井而亡。

随后,李希烈轻而易举地入据襄阳,割下梁崇义的首级传送京师。

就在中路战场首战告捷、南线战场获得完胜的同时,在北线战场,战事未开朝廷就先捡了个大便宜——朱滔成功策反了成德悍将张孝忠。

当时,张孝忠正率领八千精锐驻守易州(今河北易县)。朱滔想要南下攻打李惟岳,易州就是必经之地,是他必须拔掉的一颗钉子。朱滔知道,张孝忠骁勇善战,所以这颗钉子只能智取,不能硬拔。

大军未发之前,朱滔便先行派人去游说张孝忠,说:“李惟岳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竟敢对抗朝廷,实在是不自量力!而今昭义、河东军已经攻破田悦,李希烈的淮宁军又克复了襄阳,河南的各路军队都在日夜兼程向北挺进,成德与魏博亡可立待,你若能率先以易州归顺,那么平灭李惟岳的首功便是你的,此乃转祸为福之上策!”

事实上,不用等朱滔来游说,张孝忠早就有心归降朝廷了。

自从李宝臣向功臣宿将挥起屠刀,张孝忠对成德的忠诚早已荡然无存,现在李惟岳又跟朝廷大动干戈,张孝忠当然没有理由再为成德卖命,所以朱滔这番话正中其下怀。随后,张孝忠奉表向朝廷请降。德宗大喜过望,于九月初任命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

九月七日,为了表彰李希烈平定梁崇义的功劳,同时为了鼓舞前线官军的士气,德宗又加授李希烈为同平章事。

此时,诸道平叛军队已经对成德的李惟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整个战略形势显然对李唐中央非常有利。

德宗李适大为自豪,他觉得自己基本上是胜券在握了。李适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拥兵割据的跋扈藩镇必将被一一铲除,而大唐帝国也必将回到大一统的轨道上来!

然而,李适高兴得太早了。

因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马上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问题出在刚刚被他树立为平叛英雄的李希烈身上。

种种迹象表明——李希烈并不是收复了襄阳,而是吞并了襄阳!也就是说,李希烈主动请缨、大举出兵的目的,并不是替朝廷平定叛乱,而是趁机壮大实力、扩张地盘!

怎么会这样?

刚刚在他心中涌起的那股豪情刹那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不安。

梦想很坚挺,现实很疲软

本来,在德宗李适的心目中,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可造之才。他相信假以时日,李希烈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像郭子仪那样的帝国功臣。

当初李希烈自告奋勇请求讨伐梁崇义,德宗别提有多高兴了,多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赞李希烈,说他心忧天下,忠勇可嘉。但是听到这样的赞语,却有好几个大臣不以为然,比如宰相杨炎,还比如黜陟使(负责考察地方官员的中央特使)李承。

当时,李承恰好从淮宁视察回来,对李希烈的野心已经有所察觉。他忧心忡忡地对德宗说:“李希烈此役必能建立战功,可问题是,在此之后他很可能会居功自傲,不服从中央。到时候,朝廷恐怕还要对他发动第二次讨伐。”

德宗当时根本就听不进去

可现在,他终于明白——李希烈的所谓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一旦他具备足够的实力,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同年九月九日,亦即刚刚加授李希烈为同平章事的两天之后,德宗便任命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让他赶赴襄阳接管梁崇义留下的地盘。

李承临行前,德宗提议要让禁军护送他去,可李承却婉言推辞了。

在他看来,李希烈现在刚刚占领山南东道,立足未稳,肯定不敢跟朝廷翻脸,如果他带着禁军前去,势必引起李希烈的猜疑和恐慌,甚至会迫使他铤而走险。

所以,李承决定单骑赴任。他知道李希烈肯定会视他为眼中钉,但是他相信,在目前的情势下,李希烈还不敢把他怎么样。

不出李承所料,当他带着朝廷的任命状到达襄阳时,李希烈尽管恨得牙痒,却不敢轻易动手,只把他软禁在宾馆里,百般威胁,千般恐吓,企图把他吓回长安去。可李承知道李希烈只是在虚张声势,所以不为所动。

到最后,李希烈实在是拿这个新任的节度使没辙,只好在襄阳全境纵兵大掠一番,才悻悻然引兵而去。

李希烈大军虽然撤走,但却留了一个将领在襄阳,名义上说是留守军队物资,实际上是在襄阳插了根钉子。李承接管襄阳军府后,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才让军政事务重新步入正轨。同时,李承也派出心腹数度前往许州和蔡州,暗中收买了李希烈的几个亲信,准备寻找机会干掉李希烈。

至此,德宗朝廷与李希烈的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表面上虽然相安无事、波澜不惊,但背地里却是剑拔弩张、暗流汹涌。

从建中二年冬天起,唐朝政府军与叛乱诸藩展开了第二阶段的较量。令德宗甚感欣慰的是,官军在战场上又取得了节节胜利。

同类推荐
  • 环岛

    环岛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虚构的故事。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真实的故事。
  •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在现实中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买了把高级寿司刀学做寿司。当拿起刀的那个时刻,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前世。前世的我,作为一个官差捕快,在那一个惊心动魄,丰富多彩的年代,一个激情四射,热血向上的年代里和亲密的伙伴们一起为实现各自的目标,释放着我们那充满活力的青春。哪怕前路有再多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止我们那颗追逐理想的热血之心。“喂喂,永叔,你那么大年纪了还整天跟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干什么?”“少年,我永叔年纪虽大可还是有自己的理想要去实现的哦!”“是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吗?”“呵呵,你难道就不怕我把你的那点破事告诉你那些小相好们吗?”“啊,永叔,我觉得你眉毛的新造型真是太酷了!”
  • 幻侠志

    幻侠志

    那是最好的时代,璀璨恢弘的科技文化,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四大发明,造船,交子,“不杀言官”,留给后人一个美轮美奂的天堂般的回忆那是最坏的时代,内困于贼,外耻于虏,一部水浒道尽多少草莽沧桑,两个皇帝流于茫茫漠北荒原,朝政紊乱,官场黑暗,人民苦难深重,胡马随时驰骋在大汉的皇土,史书称之为“弱”;那是一个英雄逝去的时代,风波亭下,忠魂缥缈,西子湖畔,骑驴远去,“等贵贱,均贫富”不过是游戏一场;那是一个士人崛起的时代,青衫子羽,计比诸葛,千古再空城;白衣允文,采石矶边,谈笑百万兵当岳飞,秦桧,赵鼎,张浚,韩世忠,吴璘,刘子羽,虞允文...一长串我们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出现在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千古风流的王朝,想起的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记忆。让我们随着主角一起跨越悠悠八百多年的时空去走近那个时代,走近那些青史留名的人们,就像展开《清明上河图》那样轻缓温文的且展且看吧...
  • 唐朝之万里河山

    唐朝之万里河山

    他,出生之日,家族被灭,死里逃生,偏居山林,在磨砺中成长,探寻身世之谜,如何血刃仇敌,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收获属于自己的友情,爱情,亲情。
  • 三国之英雄美人冢

    三国之英雄美人冢

    三国,不止是战争与杀代,算计与权谋,她还有铁血柔情与快意思仇…………小凝脸上灿然一笑,道:“小姐,其实你比那月亮还要美了。你看,你站在这,月儿都在仰慕你,自愧不如呢。”“是吗?”白衣少女双膝跪下,对着那明月遥遥便拜。只见她星眸流转,抬头仰望着夜空,此时月儿正圆,晶莹剔透,仿佛也正在低头瞧向她。只是不多时,云衣轻掩,悠悠飘动,竟缓缓的将那月儿遮了起来。小凝不禁惊呼失声,“小姐,你看,那月亮看见你,还真的害羞了。”……
热门推荐
  • 清末之大帝国崛起

    清末之大帝国崛起

    胡振宇,胡雪岩的唯一侄子,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拜把兄弟,海外洪门的有力后台,北美共济会的22级成员,与国学大师梁启超学文启蒙,与国术大师黄飞鸿学武强身,成为第一批留美儿童,同时在西点军校辍学,谁知道竟成了温泉学园的学生,创建了51区的历史,在清末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为中华之崛起,在不停息的增强着自己。
  • 纯爱纯恋:恋上美男师长

    纯爱纯恋:恋上美男师长

    18岁相识的情分不仅仅是一见钟情,更是天长地久。恋上他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 叶翔

    叶翔

    叶翔,一个穿越的普普通通的男孩,在异世里不断的磨练成长。爱情的纠葛,友情的羁绊,人生方向的不同选择铸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信仰,一个善良的死神,一个上古的神兽,一个暴力的牧师,看这样的组合如何在大陆里闯荡,如何拯救这个世界,如何为这个四分五裂的世界带来光明......
  • 阴阳不死人

    阴阳不死人

    我,天生阴阳眼,一出生就能看见灵异的东西。我生活了一百年,直至最后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既然我拥有不死体质,拥有阴阳眼,那么我就要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斩妖除魔,破灭黑暗的阴谋。我的QQ号:2036164683有兴趣的可以加我一起讨论剧情
  • 你就是宇宙

    你就是宇宙

    思考,是一种力量,可以洞察人心。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也是世界的整体,我是你,你也是我,你看清了自己,也就看清了我。生命来了又走,不断的在延续着,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延续。在思想的世界里,你便是宇宙,相信我。我写的是校园,却包含了世间百态。
  • 绝色倾城之国师大人快点滚

    绝色倾城之国师大人快点滚

    她,是现代闻风丧胆的高级杀手—死神,她,是人人唾弃的废材嫡女,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是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的国师大人,当他遇上了她,又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本文前面写的是在现代女主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冷酷的背景,后面才写穿越之后的事】
  • 痴情人为爱成神

    痴情人为爱成神

    地球的科技时代,一个屌丝男,无意间救回一名美貌女子,结果一见倾心不可自拔,从此踏上一条丰富多彩的修真道路,从修真界到仙界再到神界,一步步奋斗,里面佛、道、魔、异族、神兽、和各种上古神话种族一一复活杀出重重阻挠,只为守护自己心中所爱!
  • 青年必读-学习的境界

    青年必读-学习的境界

    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千万不要做个只会成天抱怨的懒人。
  • 妙龄王妃要休夫

    妙龄王妃要休夫

    新婚三天,他彻夜不归,让她这个刚进门的王妃成了众人的笑柄。没关系!反正她也是假冒伪劣产品,没打算要跟他那啥那啥,最好能让他写纸休书将她扫地出门。第四天,突然出现的他竟把她带到别的房中当面表演限制级的春色秀,意欲羞辱她。哼哼!这样的小儿科就想吓到她,太嫩了吧!看着床上嗯嗯啊啊却迟迟不肯行动的两人,某人懒洋洋的说到,“我说你们俩够了吧,要办事就赶紧的,别在那里磨磨唧唧,你们办完我也好回去睡大觉去。”“你说什么?”怒了,床上的男人一把推开身下的女子,翻身下床,“有种你再说一遍!”
  • 逸仙传

    逸仙传

    经典仙侠……